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六十九

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己卯朔日食

○庚辰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以年七十陈乞休致事下吏部看详言恕精力尚徤练达有为宜勿听其请诏如吏部议

○命镇守湖广都督同知王信充总兵官提督漕运仍镇守淮阳地方升巡抚辽东左副都御史马文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

○户部奏南京金川门草场火焚草三十九万八千有奇监收员外郎袁宏巡视郎中周郁御史张贯俱宜逮治从之

○升锦衣卫副千户梁顺为正千户管事顺太监梁方家僮也

○辛巳升江西建昌府知府秦夔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时吏部<锍-釒>礼部祠祭司郎中黄景及夔堪任内批留景在京用

○升钦天监秋官正吴昊为本监监副

○南京掌国子监事太常寺卿刘宣子秉常援例乞入为国子监生许之

○总督大同宣府军务兵部尚书余子俊奏大同宣府并偏头关等处欲大发兵夫修筑墩台计用粮共一十五万四千八百石防护官军马用豆共八万五千五十石银七万七千四百两盐二十五万八千斤请详议措置奏至户部会议军民转运疲敝未可再劳宜准已运宣府者除放支外见在者不必转运即补作宣府来年修边之数其大同亦尽见在者放支以侯来年会计子俊原拟于山东等处添派俾足前数其银以籴粮料内摘拨盐则于顺圣川煎办给用从之

○壬午太监萧敬传奉 圣旨升锦衣卫都指挥同知万达为后府带俸都督佥事副千户万祥为指挥同知正千户徐达为指挥佥事二人俱世袭舍人万安万泰王贤俱百户金吾卫小旗陈亮改锦衣卫食粮复其家既而达自陈先任锦衣旧有军校二十辈今官后府乞如例增拨军士二十自随而以前所给军校与其子安 上皆从之

○秀怀王兴济郡主归仪宾杨淳

○召赈济河南工部右侍郎贾俊还京

○甲申改抚治郧阳等处大理寺右少卿吴道宏于南京管寺事以亲丧服阕也

○命监察御史王鉴之王传分往顺天应天及南北直隶印记马骡驹

○乙酉命后军都督同知冯昇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湖广

○实授南京试监察御史李尚达李善为监察御史尚达四川道善广西道

○丙戌太监韦泰传奉 圣旨守备西宁都指挥佥事王义令协同田广管事守备临清都指挥佥事昌佐令守备仪真兼管扬州高邮等处既而命府军前卫指挥佥事孙庸守备临清王义仍兼西宁守备

○丁亥释奠先师孔子遣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刘珝行礼

○总督延绥等处边储户部左侍郎李衍奏陕西三边粮储不足乞发银济用户部请以见角□羊粜粮并僧道上纳银共七万两湖广江西今年该运南京粮共四十万石及加耗余粮俱折银运送衍支用 上许之

○戊子祭 太社 太稷

○孝慈高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魏国公徐俌承命祭 孝陵

○巡抚甘肃右副都御史鲁能卒能字千之广东新会县人景泰甲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升郎中成化癸巳升狭西右参议累迁右参政左右布政使能在狭西分守巩昌脩清水县废城城成而虏遁去寻被敕总理八府三边财赋会计纤悉人莫能侵而兵食足十年值狭西旱大饥人相食能多方区画尽瘁为民用是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闻父丧还至关内道以疾卒讣闻遣官谕祭命有司归其丧而葬之能为人朴实勤慎遇事奉行惟谨所至无能名亦无废事云

○己丑遣户部尚书殷谦祭京都太仓之神

○遣顺天府官祭宋丞相文天祥

○升顺天府府尹刘潺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赐锦衣卫带俸指挥同知万祥武清县地四十一顷五十亩初祥奏求是地命官往勘屯军以耕种岁久乃紏众敺伤祥家人下巡按御史勘实俱治以罪遂以其地赐祥

