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乾传

高乾,字乾邕,渤海..地人氏。父翼,字次同,豪侠有风度,被州中人士所尊崇。孝昌末,葛荣在燕、赵诸地作乱,朝廷认为翼是山东的豪族,便在他的家中拜他为渤海太守。上任没有几天,贼徒越来越多,翼率领所有部众,移居河、济之间。于是魏设置了东冀州,以翼为刺史,加镇东将军、乐城县侯。当尔朱兆弑杀庄帝时,翼保境自守。翼对自己的儿子们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眼下社稷岌岌可危,民众、神灵愤怒怨恨。破家荡产来报答国家,就在这个时候了。尔朱氏兄弟,性格异常猜忌,猜忌便会生出害人之心,你们应该趁早打算。先人就要有夺人之心,不要失去了大好时机。”事情还没有协调好,翼就死了。中兴初,赠使持节、侍中、太保、录尚书事、冀定瀛相殷幽六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文宣。

乾聪颖明悟,俊伟有智谋,音容美好,进止合乎规范。少时轻侠,多次违犯公法,长大后翻然改过,而且轻财重义,交结了很多朋友。魏领军元叉,权倾当时,两人因意气相得,故叉以厚礼待乾。起家拜员外散骑侍郎、领直后,转太尉士曹、司徒中兵、迁员外。

魏孝庄帝未作帝以前,乾偷偷地与他互相托附。当尔朱荣进入洛陽时,乾逃往东方投奔高翼。孝庄帝即位,遥拜乾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乾兄弟本有纵横之志,见尔朱荣杀害人士,认为天下即将大乱,乃率领河北流民在河、济之间造反,还接受了葛荣的官爵,并且屡次打败了齐州士马。不久庄帝派右仆射元罗巡抚三齐,乾兄弟相继向朝廷投降。帝拜乾为给事黄门侍郎。尔朱荣认为依照乾以前犯下的罪恶,不应任近要官爵,庄帝也就准许乾解官返归故里。回乡后,乾招纳骁勇,以打猎射箭为娱乐。荣死,乾快马赶赴洛陽,庄帝看到后,极其高兴。此时尔朱氏党徒拥兵在外,庄帝以乾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大使,令其招集乡勇互为表里作为朝廷的后援。乾流着眼泪接诏,其弟昂拔剑起舞,请求以死报答皇帝之恩。

不久尔朱兆进居洛陽。很快兆打发自己的监军孙白鹞领百余骑到冀州,宣言普征民马,准备等候乾兄弟送马来时,将他们抓获。乾早就有了报复之心,当白鹞突然到来的时候,知道自己要被他们算计,于是先定谋略,暗中带领壮士,突然袭击,占领了州城,并且传檄州郡,杀死白鹞,活捉了刺史元仲宗。乾推封隆之权行州刺史事,还为庄帝举哀,三军素缟。乾走上祭坛鼓动士气,其辞气激昂,涕泪交下,将士们没有一个不哀伤悲愤的。北受幽州刺史刘灵助节度统领,互为影响。很快,灵助被人诛杀。

适逢高祖从山东出发,声言前来讨伐,众人因此不安,个个惶恐。乾对自己的党徒们说:“我听说高晋州胆略盖世,其志气绝不在人之下。再说尔朱氏无道,弑主害民,这正是英雄为正义效力的时候。今天他到这里来,必有更深层次的打算,我们应该轻马相迎,密陈旨意,大伙不要忧患恐惧,请让我去一趟吧。”乾便带领十多骑前往关口迎接。乾既通晓时机,且熟悉世事,言辞慷慨,十分合乎高祖的心意。因之高祖大加奖赏,还和他同帐共寝。这时的高祖虽内心有着远大抱负,但外表上没有显露丝毫痕迹。尔朱羽生为殷州刺史,高祖秘密打发李元忠领兵围逼其城,并命令乾统众假装前往援救。乾便单骑跑进城中拜见羽生,同他商定防守计划。羽生与乾一道出城,即被高祖生擒,这样平定了殷州。又同高祖等人定策推立中兴主为帝,因拜乾侍中、司空。早些时候,信都草创,军国权舆,乾遭父母之丧却不能为他们守孝。当武帝即位后,天下逐渐安定,乾便上表请求辞职,归家行三年之孝。帝下诏同意解除侍中,但要保留司空之位,还封他为长乐郡公,食邑一千户。乾虽然求退,却不让他随便入朝。既然辞掉了内侍之职,朝廷也就不太关心照顾他了,所以心情不太畅快。

