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阮卓传

阮卓,陈留尉氏人。祖父阮诠,是梁散骑侍郎。父亲阮问道,是梁宁远岳陽王府记室参军。

阮卓年少聪明,立志研读经书史籍,擅长谈论,尤其擅长五言诗。性情至孝,其父随岳陽王出镇江州,染病去世,阮卓那年才十五岁,亲自从都城奔赴江州,水汤不入口有好几天。适值侯景叛乱,道路隔断,阮卓历经艰难险阻,把父亲的灵柩运回都城。途中遇到敌贼,阮卓因悲伤而面容憔悴,号哭陈述,敌贼同情他就没有杀他,并护送他出境。等到渡彭泽湖,在中流忽然遇到大风,船四次险些覆没,阮卓仰天悲哭,不一会儿风停,人人都认为是阮卓的孝道感动了上天。

世祖即位,任阮卓为轻车鄱陽王府外兵参军。天康元年(566),调任云麾新安王府记室参军,并随新安王府调任翊右记室,兼撰史著士。后升任鄱陽王中卫府录事,调任晋安王府记室,著士之职不变。等到平定欧陽纥时,交..、夷獠往往相聚寇掠,阮卓奉命出使招安抚慰。交..连接日南、象郡,多金翠珠贝珍怪之物产,前后去的使者都得到了这些宝物,只有阮卓挺身还朝,衣物装束中没有他物,当时舆论都佩服他清廉。后升任衡陽王府中录事参军。入朝任尚书祠部郎。升任始兴王中卫府记室参军。

叔陵被翦除,后主对朝臣说:“阮卓一向不与逆党同流合污,应予以嘉奖。”至德元年(583),入朝任德教殿学士。不久兼通直散骑常侍,辅佐王话访问隋。隋主早闻阮卓之名,就派河东薛道衡、琅邪颜之推等,与阮卓在酒席上谈论赋陈书诗,赏赐丰盛,盛礼款待。回朝后任招远将军、南海王府谘议参军。因眼病不去就职,退居乡里,改建亭宇,修山池,植花卉草木,招来宾客朋友,以诗文酒宴自娱。祯明三年(589),入隋,行到江州,追忆感怀父亲的死,于是染疾而死,时年五十九岁。

当时武威有一位名叫陰铿的人,字子坚,是梁左卫将军陰子春的儿子。年幼聪慧,五岁就能背诵诗赋,每日可背诵千言。长大后,广泛涉猎经史纪传,尤其擅长五言诗,在当时颇被推重。初任梁湘东王法曹参军。天气寒冷时,陰铿曾与宾客朋友宴饮,看见送酒器的人,就拿酒炙热后交给他,同他一起坐着的人都笑他,陰铿说:“我等终日畅饮,但拿酒器的人却不知道酒的味道,这没有人情味儿。”侯景之乱时,陰铿曾被反贼擒获,有人救了他,他问其中缘故,就是上次送酒器的人。天嘉年间,任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世祖曾和群臣聚饮赋诗,徐陵把那件事告诉了世祖,当日召陰铿参加聚饮,让他赋新成安乐宫,陰铿拿起笔一挥而就,世祖非常喜欢欣赏。连续迁任招远将军、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不久去世。有集三卷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张廷玉
  卷三·龙衮
  东都事略卷一百·王称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黄河清”的·雍正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皇王大纪卷七十八·胡宏
  一百七十七 苏州织造李煦奏代理盐差所得馀银尽归曹(禺页)补帑摺·佚名
  六○三 军机大臣奏发下明人奏疏遵旨掣出拟选各篇谨将原书呈请销毁片·佚名
  敬乡录卷八·吴师道
  文天祥传·脱脱
  卷九十一·杨士奇
  卷四十六 哀宗守汴·李有棠
  第十五章 定桂讨贼军之成立与陆荣廷政权之覆灭·李宗仁
  李锡钦·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秧歌·刘半农

    秧针芒细似眉梢,秧田水足如明镜。 镜里眉头笑语人,郎唱秧歌与侬听。一九二三,七,二三,巴黎

  • 序·张泰来

    余尝以〈江西诗派论〉课士于豫章,率昧于题旨,鲜当人意者。张吏部扶长以致政家居,耄年好学,爰遍览群籍,摭拾遗事,录其有关于吕居仁《宗派图》者,人各立一小传,且推原作图之意,编次成帙,名曰:《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俾后学得以观览,甚