○辽府宁福县主寡居自诣巡抚官乞监利县空地回至监利不归辽王以闻诏以县主不遵礼法其兄长阳王宜令内使扃其门户昼夜防守辽王亦时遣人巡视之

○庚寅户部议覆御史等官谢文等所奏漕运事宜一兑粮各有原定水次近乃变更惟欲多得耗米还债不思远运之苦所兑粮往往湿润多不晒扬概令交兑及上仓亏折累军陪补况又指称使用情弊多端其京通二仓收粮亦有原定则例近多过收及百计勒银使不禁治人何以堪乞照漕运旧规并会议见行事例兑运如一省粮止许分派于本省官军有余方许派别省仍将各行事宜著为定例揭榜禁约及敕上司一体加意抚恤军士一军士负债岁多皆繇军官刻剥所致乞敕巡仓御史同管运官清理候运粮完日查筭有余剩耗米除本银外不分年月远近止许加利三分偿足若延迟不完以借者退回原卫陪偿今后管运官有借银至一千两以上者革去官带五千两者停俸一万者降一级革退闲住若果能抚恤军士早完粮运不负债六年之上者听总督等官具奏量加升赏以旌其劳议入从之

○命四川行都司故都指挥同知崔昱侄英袭为羽林前卫指挥使

○守备凤阳太监李棠奏故吴庶人姊年八十六岁近卒于高墙内乞令所司为营葬域 上闻之恻然命礼部移文所司营葬如例

○辛卯召赈济狭西户部郎中冯续等六员还京

○礼部奏成化二十二年例该度僧道两京神乐观该度道童计五百五十六人近因山西狭西救荒预度七万人准作该度之数而两神乐观止度一百六十人数实不足临期恐难再请而僧道录司亦称在京寺观俱无田粮银无所措宜移山狭所遗空牒六千均之两京及天下名山两神乐观共增以六百五十人俱免纳银余皆分与僧道录司及凤阳大龙兴寺五台太和龙虎三茅四大山银已纳解部未纳减作五两制可银未纳者俱免之

○狭西守备靖虏都指挥戴珷并提督巡哨各墩千户徐暄百户李芳及守堡指挥吴铎刘鉴坐守备不谨致虏入境杀掠人畜下御史治罪例当充军都察院以具狱上有旨各降官一级珷照例纳粟赎罪还职

○壬辰韩王偕灊奏群牧所千户朱政曾祖信年一百八岁而终祖全一百二岁父庸八十二岁俱正千户致仕一门同享高寿古今稀有诚世之上瑞国之休徵非特朱氏一门之庆乞赐褒嘉以敦养老之礼以表气化之盛 上曰老寿之人礼所宜厚矧在一门尤不易得有司宜劳以羊酒进全阶为宣武将军赐米二石布二疋○癸巳夜西方流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自天津约行丈余发光如椀大西北行至近浊尾迹炸散

○甲午户部奏都御史崔让建议今年宁夏例于狭西庆阳府灵州花马池等处盐池中盐其则例纳上马一匹者给六十引中马五十引内地纳银者每引一钱八分于西安等八府贸易以济边饷从之

○初巡按狭西监察御史朱王□赞奏固原靖虏洮岷河兰等处北通胡虏南近番夷实西北要冲之地每河冰冬合虽曰调兵防守至春复还猝难策应宜令总兵白<王已>专驻固原等处兵部行陕西守臣议可否巡抚都御史郑时等言王□赞所奏诚备边远虑但终南汉中距陕西千余里僻居西南万山之中流移啸聚关系匪轻亦难无备宜令<王已>先冬而往春尽始还兵部覆奏<王已>居陕西道里适均可以节制终南等处若僻守固原靖虏脱内郡有警咎将安归况屯兵既众饷馈难继不若仍旧为便 上是之命白<王已>如旧节制防守

○乙未岷府安昌王膺铺薨王顺王第二子也母妃汤氏景泰乙亥生成化丙戌册封为安昌王至是薨年三十有一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怀僖

○以云南左布政使吴<王已>为顺天府府尹

○丁酉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等神

○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监察御史赵英周洪以祭山川监礼入坛后期鸿胪寺序班举奏之俱下锦衣卫狱既而各杖之十释之

○夜西方流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自河鼓东北行至紫微垣北尾迹炸散后七小星随之

○戊戌礼部请行给度僧道七万定数于天下大率僧不过五万人道二万人如道数不足即补以僧僧道录官无得纷扰两京神乐观并僧道录司及天下名山共七千八百人十三布政司共五万二千人浙江湖广江西四川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各五千贵州一千云南二千广东广西福建各三千南直隶共六千九百苏州七百应天常州松江凤阳扬州淮安各五百镇江徽州宁国庐州安庆各四百太平池州各三百广德州二百滁州徐州各一百五十和州一百北直隶共三千三百顺天真定各五百河间保定永平各四百大名顺德广平各三百五十隆庆州五十诏可

