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四十六

宋 徐天麟 撰

民政一

户口

自高祖讫於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地理志师古曰汉之户口当元始二年最为殷盛故志举之以为数】

京兆尹【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有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左冯翊【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右扶风【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弘农郡【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河东郡【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太原郡【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上党郡【户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六】河内郡【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河南郡【户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万二百七十九】东郡【户四十万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万九千二十八】陈留郡【户二十九万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一百五十万九千五十】颍川郡【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汝南郡【户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南阳郡【户三十五万九千一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南郡【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江夏郡【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庐江郡【户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三】九江郡【户十五万五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山阳郡【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济阴郡【户二十九万二千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沛郡【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魏郡【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钜鹿郡【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常山郡【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清河郡【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三】涿郡【户十九万五千六百七口七十八万二千七百六十四】勃海郡【户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平原郡【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千乘郡【户十一万六千七百二十七口四十九万七百二十】济南郡【户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四】泰山郡【户十七万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万六千六百四】齐郡【户十五万四千八百二十六口五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北海郡【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百五十九】东莱郡【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琅邪郡【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东海郡【户三十五万八千四百一十四口百五十五万九千三百五十七】临淮郡【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会稽郡【户二十二万三千三十 八口百三万二千六百四】丹阳郡【户十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口四十万五千一百 七十一】豫章郡【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口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桂阳郡【户二万八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八】武陵郡【户三万四千一百七十七口十八万五千七百五十八】零陵郡【户二万一千九十二口十三万九千三百七十八】汉中郡【户十万一千五百七十口三十万六百一十四】广汉郡【户十六万七千四百九十九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九】蜀郡【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犍为郡【户十万九千四百一十九口四十八万九千四百八十六】越嶲郡【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益州郡【户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六口五十八万四百六十三】牂柯郡【户二万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巴郡【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万八千一百四十八】武都郡【户五万一千二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陇西郡【户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四】金城郡【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天水郡【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武威郡【户万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张掖郡【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酒泉郡【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炖煌郡【户万一千二百口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安定郡【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北地郡【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上郡【户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十八】西河郡【户十三万六千三百九十口六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六】朔方郡【户三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口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五原郡【户三万九千三百二十二口二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八】云中郡【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定襄郡【户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口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鴈门郡【户七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代郡【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上谷郡【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渔阳郡【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右北平郡【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二万七百八十】辽西郡【户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五】辽东郡【户五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玄菟郡【户四万五千六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乐浪郡【户六万二千八百十二口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南海郡【户万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鬰林郡【户万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万一千一百六十二】苍梧郡【户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九口十四万六千一百六十】交趾郡【户九万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万六千二百三十七】合浦郡【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九真郡【户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三口十六万六千一十三】日南郡【户万五千四百六十口六万九千四百八十五】赵国【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广平国【户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四口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八】真定国【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中山国【户十六万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万八千八十】信都国【户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三十万四千三百八十四】河间国【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三】广阳国【户二万七百四十口七万六百五十八】淄川国【户五万二百八十九口二十二万七千三十一】胶东国【户七万二千二口二十二万三千三百三十一】高密国【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城阳国【户五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二十万五千七百八十四】淮阳国【户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四口九十八万一千四百廿三】梁国【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东平国【户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鲁国【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楚国【户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泗水国【户二万五千二十五口十一万九千一百十四】广陵国【户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三口十四万七百二十二】六安国【户三万八千三百四十五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长沙国【户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五】

汉兴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及至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高惠文功臣表】

孝文即位趋劝农桑减省租赋蓄积岁增户口?息【刑法志】

文景务在养民【武帝赞】

孝昭承奢侈余弊师旅之後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元始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昭帝赞】

王成为胶东相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後或言成伪自增加以蒙显赏【本传】黄霸为颍川守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本传】

召信臣为南阳守百姓归之户口增倍【本传】

哀平之世百姓赀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食货志上】

风俗

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於乐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虖中和然後王教成也汉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人民迁徙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地分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着於篇

秦地於天官东井舆?之分埜也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炖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嶲益州皆宜属焉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於长陵後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於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是故五方杂处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濒南山近夏阳多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辏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僭上衆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靡送死过度天水陇西山多材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廹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故此数郡民俗质木不耻寇盗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絶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誖逆无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屮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於内郡此政寛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南贾滇僰僮西近卬莋莋马旄牛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柔弱褊厄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埶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於世郷党慕循其迹後有王褒严遵杨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故孔子曰有教无类武都地杂氐羌及犍为牂柯越嶲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民俗略与巴蜀同而武都近天水俗颇似焉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衆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秦豳吴札观乐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自魏地至具地并见地理志不详録】

 

 

