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九

宋 吕中 撰

哲宗皇帝

经筵

元佑元年以程頥为崇政殿说书上三札子其一乞选贤徳之臣以劝讲常留二人直日夜则一人直宿以备顾问其二传徳义者在乎防见闻之非节 欲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其三曰经筵臣僚侍者坐而讲者立于礼为悖又上疏曰周公作立政举常伯至于缀衣虎贲为知德者鲜一篇丁宁在此一事而已后世无复如此则谓人主就学所以习书史覧古今也若止如此则能文宫人可以备劝讲知书内侍可以充辅导何用周公当日辅成王使伯禽与处臣欲择臣僚家子弟十歳以上十二岁以下端谨颕悟者侍上所读之书亦与之读又曰今读讲共五人四人皆兼要职乃无一人专职辅导者夫告于人者非积诚意不能感人也臣两得进讲未尝不斋戒潜思觊动上心若使营营其职事纷纷其思虑侍至上前然后善其辞说以颊舌感人耳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一日两赴经筵六日一朝因赴都堂二年命讲官轮讲汉故事苏颂编类赐名迩英要覧五年四月诏经筵官留二人对近迩英阁七年范祖禹上帝学八篇。

人主之学非徒渉书史而已凡宫闱之中九重之 无非学也讲学之人非徒师保而已凡侍御仆从缀衣趣马无非正人而后可也是以古先圣王兢兢业业虽在戎马倥偬幽隠独知之地而所以精之一之如对神明如临深谷虽身居禁宻之地而凛然若立乎宗庙之中朝廷之上虽以天子之尊周旋讲读之间而视之如师父之临前此学之所以成也伊川经筵之说其古今圣贤之根本乎。

圣学

元佑六年二月以刘挚为右仆射王岩叟为签书枢宻院事王岩叟尝从容劝上读书上曰如何得入道深对曰须将先圣之言一一着心承当便知先圣专为陛下说此事则承当得有力善者受之以为法不善者受之以为戒便如终日与先贤说话则圣学日新矣。

此人主读书之法也程子尝谓学者读论语要将孔门弟子所问为已所问圣人答处作今日所闻方有益此亦学者读书之法也葢善学者已与书为一不善学者已与书为二。

君德 治道

元丰八年太皇问为政所当先者司马光言宜首开言路寻上 畧曰人君之德三曰仁曰明曰武致治之道三曰信赏曰必罚曰任贤昔以此事仁宗又以此事英宗今又以此事陛下。讲义见前朝。

边防

元佑元年夏人来议疆事请兰州数寨先是神宗于熙河置兰州鄜延路置门等五寨司马光皆以为弃之大便大防以为不可弃三年复洮州擒鬼章致阙下夏人冦边安寿言为国者不可好兵亦不可畏兵绍圣二年八月罢熙河等路分画地界时布惇谋用兵故也元符二年泾原路建西安州及天都等寨七月置 水军十月诸羌复叛于是青唐道路复不通自经营鄯湟死伤又倍于安西之役闗中民由此大困。

章子厚之用兵鄯湟由安西熙河之役启之也然元佑不好用兵反有鬼章之 绍圣小人喜用兵而诸羌叛反徒以扰闗中陜西之民故史臣记吐蕃裔守 西寨为不侵不叛之臣固尝宣力王家夺击夏卤而熙宁元符崇宁间三用师于其国始也安石主王韶取熙河中而章子厚主王瞻夷靖康末而蔡京主王厚复鄯湟唃氏子孙无罪而就覆灭及金人得秦陇乃求后而续其血食孰谓夷狄无人哉。

