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章荆公之政术(一)总论

世之议荆公者,徒以其变法。故论公之功罪,亦于其所变之法而已。吾固崇拜公者,虽然,史家之职,不容阿其所好。今请熟考当时之情实,参以古今中外之学说,平心以论之。

元兴以降,指凡公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然则公所变之法,果皆良法乎?此又吾所未能遽从同也。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虽然,谋焉而得焉,则其结果为良;谋焉而不能得焉,则本意虽良,而结果反极不良者有焉矣。故夫同一政策也,往往甲国行之而得极良之结果,乙国行之而得极不良之结果;甲时代行之而得极良之结果,乙时代行之而得极不良之结果。此政策者果为良耶?不为良耶?曰:是无可言。其有可言者,则适不适而已。

荆公所变之法,吾欲求其一焉为绝对的不良者而不可得,以其本意固皆以谋国利民福也。然以荆公而行之,则其适焉者与其不适焉者盖相半而已。荆公诵法三代,谓其法皆三代所已行之而有效者也,三代则邈矣,而载籍又不可尽信,其果曾行之与否,吾未敢言。虽然荆公则尝以小试诸一郡一邑,而固有效矣。不宁惟是,以吾所见闻,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而新与之德意志为尤伙,而其成绩灿然。既若是矣,荆公同操此术,而又以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出之,而效不大睹何也?殊不思三代以前之政治家,其所经画者,千里之王几耳,否则数百里之侯封耳。而今世欧洲诸国,其大者不过比吾一二省,其小者乃比吾一二县也。故以三代以前行之而有效者,今世欧洲各国行之而效者,荆公宰鄞时行之,其收效当与彼相等,是敢断言。及夫宰天下时行之,其收效能否与彼相等,是不敢断言也。

吾读国史,而得成功之政治家数人焉,曰管仲,曰子产,曰商君,曰诸葛武侯。夷考其所处者,则皆封建时代或割据时代也;其所统治者,则比今之一省或数州县也。乃若大一统时代,综禹迹所淹而理之,则欲求其运精思、宏远猷,使全国食其赐如彼数子者,盖未之有。其有一焉,则荆公也。而所成就,固瞠乎后矣。吾于是窃窃疑吾国之政治家,宜于治小国,而不宜于治大国。及环而思夫吾国以外之以政治家闻于后者,彼来喀瓦士何人耶?梭伦何人耶?吾国之一里正耳。彼士达因何人耶?加富尔何人耶?俾斯麦何人?耶格兰斯顿何人耶?吾国之一巡抚或总督耳。若夫罗马帝国之盛,与夫今之俄罗斯,求其比迹彼数子者,又何无人也。吾乃深思而得其故矣。所谓大政治家者,不外整齐画一其国民,使之同向于一目的以进行,因以充国力于内而扬国威于外云尔。欲整齐画一其国民,则其为道也,必出于干涉。今之以放任不以干涉而能为治者,惟英美等二三国而已。然其所谓放任,已非犹夫吾之所谓放任,而况乎其前此,盖皆尝经莫大之干涉而始有今日也。自余诸国,则莫不以干涉为治者也。非惟今东西诸国有然,即吾国古代亦莫不有然。管商诸葛,皆以干涉其民而成治者也。周官为周公之书与否,吾不敢知;其尝实行之与否,吾不敢知。使果为周公之书也,果尝实行也,则干涉其民最密者,莫周公若也。准此以谈,则干涉为政治家唯一之手段,抑章章矣。而此手段者,行诸小国则易,行之大国则难。小国行之则利余于弊,大国行之则弊余于利。是故畴昔之治大国者,惟有二法焉:一曰威劫,二曰放任。威劫者字曰民贼,其不足语于政治家无论也。而放任亦决不足以称政治家,未闻以政治家而卧而治其国者也。且既曰放任矣,则夫人而能之,且并土木偶而能之,而安用此种政治家为也?我国数千年之历史,凡一姓之初兴,必以威劫为政策,如汉高祖、宋艺祖之时代是也。及经数叶,则必以放任为政策,如汉文景宋真仁之时代是也。放任既久则有乱,乱则有亡,亡则有兴,有兴则有威劫,威劫既倦,则返于放任,如是迭为循环,若一邱之貉焉。此政治家所以不产公其间也。虽然,吾无惑乎其然也。舍威劫与放任两者之外,执其中者惟有干涉之一途,而大国之难于干涉且弊余于利既若彼矣,故吾窃以为太大之国,利于□□之武夫以为舞台,利于碌碌之余子以为藏身薮,而最不利于发强刚毅文理密察之大政治家。自今以往,交通机关日渐发达,其大国壹如畴昔之小国,则政治家之成就也较易。而在畴昔,则天下至难之业殆未有过是也。以荆公之时、荆公之也,而欲行荆公之志,其难也,非周公比也,非管仲、商君、诸葛武侯比也,非来喀瓦士、梭伦比也,非士达因、加富尔、俾斯麦、格兰斯顿比也。其难如彼,则其所成就仅如此,固其宜也。其难如彼,而其所成就尚能如此,则荆公在古今中外诸政治家中,其位置亦可想见也。

