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

洪武十一年冬十月庚子朔。

辛丑,晋相府奏请改太原府城隍之神为晋国城隍之神,诏从之。

癸卯,赐凤阳各卫指挥、千、百户绮帛,人四疋。

丁未,享太庙。

戊申,敕谕总兵官指挥杨仲名曰:“兵以卫民,必先于伐暴,三苗不遵教化,朕命尔帅师讨之,昨已知兵行之期,今未知兵至何地,特遣内臣吴诚诣军观尔之兵,凡有方略,乘机而行,然后遣使来报。”

庚戌,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李贞薨。贞世居泗州盱眙县,后徒临淮之东乡,性孝友,敦约谦谨,尚皇姊长公主。元季,中原鼎沸,贞见里人有广其田宅,厚自封殖者,辄叹曰:“此何时也,乃欲为富家翁耶?”遂捐家资,椎牛豕,具酒食,会乡里约,守望相助。居无何,乱兵入境,时淮东犹为元守,贞因挈家避地淮东。久之,闻上在滁阳,乃携其幼子文忠西奔,出入乱兵中,草食露宿,几不能存活,日夜吁天,冀保完父子。逾一月,始达滁阳见上,时甲午冬十有二月也。上见之大喜,衣服供具之甚厚,贞父子自庆幸曰:“吾与汝脱离祸乱,得至于此,可谓再生矣。况又得所依恩幸之厚,其何以报?”文忠时年十六,沉毅有智勇,上甚爱之,曰:“吾甥犹吾子也。”教养之备至,命从征讨。岁戊戌,天兵下严、衢、婺、处诸郡,命文忠开阃于严州,以经略郡县之未附者,贞自金陵往就养。乙巳,张士诚遣其部将由乌石山犯严州及诸暨,经两月不解,严人大恐,贞心不自安,乃权掌军务,令文忠引兵击败之,六日而还,人赖以安。丙午,上大发兵,平两浙,命文忠以所部兵水陆并进,取杭州,贞复权掌军务,兵出桐庐,俘其守关之卒,送居严州,俘卒至严,见城中劲兵悉出,阴有叛志,贞觉之,因飨其众,至醉悉擒之,械送于京师,上甚喜。文忠兵所向,无弗下者,杭州平,留文忠镇守,贞复来就养。又明年为洪武元年,上即皇帝位,封贞为恩亲侯。初,贞将避兵淮东而皇姊薨,权厝里中。及是,上念之不已,追封为孝亲公主,敕有司其丧礼还葬于先陇。贞时在杭,上思见贞形于梦寐,时遣中使问起居。三年,上欲朝夕见贞,赐第于内城西遍,召贞就第,加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追封孝亲公主曹国长公主。贞年近七十,既就第,敕免常朝,赞拜不名。上幸其第,锡宴,皇太子暨诸王亦常往存问,贞局蹐不自安,但以手拊心曰:“恩义深重,言莫能报。”是时,北方既平,余众遁走沙漠。五年,上命将出师殄之,授文忠征虏左副将军以行,师出岭逾五月,捷音未至,上颇以为忧,召贞入便殿谕意。贞进曰:“天生圣人承中华之运,陛下洪福齐天,海内尽归职方,彼元氏区区余孽,假息沙漠,不足忧也。捷音行且至矣,愿勿劳圣虑。”未几,文忠果奏凯而还,车驾复幸贞第,锡宴欢甚,贞以表谢,并辞禄赐。表曰:“臣伏蒙圣恩,以孝亲公主之亲宠赐府第,自揆何能叨荣至此?臣生长田畴,服勤稼穑,惟知食力,何望显融?