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三代世表第一【言代者以五帝久古传记少见夏殷以来乃有尚书略有年月比於五帝事迹

易明故举三代为首表者明也明言事仪】     史记十三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谱布也列其事也】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於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史部,正史类,史记正义,卷十三>

帝泄

帝不降

帝扃【不降弟】

帝厪

帝孔甲【不降子好鬼神淫乱不好德二龙去】

帝臯

帝发

帝履癸【是为桀】

?禹至桀十七世?黄帝至桀二十世

殷汤代夏氏殷汤【从黄帝至汤十七世】

帝外丙【汤太子太丁蚤卒故立次弟外丙】

帝仲壬【外丙弟】

帝太甲【故太子太丁子淫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乃迎之复位】

帝沃丁【伊尹卒】

帝太庚【沃丁弟】

帝小甲【太庚弟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帝雍已【小甲弟】

帝太戊【雍已弟以桑榖生称中宗】

帝中丁

帝外壬【中丁弟】

帝河亶甲【外壬弟】

帝祖乙

帝祖辛

帝沃甲【祖辛弟】

帝祖丁【祖辛子】

帝南庚【沃甲子】

帝阳甲【祖丁子】

帝盘庚【阳甲弟徙河南】

帝小辛【盘庚弟】

帝小乙【小卒弟】

帝武丁【雉升鼎耳雊得傅说称高宗】

帝祖庚

帝甲【祖庚弟淫】

帝廪辛

帝庚丁【廪辛弟殷徙河北】

帝武乙【慢神震死】

帝太丁

帝乙【殷益衰】

帝辛【是为纣弑】

?汤至纣二十九世从黄帝至纣四十六世

周武王代殷【从黄帝至武王十九世

<史部,正史类,史记正义,卷十三>】

张夫子问禇先生曰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诗谬乎禇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於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奈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後十余世

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後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後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於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之误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蹟而履践之知於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羊牛避不践也抱之山中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乌覆席食之姜嫄怪之於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太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後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黄帝後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後世也【谱记普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俈立封其支庶於蜀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隽等处】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於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後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乎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後世也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於霍後世晋献公?霍公後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魏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黄帝终始传曰汉兴百有余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白燕之郷【一作白彘按霍光平阳人平阳今晋州霍邑本秦时霍伯国汉为彘县後汉改彘曰永安隋又改为霍邑遍检记传无白燕之名疑白彘是卿之名】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却行车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谓年老为方士最功也】会旗亭下为臣言岂不伟哉

史记正义卷十三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 漢紀五十五·司马光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八·焦竑
  读礼通考卷三十三·徐乾学
  卷七十一·杨士奇
  第四九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四·佚名
  第十八卷 明贡生 (三)·缪荃孙
  卷二十一·宇文懋昭
  卷五·傅恒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马骕
  经幄管见卷一·曹彦约
   第十章 三十年代·林语堂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蔡道恭传·姚思廉
  白居易传·刘昫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苏文顺引张千、俫儿上,云)自家苏文顺。前日教张千买了个小厮,执着银唾盂,还不勾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张千,把这小厮吊将起来。(张千吊俫科)(净上,云)自从做了甲头,好生自在。我前后游玩一回,来到

  • 才调集卷五·韦縠

    (唐)韦縠 撰○元稹【五十七首】梦游春七十韵昔岁梦游春梦游何所遇梦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清泠浅漫流画舫兰篙渡过尽万株桃盘旋行林路长廊抱小楼门牖相回互楼下杂花丛丛边绕鸳鹭池光漾彩霞晓日初明煦未敢上阶行频移曲池步

  • 卷五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堂小集毛滂字泽民江山人东坡守杭毛为法曹秩满辞去是夕东坡宴客有妓歌惜分飞词问谁所作妓以毛法曹对东坡语坐客曰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翼日折柬留连

  • ●霓裳续谱 万寿庆典(乾隆五十四年备)·王廷绍

    △五谷丰(二段第一)【朝天子】太平鼓齐,喧庆贺丰年,万寿曲唱无疆,海屋筹添,比南山在先,满乾坤河清海晏,皇恩似天,万万民瞻圣颜,乐然,喜千秋奇花开遍,效尧天,谁曾见,(重)○太平鼓响叮当,太平歌词庆吉祥,太平天子朝元日,太平景象庆吾皇,○太