且同是干涉政治也,而其程度亦有浅深之异焉。程度浅者行之较易,程度深者行之愈难。荆公之干涉政治,有为立宪国所能行,而**国极难行者,甚且有近于国家社会主义,为今世诸立宪国所犹未能行者,夫以数千年未经干涉之民,而卒焉以此加之,其群起而哗也亦宜。然则公之法其果为良乎?为不良乎?吾卒无以名之也。此外尚有公所以致失败之一原因焉,曰所用者非其人,此则夫人能言之。然吾对于此说,亦与畴昔之论者稍有异同,别具下方,此不豫也。

【译文】

世人议论王安石,只提他的变法;所以论王安石的功过,也是针对他的变法而已。我本来是崇拜王安石的,即使这样,史家的责任,不容去迎合别人的所好,现在详细考察当时的情况,加上古今中外的常说,除去成见,用心公平地去论说一番。

元祐之后,指责所有王安石所变的法令,都称之为恶法,他们行为的意气偏激,本来就是不用说的。然而王安石所未变的法令,果然都是“良法”吗?这又是我所不能苟同的。我常说天下有所谓的恶政治,而没有绝对的良政治。如果他施政的本意,在于谋求国富民强,差不多就可以称为“良”了。即使是这样,谋划而得到预期的结果,那幺结果就可称为良;谋划了而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那幺本意虽然是好的,但结果反而是极不良的也是有的。因而同一个政策,往往甲国施行而得到很好的结果,乙国施行而得到很不好的结果;甲时代施行而得到很好的结果,乙时代施行而得到极不好的结果。这政策是好呢,还是不好呢?可以说:这不能断定。 如果要说,那只是适合不适合罢了。

王安石所变的法,我想找其中某一个绝对不好的而找不到,因为它的本意都是谋求利国利民的。然而王安石施行这些,则适合和不适合的大概各占一半罢了。王安石号称取法上古三代,说这些法都是三代已经施行过的法令而且是有效的。上古三代太久远了,而典籍又不能全信,法令在当时是否真的施行,我不敢说。即使这样,王安石曾在一郡一邑施行过,而且是有效的。不仅是这样,凭我所听到看到的,今天的欧洲诸国,他们所颁布的法令,往往和王安石不谋而合,而新兴的德意志尤其多。王安石也是用这些方法,而又以非常诚恳和为天下所担忧的心情来实施,而效果不大是为什幺呢?只是没有想到三代以前的政治家,他们所谋划的,只是帝王管辖的千里之地,要不然就是诸侯的百里土地,而今天的欧洲诸国,大的也不过像我国的一两个省那幺大,小的也就像我们的一两个县,因而三代以前行之有效的,现代欧洲各国行之有效的,王安石在鄞县做县宰时所收到的效果,应当与他们相等,从这可以断言;等到他治理天下时施行,收效是否能与那时相等,就不敢断言了。