武帝对高祖存有二心,就希望乾能为己效力,曾在华林园设宴,毕,只让乾一人留下,说:“司空盖世的忠良,今日又立有特别的功劳,我们虽是君臣之交,但却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所以应该共立盟约来加深我们的关系。”武帝极其真诚地逼迫着他。乾回答说:“我家世代服事朝廷,而且得了极高的宠遇,因此只有以身报国,而丝毫没有异心。”乾虽然有这样的回答,但不是发自肺腑。事情仓猝,又不敢说武帝有不好的企图,更不敢坚决推辞,也不启奏高祖。乾看到武帝设置部曲,私底下对亲近的人说:“主上不亲近勋贵贤臣,却招募小人。多次打发元士弼、王思政前往关西,同贺拔岳计议。又出贺拔胜任荆州刺史,外表上显示疏远猜忌,内底里则在树立朋党,令其兄弟相近,试图占有西方。祸难即将出现,我很快就要遭殃了。”于是向高祖密报。高祖召乾前往并州,一块讨论时事,乾于是劝高祖接受魏帝的禅让。高祖用衣袖堵着他的口说:“不要胡说。今天我已奏禀皇上请求恢复你的侍中之职,那样的话,门下的事情,就全部拜托给你了。”高祖对此事虽然多次请求,但诏书一直不下。

数次恳请,均无答复,乾感觉到灾难就要出现了,秘密地向高祖作了报告,要求赴徐州任职,朝廷也就授予他使持节、都督三徐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快要动身上路时,帝知道乾泄漏了以前的密事,就诏告高祖说:“朕与乾邕早有盟约,现在他又自食其言了。”高祖就拿出乾前后递交的论启,打发使者呈送武帝。帝召来乾,将所有论启交给他看后,便将他拘禁到了门下省,还当着高祖的使者,数落乾前后的过失。乾辩解道:“我以身奉国,义尽忠贞,陛下既然已经有了异图,却指责我反复无常。如果是一般人这样批评,我也没有脸面了,何况是皇上谴斥,哪有活命的可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功高震主,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假如我死后有知,无疑是不会辜负庄帝的希望的。”乾即被赐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乾临死之前,神色不变,看他的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此时武卫将军元整监刑,对乾说:“有书信要交给家里人吧?”乾说:“我们兄弟分开后,各在不同的地方,今天的事情,料想到没有好的结果,我的儿子很小,什么都不懂,大概也会倾巢破卵,我还想说什么呢?”后来高祖讨伐斛斯椿等,驻扎盟津,对乾的弟弟昂说:“我如果早点采用司空的谋略,那会有今天的举动!”天平初,朝廷赠乾使持节、都督冀定沧瀛幽齐徐青光兖十州军事、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文昭。乾长子继叔承袭其祖父的爵位为乐城县侯,朝廷下令乾弟第二子吕儿承继乾爵。

高乾之弟慎,字仲密,饱览文史,与兄弟志向有异,而得父亲钟爱。魏中兴初,除沧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太昌初,迁光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时天下初定,准许慎以本乡部曲数千人跟随。慎为政严酷,又怂恿左右,所以吏民深受其害。兄乾死,慎秘密放弃光州投奔高祖,武帝则下令青州截断他的归路。慎从小路赶往晋陽,高祖委任他做了大行台左丞,转尚书。因敢于揭发人的短处,所以民吏们都害怕他。自义旗树立之后,安州民众依仗其边地险峻,不服朝廷,不久以慎为行台仆射,领兵平定了该地。天平末,拜侍中,加开府。