兵政

元佑二年复府界河陜路马歩军先是纯仁请罢畿内保甲王存言先帝为之已就绪兵籍益消如废保甲非根本久长计纯仁与存同执政议多以为未可遽罢也。

水患 河决

元佑三年四月以吕公着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宋兴以来以三公平章军国事者四人二人者吕公着父子也吕大防范纯仁为左右仆射议回河初大河东流元丰中河决遂北流先帝知故道不可复因道之北流时回河之议文彦博吕大防安石主之范纯仁苏轼以为不可曰令范百禄赵君锡相视四年范百禄赵君锡见东流高北流下知河决不可回范纯仁请罢之八月复修河司纯仁既罢相都水监又请塞北流祖禹尧俞力谏不听王岩叟终以东流为是五年十月罢修河司苏辙上 云大河流自来东西移徙皆有常理葢河水所至輙淤淤填既高必欲下而决。

论河决之言当以苏辙之言为正去河决之患当以神宗之言为正而东流北流皆未有定论也。

减荫补恩 裁省冗费

元佑三年减荫补恩太皇太后曰本家恩泽亦当裁省要自上始闰十二月裁省冗费戸部宫掖之费乞内侍裁减以报有司从之。

减荫补恩自上始此仲淹所以行于庆厯裁省冗费。

自宫掖始此韩琦所以行于寳元者而太皇太后行之于元佑岂非圣人乎。

郊祀 分祭合祭之异

元佑七年五月纳皇后孟氏六月以苏颂为仆射十一月冬至郊复合祭苏辙主合祭之议从之者五人刘安世主分祭从之者四十人从之者多寡亦可以见分合之是非。

以周礼冬至祀天夏至祀地之事观之则分祭为是而昊天有成命之诗谓郊祀天地此乃序诗之误不可信也故分祭者先王之正祀合祭者后世之权宜或谓社祭即祭地也此理当考。

家法

元佑八年正月范祖禹上仁皇训典先是上帝学八篇曰今人有宝器犹且爱惜之况祖宗百三十年全盛之天下可不务学以守之乎。

我朝以学为家法故欲守祖宗之法当务祖宗之学此帝学一书极言我朝百三十年海内承平由祖宗无不好学故也至于上仁皇训典又曰一祖五宗畏天爱民后嗣子孙皆当取法而仁宗在位最久德泽最深宜专法仁宗葢汉唐而下言家法者莫如我朝我朝家法之粹者莫如仁宗是意也元佑诸臣知之熙宁不知也绍圣不知也独契丹与其宰相议曰南朝专法仁宗故事可勅燕京留守戒吏毋生事夷狄犹知为臣者独不知之乎。

始亲政

元佑八年七月范纯仁为右仆射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崩太皇顾大防纯仁辙雍等曰九年间曾施恩于高氏否大防曰陛下以至公御天下何尝以私恩及外家太皇曰只为至公一儿一女病死皆不得见故欲对官家说破老身没后必多有调戏官家者宜勿听之公等亦宜早退令官家别用一番人明年社饭时思量老身也八年十月上始亲政范祖禹言上初覧庶政乃宋室隆替之本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乱之端生民休戚之始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不可不谨也太皇太后至公无私焦劳刻苦凡皆为赵氏社稷专心一意保佑陛下也今必有小人进言曰太皇不当改先帝之政逐先帝之臣此乃离间之言不可不察当陛下即位之初臣民上书言政事不便者以万数太皇因天下人心之欲改与陛下同改之非以已之私而改之也且有罪当逐陛下与太皇亦以人言而逐之其所逐者皆上负先帝下负万民天下之所共疾也太皇何有憎爱于其间哉顾不如此则天下不安耳召内侍刘瑗等十一月杨忠思入对十二月复章惇吕惠卿王忠正官姚勔不草惠卿中正诰词皆不听。

当明道亲政之时范仲淹呈太皇保佑圣躬十余年之大徳而仁宗为之戒中外毋得言垂帘事惟劝章献尽母道及仁宗亲政惟劝仁宗尽子道其亦逆知有今日之事哉惟明道二年亲政之后无异天圣之时而元佑八年亲政之后忽转而为绍圣此其理乱之机全系于君子小人而君子小人进退之机实系于人君呜呼元和之君子所以无泰和 昌之害者以其权出于宪宗也庆厯之君子所以无熙宁绍圣之忧者以其权出于仁宗也。