我读国史,找到成功的政治家只有数人:管仲、子产、商鞅、诸葛亮。考察他们所处的环境,都是封建时代或者是割据时代。他们所统治的,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一省或者数个州县。至于到大一统时代,管理九州这幺大的一个国家,想要求得深谋远虑能使全国都得到恩惠而如以上几人,大概是找不到的。 有一个,那就是王安石,而他的成就,已经使后人惊叹了。我在这里私下怀疑我国的政治家,适宜治理小国,而不适合治理大国。能考虑到本国之外,而又以政治家闻名于世的,那个来喀瓦士是什幺人呢?梭伦是什幺人呢? 不过是我国的一个下层官吏罢了。那个施泰因是什幺人呢?加富尔是什幺人呢?俾斯麦是什幺人呢?格兰斯顿是什幺人呢?不过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巡抚或总督罢了。像罗马帝国那样强盛,与今天的俄罗斯,从他们那里想找能比得上我国的那几个人的,又是找不出的。我于是深思得到它的原因。所谓大政治家,不外乎使国民整齐划一,使他们奔向同一个目标,这样在内可以增强国力,在外可扬国威。想要使国民整齐划一,使用的方法,必定要对民干涉。当今用放任而不用干涉而能治理国家的,只有英美等两三个国家罢了。而这里所讲的放任,已经不是我所说的那种放任了,而何况他们在这之前,大概也曾经过对百姓很大的干涉才有了今天。其余的国家,没有不以干涉来治理国家的。不仅仅是现在中西国家这样,就是我国古代也没有不是这样的。管仲、商鞅、诸葛亮,都是因为干涉他们的百姓而成为政治家的。周代的官吏是不是写了周公之书,我不敢说;那些内容都施行了没有,我也不敢说;假使果真是周公之书,也果真施行了,则干涉百姓最多的,没有比得过周公的了。如果同意这种说法,如果真是这样,那幺干涉就作为政治家唯一的手段,就已经很明显了。而这样的手段,在小国施行很容易,在大国施行就难。在小国施行就利大于弊,大国施行则弊大于利。因此以前治理大国的人,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威逼和胁迫,二是放任。威逼胁迫的被称为民贼,这是不足以政治家说的;而放任也绝对不足以称为政治家,没有听说政治家躺着不动就能治理国家的。既然说放任了,那幺人能做到,并且连土木偶也可以做到,还要这种政治家做什幺呢?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凡是一个姓氏兴起的时候,必定以威逼胁迫为政策,如汉高祖、宋太祖的时代就是这样。等经过数代,就必定以放任为政策,如汉文景、宋真宗的时代就是这样。放任时间长了就会有乱,乱了就会灭亡,亡则会有兴,有兴就会有威逼胁迫,威逼胁迫倦了就又回到放任上来。如此一次次地循环,如一丘之貉般。这就是政治家不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原因。即使这样,我对这种情况也没有感到迷惑。舍弃威逼胁迫两者之外,选择当中的则只有干涉这一条途径。而大国难以施行干涉,这种做法弊大于利,所以我私下认为太大的国家,利于做威武的武夫的舞台,利于庸碌的孩子们来藏身,而最不利于奋发而刚毅,认真负责的大政治家。从今往后,交通手段日趋发达,大国也如同过去的小国,那幺政治家成就的取得就比较容易了;而在过去,天下最难的事业也莫过于此。在王安石的那个时代,凭王安石所在的国家,而想要施行王安石的志向,它的难度,不是周公能比得了的,也不是管仲、商鞅、诸葛亮能比得了的,也不是来喀瓦士、梭伦能比的,也不是施泰因、加富尔、俾斯麦、格兰斯顿能比的。它是那样的难,则他的成就仅如此,本来也是合理的;它是那样的难,而他的成就尚且能如此,那幺王安石在古今中外的各个政治家中,他的位置是可以想见的。

同是干涉政治,而它的程度也有浅深的差异!程度浅的施行起来比较容易,程度深的施行起来就更难。王安石干涉政治,有的是在立宪国可以施行而在**国极难施行的,甚至有的近于国家社会主义,是当今的许多立宪国还没有施行的。靠数千年没有被干涉过的百姓,而最后用这些加给他们,导致群起而喧哗也是正常的。而王安石的法令是好呢,还是不好呢?我最终也无法说清楚。另外还有王安石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所用的,不是要用的人。这是别人所说的,而我对这种说法,也与过去的说法稍有不同,另列在下面,这里不再说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四·李延寿
  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刘昫
  世宗纪三·薛居正
  卷四百五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一·赵尔巽
  臧榮緒晉書卷八·汤球
  卷之三十五·佚名
  提要·胡宏
  附录二·佚名
  九三七 谕内阁《明臣奏议》一书除六阿哥等罚俸外其余人员着免其议处·佚名
  评鉴阐要卷二·乾隆
  李谐传·李延寿
  萧图玉传·脱脱
  吴当传·宋濂
  三年·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十八·陈与义

    ○甘棠驿怀李德升席大光破驿难并休,差池更薪水。山川会心地,还思对君子。道边千尺榕,午荫清且美。极知非世用,我爱不能已。东风吹南服,莽莽绿万里,此地亦可耕,胡为茧予趾。○赠漳州守綦叔厚过尽蛮荒兴复新,漳州画戟拥诗人。十

  • 卷一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崔颢崔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司勲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诗一卷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一作游侠篇】少年负【一作有】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

  • 山谷外集诗注卷八·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八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晓放汴舟【山谷罢北京教授入京改京官得知吉州太和县其秋自汴京归江南寔元丰三年】 秋声满山河行李在梁宋【梁即汴京宋即南京】川涂事鷄鸣【渊明诗目倦川涂