  • 卷二百七十一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己丑,命輔臣祈雪。   皇第三女封淑壽公主。   祕書丞、直集賢院、同提舉三司勾院、磨勘司王安禮知潤州。先是,呂惠卿言安禮任館職,狎遊無度。於是安禮乞出,即從之。王安石

  • 第九十二回 贪女色吞针欺僧侣 戕妇翁拥众号天主·蔡东藩

      却说卢循侵掠海滨,连年未已,虽前应桓玄招抚,受职永嘉太守,仍然未肯敛锋。见八十九回。当时为刘裕堵击,一再败循,循弃去永嘉,浮海南走。及裕起义讨玄,循复转寇南海,攻陷番禺,执住广州刺史吴隐之,自称平南将军,摄广州事,使姊夫

  • 第八十三回 长孙晟献谋制突厥 沙钵略稽首服隋朝·蔡东藩

      却说陈主叔宝,习成骄佚,当居丧时,隋主坚尝遣使赴吊,国书中自称姓名,并列顿首字样。叔宝疑为畏怯,答书多不逊语。隋主坚当然愤怒,出示廷臣。廷臣多献议伐陈,隋主方建筑新都,并因突厥未平,不遑南顾,乃暂从缓图。原来长安城制

  • 读礼通考卷四·徐乾学

    丧期四干学案读礼始丧期何也曰古民质无有丧期后代圣人因天地万物有终始而为之制其説以期为断父至尊母至亲故加隆以尽孝子之恩加之则倍故再期也丧服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佚名

     天启五年二月庚辰朔○大学士顾秉谦等题今日文书官郝隐儒捧 圣谕为湖广等处试录策中语多言□几刺令臣等拟谕考试官并策上列名举人俱拟处分惩治以警将来臣等不胜悚服谨遵旨拟谕进呈臣等窃惟举士大典录文必醇雅典实有

  •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进稽古録表·司马光

    臣光言窃以九州四海一日万防将察知民物之性情盖布在文武之方防虽历年多而举其大要则用力少而见夫全功恭以皇帝陛下富有春秋敉宁方夏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延登老成亲近观讲发论语章句探经艺之同归诵寳训丁宁宪祖宗

  • ●原序·佚名

    昔欧阳永叔纪石晋少帝之北辕也,其事甚详;盖原本于王国公之私史。国公名淑,字和甫,本汉平阳人。少隶户曹,为小史,涉猎经史。天福中,苏逢吉为户郎时,少帝居潜,淑为侍卫,识逢吉。后逢吉缘他事怒淑,白于少帝,帝将杀之,淑觉而北遁,济河入

  • 吕陶传·脱脱

    吕陶字元均,成都人。蒋堂镇守蜀州,延纳很多士人入学,亲自考核他们的文章,曾得到吕陶的论文,集中学生朗读,说:“这是贾谊的文章。”吕陶当时年纪十三岁,在座的人都感到吃惊。由于这样礼之于宾筵。一天,与蒋堂同游僧舍,一起读寺碑

  • 卷十八·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八宋 朱子 撰学礼十三保傅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大戴礼无此十二字夏为天子十七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郑曰凡二十一世】周为天子三十余

  • 卷六·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六同知吴廷华撰燕礼第六【燕安也饮酒以安之也人君逮下之礼有三曰飨尚仪节不饮不食曰食主食曰燕主饮燕有四等卿大夫有王事之劳一饮四方聘使二聘使还国三君无事而饮四皆用此礼至大射先行燕礼彼经

  • 顺宁杂著·刘靖

    清刘靖撰。1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作者任云南顺宁(今凤庆县)知府,因作此书。是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仅10条,然多扼要。所记顺宁土司猛氏,大侯奉氏之事迹,见《明史·土司传》及毛奇龄《蛮司合志》,而猛缅奉氏

  • 次柳氏旧闻·李德裕

    或称《柳氏旧闻》、《明皇十七事》。笔记。唐李德裕(787—849)撰。一卷。德裕有《李文饶文集》已著录。该书系作者笔录传闻而成。首传自史臣柳芳,曾亲与内侍高力士谈及玄宗及其太子(肃宗)时宫廷旧闻十七事,或撰成书而佚

  • 玉笥集·张宪

    元诗别集。10卷。张宪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传世善本,有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经鉏堂抄本等多种清抄本,并曾编入《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又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行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