○乙亥监察御史王相有罪逮下刑部狱降调边任相巡盐两淮性暴急好重杖人以立威又制木为掌系短杖端用批人颊或折其齿尝导从出行有一人引避稍迟及一千户以公事见应对少误各杖其足踝击其面数十至是怒守备仪真指挥宋纲求其罪劾奏之纲遂讦奏相罪逮下刑部狱按问纲死于途相坐奏事不实罪当徒有旨相擅作威福执杖平人又挟讎妄奏有伤宪体降二级授云南南宁县县丞

○庚子庆王邃塀奏为郡王时每岁许买茶六百斤应用今蒙进封王爵乞岁许增买一千斤礼部以增买岁买皆非例苟缺用仍湏奏请从之○壬寅陕西岷州地震

○监察御史史瑛奏狱辞中误书襄邑王府为襄仪命自陈状瑛服罪有旨宥其罪执诣锦衣卫杖二十释之右都御史屠滽等大理寺掌寺事工部尚书杜铭等亦各上奏服罪皆宥之

○癸卯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闵圭奏罢素行不谨罢软老疾官吉安府通判张通等二十六员

○命锦衣卫带俸指挥同知杨辂等十二员支全俸先是辂等以传奉官遇灾异陈言减半俸至是夤缘乞请复有是命

○甲辰增给保国公朱永岁禄五百石本色折色中半兼支从永请也

○乙巳命南京通政司左通政徐世英复任以亲丧服阕也

○赏太监陈玹两浙盐一万引

○命济州卫指挥使魏启专驻汝宁守备从崇王请也

○丙午命恭顺侯吴鉴保定侯梁任镇远侯顾溥永康侯徐锜阳武侯薛伦豊城侯李玺武安侯郑瑛应城伯孙继先怀柔伯施鉴遂安伯陈韶修武伯沈祺为正使尚宝司司丞胡恭中书舍人陈绮吏部员外郎毕亨户部郎中冀绮员外郎王问礼部员外郎杨棨兵部郎中张忱员外郎彭纲刑部郎中倪镛员外郎潘祺工部员外郎罗麟为副使持节册封唐王庶长子颍昌王弥鍗为唐世子进妃苏氏为唐世子妃庶第四子弥鈱为偃城王庶第五子弥鋿为卫辉王楚府江夏悼顺王嫡长子均鋷为江夏王沈王庶第二子诠鏋为宜山王淮王第二子见淀为清江王荆王庶第三子祐槢为虞城王庶第四子祐橙为洛安王庆王庶长子寘錖为洛交王崇王庶长子祐桓为瑞安王周府镇平荣庄王庶长子镇国将军同弥□金为镇安王进夫人刘氏为镇安王妃赵府洛川靖懿王嫡长子见渥为洛川王进夫人王氏为洛川王妃西城兵马副指挥栗俊次女为沈府西阳王妃南城兵马副指挥萧晟次女为宁府建安王妃东城兵马副指挥周昱次女为德府泰安王妃

○丁未掌太常寺事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刘岌奏乞还乡展墓许之

○命赈济陕西余米十八万二千石俱收贮河南诸仓

○封满剌加国副使行人司行人左辅奏正使吏科右给事中张晟至赣州病死今海舟已具择十月内开洋若候再遣正使恐风信过期诏报既欲趁风信正使不必遣令辅即广东选七品以上能干有司官一员同往

○戊申南京吏部尚书陈俊奏乞休致诏曰卿年未衰老不允辞

○赐故革爵华阳王申鍷妻许氏岁加食米三十石

○以旱灾免直隶宁山卫并湖广郧阳卫前千户所夏麦一万四百五十余石

猜你喜欢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柯劭忞
  卷五十七·毕沅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八·杨仲良
  法军侵台档(六)·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一·佚名
  一四○六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七二七 寄谕各省督抚详查各种书籍不应销毁而印本留有空格者解京填补·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一·佚名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范晔
  卷四十八 蜀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陈寿
  韦孝宽传·李延寿
  朱赓传·张廷玉
  46.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章 羣僊会眞·屠隆

    【金珑璁】〔末扮李泌外扮罗公远小外扮邢和璞末上〕匡扶回帝辇。乞恩再返衡山。餐绛雪。驻朱颜。门多鸾鹤驾。讨论服炁还丹。题宝箓。列仙班。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不食千锺粟。惟餐两颗梨。李泌字长

