首页 / 正文

象台首末附録

印纸题

穆陵在御四十一年臣子之攻上躬者莫大于霅川之事得罪窜斥乃断国者有不得不然暨主德尊鼎命固权相殁化弦更窜斥者复美仕通贵穆陵之心白于后世矣士大夫立朝抗论当先寘祸福度外吉凶死生固非人所能为而天亦不可必刚简胡公之疏岂异于天日之洪者不幸物故不端平之待岂非天者亦不可必耶当时施行既曰追毁出身以来文字考功厯独非耶宜在所毁而犹经有司批给临安视亰兆府公引典故为疑为此典者盖以为他日牵复张本府公不署亦欲异于时后耳殆未思立法者忠厚之旨不可以不论也故国三百年间于士大夫来始终而通塞则有命存焉胡氏子孙试以余说概之则知故国之延促有不系乎是者独怪议者后五十年主少国危之际犹追咎此虽谓不知天可也少微之野郑陶孙书

桷幼岁尝读曽大父枢宻越公家乗言寳庆改元九月旦胡评事进对首言济邸死非上指使当立孤以明本意于时相臣震怒入对两宫乞黜未几御史李知孝希旨具疏削籍度岭先公时尹钱塘力过合言削籍二字故事必下京兆书考功籍公迟不肯署三入合相怒曰趣书何言宿留凡七月始下公曰不十载当悔复且考功籍谨不渉署后必有知我者繇是戒兵士善护行复宻以钱镪相遗赆自后先公门人王公迈亦踵论济邸事而公亦被黜去端平末年公始得遂复桷独恨不得与胡氏子弟叅论来京师豫章周仪之间言是事桷具所以仪之曰刚简诸孙携考功纸来与予语诚不妄噫呉夫人之复封端平之初也复立济祀德佑之末也驯致于此其何可言刚简丁丑试殿下先公时为叅详并识于是大德乙已四明后学袁桷识

阜陵之于忠简眷眷如此则知庙谟岂尝湏臾忘克复哉志欲有为时未可为天也干淳遗民之玄来呉澄再拜观异谨记

渡江炎德衰颠倒由奸桧胡公进谠言直欲扫萧艾居然新州谪名震天壤内恢复事已非能保清凈退孝皇眷先臣拔擢起滞废羽仪廊庙间议论尤正大丘园将佚老耿耿丹心在耆明嘅凋谢一札重恩赉矫首仰干淳芳猷传异代龙章俨如新字画有余态前修不可作展卷一长喟后学生金华叶谨翁拜手敬题

右刚简胡公考功印纸一卷得不与出身以来文字同时追毁若端平追复赠官朝奉当由至元初悉上送官今不知在亡矣大德丙午余客洪泮时缙云郑公潜昭提学江右三山王澧翁适留公馆中胡扬自立以此卷属余求公一言遂并得王诗语各有意去之二十五年自立之子义同复求余书其后谨按刚简当宋寳庆乙酉上书言济邸事称周公诛蔡叔而封蔡仲此周之所以长齐桓公杀子纠唐太宗杀建成元吉皆絶其世此齐之所以乱不旋踵则天之所以杀唐子孙几尽又引申生得请其应为韩谓济王不幸事异蔡叔子纠元吉宜厚其追赠褒崇録其子孙岁时致其祭祀使济王之寃如戾太子之得以自伸不至如恭世子之欝而不散语极沉痛此宋三百年理义之所渐摩涵飬者也呜呼逺矣反复此书有味其言故特着之卷末昔先祖成敬先生与刚简同年以诗贡于乡名次适相先后宋嘉定丙子也至顺二年正月初吉里契家诸孙刘岳申拜手谨书

出身文字尽追休底事尚书印纸留法宻以踈唐律令谥刚与简鲁春秋批书毕竟明功过开写如今信觧由当日有心言济邸后来无命到钦州诸公长乐方资笑千载权奸不掩羞开卷为公三下拜胡门家寳子孙收元统甲戌秋八月朔日郡诸生周似周拜手谨题