  • 曾静供词二条 一、我是怎样受吕留良思想毒害,而成为·雍正

      【原文】  曾静供:弥天重犯生于楚边,身未到过大都,目未接见文人,见闻固陋,胸次尤狭,只有一点迂腐好古好义之心,时存于中而不可泯。加以吕留良之文评,盛行于世,文章举子家,多以伊所论之文为程法,所说之义为定义,而其所讥诋本

  • 卷第四十·胡三省

    汉纪三十二〔起旃蒙作噩(乙酉),尽柔兆阉茂(丙戌),凡二年。〕《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讳秀,字文叔。贤曰: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叶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

  • 天地·吕坤

      湿温生物,湿热长物,燥热成物,凄凉杀物,严寒养物。  湿温,冲和之气也;湿热,蒸发之气也;燥热,燔灼之气也;凄凉,杀气,阴壮而阳微也,严寒,敛气,阴外激而阳内培也。  五气惟严寒最仁。  浑厚,天之道也。是故处万物而忘言,然不能无

  • 卷二十八·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八明 孙防 编孝经援神契伏羲大目山凖日角而连珠衡【宋均云木精之人日角頞有骨表取象日所出房所立有星也珠衡衡中有骨表如连珠象玉衡星】神农长八尺有七寸身而牛头龙顔而大唇懐成钤戴玉理

  • 卷十八·魏了翁

    <经部,书类,尚书要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十八宋 魏了翁 撰一召毕为二伯率诸侯相康王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二公为二伯中分天下而治之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临终之命曰顾命二初以周召分陜周公薨毕代之正义曰礼记曲礼下

  • 卷四十六·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六   宋 王与之 撰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郑康成曰路王所乗车【○王昭禹曰巾车谓之车则上下所通乗典路谓之路则主于王车】贾氏曰巾车已主王后之五路今此又掌

  • 卷十一·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一宋 王质 撰鸿鴈一章鸿鴈于飞肃肃其羽西北鸿鴈来正月节此诗当是春来鸿鴈初归故乡新栖未定旧迹已湮故曰哀鸣嗷嗷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当是授民以田也最可怜者

  • 卷四百四十七·佚名

    △第二分真如品第五十二之二尔时欲色界天众复白佛言:世尊,大德善现佛真弟子随如来生。所以者何。大德善现诸所说法。一切皆与空相应故。尔时善现,告欲色界诸天众言:汝诸天众。说我善现佛真弟子随如来生。云何善现随如来生

  • 卷四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护塔品第十三尔时长老阿若憍陈如白佛言:世尊,此日藏修多罗长夜照明。说一切龙恶业果报不可思议。复说菩萨真实行法。佛言:如是如是,憍陈如。此四天下有大支提圣人住处。若有众生精勤方便坐禅正慧。当知此处则为不

  • 安海与养正·太虚

    ──十九年一月在安海养正中学讲──安海、可说是晋江第一交通便利的商埠,贵校──养正──又是安海文化的中心。太虚今天因候车在这里停了一天,乘此机会来贵校参观,得与各位相聚一堂,这觉得是很有殊胜的因缘!现在与各位偶

  • 覆 体 参 书·太虚

    体参仁者:来书并译稿,已阅一过,于彦按略有评正。因汝所疑,更抽一二于此:彦明说转识论是三十颂之略释,可认不错;我昔年阅藏时,已见其然矣。少一无痴心所,或出解者以即是慧故略,或出解者、译者欲立十整数故略;此十是自性善句,亦因立

  • 闺范·吕坤

    一名《吕新吾先生闺范图说》,四卷。明吕坤 (详见《四礼疑》条)撰。此书是吕坤为山西按察使时所作,共四卷。前一卷为嘉言,皆采六经及 《女诫》、《女训》诸文为之训释。后三卷为善行,分女子、妇人、母道各一卷。先叙其

  • 鬼恋·徐訏

    现代中篇小说。徐訏著。初载《宇宙风》1937年1、2月号。上海夜窗书屋1947年3月出版单行本,列入“三思楼月书”。《鬼恋》以神秘和朦胧的色调,写“我”于一个“月光凄艳清绝”的严冬之夜,在上海南京路与一位身着黑衣、

  • 星阁史论·赵青藜

    一卷,清赵青藜撰。 “星阁”是赵青藜的号。是书是作者的史论著作。共由14篇论文组成,涉及上至秦汉,下迄明代的政治、人物等。“项羽本纪书法论”论述《史记·项羽本纪》的写作意图,不在于“伸项以绌刘(邦)”,而在于“援楚

  •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简称《文德实录》,是日本平安时代编纂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日本文德天皇时期,从嘉祥三年(850年)至天安二年(858年)八年内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五部,全书为编年体,用汉文撰写,共10卷。由清和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