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衡阳献王陈昌传

衡陽献王陈昌字敬业,为高祖第六子。梁太清末年,高祖南征李贲,命陈昌和宣后随沈恪回吴兴。高祖东讨侯景时,陈昌与宣后、世祖都被侯景囚禁。侯景之乱平定后,拜官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时年十六岁。

陈昌容貌伟岸俊美,神态清秀,性情聪雅善辩,熟谙治政之道。高祖派陈郡谢哲、济陽蔡景历辅佐陈昌治理辖郡,又派吴郡杜之伟跟陈昌讲授经书,昌读书过目成诵,明析义理,能十分流畅加以剖析。不久与高祖一起去荆州,梁元帝授任昌为员外散骑常侍。荆州陷落,昌又与高宗一起被移至关右,西魏因高祖的缘故,甚是以礼相待。

高祖即位,多次派使臣去接高宗和陈昌回,北周人答而不遣,等到高祖崩后,才放他们回朝。那时王琳堵在中游,昌不能回京都,暂居安陆。王琳之乱平定后,天嘉元年(560)二月,昌从安陆出发,经鲁山渡江,当时巴陵王萧禮等率百官上奏表说:

臣知道分封诸子为王连城以卫国,是周代的美好规范,封邦建国,是汉代的宏规,所以周代得以世代相传长久不衰,是以邢、卫诸国为基础,汉代得以国运长久,实在是有赖河、楚诸国。

伏惟陛下英明睿智,昭明大业,圣德钦明,道德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媲美。先前本朝创业之初,国运艰难,献王陈昌参与国家大谋,集结重义轻生之人匡定天下,对外用兵声震四方,对内定国神明威武,所以能使国家再度安宁,使百姓得以蒙受恩惠。自从武帝升天,王师远征未还,太子隔在外地,不能回来继位,国家危难,国事垂危,前途未卜。不久平乱返都,公卿谋立新天子,从此奠定了我朝基业,国家兴旺昌盛,民心归附,无愧于列祖列宗,国家未来之中兴,关键在今天,人心所向天意所钟。王琳叛乱,亡命已久,现在他勾结外敌,顺流直下,肆无忌惮,战船兵众,水陆并进,军民疲惫不堪,国库空虚,朝廷内外騷动不安,危机四伏。您操劳国事,根据品位授任官职,百官各尽其职,凶恶之徒自取灭亡,澄清四海,涤荡八极,雄图大略远近皆钦,仁德之声望传遍天下,德教所及,百姓相率从善,所以能够功业比伯禹还深厚,仁德比大尧还崇高,岂只是让国家得到安宁,让百姓有所依托。

第六皇弟昌,近年以妙龄入北齐为质,被他们扣留,远隔关山万重,毫无自由。陛下兄弟感情既很深厚,谦让之心又切。伏以大德之人无私心,常怀至公之心,怎么能恋恋于匹夫之常情,而忘了王业之根本大计。效法历时惯例,依照典章制度,仰遵周汉旧制,分封戚属建立方国。湘中地理位置优越,为水陆要冲,安置守卫疆土的将帅,非亲属不行,应该任命献王昌去平服衡山、九疑一带,同时提高他的爵号。臣等协同商议,以献王昌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湘州刺史,封为衡陽郡王。食邑五千户,加给皂轮三望车,后部鼓吹一部,班剑二十人。启可奉行。

诏曰:“可。”三月,到辖境,诏命主书舍人沿路迎接。十五日,渡江,于中游船坏,献王陈昌溺薨。

四月初九,灵柩运到京师,皇上亲临哭丧。便下诏曰:“贵宠之章服是用来褒扬美德的,礼仪等级是用来尊亲的,乃是历代之常规,是先王之美范。新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湘州刺史衡陽王陈昌,聪哲敏慧,少年出众有美德,在家中默默孝敬双亲,在外聪明睿智过人。梁末多灾多乱,社稷覆亡,西京江陵沦没,身陷关陇。等到我朝大业初创,诸侯叛乱,来往受阻,音讯不通,想到将来架通回乡之桥,将与白头翁为邻了。现在诸公同心协力,荡除各种灾难,轻车返国,无需借道。周朝重修旧好,献王陈昌车驾回朝,高兴的是孜孜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又可以快乐地与家人团聚了。说什么因果报应简直是空话,辜负了你培养仁德之努力,你是离我而去了,灾难困苦却还是环绕着我,突然之间就去世了,我实在倍感伤痛。就像汉明帝那样在津门亭空洒吊亡之泪,像古人那样悲祭于恒山曲也难以追回已逝的英魂,我静下心来默默地想,心里如刀割一样。应举行隆重的盛典,使无辜于其美善之道。可追赠为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扬州刺史。给东园温明秘器,九旒銮辂,黄屋左纛,武贲班剑百人,睝车京车,前后部羽葆鼓吹。送葬之礼节,一律依照汉东平宪王、齐豫章文献王旧例。再派大司空持节迎护丧事,大鸿胪辅其仪仗,殡葬所需费用,随时置办。”谥号献。无子,世祖让第七皇子伯信继其嗣。