徃年于胡刚简公之家见其奏稿读之流涕为缀数语于后今在洪又见此印厯观毕怆然临川呉澄识

右宋大理评事胡公夣昱出身印纸一卷五缝尚书吏部考选之印钳之批书有刑部临安府吉州印卷端灭首三行第六纸去大半意此非告勑故毁而不追公贬在寳庆乙酉秋华文杨公长孺赠诗云便是吾乡小澹庵明年夏司諌梁成大摘以劾杨公并按大理徐卿及胡公犹以为罚轻有旨徐更镌三官谪象州胡自象移钦州未行卒尝语人以欠金之夣且曰彼纷纷者将谓岭表真能杀人其定力如此绍定辛夘蒙恩归榇启之面如生端平甲午从丞相郑清之殿院王遂奏赠朝奉郎予一子恩告云以直言求人岂以直言罪之又贯日偃月折槛投杼语精对的当笔者洪舍人咨夔即纸尾所书同时镌罚者也咸淳丁夘夏诏赐谥奉常初议宪肃考功以公父名宪周改正肃都省定为刚简考功覆审曰宜且谓昔鲁叅政宗道拟以是易名议者不知其美谥更曰肃简欧阳公以为惜今评事得之可无憾矣其秋命下如章公扶持纲常物议所共与亲阅辞读言责所当然余论建详本传所居功德源尚有子孙其居吉水东郭者曰扬字自立子士会能负艺为校官寳此卷如拱璧求余题缀院长临川公后于是乎书致和元年夏五月史官曽巽申拜手谨题

右此忠简刚简两公家世所寳文字及元朝诸阁老所为题识翰墨也皇明洪武戊辰科进士吉水解缙持以视予谓忠简视刚简为从孙忠简后裔无闻刚简则有八世孙义同之子季琛义贤之子亮有守有为其家之藏更加装潢仍为题品是使胡家子孙有通知二父之美无材智不足之憾缙妙年用心忠厚若此逺到岂可量也哉观毕题识其后而归之洪武二十二年仓龙已巳冬十有一月丁夘朔翰林学士奉议大夫兼左春坊左赞善刘三吾书

孔子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宋之亡秦之贼史之专妖孽也胡铨与夣昱祯祥也妖祥不两立秦史不死公之手则公死其手明矣此宋家存亡之一机也或曰秦史奚而不簒曰势不可也忠臣义士满天下而二公尤卓卓者故当有所畏惮耶洪武已巳

秋襄阳任三泰题麒麟凤凰芝草祥瑞之物幸而出于盛世人以为羙恨不生于其时身亲见之不幸而出于衰世见而惊怪之戕贼之鄙贱而轻易之闻者无不惜焉放臣出子不遇于时若子竒之逐屈原之放比干之剖心鄂侯之葅醢生无一日得志于时而坎坷者终其身然当时疾之不过幸臣一二而已天下至今惜之世愈逺而愈传传而益彰书之典册犹想望其风采思见其人而不可得视当时疾之者有甚于粪壤比之于仇雠恨不手刃而啖其肉犹足以相报当宋南渡髙宗以昏懦之才避敌一隅捐中原之地偷旦夕之安而屈身忝祖仆仆亟拜于金人之前曽无怍色而蟊贼之桧又阴蚀其中力主和议当时士大夫曲脊从流莫敢龃龉其间一编修官胡铨独能慨然以义诤之三百年士风頼以不泯虽遭贬窜而宋之宗社岌岌乎殆矣降及宁宗史弥逺恃小人之才专权擅势贵和以宗室贤子孙聦明过人疾恶如雠为所构陷出之宁国而立理宗于是母后内专权势而弥逺之势益炽矣霅川之后贵和既死犹议削夺以快其身心独一评事胡夣昱又能慨然以义诤之竟以贬死呜呼岂不重可惜哉今幸其八世孙士会之子若侄寳藏之其印厯及阜陵手勑一道赐铨者尚在反复熟玩慨然乆之洪武已已秋七月(缺)拜手谨题

士大夫以道事君责难陈善身不暇恤其暇恤名哉刚简公以忠被斥至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陋哉小人之为也公身没而名愈彰天下公议自不可泯后之袭为小人者不可以鉴乎因拜观公考功厯于胡氏之后宗训所谨识于后泰和杨士竒书