初年特蒙仁祖皇帝不以臣之庸愚,俾居子壻之列,久在侍下,抚教之恩,思之无穷,报之罔极。继而中原兵起,室家无存,独携幼子避难他方,寄迹于豺狼之区,奔走于荆棘之地,命危朝露,岂意生全。钦惟陛下兴师仗义,应天顺人,握乾符而兴帝业,奋神武而拯黔黎,四海归心,群雄率服。臣之父子幸遇圣明,脱涂泥于衽席,济垂绝而更生,收养掖庭,待以肺腑,臣之幼子文忠蒙然童穉,承再造之恩,扶树教育,俾成立,指授神筭,镇守边陲,未效纤毫,以禆圣治,是犹萤爝之光依于日月,蚊蚋之响附于雷霆,以致武功之成,亦预分封之例,禄食一品,位列上公,下至愚騃小孙景隆亦叨职于侍卫,衣冠焜燿于三世,恩泽滂沛于一门。揆今食禄之家未有过于臣者,缅思往时之艰苦,岂思今日之荣华?尺寸丝毫,莫非帝力,陛下怜臣之老,赐以免朝,悯臣之愚,待以殊礼,屡蒙车驾之幸临,时沐皇储之眷顾,宠锡每颂于天府,爵禄复厚于子孙,恩意之隆,言辞莫罄。方今朝廷清明,法度具举,官不虚设,禄无幸食,臣每存知足之戒,恒切盈满之惧,臣之俸禄在所当辞。伏望圣聪俯察微忱,准臣所请,庶几情悃之获伸,稍逭素餐之深愧,臣自怜衰迈,补报无由,伏愿陛下寿同天地,宗社尊安,裕绵福祚之长,永乐太平之治。”盖贞以国家为念,子虽在侧,有晨昏之奉,不以为喜,或奉命征伐四方,久劳于外,亦不以为忧,其笃于忠诚如此。是年春三月,文忠扈从秦王、晋王之国,至六月还,仅五日,贞得疾忽不能言。上闻大惊,即幸其第问疾,上执贞手问曰:“还识朕否?”贞仰哭以对,上洒泣呜咽不能止。有顷,上还宫中,使相继问遗。至是薨,年七十有六。上震悼,辍视朝三日,车驾临奠,追封陇西王,谥恭献。十有二月庚申,葬于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从长公主兆。发引之日,车驾复往,望哭于西城楼。长公主性至孝,未下嫁时事父母善承旨意,甚钟爱,既嫁,助贞治家,尤极勤俭,事舅姑恭顺,好修善行,平居鲜食荤肉,夜则礼北辰,日以为常,前贞二十八年薨,临薨之时,神识不乱,端坐而逝。贞继配陈氏,封淑德夫人,贞笃于孝敬太夫人,性严贞,微忤其意,辄加叱责。贞尝侍食,值太夫人怒投其食器于地,贞徐拾之,食如初,恭敬愈至。有弟四人,父既没,求分财异居,贞语之曰:“父没而母在,苟分财异居,老母得无不可于意乎?先人田庐俱候老母百岁后,随所欲取之,吾不较也。”诸弟皆愧服。及贵显,姻族有流遇外方者,必请于上而收之。尝言:“人之生世,贫贱富贵当不改所守,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平生衣取适体,食惟适口,上不时赐衣,弊必缉之,虽一带弊亦必藏以待用,或奉养太丰,辄不自安,召子孙集于前,恳恳言未遇时事以晓之,曰:“吾家素凉薄,叨沐上恩,以至于此,虽日日羙食盛馔,何患不继?然奢靡之事,吾性所不喜也,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汝曹念之。”其俭约盖本于所性云。

