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清国籍条例

1909年

第一章 固有籍

第一条

凡左列人等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

一) 生而父为中国人者

二) 生于父死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

三) 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

第二条

若父母均无可考或均无国籍而生于中国地方者亦属中国国籍。其生地并无可考而在中国地方发现之弃童同。

第二章 入籍

第三条

凡外国人具备左列各款愿入中国国籍者准其呈请入籍︰

一) 寄居中国连续至十年以上者

二) 年满二十岁以上照该国法律为有能力者

三) 品行端正者

四) 有相当之资产或艺能足以自立者

五) 照该国法律于入籍后即应销本国国籍者

其本无国籍人愿入中国国籍者以年满二十岁以上并具备前条第一第三第四各款者为合格。

第四条

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有殊勋于中国者虽不备前条第一至第四款得由外务部民政部会奏请 旨 特准入籍。

第五条

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均作为入籍︰

一) 妇女嫁与中国人者

二) 以中国人为继父而同居者

三) 私生子父为中国人经其父认领者

四) 私生子母为中国人父不愿认领而经其母认领者

照本条第一款作为入籍暂以正式结婚呈报有案者为限照第二第三第四款作为入籍者以照该国法律尚未成年及未为人妻者为限。

第六条

凡男子入籍者其妻及未成年之子应随同入籍人一并作为入籍其照该国法律并不随同销除本国国籍者不在此限;若其妻自愿入籍或入籍人愿使其未成年之子入籍者虽不备第三条第一第四各款准其呈请入籍;其入籍人成年之子现住中国者虽不备第三条第一至四各款并准呈请入籍。

第七条

凡妇人有夫者不得独自呈请入籍。

第八条

凡入籍人不得就左列各款官职︰

一) 军机处内务府各官及京外四品以上文官

二) 各项武官及军人

三) 上下议院及各省咨议局议员

前项所定限制 特准入籍人自入籍之日起十年以后其余入籍人自入籍之日起二十年以后得由民政部具奏请 旨豁免。

第九条

凡呈请入籍者应声明入籍后永远遵守中国法律及弃其本国权利出具甘结并由寄居地方公正绅士二人联名出具保结。

第十条

凡呈请入籍者应具呈所在地方官详请该管长官咨请民政部批准牌示给予执照为凭。自给予执照之日起始作为入籍之证。其照第五条作为入籍者应具呈所在地方官详请该管长官咨明民政部存案其在外国者应具呈领事申由出使大臣或迳呈出使大臣咨部存案。

第三章 出籍

第十一条

凡中国人愿入外国国籍者应先呈请出籍。

第十二条

凡中国人无左列各款者始准出籍︰

一) 未结之刑民诉讼案件

二) 兵役之义务

三) 应纳未缴之租税

四) 官阶及出身。

第十三条

凡中国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均作为出籍︰

一) 妇女嫁与外国人者

二) 以外国人为继父而同居者

三) 私生子父为外国人其父认领者

四) 私生子母为外国人其父不愿认领经其母认领者

照本条第一款作为出籍者以正式结婚呈报有案者为限若照该国法律不因婚配认其入籍者仍属中国国籍照第二第三第四款作为出籍者以照中国法律尚未成年及未为人妻者为限。

第十四条

凡男子出籍者其妻及未成年之子一并作为出籍。若其妻自愿留籍或出籍人愿使其未成年之子留籍者准其呈明仍属中国国籍。

第十五条

凡妇人有夫不得独自呈请出籍。其照中国法律尚未成年及其余无能力者亦不准自行呈请出籍。

第十六条

凡中国人出籍者所有中国人在内地特有之利益一律得享受。

第十七条

凡呈请出籍者应自行出具甘结声明并无第十二条所列各款及犯罪未经发觉情事。

第十八条

凡呈请出籍者应具呈本籍地方官详请该长官咨请民政部批准牌示其在外国者应具呈领事申由出使大臣或迳呈出使大臣咨部办理。自批准牌示之日起始作为出籍之证其未经呈请批准者不问情形如何仍属中国国籍其照第十三条作为出籍者照第十条第三项办理。

第四章 复籍

第十九条

凡因出嫁外国人而出籍者若离婚或夫死后准其呈请复籍。

第二十条

凡出籍者之妻于离婚或夫死后未成年之子巳达成年后均准呈请复籍。

第二十一条

凡呈请出籍后如仍寄居中国接续至三年以上并合第三条第三、四款者准其呈复籍其外国人入籍又出籍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二条

凡呈请复籍者应由原籍同省公正绅商二人出具保结并照第十条第一项办理其在外国者应由同在该之本国商民二人出具保结呈请领事申由出使大臣或迳呈出使臣咨部办理。自批准牌示之日起始作为复籍之证。

