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

宗庙 社稷 灵星 先农 迎春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雒陽。四时祫祀,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三年正月,立亲庙雒陽,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时寇贼未夷,方务征伐,祀仪未设。至十九年,盗贼讨除,戎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议:“礼,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亲。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当除今亲庙四。孝宣皇以孙后祖,为父立庙于奉明,曰皇考庙,独群臣侍祠。愿下有司议先帝四庙当代亲庙者及皇考庙事。”下公卿、博士、议郎。大司徒涉等议:“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庙,代今亲庙。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时议有异,不著。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礻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陽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于是雒陽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钜鹿都尉称皇祖考庙,郁林太守称皇曾祖考庙,节侯称皇高祖考庙,在所郡县侍祠。

二十六年,有诏问张纯,禘礻合之礼不施行几年。纯奏:“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五年再殷察。旧制,三年三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元始五年,始行禘礼。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父子不并坐,而孙从王父。禘之为言谛,禘諟昭穆,尊卑之义。以夏四月陽气在上,陰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礻合以冬十月,五谷成熟,故骨肉合饮食。祖宗庙未定,且合祭。今宜以时定。”语在《纯传》。上难复立庙,遂以合祭高庙为常。后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时,但就陈祭毁庙主而已,谓之殷。太祖东面,惠、文、武、元帝为昭,景、宣帝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祭时不祭。光武皇帝崩,明帝即位,以光武帝拨乱中兴,更为起庙,尊号曰世祖庙。以元帝于光武为穆,故虽非宗,不毁也。后遂为常。

明帝临终遗诏,遵俭无起寝庙,藏主于世祖庙更衣。孝章即位,不敢违,以更衣有小别,上尊号曰显宗庙,间祠于更衣,四时合祭于世祖庙。语在《章纪》。章帝临崩,遗诏无起寝庙,庙如先帝故事。和帝即位不敢违,上尊号曰肃宗。后帝承尊,皆藏主于世祖庙,积多无别,是后显宗但为陵寝之号。永元中,和帝追尊其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陵曰西陵。以窦后配食章帝,恭怀后别就陵寝祭之。和帝崩,上尊号曰穆宗。殇帝生三百余日而崩,邓太后摄政,以尚婴孩,故不列于庙,就陵寝祭之而已。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追尊父清河孝王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清河嗣王奉祭而已。安帝以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后以自建武以来无毁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号称恭宗。顺帝即位,追尊其母曰恭愍后,陵曰恭北陵,就陵寝祭,如敬北陵。顺帝崩,上尊号曰敬宗。冲质帝皆小崩,梁太后摄政,以殇帝故事,就陵寝祭。凡祠庙讫,三公分祭之。桓帝以河间孝王孙蠡吾侯即位,亦追尊祖考,王国奉祀。语在《章和八王传》。桓帝崩,上尊号曰威宗,无嗣。灵帝以河间孝王曾孙解犊侯即位,亦追尊祖考。语在《章和八王传》。灵帝时,京都四时所祭高庙五主,世祖庙七主,少帝三陵,追尊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故高庙三主亲毁之后,亦但殷祭之岁奉祠。灵帝崩,献帝即位。初平中,相国董卓、左中郎将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及余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四时所祭,高庙一祖二宗,及近帝四,凡七帝。

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后有寝也。《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建武以来,关西诸陵以转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谒诸陵,乃太牢祠。自雒陽诸陵至灵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建武二年,立太社稷于雒陽,在宗庙之右,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二月、八月及腊,一岁三祠,皆太牢具,使有司祠。《孝经援神契》曰:“社者,土地之主也。稷者,五谷之长也。”《礼记》及《国语》皆谓共工氏之子曰句龙,为后土官,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植百谷疏,自夏以上祀以为稷,至殷以柱久远,而尧时弃为后稷,亦植百谷,故废柱,祀弃为稷。大司农郑玄说,古者官有大功,则配食其神。故句龙配食于社,弃配食于稷。郡县置社稷,太守、令、长侍祠,牲用羊豕。唯州所治有社无稷,以其使官。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国家亦有五祀之祭,有司掌之,其礼简于社稷云。

汉兴八年,有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祀,于是高帝令天下立灵星祠。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旧说,星谓天田星也。一曰,龙左角为天田官,主谷。祀用壬辰位祠之。壬为水,辰为龙,就其类也。牲用太牢,县邑令长侍祠。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

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以己丑日祠雨师于丑地,用羊豕。

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三时不迎。

论曰:“臧文仲祀爰居,而孔子以为不知。《汉书·郊祀志》著自秦以来迄于王莽,典祀或有未修,而爰居之类众焉。世祖中兴,蠲除非常,修复旧祀,方之前事邈殊矣。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自上皇以来封泰山者,至周七十二代。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也。《礼记》所谓“因名山升中于天”者也。易姓则改封者,著一代之始,明不相袭也。继世之王巡狩,则修封以祭而已。自秦始皇、孝武帝封泰山,本由好仙、信方士之言,造为石检印封之事也。所闻如此。虽诚天道难可度知,然其大较犹有本要。天道质诚,约而不费者也。故牲有犊,器用陶匏,殆将无事于检封之间,而乐难攻之石也。且唯封为改代,故曰岱宗。夏康、周宣,由废复兴,不闻改封。世祖欲因孝武故封,实继祖宗之道也。而梁松固争,以为必改。乃当夫既封之后,未有福,而松卒被诛死。虽罪由身,盖亦诬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显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民,不闻其在封矣。言天地者莫大于《易》,《易》无六宗在中之象。若信为天地四方所宗,是至大也。而比太社,又为失所,难以为诚矣!

