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西片町住屋
一九〇八年春,我结束了东京高师的课业,打算一面补习国文,仍旧就学于章先生之门,一面续习德文,准备往欧洲留学。为要选择一个较优的环境,居然在本乡区西片町寻到一所华美的住宅。这原是日本绅士的家园,主人为要迁居大阪,才租给我的。规模宏大,房间新洁而美丽,庭园之广,花木之繁,尤为可爱,又因为建筑在坂上,居高临下,正和小石川区的大道平行,眺望也甚佳。我招了鲁迅及其弟起孟、钱均夫、朱谋宣共五人居住,高大的铁门旁边,电灯上署名曰“伍舍”。
西片町是有名的学者住宅区,几乎是家家博士,户户宏儒。我们的一家偏是五个学生同居。房屋和庭园却收拾得非常整洁,收房租的人看了也很满意。由西片町一拐湾出去,便是东京帝大的所在,赫赫的赤门,莘莘的方帽子群进群出。此地一带的商店和电车,多半是为这些方帽子而设的。方帽子越是破旧的,越见得他的年级高,资格老,快要毕业了。
鲁迅从小爱好植物,幼年时喜欢看陈淏子的《花镜》等书,常常到那爱种花木的远房叔祖的家,赏玩稀见的植物。又在《朝花夕拾》里,描写幼年读书的家里,一个荒废的“百草园”,是何等有趣而足以留连!他在弘文学院时代,已经买了三好学的《植物学》两厚册,其中着色的插图很多。所以他对于植物的培养有了相当的素养。伍舍的庭园既广,隙地又多,鲁迅和我便发动来种花草,尤其是朝颜即牵牛花,因为变种很多,花的色彩和形状,真是千奇百怪。每当晓风拂拂,晨露湛湛,朝颜的笑口齐开,作拍拍的声响,大有天国乐园去人不远之感。傍晚浇水,把已经开过的花蒂一一摘去,那么以后的花轮便会维持原样,不会减小。其余的秋花满地,蟋蟀初鸣,也助我们的乐趣!
鲁迅生平极少游玩。他在仙台时,曾和同学游过一次松岛,有许多张海上小岛的松林雪景的照片给我看。在东京伍舍时,有一次我和他同游上野公园看樱花,还是因为到南江堂购书之便而去的。上野的樱花确是可观,成为一大片微微带红色的云彩。花下的茶肆,接席连茵,铺以红毡,用清茶和樱饼饷客,记得袁文薮曾有《东游诗草》,第一首便是咏上野樱花的:
阿谁为国竭孤忠,
铜像魁梧“上野通”,
几许行人齐脱帽,
樱花丛里识英雄。
“上野通”是上野大道的意思,西乡隆盛的铜像建立在公园中,日本人对他没有一个不脱帽致敬的。
我和鲁迅不但同居,而且每每同行,如同往章先生处听讲呀;同往读德文呀——那时俄文已经放弃不读了;又同访神田一带的旧书铺,同访银座的规模宏大的丸善书店呀。因为我们读书的趣味颇浓厚,所以购书的方面也颇广泛,只要囊中有钱,便不惜“孤注一掷”,每每弄得怀里空空而归,相对叹道:“又穷落了!”这些苦的经验,回忆起来,还是很有滋味的。
可惜好景不常,盛会难再,到冬时,荷池枯了,菊畦残败了,我们的伍舍也不能支持了——因为同住的朱钱两人先退,我明春要去德国,所以只好退租。鲁迅就在西片町,觅得一所小小的赁屋,预备我们三个人暂时同住,我走以后,则他们兄弟二人同住。我那时对于伍舍,不无留恋,曾套东坡的诗句成了一首《留别伍舍》,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壶中好景长追忆,
最是朝颜裹露时。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五十·脱脱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梁启超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七·阿桂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六百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三·王明清 耶律善补传·脱脱 卷之六十一 王文恪公筆記(明)王鏊 撰·邓士龙 卷九十三·佚名 卷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221.一只眼的石人·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