西汉会要卷四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西汉会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李百药
  列传第三十三·刘昫
  越绝卷第六·袁康
  卷第一百一十六·胡三省
  卷第三十六·徐鼒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一·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提要·司马光
  范祥传·脱脱
  陶凯传·张廷玉
  宋纪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420)·司马光
  卷四十七·佚名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吴晗
  庞京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第三十出·张凤翼

    第十六出君后授衣【霜天晓角】〔生持锄上〕雨巾风帽。零泪知多少。家国深雠难保。漫劳辗转通宵。山月晓仍在。山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我王立在此。今日也是灌园。明日也是灌园。不知何日是了。 【太师

  • 船山诗草三·张问陶

    鄗城吊古望望千秋亭,遥遥五城陌。鄗南新柳多,一雨散春碧。遗坛出林阜,沙寒土花。斜阳聚樵牧,知是何王闢。似闻起南阳,师中劳擘画。三十成老翁,所剩未头白。扰攘过百年,忽如远行客。凉风吹东都,陵荒翁仲瘠。英雄骨已朽,况乃兴废

  • 卷一百四十六·徐世昌

    赵景贤赵景贤,字季侯,号竹生,归安人。道光甲辰举人,历官福建督粮道,守湖洲。殉难,赠巡抚,谥忠节。辛酉十月有感而作自亲矢石又经秋,多垒空增四国忧。病骨支离仍乘障,豪情慷慨独登楼。一腔热血从何洒,万姓生机尚

  •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陈寿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

  • 列传第二十·魏徵

    ○杜彦 杜彦,云中人也。父迁,属葛荣之乱,徙家于幽。彦性勇果,善骑射。仕周,释褐左侍上士,后从柱国陆通击陈将吴明彻于土州,破之。又击叛蛮,克仓塠、白杨二栅,并斩其渠帅。进平郢州贼帅樊志,以战功拜大都督。寻迁仪同,治隆山郡事

  • 表第二 宰相中·欧阳修

    表格略

  • 卷四百五十·列传第二百九·忠义五·脱脱

        ◎忠义五   陈元桂 张顺 范天顺 牛富 边居谊 陈炤 尹玉李芾 尹谷赵卯发 唐震 赵与檡 赵淮   陈元桂,抚州人。淳祐四年进士。累官知临江军。时闻警报,筑城备御,以焦心劳思致疾。开庆元年春,北兵至临江

  • 卷之十一·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十一月。乙酉朔。真定巡按卫周允、疏荐故明工部尚书刘遵宪兵部尚书王在晋等十二人。下吏部知之  ○大学士冯铨等奏言、翰林院、明初原定为正三品衙门。后因詹事府有翰林三品四品官、遂改为五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三·佚名

    宣宗上欲用萧邺为相王龟长马公儒佑之乃更用崔慎由【范祖禹】崔慎由请立太子寻罢相【范祖禹】上命王龟长等立夔王龟长谋出王宗实宗实入见上已崩乃迎立郓王诛龟长等【范祖禹】李德裕【范祖禹孙之翰】白敏中【秦少游】总

  • 卷六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元成宗时郑介夫上奏曰窃谓释道之教与夫子之道并立为三不知释道之所谓教者何事背弃君亲毁灭纲常舍本逐末以此教人可乎明知其非而趋从愈广盖辟之者不针其病彼得以

  • 近思録集注卷九·江永

    【朱子曰此卷制度】濓溪先生曰古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朱子曰纲纲上大防也三纲者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也畴类也九畴见洪范若顺也此所谓理而后和也】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朱

  • 存治编·颜元

    唐、虞、三代复见于今日乎?吾不得而知也;唐、虞、三代不复见于今日乎?吾不得而知也。谓复见于今,则汉、唐、宋、明以来政术风俗奚为而日降?谓不复见于今,彼古圣贤之所谓&ldquo;人定胜天&rdquo;、&ldquo;挽回气运&rdquo;者果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子品第九(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母人。心怀笃信。唯有一子。恒作是念。云何当教。使成为人。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三之下·李通玄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十回向第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善知识。以檀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义如前。有一国土。名为广大者。以此回前十住十行。自修解脱心多。令同于生死。调和生死涅槃。五位菩萨地位升进。教化一切

  • 华严经问答下卷·法藏

    法藏撰问。十地中配当五乘义为何义耶。答。寄三乘教为欲生信解故。所说位地中。十地证实法性之处故。约此为显普法无尽十地中具足一切五乘三乘等法。无不在于此。故作如是说。问。其准相云何。答。初地准人乘。二地准

  • 阴真君金石五相类·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出于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至玄宗开元末年(741年)或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至五代末(960年)间。述外丹理论,释药物隐名,可补《石药尔雅》只缺。

  • 望诊遵经·汪宏

    诊法著作。清汪宏撰。二卷。宏字广庵,新安人。汪氏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故以《内经》、《难经》之旨为宗,兼采张仲景、杨士瀛、李梴等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光绪元年(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