赞曰:天地禋郊,宗庙享祀,咸秩无文,山川具止。婬乃国紊,典惟皇纪。肇自盛敬,孰崖厥始?

猜你喜欢
  ◎交际花吴明芳如何勾结敌人·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六·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七·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第四○三供词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二二一四--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五·纪昀
  三五三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覆查给还原书情形并呈续获违碍书籍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八·佚名
  世家卷第十七 高丽史十七·郑麟趾
  卷一百二十七·杨士奇
  齐人见田骈·佚名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徐志芗·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彭定求

        卷100_1 【雅琴篇】司马逸客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   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为雅琴。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   虬凤吐奇状,商

  • ●白华山人诗说卷一·厉志

      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者,此须活着,古之中亦有今在,不必尽取今人也。如汉、魏以逮陈、隋、汉、魏、晋、宋是古,齐、梁、陈、隋是今。全唐之诗,初盛是古,中晚是今。学古体诗者,就古之古学之;学近体诗者,就古之今

  • 提要·魏野

    【臣】等谨案东观集十卷宋魏野撰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先世蜀人徙于陜州真宗闻其名召之不出天禧三年卒赠秘书省著作郎野与林逋同时身后之名不及逋装防湖山供后人题咏而当时则声价出逋上渑水燕谈载真宗西祀汾阴至遣人图画

  • 东皋诗钞·吴之振

    戴敏小园小园无事日徘徊,频报家人送酒来。惜树不磨修月斧,爱花须筑避风台。引些渠水添池满,移个柴门傍竹开。多谢有情双白鹭,暂时飞去又飞回。屏上晚眺不能骑马趁朝班,自跨黄牛扣竹关。无德可称徒富贵,有钱难买是清闲。人行

  • 卷十一·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一目录山水类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唐杜甫】陈式水墨山水【唐方干】卢卓山人画水【唐方干】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题罗稚川画卷【元陈旅】题罗稚

  • 和燕公别灉湖·张说

    赵冬曦南湖美泉石,君子玩幽奇。 湾澳陪临泛,岩峿共践窥。 秋风赪桂竦,春景绿杨垂。 郢路委分竹,湘滨拥去麾。 枉帆怀胜赏,留景惜差池。 水木且不弃,情由良可知。

  • ●复社总纲·陆世仪

    崇祯元年〔戊辰〕:上年丁卯,张釆中式经魁,张溥恩贡,周锺选社十三子文。崇祯二年〔己巳〕:尹山大会。温体仁入阁。用内臣。蒋德璟授编修,黎元宽、周镳俱礼部主事(周南主),张釆授临川知县,徐汧、金声并庶吉士。三年〔庚午〕:乡试,杨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二十·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起重光大荒落十一月尽黓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二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己巳朔邵宏渊遣统领崔皋及金人战于定山败之 壬申以知潭州张浚判建康府召王权还以李显

  •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叙·金科豫

    川江之险甲天下闻者色变比于谭虎劳人墨客诗状其险者伙矣然诗而不记记而不详老坡之游石钟所以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同年笠庵金君天下之壮士也年二十许宰黔中往时充神京铅运使出峡江以解脱纪行记经而诗纬之累然成帙

  • 李椿传·脱脱

    李椿字寿翁,氵名州永年人。父亲李升,起家于进士。靖康之难时,李升为保护其父,以致背部受刺,与长子一起死亡。李椿年纪尚小,他用稻草包起灵柩把它停放在佛寺里,深挖墓穴而葬并细细地记下位置;李椿侍奉着继母南迁,尝尽了千辛万苦

  • 书成自记·钱穆

    明国二十二(公元1933年)年秋,余始于国立北京大学任&ldquo;中国通史&rdquo;讲席。是课每周四小时,一年而毕。自念讲通史,非委悉周备之难,而简要明当之尤难也。若求委悉周备,则二十五史、十通以及充栋塞屋者,其书具在,学者昕夕从

  • 馆阁续録卷八·陈骙

    官聨二著作郎 淳熈五年以后二十人 木待问【五年三月除六年二月为起居舍人】郑鉴【五年四月除七月知台州】吕祖谦【五年十月除六年正月与郡】崔敦诗【六年正月除七年七月为国子司业】黄洽【六年三月除十月为右正言】

  • ●尊孟辨原序·余允文

    道不眀由无公议也议不公由无真儒也冠圆履方孰不为儒诵诗读书孰不学道必有得焉而后能自信必自信焉而后信于人目或蔽于所见耳或蔽于所闻耳目之蔽心之蔽也公议何有哉易曰问以辩之中庸曰辩之弗眀弗措也道之不眀乆矣辩其可

  • 儒增篇第二六·王充

    【题解】本篇王充列举十六个事例,指责了“儒书”中浮夸不实之辞,“言众必言千数,言少则言无一”,故称篇名曰“儒增”。像“儒书”宣扬尧、舜及周初“一人不刑”,“刑错(措)不用”。王充就举出尧、舜和周初使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子品第九(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母人。心怀笃信。唯有一子。恒作是念。云何当教。使成为人。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

  • 敬业堂诗集·查慎行

    诗集。 清查慎行(1651—1728)撰。五十卷。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更现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人。康熙时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曾从黄宗羲、钱澄之学。著有《人海记》、《周易玩辞集解》、《黔中风土

  • 达摩多罗禅经·佚名

    原名《禅经修行方便》或《修行方便禅 经》,亦作《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佛教经典。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译出。介 绍罽宾高僧达摩多罗和佛大先(佛陀斯那)的禅法,而以佛 大先的禅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