去小人

元佑元年二月蔡确罢汪觌言执政八人奸邪害政者相半极言惇确韩缜张璪朋邪害正刘挚朱光庭苏辙累数十 四年五月窜蔡确先是知汉阳军吴处厚言蔡确所作登车葢亭诗称唐郝处俊指武后事渉讥讪太皇怒范纯仁言不宜置确死地退谓大防曰此路荆棘八十年矣奈何开之吾曹正恐不免耳州西隅有一亭曰车葢。

朱文公曰元佑诸贤忧确之不可制欲以诗语挤之固为未当范公乃欲为自全之计是亦未免于自私皆非天讨有罪之意也其论诸公忽反尔之言违好还之戒尤非正理使后世见无礼于君亲者拱手坐视而不敢逐则必此言为之也且舜流四凶为皋陶者亦殊不念反尔之戒何耶邵伯温曰公卿大夫当知国体以蔡确奸邪投之死地何足惜然尝为宰相当以宰相待之范宣公范文公余风知国体者也故欲薄确之罪确死南荒岂独有伤国体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石忠直有余然疾恶已甚不知国体以贻后日缙绅之祸不能无过也葢君子小人相为消长能使君子在上小人在下君子在内小人在外各安其分足矣岂可杀而絶之哉一吴处厚以前宰相诗为讥谤非所以厚风俗罪之可也蔡确故大臣不问以愧其心可也朝廷当治确及其党妄贪定策之功令同时执政各具立皇太子事使诬罔之迹晓然以诏天下后世罪其造谋者可也诗不当罪也呜呼绍圣之初亦贤者可以有为之时也而章惇之凶暴蔡卞之奸邪用之一时轻躁险薄之徒皆进使宣仁被谤哲宗致疑离间骨肉祸患几五十年不觧卒致靖康之乱悲夫。

元佑君子

元佑元年司马光薨为政逾年病居其半诒书吕公着光自病以来以身付医家事付康。光之子。国事未有所付今日属于晦叔矣。晦叔着字。

天将禄人之国必先祚君子天将以元丰为元佑则使司马光获相于初元天将使元佑为绍圣则不使司马光憗遗于数歳当是时新法已多变矣然君子未尽用也小人未尽去也公薨于今日而党议已兆于明日使光尚在则君子尚有所立必无朋党之祸必无报复之事一身之存亡二百年治乱之所系也。

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九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欧阳修
  东都事略卷六十九·王称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八·佚名
  杂录类·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九·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四·来保
  董晋传·刘昫
  浑蠨传·欧阳修
  高智耀传(附高睿传)·宋濂
  卷三十七·佚名
  晋纪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351)·司马光
  ●皇朝通典卷六十七·佚名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彭老·唐圭璋

      彭老字商隐,号筼房。景定建康志:李彭老,淳祐中沿江制置司属官。  木兰花慢  正千门系柳,赐宫烛、散青烟。看秀靥芳唇,涂妆晕色,试尽春妍。田田。满阶榆荚,弄轻阴、浅冷似秋天。随处饧香杏暖,燕飞斜亸秋千。  朱弦。

  • 卷十·徐世昌

    福喜福喜,字损亭,辅国公常舒孙。袭奉恩将军。有《学圃堂集》。病起小疾才三日,幽情减二分。对花疏把酒,倚槛懒看云。暑气先秋逼,喧声近市闻。更兼吟太苦,瘦不让休文。野别隐隐行旌野树间,鱼轩久驻望前山。天

  • 卷二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夏英公杂诗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以父死事补官真宗朝举贤良除光禄丞仁宗朝累擢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英国公后改封郑卒赠太师中书令諡文庄有集上元