坟山祭田附

刚简公墓在本县五十二都天玉山后白茅坑旧名邓家墓今左曰小塘园右曰故事坑海螺形未山丑向之原 一坟山四至东至田直下西至坑心直出南至第三尖峰北至直下抵田一原置醮祭租米六石六斗彭庚一佃白马庙前早米五斗彭重八佃天玉山下晚米一石五斗彭重六佃宋家屋场田四坵计米二石又佃天玉山下晚米一石五斗彭重七佃白马庙前早米二斗五升又佃宋家屋场早米四斗彭重十佃白马庙前早米二斗五升又佃宋家屋场早米二斗呜呼年代更歴既乆祭田不知为何人所侵而存焉者特簿籍耳虽公墓亦几夺于豪族成化间頼我先父恒孚处士暨伯父恒性恒仁君披荆棘逐狐兎相与竭力恢复乃于辛丑念六日乙酉之吉奉先大父幼文府君柩附塟于公墓之左岁时祭扫迄今不替尝与山近守墓者约每遇清明必先挂纸否则不许于墓之前后左右取茅并以其原约姓名刻于下方俾后之子孙凢登是墓者亦因有所稽考云嘉靖十四年乙未岁孟夏之吉禄谨识

书印纸题后

右先大祖刚简公印纸盖因宋理宗时明济邸寃被谪輙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则此印纸亦冝在追毁中而犹经有司批给止去首三行说者谓非诰勑类故毁而不追理或然也特不知何年代珍藏于水东自立君之族且请元季及我国朝诸元老为之题识其用心亦勤矣又不知何岁月流落于山下宋良臣氏之家弘治间郡庠生欧阳偕元氏为其门馆客见此题纸乡贯住址颇大惊异诘之曰此实新村胡氏先世之重噐子何因而得其速举以还庶几免祸良臣氏首肯遂因偕元氏送至而吾新村亦礼谢焉但首有忠简公诰命一通邑城东臻化君谓其派实出忠简多方力索余时侍诸父侧而议之曰刚简虽视忠简为从孙然罗一峯有刚简不附忠简之说执之何益遂劝以归诸呜呼物之存亡岂固自有数也耶去年方拟刻象台首末愈児适自家携至因请寿诸梓以免复为他姓所得余然而笑曰物之存亡固自有数他非乃所知矣十一世孙两峯胡禄谨书

书象台首末后

先大祖刚简公讳夣昱字季昭又字季汲号竹林愚隠宋理宗朝为大理评事应诏上疏讼济邸寃言甚切直忤旨同日贻书史相弥逺亦触其怒遂谪象州羇管未几御史李知孝希旨劾以罪重罚轻复有移钦之命行间构疾语人以欠金之夣寻卒于象越七年理皇悔悟始诏许归骨予一子恩即讳知柔字惠直君由功德源徙居新村之祖也君号慕无及乃搜其书疏送行哀挽若诗与文彚集一帙题之曰象台首末云呜呼自宋迄今三百余年于兹幸其遗稿尚存先人讳达字恒孚号诚庵处士尝手録一册以赐禄曰知父而不知祖飞鸟是也汝軰其毋忘先公之羙哉禄以甲申冬应贡北上丙戌春拜桂阳州训导俱寳如拱璧携之以行恒惴惴然恐负先人之教乃今捐俸锓梓盖将藏之于家以免誊冩之劳且俾凢为吾胡氏后者皆知先公仗节死义凛然犹有生气务思修身慎行以求无忝乃所愿也否则徒为人口实又何贵于斯刻也哉嘉靖十四年乙未岁孟夏之吉十一世孙桂阳州学训导胡禄顿首拜书

象台首末附録

猜你喜欢
  梁本纪上第六·李延寿
  ●卷下·姚汝能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上·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七·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三·佚名
  通志卷一百二十三·郑樵
  提要·吴师道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一。·金富轼
  韩世忠传·脱脱
  张臣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三·杨士奇
  一一 踏进了约翰·邹韬奋
  卷三十四 职官六·龙文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一·彭定求

        卷601_1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李昌符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卷601_2 【远归别墅(一作秋晚归故居)】李昌符

  • 卷430 ·佚名

    熊禾 赠朱仁甫 吾宗贤叔父,穷壤一全人。 欲义终取义,求仁果得仁。 夜常形梦寐,昼亦想精神。 寄语贤孙子,天知我一真。 熊禾 赠朱仁甫 九州四海文公书,千秋万古文公祠。 文公之祠何所始,考亭