癸丑,命龙骧卫指挥使萧成为陕西都指挥使,山西指挥同知王约为山西都指挥使。

乙卯,以梅殷为驸马都尉,尚第二皇女宁国公主。殷,汝南侯思祖兄子也。

丙辰,开封府兰阳县言河决伤稼,诏免其租。

戊午,改骁骑左卫为府军后卫。

夜,太阴犯南斗。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使上表,贡方物及良马,谢玺书及上尊文绮之赐也。上复诏,赐其王金织文绮、纱罗衣各一袭。

改武德卫为府军前卫。

以蕲水、罗田二县隶黄州府。

癸亥,以前户部侍郎程昭为宁国府知府。

甲子,改兴武卫为武德卫。

乙丑,播州宣慰使杨鉴献马,赐文绮、袭衣。

是月,命陕西布政使司转运本处仓粮一十二万石于宁夏、河州。

大祀殿成。初,郊祀之制:冬至祭天于圜丘,在钟山之阳;夏至祭地于方丘,在钟山之阴。至是,即圜丘旧址建大祀殿十二楹,中四楹,饰以金,余饰三采,正中作石台,设上帝、皇祗神座于其上。每岁正月中旬择日合祭,上具冕服行礼,奉仁祖淳皇帝配享殿中。殿前为东西庑三十二楹,正南为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廊,与殿庑通,殿后为库六楹,以贮神御之物,名曰天库,皆覆以黄琉璃瓦。设厨库于殿东少北,设宰牲亭井于厨东又少北,皆以步廊通道。殿两庑后缭以周墙,至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内,谓之内坛,外周垣九里三十步。石门三洞南为甬道三,中曰神道,左曰御道,右曰王道,道之两旁稍低为从官之道。斋宫在外垣内之西南,东向。于是敕太常曰:“近命三公率工部役梓人于京城之南,创大祀殿以合祀皇天、后土,冬十月告功已成,特命礼部去前代之祭,期以岁止一祀。古人祀天于南郊,盖以义起耳,故曰:‘南郊祀天,以其阳生之月;北郊祭地,以其阴生之月。’孰不知至阳祭之于阴月,至阴祭之于阳月,于理可疑?且扫地而祭,其来甚远,盖言祀地尚实而不尚华,后世执古而不变,遂使天地之享反不己人之享,若使人之享亦执古而不变,则当污尊而抔饮,茹毛而饮血,巢居而穴处也。以今言之世,果可行乎?斯必不然也。今命太常每岁合祭天地于春首正三阳交泰之时,人事之始也。”其后,大祀殿复易以青琉璃瓦云。

山西边将遣人送所获故元平章完者不花至京师。完者不花者,故元丞相驴儿部属也。上遣使归之于驴儿,且以玺书谕之曰:“十一年六月至九月,三遣使北行,两为吊祭,一为致礼于卿,既而使者俱不返,存亡不可知。乃者,边将以卿部属平章完者不花送京师,朕怒边将,以为方遣使通好,乃执其平章,岂不失信于卿?今特遣内臣送之抵丞相营,宥之、罪之、放逐之,卿自为区处。”

猜你喜欢
  礼乐第二十九·吴兢
  卷一五六 梁紀十二·司马光
  ●卷五·李攸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三·张居正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九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第三六○供词及堂谕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二二○三--二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纪昀
  评鉴阐要卷五·乾隆
  卷七十八·班固
  裴文举传·李延寿
  德宗本纪·欧阳修
  崇儒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一·彭定求

        卷741_1 【景阳台怀古】陈贶   景阳六朝地,运极自依依。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   酒浓沈远虑,花好失前机。见此尤宜戒,正当家国肥。   卷741_2 【石城怀古】刘洞   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

  • 四集卷三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七古今体一百十一首【丙申五】四月朔日作祝寿献功礼毕过流隂宛转入清和易舟北上希膏切夹岸青看结穗多人曰无妨未谌我麦虞有失更廑禾期逾五日柏十日【昨在中水

  • 卷二·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二平湖沈季友编宋吕进士谔谔嘉兴人天禧初登进士第后天圣景祐间二弟曰询曰评相继登进士皆有名于时嘉兴登进士者自其兄弟三人始盛题阎立本北齐校书图由余入秦毁诗书意在兵强黔首愚极煨烬防无余

  • ●卷上·欧阳兆熊

    ◎陈广敷踪迹道光戊申,江右陈广敷偕其兄懿叔来潭,客余家者数月。懿叔古文与梅伯言齐名,著有《春秋说》。广敷则宗仰新建,为勋儿编辑阳明百四十条,而其自命曰&ldquo;吾为八子之学耳&rdquo;。八子者,五子外增尧夫、象山、阳明