  •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杜甫哭严仆射归榇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一作知】宿昔部曲异平生风送【一作逆】蛟龙雨【一作匣】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後见君情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絶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

  • 御选元诗卷三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九五言律诗五雅勒呼云谿真馆真馆云谿上孤高逼太清江山环几席星斗拂檐楹树古成龙去篁疎作鳯鸣仙游如可接我欲谢尘缨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北上函香去西南致礼勤蜀中千尺雪秦岭万重云驿骑鸣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嘉靖十九年九月己丑朔礼部奏嘉靖二十年分大报等祀日册命礼官捧至奉天殿太常卿捧进于精一堂是日鸿胪寺卿陈璋坐失设案殿上切责而宥之夺直日序班俸一月○翊国公郭勋请给东西官厅奋武等营马一万八千四百二十匹 上命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卷之四百七十四万历三十八年八月癸酉朔○乙亥朝鲜国王李珲遣陪臣工曹参判黄是等贡马及方物庆贺 皇太子千秋令节赐宴赏金织衣彩叚有差○礼科右给事中周永春因 圣寿引古麦丘邑人之祝请俞讲学行枚卜补大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万历元年十月戊申朔 上御皇极殿颁大统历日 上享太庙○起升原任南京太仆寺卿殷迈为南京太常寺卿○复除原任广西右参议曹栋为浙江右参议○原任巡抚山西改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赵孔昭致仕○兵科给

  • 皇王大纪卷六十九·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四十三年甲子石圃逐起辄自齐入卫逐石圃秦悼公薨子共公嗣孔门羣弟子追记夫子平生言行总学之大纲而作大学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 第八六认充状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一一二一七-三·佚名

    庄书郑镜清等三人认充结状具认充状人,郑镜清年三十八岁,原籍同安县人;林成年三十一岁,漳浦县人;陈华年三十六岁,晋安县人。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清竹北一保庄书,成竹北二保庄书,华竹南一保庄书,以便稽查逃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八·李之芳

    海洋获捷招抚伪将林云林麒詹天枢等船兵来归疏(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会剿江西子午口获捷疏(康熙十七年闰三月)请蠲免被兵地方钱粮第四疏(康熙十七年四月)报明援闽官兵数目并浙省情形疏(康熙十七年五月)会剿江西玉山八仙洞等处获捷

  •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孔子

    【原文】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谥号。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

  • 卷四·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四商书此书是商史臣记商朝君臣之言语政事共十七篇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汤誓此一篇书是商王汤伐夏而誓师于亳都之词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

  • 卷四·刘敞

    <经部,春秋类,刘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传卷四宋 刘敞 撰庄公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郑詹者何郑大夫也执者曷为或称行人或不称行人称行人者执之以其所为使者也不称行人者执之不以其所为使及非行人者也夏齐人殱于遂

  •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妙耳商主即作是念。我于此城昔时富盛而今贫困。以此少物如何行施。今虽如是。或此城中臣佐吏民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众商主等及多人民。咸悉睹见我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序楞严梦释序窃闻三界蘧庐一生旦宅牵缠缴于古槐之穴逐幻遗真竖柴栅于华胥之涂将清换浊岂谓迷其珠而非醉乌知魅其首而自狂观夫脱粘之猿则劳息之绊尽矣旋及奔焰之鹿何贪妄之懆如之故我薄伽之宝筏欣开易搅

  • 一贯别传卷二·吹万广真

    西蜀忠州聚云寺沙门 广真 着玄宗孟起王先生曰老子所贵道无为故其著书称微妙太史公谓其言至深远矣老子岂故创为异说以滋天下之惑必使人若其道而化哉亦见所独到处甚高故其言始不与世合夫天地人物始初果有乎诚无之也探

  •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俞琰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题「林屋山人全阳子注解」。全阳子即宋元之际著名学者俞琰。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按《沁园春词》相传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所作,言内丹功法。俞琰注引述全真道及南宗丹书,发明歌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