元象初,出任兖州刺史。很快征为御史中尉,而所选用的御史,多是亲戚乡邻,不符合朝廷的期望,世宗向朝廷上书,请求改选。慎前妻为吏部郎中崔暹的妹妹,后来被慎抛弃。暹这时正被世宗倚重,慎认为暹挑拨离间,加之性情急躁,积怨成恨,由是对犯法违纪者很少纠劾,反加纵舍。高祖有意见了,责备他,使得他更加不自安。朝廷放出任北豫州刺史,于是他占据武牢投降了西魏。慎最先入关。周文帝领众向东进发,在邙山被高祖打败。慎妻及子想逃往西方,在行进途中全被抓获。高祖看在勋家的面上,上书朝廷只要求配没慎的一家。

高昂,字敖曹,乾第三弟。小时候就有壮气。年轻时洒脱不拘,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其父为他找了位严厉的教师,并请多加捶挞。昂不从师训,专事驰骋,常说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己争取盎贵,那能呆坐读书,作老博士?与兄乾一道,多次抢劫掠夺,州县不能给以治罪。他还招集剑客,倾尽家资,乡里畏惧他,不敢丝毫得罪。其父翼经常对人讲:“这个儿子不是灭亡我的家族,就是要高大我家的门面,不只是州里的豪强。”

建义初年,昂兄弟一同举兵,不久又奉旨散众,被朝廷委任为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食邑五百户。乾辞职归家,与昂均居乡里,陰养壮士,尔朱荣听报后很不高兴,密令刺史元仲宗诱捕昂,解送晋陽。永安末,尔朱荣进入洛陽,让昂跟随着,拘禁在驼牛署。不久荣死,魏庄帝马上召见并慰问了他。时尔朱世隆回师围逼宫阙,帝亲赴大夏门指挥。昂获得自由,披甲执锐,志凌强敌,乃与其从子长命等人挥舞刀槍,冲入敌阵,所到之处,全部披靡。帝和旁观的人没有一个不竖大姆指的。帝随即拜他为直阁将军,还赐帛千匹。

昂认为寇贼难平,非一夫的力量能够胜任,便请求返回本乡,招集部曲。朝廷拜他为通直常侍,加平北将军。其故乡的义勇,纷纷前往投奔。适遇京师陷落,昂便与父兄一道占据信都起义。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率军偷偷袭来,刚抵城下,昂来不及披甲,马上带领十余骑向敌方冲去,羽生退走,城内民心才趋安定。后废帝立,除昂使持节、冀州刺史,并准许保持终身。拜大都督,率众在高祖指挥下于广阿大败尔朱兆。平定邺城后,又率自己的部众镇守黎陽。又跟随高祖在韩陵征讨尔朱兆,昂亲自领带乡人部曲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等三千人。高祖说:“高都督统率地道的汉人,恐怕办不成事,今天应当分出千余鲜卑兵与汉军混合,你意下如何?”昂回答说:“敖曹我所带领的部曲,训练了好长时间,前后多次参加战斗,不比鲜卑人差,现在如果混杂,便会引起情不相合,胜则争抢功劳,败则推卸责任。我请求带领自己的汉军,不麻烦您来调配了。”高祖同意他的看法。与敌交战,高祖不利,军队向后退却,尔朱兆等正欲追击。高岳、韩匈奴等带领五百骑兵攻击兆的前军,斛律敦收集散卒紧追兆军的尾部,昂与蔡俊统帅千骑从栗园冲出,拦截兆军,兆军因此大败。这一天若是没有昂等的援救,高祖就要遇险了。

太昌初,昂才到冀州。不久加侍中、开府,晋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兄乾被朝廷杀死后,昂就带着十多随从逃往晋陽,投奔了高祖。斛斯椿作乱,高祖征讨,命令昂为前驱。武帝西遁,昂率五百骑兵以加倍的速度追赶,抵达崤陕,没有赶上,就回来了。不长时间,行豫州刺史事,又带兵讨伐三荆诸州不愿归附的民众。天平初除侍中、司徒公。由于兄乾是死于侍中的位上,故昂坚决推辞此职,转司徒公。