  • 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沈约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祖爽,尚书都官郎,山阴令。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 秀子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

  • 卷三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上 【起己亥汉高帝五年尽甲申汉文帝後七年】凡四十六年 【己亥】汉太祖高皇帝五年冬十月王追项籍至固陵齐王信魏相国越

  • 延寿·周绍良

    №延寿001【盖】无。【志文】砖。朱书。延寿二年□酉岁正门丙寅朔十二日丁□,□郎王伯*□□昌唐氏春□□十□,殡葬斯墓。(新疆考古所藏志,录自侯灿《解放後新出土吐鲁番墓志录》)№延寿002【盖】无。【志文】砖。

  • 刘台传·张廷玉

    刘台,字子畏,江西安福人。隆庆五年进士,授职刑部主事。万历初年,改任御史。巡按辽东,因误奏捷报而犯罪,奉皇帝圣旨责备。万历四年(1576)正月,刘台上疏弹劾辅臣张居正,说:“我听说提建议的人都希望陛下像尧、舜一样,而没有听说责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六·李之芳

    仙霞三关大捷疏恢复常山并玉山界草坪获捷疏石塘剿杀逆贼大捷疏(康熙十五年九月)请江南江西官兵合剿逋寇疏恢复云和松阳龙泉三县城池疏招徕衢属各路伪员疏恢复江西玉山疏(康熙十五年十月)恢复景宁遂昌庆元并福建政和松溪各

  •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三羣庙考【五】京师王庙顺治五年定庄亲王立一庙礼亲王巽亲王谦郡王共立一庙肃亲王立一庙饶余亲王端重郡王共立一庙頴亲王顺承郡王共立一

  • 《坛经》考之一·胡适

    &mdash;&mdash;跋《曹溪切传》精溪大师别传卜卷,中国已无传本。此本是日本所传,收在《续藏经》二编乙,十九套,第五册,负四八三&mdash;&mdash;四八八。有日本增祖芳的书后云:昔于东武获《曹溪大师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九章 民心·林语堂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语译圣人没有成见,而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百姓善良的,固然善待他

  • 第十四章 24·辜鸿铭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志存高远,傻子只看眼前。”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安慧菩薩造   [一]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緣品第一   歸命一切智。   所有世俗勝義二諦本無所行.若無所行攝化有情事卽當捨離.菩薩爲開示故造   此中論.然此不同一切外道所說緣生.佛說緣

  • 四品学法经·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其有三德学号真学为上品。  其持具戒学号承法为中品。  其受卑戒学号依福学为下品。  其行三事号散侍为外品。  又真学三德者。一曰。戒行备具。二曰。多知经法。三曰。能化度人。

  •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佚名

        北天竺国三藏沙门阿质达霰唐言无能胜将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处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如来临入涅槃。是时有无量百千万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啼泣向佛四面哽咽悲恼而住。尔时复有诸天大众

  • 锲华严五十要问答序·智俨

    五十要问答二册者。华严第二祖云华尊者。撮略杂华之要义。往复征责以解其肯綮者五十余条。实可称义学之龟鉴者也。抑俨公者受称性之说于帝心大师。其制述颇多。所谓搜玄孔目十玄及此章等并皆末学据此作蹊径者不为少。

  • 众经目录卷第二·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重翻(本是一经或有二重翻者乃至六重翻者) 合二百七十七部五百八十三卷大乘经重翻一百七十二部四百一十六卷&middot;悲华经十卷 北凉沮渠蒙逊世昙无谶于姑臧译&middot;大悲芬陀利经八卷右二经同

  • 卷第四(译经后汉)·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四(译经后汉)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后汉录者。光武皇帝第四子庄继立。谥为孝明帝。至永平七年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空而至。光明赫奕照于殿庭。旦集群臣令占所梦。通人傅毅进奉对云。臣

  • 印说·周应愿

    篆刻论著。明周应愿著。 周应愿,字公谨,吴江 (今属江苏) 人。此 书成于明万历三年 (1575) 王常辑的 《印薮》 刊行后不久。全书共分20章。内容丰富,于 印学源流及篆法、刀法等论述颇详,特别是 结合书法中的笔法来谈论

  • 寿世青编·尤乘

    论养生防病及食疗等专著。二卷。清尤乘撰。刊行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子。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尤氏早年习儒,后改而习医。弱冠时受业于清代名医李中梓,后遍访名师,得针灸之传,曾任太医院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