  • 列传第二十六 杨愔 燕子献 可朱浑天和 宋钦道 郑颐·李百药

    杨愔,字遵彦,小名秦王,弘农华阴人。父津,魏时累为司空侍中。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闾,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易,好左氏春秋。幼丧母,曾诣舅源子恭。子恭与之饮。问读何书,曰:“诵诗。”子恭曰:“诵至渭阳

  • 卷四十四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卷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四上 【起戊子唐玄宗天宝七载尽戊戊唐肃宗乾元元年】凡十一年 【戊子】七载夏四月以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 【力士承恩岁久

  • 卷之四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二三六 兵部尚书彭元瑞奏请回避彭元珫阅看列衔之书折·佚名

    一二三六 兵部尚书彭元瑞奏请回避彭元珫阅看列衔之书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臣彭元瑞跪奏:臣奉派详校文渊阁全书,总核签档,谨竭愚办理,将次告竣以后,接办三分书。查三分书,前经奏明交翰林吴裕德、彭元珫专看提要,计三分

  • 凡例·沈有容

    一、斯集言皆华衮,实固难副。惟七闽文雅与诸名公宠隆在是,何敢秘而不彰?用是编刻,题曰「闽海赠言」;奉扬盛美,且永为家珍云。一、姓氏爵里,博观唐、宋诸刻,讳下注字、字下注衔,内孝廉、太学庠友、处士,止载籍贯;今悉仿之。惟字不

  • 许古传·脱脱

    许古,字道真,是辞职的原汾阳军节度使许安仁的儿子。明昌五年(1194)以词赋科中进士。贞..初年(1213),从左拾遗拜任监察御史。当时宣宗迁都汴京,信任丞相术虎高琪,没有恢复国家的计谋,许古上奏说:“自从中都失守,宗庙、社坛、陵

  • 八总持品二十三·佚名

    时有菩萨名师子英。在会中坐。问总{敖力}王菩萨。唯族姓子。菩萨所立。於何总持而皆受持。诸佛所说所演经典不可穷尽,则以善教悦可众生。靡不忽然如冥睹明。总{敖力}王菩萨。报师子英。菩萨所住此八总持。悦可众生使得

  • 与慈云法师书(四通)·太虚

    一慈云法师座下:函悉。用意虽不无理由,而印度瑜珈学派之说,未足为凭。华严及密宗等大乘经典,固多重礼拜。然按人间佛化之原本,可寻之阿含,不重礼拜,亦不无礼拜;造像始佛时,优填王造佛旃檀像,其他‘弟子菩萨诸天像’皆后起,百丈初

  •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实际主义,乃庸俗囿于现世事实之征验者,朱君比之为顺世外道,灼然无谬。然朱君文内引用器世间、有情世间二名,稍异原来之定义。盖有情世间即是众生,器世间即是众生所依止之世界。换言之,即是指五趣众生之正报为有情世间,依报为

  • 大乘佛法的真义·太虚

      一切佛法,可分二类:一者大乘,二者小乘。中国所传多属大乘教理。但未能普及于社会,故向来中国习惯,佛法专为出家者所负担。亦未能实现于人之行为。故向来出家者多深山修道以求个人解脱,致佛法成为消极。今欲救此弊端,使大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六·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甚为希有。是诸菩萨摩诃萨。决定善说菩提之法。世尊。为是自三昧力。为是佛威神力。为是此经三昧力能作是说耶。佛告阿难。是诸善男子。曾于六十亿那由他诸佛所。闻说是经

  • 笠泽丛书·陆龟蒙

    四卷。《补遗》一卷。唐陆龟蒙撰。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姑苏 (今江苏苏州)人,曾为湖州、苏州从事。幼年聪悟,通达六经,善作文章,名震江左。与皮日休是诗友,二人酬唱之作编为《松陵集》十卷,皮

  • 说文解字系传·徐锴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

  • 神仙济世良方·佚名

    方书。佚名撰。不分卷。本书为柏鹤亭、张鹤举托诸仙名辑录。约成书于嘉庆二年(1799)。全书三万二千字左右。前有诸仙来历并附图,后为寿星论人子息、吕祖论治病方、兰大仙治喉方、董大仙治水痘等共四十四类。既论医理,

  • 已畦琐语·叶燮

    一卷, 清葉燮撰。治民有一定之法程则人知所遵而奸吏猾胥不敢上下其手同一事也赏则均赏罚则均罚故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下惩也乃有赏不足劝罚不足惩者可不深思其故乎

  • 屾峰宪禅师语录·佚名

    十卷,清宪说。智质,智原同编(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