这时高祖正准备攻打关陇,就让昂为西南道大都督,从小路赶赴商洛。山道险阻,并且已被寇贼控制,昂边打边走,没有人能够制止他前进的步伐。很快攻克了上洛,还活捉了西魏洛州刺史泉企以及几十名将帅。适逢窦泰失利,召昂回师。昂被流矢射中,伤势很重,他看了一眼左右说:“我以身报国,死无遗憾,所可叹息的,是没有看到季式作刺史。”高祖听到报告,马上派人火速启禀皇上,委任季式作了济州刺史。

昂回,再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与行台侯景在武牢训练军队。御史中尉刘贵这时也领众驻屯北豫州,同昂发生了小小的争吵,昂火了,鸣鼓聚兵向刘贵发起进攻。经侯景和冀州刺史万俟受洛干调解,进攻才停止。昂的任侠凌物就是这样。此时,鲜卑人一向轻视汉人朝臣,只畏服高昂一个。高祖每每向三军下令,就使用鲜卑语,如果高昂在场,就改用汉语。昂曾赴相府拜访,守门的人不让进去,昂一时火起,摘下弓箭就射。高祖知道此事,却没有斥责。

元象元年(538),晋封京兆郡公,食邑一千户。同侯景一道向盘踞在金墉城的独孤如愿发起进攻,周文帝统众援救。两军在邙陰交战,昂带领的部众失利,兵士几乎跑光。昂单马往东,想赶到河梁南城,因城门锁闭无法进入,很快就被西魏军俘虏杀害,时年三十八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沧瀛殷五州诸军事、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忠武。子突骑继嗣,突骑早死。世宗又召来昂的诸位儿子,亲自挑选第三子道豁嗣爵。皇建初,追封昂为永昌王。道豁承继王爵,武平末,拜开府仪同三司。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开皇中卒于黄州刺史任上。

季式,字子通,高乾第四弟。季式也有胆气。中兴初,拜镇远将军、正员郎,迁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寻加散骑常侍,领主衣都统。太昌初,除尚食典御。

天平中,出季式为济州刺史。山东老贼刘盘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庄,齐、兖、青、徐四州都害怕他们,历任刺史均不能够加以制服。季式上任后,全部消灭了他们。不久,濮陽百姓杜灵椿等攻城掠村,聚众近万人,季式派出三百骑兵,只打了一仗就将他们擒获。另外,陽平路文的党徒绪显等人建立营栅作乱,季式出兵进行了弹压。又有群贼攻破南河郡,季式派兵围剿,很快平定了贼乱。从此之后,远近安宁。季式兄弟贵盛,都有勋劳于时,自从统领千余部曲,八百匹马,以及准备充分的武器后,凡有追剿平定贼害,一般都会取得胜利。有一客人曾对季式说:“濮陽、陽平属京畿之地,既没有接受朝廷诏令,又没有寇贼侵入境内,哪有急事,就派遣私军远战的道理?万一失利,难道不是自找死罪?”季式答曰:“你这些话,对朝廷很是不忠。国家的安危就是我的安危,哪有看见寇贼不加诛讨的?再说,贼寇知道官军永远不会来围剿他们的,又不会想到外州会出兵,在其无准备之时,打败他们是肯定的。兵贵神速,何得后机,若以此得罪,我也没有遗憾。”

元象中,西魏军大至。高祖亲自统领三军进行抵御,布阵邙北,结果,交战不久,东魏军大败,河中漂流的尸体一个连着一个,败亡之兵首尾相接,人心动摇,都说世道要变。其所亲近的部曲向季式进言说:“看今天的形势,大事已去,您可带两百心腹跑到梁朝,又逃避了祸害,也没有丢掉富贵,为什么要坐在这里等死?”季式说:“我们几弟兄享受国家的重恩,与高王一同安定天下,国家一旦倾危,我们逃走,则是最大的不义。如果社稷颠覆,就应该拼命死战,那能顾及区区之身而苟且偷生?”这次战役,其兄高昂殉职。