第二十三条

凡复籍者非经过五年以后不得就第八条所列各款官职。如奉 特旨允准不在此限。

第五章 附条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奏准奉 旨后即时施行。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朱熹
  一二一一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事覆阿哥等函·佚名
  三四七 军机大臣奏进呈江西陕西解来应毁书籍片·佚名
  一四 安徽学政朱筠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卷七十八·傅恒
  绎史卷二十九·马骕
  齐郁林王何妃传·李延寿
  秦起宗传·宋濂
  邵元节传·张廷玉
  卷十一下·沈枢
  卷之一百  平番始末下(明)許進 撰·邓士龙
  唐纪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十九年(乙巳、645)·司马光
  卷八十九·雍正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徐新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卷三十二 补)·朱彝尊

    宋词满江红吴江秋夜汪元量一个兰舟,双桂浆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 吹铁笛,鸣金鼓。丝玉鲙,倾香醑。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

  • 卷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草堂集魏野字仲先陜州人母梦引袂于月中承兔而生嗜吟咏不求闻达居州之东郊凿土屋方丈曰乐天洞弹琴其中歌啸自得性不喜巾帻见宾客惟纱帽白衣出则跨白驴真宗

  • 卷四百三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七十二 周莹【字次玉号鹤洲正德乙丑进士官至江西抚州府知府】 菊坡为单大尹宇赋 解印归来日黄花尚故坡理荒除蔓草习静偃垂萝篱下寒香满山南佳气多此

  • 卷九·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九嘉善曹庭栋编青山集郭祥正字功父当涂人母梦李白而生少有诗声梅尧臣方擅名一时见而叹曰真白后身也登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保信军节度判官为王安石所诋旋以殿中丞致仕后复起判汀州有政声公余与

  • 卷三十九·乾隆

    卷三十九眉山苏轼诗八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绮裘。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且倒余樽尽今夕。睡蛇已死不须钩。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江上

  • 卷二百·志第一百五十三·刑法二·脱脱

        ◎刑法二   律令者,有司之所守也。太祖以来,其所自断,则轻重取舍,有法外之意焉。然其末流之弊,专用己私以乱祖宗之成宪者多矣。   乾德伐蜀之役,有军大校割民妻乳而杀之,太祖召至阙,数其罪。近臣营救颇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万历元年八月戊申朔以四川征剿都蛮免叙州嘉定宜宾江安富顺府州县正官明年朝觐○给致仕南京兵部右侍郎丁以忠祭葬如例○湖广荆州府地震至丙寅方止○升赏蓟辽保定各兵备官王一鹗高文荐孙应元徐学古王之弼五员以阅视荐其

  •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速哥传·宋濂

    速哥,蒙古族人,蒙古军中的一员勇猛战将。宪宗四年(1254)随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征讨四川。五年,万户刘七哥、阿剌鲁阿力与宋军大战于巴州,失利,为宋军围困。速哥纵马杀入敌军,救回被俘的刘七哥等,因功受赏白银五十两、马二匹、

  • 四十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辛卯朔,〈是月,旱乾太甚。〉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以備忘記,傳于柳澗曰:「海浪島水賊,近年出沒海上作賊之事,具錄事狀,移文遼東,請爲禁斷,預爲張本,則雖有今日轉戰厮殺之變,事勢不至於難便,而惜乎其不

  • 四书逸笺卷五·程大中

    应城程大中撰孟子【下】两离娄名疑云两离娄一黄帝时人一殷人孟子离娄之明即庄子所云索珠者黄帝时人也泄泄沓沓泄泄集注训怠缓悦从字书无此解六书正譌云泄水名借为舒散之意按下沓字亦从水水性濡而善下濡故怠缓善下故

  • 卷一·胡彦升

    钦定四库全书乐律表防卷一原任知县胡彦升撰度律上尔雅释噐律谓之分【律管可以分气】周礼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隂阳之声以为乐噐【阳声属天隂声属地天地之声布于四方为作也故书同作铜郑司农云阳

  •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不勤精进未种善根具不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者,於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实难信解。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不勤精进未种善根具不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者,於此所说甚

  • 佛说十号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阿难白言。云何如来。佛告苾刍。我昔因地为菩萨时历修众行。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今得菩提涅

  • 序·白岩净符

    续藏经 宗门拈古汇集清 净符汇集宗门拈古汇集序德山云。吾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老瞿昙亦云。吾於四十九年。未尝说一字。则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则机缘。又何从而得之。此举世之所难话会者。自非额堂眼正肘后符灵。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李唐宾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梧桐叶》。李唐宾撰。旦本。剧谓唐时蜀人任继图参赞哥舒翰军事。值“安史之乱”,妻子李云英被掳,转辗被尚书牛僧孺收为义女,与牛的女儿金哥姐妹相称。“安史之乱”平定后,任继图回京游览大慈寺,因思念

  • 宋诗钞·吴之振

    诗选集。一作《宋诗钞初集》。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编选。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平生锐意于诗。事迹分别见《碑传集补》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

  •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辛弃疾

    宋代,奏议,辛弃疾撰。宋室南渡之后,江南并不太平,因赋敛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不时揭竿而起。从南宋初年到绍兴五年(1127—1135年),仅长江以南就爆发起义数十次。荆湖南路(今湖南一带)更是长期动荡不安,自乾道(1165年)以来,民变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