  • 卷上·杜本

    ○辽东王浍玄佐(六首)浍博学醇行,博州刺史迎为师,教授弟子百余,贞佑中,就拜宣抚辽东,宰相累书请浍之镇,浍不应,浮海遯去。河之坊河之坊矣截截其平,岂曰不力言持其盈。国■〈亻旣〉覆矣视尔梦,梦云,胡昊天不终惠我。生云,胡昊天疾威

  • 卷九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姑溪诗集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人元丰中登进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厯枢密院编脩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劾其不可以任诏勒停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

  • 巻三·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三     明 袁表马荧 编林膳部集三七言古诗雪蓬散人草书歌雪蓬散人有妫裔翰墨游心与神契摹临秘帖追晋风挥洒雄文明古制荜门铁限人争求荒郊瘗笔应成丘妩媚云霞晴变态倾斜风雨寒飕飕伊予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五月庚申朔日北至祀皇地祗于天庆观之望祭殿始用牲王自政和行方泽之祭改设皇地祗位于坛南方北乡至是将命大臣侍祀礼官请如旧制为位于北方南乡从之礼官奏请在闰月庚戌辛酉兵部尚书兼侍读权邦彦充端

  • 第九章荆公之政术(一)总论·梁启超

    世之议荆公者,徒以其变法。故论公之功罪,亦于其所变之法而已。吾固崇拜公者,虽然,史家之职,不容阿其所好。今请熟考当时之情实,参以古今中外之学说,平心以论之。元兴以降,指凡公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然则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七册 天命三年五月至十二月·佚名

    第七册 天命三年五月至十二月五月十七日发兵。十九日,攻克法纳哈花豹冲、三岔等大小共十一城,驻军该地。是夜夫诸贝勒、大臣选率精兵,远离大营,对营各自立寨,分队着甲驻守。二十日,招服松山屯城。其周围四城因招之不降,乃攻

  • 通志卷二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氏族略第一臣谨按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东观曰记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説诸史通谓之志然志者古史之名今改曰畧畧者举其大纲云氏族序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

  • 卷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三十八 【起戊午汉帝禅延熙元年 止乙酉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一月】凡二十七年有奇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汉帝禅以炎兴元年国亡时无正统则并书魏元帝吴景帝於下而虚天位於上说见第十九卷

  • 卷八·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八宋 崔子方 撰内大夫门例日奔闵二年九月公子庆父出奔莒【内大夫奔例日谨有罪也是时庆父与夫人同恶盖同日而出奔夫人先故不日庆父不得後日也庆父不日然後知与夫人同日奔

  • 学蔀通辨卷之三·陈建

    前编下此卷所载着朱陆晚年冰炭之甚而象山既殁之后朱子所以排之者尤明也丁未淳熙十四年朱子五十八岁陆子四十九岁五月朱子答陆子书云税驾已久诸况益佳学徒四来所以及人者在此而不在彼矣区区所忧一种轻为高论妄生内外精

  • 卷第十一·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七   唐上废省佛僧表太史令傅奕唐废省佛僧箴(附前表弹)   沙门释法琳唐破邪论(并启)   沙门释法琳太史令朝散大夫臣傅奕上减省寺塔废僧尼事十有一条。   臣奕言。臣闻羲农轩顼。治合李老之风

  •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调伏纵任善脱无脱。深知无知所作已办。逮得无我舍诸重担。除灭九结决定解脱。诸

  • 宗镜录卷第四十·延寿

    夫真心无相。云何知有不空常住湛然之体。答。以事验知。因用可辩。事能显理。用能彰体。如见波生。知有水体。十八空论云。不舍离空菩萨。修学此定。止为功德善根无尽。何以故。一切诸佛。于无余涅槃中。亦不舍功德善

  • 卷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六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业品第四之四又经中说。业有四种。谓或有业黑黑异熟。或复有业白白异熟。或复有业黑白黑白异熟。或复有业非黑非白无异熟能尽诸业。其相云何。颂曰。依黑黑

  •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朱鼎臣

    长篇小说。明朱鼎臣编缉。十卷六十七回。鼎臣字冲怀,广州(今属广东)人。曾从事通俗文学编辑工作。除本书外,还编有《全像观音出身南游记传》、《新刻音释旁训评林演义三国志传》、《鼎镌徽池雅调南北宫腔乐府吴板曲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