入朝为散骑常侍。兴和中,行晋州事。解州事,镇守永安戍。高慎拥武牢反叛,派遣信使向季式报告。季式得信后又吃惊又害怕,随即匆忙赶往高祖驻地报告。高祖认为季式心诚,还是像原来那样对待他。武定中,除侍中,寻加翼州大中正。先是世宗曾任此职,上书朝廷请回授季式。为都督,从清河公岳破萧明,在涡陽败侯景。回朝,除卫尉卿。再任都督,随清河公进攻颍川的王思政,取得了胜利。累计前后所立军功加仪同三司。天保初,封乘氏县子,仍为都督,随司徒潘乐征讨江、淮间的寇贼。季式私自打发乐人赴边境交易,还京后,事发,遭拘禁。很快又被释放。四年(553)夏,因疽发,卒,年三十八岁。赠侍中、使持节、都督沧冀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号恭穆。

季式性格豪爽,喜好饮酒,又依仗家族的勋功,而不加检束。同光州刺史李元忠交游,关系极好,在济州夜饮,想起了元忠,便打开城门,命令左右乘驿马带一壶酒赶往光州慰劳。朝廷知道此事,却未加追究。兄慎叛变后,很快就辞去了自己的官职。黄门郎司马消难,左仆射子如的儿子,也是高祖的女婿,势盛当时。消难趁着空闲,找到季式,两人畅饮起来。季式留消难住宿,第二天早晨,所有的门都关闭着,也找不见钥匙,消难十分焦急,一个劲地请求说:“我是黄门郎,天子的侍臣,哪有不参朝的道理?再说我已是一宿未归,家君无疑会十分惊异。今天如果还留我狂饮,我得罪无法推辞,恐怕你也免不了要受到谴责。”季式说:“你自称黄门郎,又说害怕令尊惊异,你是想用权势吓我吗?高季式死,自有一定的地方,本不害怕这些的。”消难道歉后请求出门,却始终得不到同意。酒拿上来了,坚决不喝。季式劝道:“我留你尽兴,你是什么人,不想和我痛饮?”命令手下拿来车轮括住消难的脖颈,又找来一轮括住自己的脖颈,还是倒满酒杯相劝。消难无可奈何,强笑着应酬。两人这才一同取下车轮。季式又留消难在家住了一宿。消难失踪两天,没有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所以内外惊异。消难出来后,才把详情告诉人们。世宗在京师辅政,请求魏帝赐给消难美酒数石、珍肴十车,还下令与季式关系密切的朝士,都到季式宅中宴饮。其得恩宠就是如此。

高翼长兄的儿子永乐、次兄的儿子延伯,十分的宽厚,有长者的风度,他们都随从翼举起了义旗。永乐年中官至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冀州大中正,出任博陵太守,因处理不好民事,被迫自杀。赠使持节、督沧冀二州诸军事、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子长命,本是贱出,二十多岁才被收养,但他凶猛好杀,不过在打仗时也很勇敢。最早在大夏门抗御尔朱世隆,因功累迁左光禄大夫。高祖遥授长命雍州刺史,封沮陽乡男,食邑百户,很快晋封为鄢陵县伯,增邑二百户。武定中,随仪同刘丰讨伐侯景,反被侯景诛杀。赠冀州刺史。延伯历职中散大夫、安州刺史,封万年县男,食邑二百户。天保初,加征西将军,晋爵为子。卒,赠太府少卿。

自从高昂因豪侠为世人所知后,前来投奔他的有呼延族、刘贵珍、刘长狄、东方老、刘士荣、成五、韩愿生、刘桃棒;随同他举起义旗的有李希光、刘叔宗、刘孟和。这些人仕宦都很显达。

刘孟和名协,浮陽饶安人氏。孟和年轻时喜好弓马,性格豪爽。幽州刺史刘灵助起兵后,孟和也聚集徒众归附高昂兄弟,昂则与灵助遥相呼应。灵助失败,昂便占据冀州,孟和就为其效力。适逢高祖在冀州起义,拜孟和为都督。中兴初,授通直常侍。二年(532),除安东将军,寻加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由于建义的功劳,赐爵长广县伯。天平中,为卫将军、上党内史,罢郡,除大丞相司马。武定元年(543),坐事被处死。