  • 一八三 在上海迎接解放·周作人

    一月廿六日走出了老虎桥,在近地的马骥良君家住宿一夜,可是刚吃过晚饭,马君听了友人的劝,忽然决定连夜趁车赶往上海去了,我遂独自占领他的大床,酣眠了一夜。第二天午前尤君走来找我,乃于下午同了尤君父子乘公共汽车到了下关,那

  • 二、上学之始·包天笑

      我五岁就上学,可算是太早了,但近代在五岁时,入幼稚园的,也不是没有。况且我是在旧历二月初二生的,也可以算得足四十八个月了。在未上学之先,祖母教我识几个笔画简单的字,我都认识。又以我的父亲,在幼年时,适逢太平天国之战

  • 卷十一·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十一圣德【七  仁德】【臣】等谨案仁者必夀理有不求而得者恭读御制经筵论谓夀非一己之私而有万世之言大哉圣言实万世帝王立德之鸿规矣本年庆介八旬正诞仁夀凝禧固已嘏集福崇鬯浃於太和之

  • 卷第六十二·佚名

    宰相十二 进官加恩别使四王圭授银青光禄大夫兼门下侍郎依前平章事监修国史制元丰三年九月门下。朕稽若古训。肇新庶官。必也正名。率由道揆。因以制禄。庶无食浮。粤惟宰制之司。首被甄升之命。诞扬涣号。播告治朝。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司马迁

    【索隐】:按: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孔子曰:“六?於治一也。【正义】:言六?之文虽异,礼节乐和,导民立政,天下平定,其归一揆。至於谈言微中,亦以解其纷乱,故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

  • 成公卷十七(起元年,尽十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周二月,夏十二月。《尚书》曰“舒恒燠若”,《易》京房传曰“当寒而温,例赏也”,是时成公幼少,季孙行父专权,而委任之所致。○舒恒,如字,缓也;《尚书》作“豫”。“奥”,本又作

  • 卷三十一·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三十一 明 冯复京 撰国风豳三东山篇东山诗缉云三监在周之东周公自西徂东以征之军屯必依山爲固故以东山言之○王伯厚云秦汉谓山东山西者皆指太行山东山即商地○

  • 卷十三·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十三     宋 欧阳修 撰一义解甘棠美召伯也其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毛郑皆谓蔽芾小貎茇舎也召伯本以不欲烦劳人故舎于棠下棠可容人舎其下则非小树也据诗意乃召伯死后思其人爱其树而

  • 尚书注考·陈泰交

    明 陈泰交 撰引经注经不照应者三条曰若稽古帝尧训曰粤越通古文作粤曰若者发语辞周书越若来亦此例也越若来训古语辞言召公于丰迤逦而来也时乃功懋哉训懋勉也德懋懋官训懋茂也繁多之意与时乃功懋哉之懋同凡厥正人训正

  • 甲子中秋佛学院同人赏月记·太虚

    甲子秋,弥月不雨,赤地千里,娑婆世界真火宅也!中秋之夕,本院全体赏月于院中游行厂处,敷座四周,为口字形,上为香案,下为院长及诸教授席,同学诸子列座两旁。于时皎月东升,高三由旬,清光扬晖,凉生衣袂,赵州茶热,烦渴都消,四座怡然。院长乃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卷 (纯陀品第二卷上)释福田义 释纯陀名纯陀品第二案。僧宗曰。经之五别。此下两品。是第二开宗。明常住因果也。通分为三段。第一因施以明常。亦曰因请受供以明常也。从品初。讫释梵诸天等

  • 卷第二十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四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阿兰若六夜学处第二十七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去斯不远有一聚落。彼有长者大富饶财多诸仆使。彼有净信心意乐贤善。彼为僧伽造一住处。其状高大有

  • 卷第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一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薄伽梵。在劫比罗城尼俱律陀园中。与大苾刍众俱。时此城中诸释迦子。咸共集会坐于一处。共相谓曰。若有人来问我

  • 龙树菩萨传之二·佚名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大师名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在乳哺之中。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偈。偈有四十二字。背诵其文而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