猜你喜欢
  卷四百 列传一百八十七·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一·李心传
  自序·王国维
  正统北狩事迹·哈铭
   第二节 致劳埃得·老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七·司马光
  ·出力员弁拟行奏奖恭候命下片·丁曰健
  十国春秋卷一百七·吴任臣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卷六十 杜周传 第三十·班固
  元伟传·令狐德棻
  曲靖土司传·张廷玉
  李梦阳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元诗卷八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八十一杂体方回与孟能静饮聨句三月一日春如酒红是桃花绿杨栁人生不醉欲如何不如意常十八九【孟】暂兹袖公补天手谁能箝我谈天口挹斗酌海两相逢天风吹入无何有【方】三月三日一觞酒同上危楼望晴

  • 王庭筠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庭筠(1156-1202)字子端,自号黄华山主,又称黄华老人,盖州熊岳(今辽宁盖县)人。父王遵古,正隆五年(1160)进士,翰林直学士。庭筠文采风流,早有重名,大定十六(1176)进士,历仕州县。章宗朝,召入馆阁,为翰林修撰,因事解职。卜居天平

  • 卷第一百五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十一〔起重光大渊献(辛亥),尽玄黓困敦(壬子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四·佚名

    嘉靖四年八月戊子朔祭太社 太稷○光禄寺寺丞王锦言顷修恭穆献皇帝实录臣故府僚事 先帝十有三年愿得供事史馆以效微劳且有 睿旨文簿堪备采录诏以簿送史馆○先是西海虏正德初为小王子讐杀率其余党假息西宁春夏逐水草驻

  •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二十四章 武穴停兵·冯玉祥

    欧洲大战爆发,原是我们中国努力图强的大好机会,不幸专横不法的军阀们却只知有自己,不知有民族国家。他们正做着武力统一的迷梦,一心进行自相残杀的内战。那时以推倒复辟三造共和自居的段芝贵先生,利用他总理的地位和广众的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七 坦白从宽·溥仪

    “我溥仪没有良心。政府给我如此人道待遇,我还隐瞒了这些东西,犯了监规,不,这是犯了国法,这东西本来不是我的,是人民的。我到今天才懂得,才想起了坦白交代。”在所长的接待室里,我站在所长面前,低着头。在靠窗的一张桌子上,那

  • 崔光远传·欧阳修

    崔光远是博陵大姓的后代,后来迁到滑州灵昌县。他祖父崔敬嗣,好喝酒赌博。唐中宗在房州时,官吏多有放肆、怠慢、不讲礼节的,崔敬嗣任刺史,单单全心拥戴、供奉,储蓄、供应丰足,唐中宗感激他。到复位后,有个和崔敬嗣同姓名的,每次

  • 陈纪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辰、560)·司马光

    陈纪二 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 [1]春,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陈朝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天嘉。 [2]齐大赦,改元乾明。 [2]北齐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乾明。 [3]辛酉,上祀南郊。 [3]辛酉(初九),陈文帝在

  • 第三章 满洲贵族重新掌权·辜鸿铭

    继曾国藩之后,中国儒生名义上的首领是李鸿章。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倒台,中国的儒生们面临群龙无首的困局。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中国的统治权——正如我所说过的,它曾经在太平天国叛乱时期从满洲贵族手中

  • 纲鉴易知录卷七二·吴楚材

    宋纪神宗皇帝纲 丙辰,九年,春正月,交阯陷邕州,知州事苏缄死之。目 交人围邕,知州苏缄悉力拒守,外援不至,城遂陷。缄义不死贼手,命其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尸于坎,乃纵火自焚。城中人感缄之义,无一人从贼者。于是交人尽屠其民,凡五

  • 卷六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四僖公十五年考异足利本传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于作于宋板永懐堂同注宣三年传曰三作二永懐堂同为是 得囚谓幸言必败谓作为宋板永懐堂同 反首

  •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通达智慧;如大龙王,断诸有结去除重担;所作已办,逮得己利

  • 韵补·吴棫

    研究上古音著作。宋吴棫撰。5卷。首创协韵之说。音韵学专著。成书于南宋初年。吴棫,字才老。约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卒于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宣和六年进士,曾任太常丞,泉州通判。南

  • 赵氏铁网珊瑚·赵琦美

    书画著录著作。又名《铁网珊瑚》。明代赵琦美集撰。十六卷。成书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主要版本有万历刻本、雍正六年(1728)年希尧刊本、《四库全书》本、雍正欣赏斋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艺术丛书》本、《中国

  • 烈皇小识·文秉

    八卷。明文秉撰。秉字应符,又字荪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亡后,隐居竹坞,着书自号“竹坞遗民”。着有《烈皇小识》、《先拨志始》、《甲乙事案》、《前星野语》、《定陵注略》、《先朝遗事》、《姑苏名贤续记》等。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