刘叔宗字元纂,乐陵平昌人氏。柔和谨慎,颇有学业,举秀才。慢慢升为沧州治中。永安中,加镇远将军、谏议大夫。兄海宝,少时侠义,却被州民喜爱。高昂举起义旗时,海宝率领乡民袭击沧州以响应,昂请海宝权行沧州事。前范陽太守刁整在内心里依附尔朱氏,他派弟弟的儿子安寿偷袭沧州,杀死了海宝。叔宗投奔高昂。中兴初,高祖拜他为前将军、廷尉少卿。太昌初,加镇军将军、光禄大夫。天平初,除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二年(533)卒。赠使持节、仪同、定州刺史。

东方老,安德鬲县人氏。其家族世代寒微。老身长七尺,膂力过人。少年时粗犷无赖,交结轻险之徒同做贼盗,成了乡里的祸害。魏末兵起,便做了昂的部曲。义旗树起后,随从高昂征战讨伐,因军功除殿中将军。累迁平远将军,除鲁陽太守。后拜南益州刺史,兼领宜陽太守,赐爵长乐子。老做二郡太守,出入数年,境接群蛮,又与西敌相邻,至于攻城野战,身先士卒,多次以少制众,西魏人很是害怕他。显祖受魏禅,别封老为陽平县伯,迁南兖州刺史。后与萧轨等渡江攻陈,战殁。

李希光,渤海..地人氏。父绍,魏长广太守。希光随同高乾在信都起义。中兴初,除安南将军、安德郡守。后任世祖的开府长史。武定末,从高岳平颍川,封义宁县开国侯,历颍、梁、南兖三州刺史。天保中,为扬州刺史,与萧轨等渡江攻陈,战殁。赠开府仪同三司、西兖州刺史。子子令,尚书外兵郎中。武平末,通直常侍。隋开皇中卒于易州刺史任上。希光族弟子贡,因参与起义之功,官至吏部郎,后为兖州刺史。由于贪污残暴被世宗诛杀。

显祖谴责陈武帝废了萧明,命令仪同萧轨率领李希光、东方老、裴英起、王敬宝及步骑数万人前往讨伐。七年(556)三月渡江,袭占了石头城。五位将领名位相当,英起以侍中为军司,萧轨与希光都是都督,军中抗礼,不相服从,各有主意,互不买账。屯军丹陽城下,适逢五十余天的霖雨,两军交战,兵器都不能使用,所以导致了失败。将帅俱死,士卒生还者也只有十之二三,而遗弃的器械军资则无法统计。萧轨、王敬宝之事迹,史缺,故无法为传。

裴英起,河东人氏。其先辈晋末渡过淮河,寓居淮南的寿陽县。祖父彦先,跟随薛安都入魏,官至赵郡守。父约,渤海相。英起聪明滑稽,好诙谐,不拘礼节,仕魏至定州长史。世宗委任其为行台左丞。天保中,为都官尚书,兼侍中,战死,赠开府、尚书左仆射。

猜你喜欢
  ●卷五·李绛
  卷二 文帝·王夫之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中兴小纪二十七·熊克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佚名
  提要·佚名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五 亲王之家·溥仪
  礼书第一·司马迁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佚名
  汉纪五十四 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196)·司马光
  大清国籍条例·佚名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第四十六章 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李宗仁
  御制幸鲁盛典序·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陈与义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

  • 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脱脱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建隆四年,取荆南,得州、府三,县

  • 卷九·本纪第九·章宗一·脱脱

        ◎章宗一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讳璟,小字麻达葛,显宗嫡子也。母曰孝懿皇后徒单氏。大定八年,世宗幸金莲川,秋七月丙戌,次冰井,上生。翌日,世宗幸东宫,宴饮欢甚,语显宗曰:“祖宗积庆而有今日,社稷

  • 卷五十七 后秦録五·崔鸿

    姚兴中 弘始五年春正月兴立昭仪张氏为皇后封子懿为上庸公弼为广平公洸为陈留公宣为长乐公谌为博陵公愔为南阳公璞为平原公质为范阳公逵为清河公裕为陇西公国儿为章武公二月兴遣兼大鸿胪梁斐以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雍正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程来做,那么汉、唐、宋、元的开国皇帝都是光棍”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皇帝合该是吾学中儒者做,不该把世路上英雄做。周末局变,在位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中

  • 北征事迹·袁彬

    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臣袁彬谨 题为纂修事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曰该太保会昌侯孙继宗等题 英宗皇帝车驾北征往还事迹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袁彬一向随侍必能详知合无令其开写具题奉 圣旨是钦此钦遵本月二十二曰臣将事

  • 卷之一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六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十一年鲁侯宋之元年晋人以宋仲几归于京师成周城毕归诸侯之戍鲁叔孙不敢逆其君之丧于干侯请见子家子子家子辞不敢使告之曰公衍公为实使羣臣不得事君若以君弟宋主社稷则羣臣之愿也凡从君出而可以

  • 自序·吴德功

    光绪十三年,台湾巡抚刘铭传令台湾一律清丈,以一条鞭办法,名为地丁。彰化管辖十三堡,清丈一齐起手。其委员、司办多未晓算法,随丈随算,间有舛错,且不辨土宜。若者厥田惟上上,若者厥田惟下下,亦随意填写则数,至于山顶无水之园、海

  • 文宗本纪·欧阳修

    文宗,名昂,穆宗的次子。母亲是贞献皇太后萧氏。起初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敬宗逝世,刘克明等诈传伪诏以绛王李悟处理军国政务。初九,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奉立江王李昂,率领神策六

  • 卷五·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卷礼部志稿卷五明 俞汝楫 编圣训宪宗纯皇帝经筵之训天顺八年六月上将开经筵命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会举讲读官以闻且赐勅谕勉励之曰朕恭膺天命继承祖宗鸿业

  • 职官四○·徐松

    制置使【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八月二十六日,遂安军承宣使、充殿前都指挥使、京城副留守郭仲荀言:「护卫隆佑太后前去江宁府,节制一行军马及制置东南捉杀盗贼,东南安抚使、发运、监司、州军等依旧例并听制置司节制。今安抚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六·高晋

    目録河防【二】 钦定南廵盛典卷三十六河防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初六日上谕内阁曰江南濒临湖河沮洳之区南则髙寳甘泉北则宿清海沐各属最称洼下每遇伏秋大汛霖潦堪虞而下游蓄泄机宜惟洪泽一湖尤为槖籥闗键朕早夜勤思为泽国

  • ●翼善鉴第九(十九案)·徐谦

      善气氤氲,善量弥纶。云何动物,只是一真。真诚极处,且泣鬼神。辑翼善   鹿绕坟鸣(《孝子传》)   伍袭,字世公,居父丧,庐侧有一鹿,每袭哭,辄绕坟而悲鸣。   诗曰:荒庐吊影独衔悲,怪鹿云何共涕洟。一样椎心风木痛,想他踯躅

  •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孔子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①则!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②!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③。” 【注释】 ①史鱼:卫国大夫史鳅(qiu),字子鱼。②蘧(qu)伯玉:卫国大夫,名瑷。③卷而怀之:卷,收;怀,藏。卷而怀之即收藏避祸,亦

  • 所行藏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一 施波罗蜜第一 阿伽提所行一于十万劫与四无量[劫]其间所为之一切行,为熟练菩提者。二于过去劫依有除有间之行,于此劫我谈出行,向我闻之!三、四我名阿伽提苦行者,于空漠彼森等荒野,入住广大之阿兰若时

  • 大乘缘生论·佚名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缘生论》同,实小乘之论也。

  • 季总彻禅师语录·佚名

    四卷,清 彻(尼)说 超祥记录。卷首有序、开堂启,卷一收上堂、小参,卷二,收示众。机缘、法语,行实,卷三,拈古、颂古。源流颂,卷四、诗偈、赞、书问、杂著、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