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萧大圜传

萧大圜字仁显,是梁简文帝的儿子。

自幼聪明机敏,俊秀出众。

四岁时,就能读《三都赋》和《孝经》、《论语》。

七岁时为母亲守孝,表现出成人的性格。

梁朝大宝元年(550),被封为乐梁郡王,食邑二千户,任宣惠将军、丹阳尹。

当时侯景猖獗,梁简文帝被杀,萧大圜悄悄逃跑,才得以保全性命。

次年,侯景被平定,萧大圜回到建康。

时当战乱之后,无处托身,暂住在善觉寺里。

有人把这事告诉王僧辩。

王僧辩就供给他船只和粮食,使他得以前往江陵。

梁元帝见到他十分高兴,赏给他越衫、胡带等物。

改封晋熙郡王,食邑二千户,任宁远将军及琅笽、彭城二郡太守。

当时梁元帝有收复失地之功,但萧大圜的兄长汝南王萧大封等人尚未拜谒。

梁元帝为人疑忌苛刻,对此事十分忌恨。

他对萧大圜说:“你的两位兄长很久不来,你可以把我的意思转告他们,让他们前来。”萧大圜当天就明白开导两位兄长,使他们相继前来拜谒,梁元帝才放下心来。

萧大圜认为世上多有变故,担心有人说坏话,就同别人断绝来往。

门客随从不过三两人,也不随便外出游玩。

兄妹之间,也只限于通信而已。

经常以读《诗》、《礼》、《书》、《易》为事。

梁元帝曾亲自询问《五经》要事数十条,萧大圜简要指明,回答时毫不停顿。

梁元帝对此十分赞叹,就说:“从前河间王喜好学习,你有这个长处;临淄王爱好文学,你又兼有这一长处。

可是东平王与人为善,其名望更高,我推重、喜欢这样的人物,你应当以东平王为榜样。”等到于谨率军进逼时,梁元帝就命令萧大封担任求和使者,萧大圜任副使,实际上是把他们当作人质。

出城到于谨军营住了两夜,梁元帝就投降了。

魏恭帝二年(555),客居长安,太祖以宾客之礼待他。

保定二年(562),下诏说:“梁国汝南王萧大封、晋熙王萧大圜等人,均系梁国子孙,应当给予优厚礼遇,根据惯例,当分封爵位。

萧大封可封晋陵县公,萧大圜可封始宁县公,食邑各一千户。”随即加授萧大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并赏赐田宅、奴婢、牛马、粟帛等。

不久设麟趾殿,招集学士,萧大圜参予这件事。

《梁武帝集》四十卷,《简文集》九十卷,原来各样只有一部,江陵平定后,都收藏在宫中秘阁。

萧大圜入麟趾殿后,才得以看到这两部书。

于是亲手抄录两部,一年完成。

有识见的人对此都表示赞叹。

萧大圜坚信因果之说,心绪宁静闲适。

他曾这样说过:人若知足,适可而后止,则将无牵无累。

北山之北,远离人间,南山以南,超脱尘寰。

面对旷野而环绕流水,侧有草地而后靠山冈,筑草舍于丛林之内,修土墙于幽草之间。

近观岚烟,远望风云。

借柔草以荫护长松,植幽兰而援接芳桂。

仰首可见禽鸟遨翔高空,低头可视群鱼回游深涧。

果园在后,开窗可近花卉;菜圃居前,檐下可看灌田。

二顷地可供食粮,十亩地可供穿衣。

丫环三五个,可任纺织;僮仆三四人,可代耕田。

牧羊而卖乳浆,合于潘岳之志;种黍米而养鸡,应验庄子之言。

种庄稼要找汜胜之的遗书,采冬葵要依据尹君的大作。

煮小羊、肥猪以饮春酒,迎伏日、腊日而等候岁末。

读好书,探幽景,欢聚友好,歌呼互应,可以娱悦精神,可以散去忧虑。

有朋友从远方来,举引今古;农民路过,大谈禾蔬。

这样即可心满意足,快乐之极。

既能永保性命,怎么会害怕祸患责罚呢?难道像缩足而入绊绳,伸颈而被络系的犬马一样,游于帝王之门,逢迎巴结宰相?不知尘埃不能飘浮长久,只觉寿命存于瞬间。

万物往来周旋,却不能体味生命的真谛,自然规律模糊不清,又怎么能问个明白呢?唉!人生如天空浮云,草上露珠,候得长绳以系日影,使时光不再流逝,我实在不愿干这等傻事。

手执蜡烛而夜游,更惊叹时光的迅疾。

人生有多长时间,而要拘泥于人臣之礼;时节像流水一样,还必须战战兢兢、听命于人。

进退一无成就,或有言或沉默不知如何是好。

这不仅为左丘明所羞耻,或许也被孔子所羞耻。

建德四年(575),任滕王宇文荄友员。

宇文荄曾问萧大圜:“我听说湘东王写了《梁史》,有这件事吗?一般人的传记可以褒贬,帝王的传记怎样写?隐瞒则非实录,直写则扬亲之过。”萧大圜回答道:“这是说话人的胡乱猜测。

如果真是这样,也不足为怪。

从前汉明帝写《世祖纪》,汉章帝写《显宗纪》,教训不远,足可作为定例。

况且君子的过失,如同日蚀、月蚀一样,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又怎能为他们隐瞒?如果人们都不知道,又怎能不为他们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过失,其中就包含着正直;隐讳本国的坏事,也合于礼仪。”宇文荄大笑。

后来大军东征,攻克晋州。

有人问萧大圜:“齐国能灭亡吗?”萧大圜答道:“从前高欢在晋州开创伪业,如今他根基已失,能不灭亡吗?这就是所说的‘从这里开始,也必然在这里结束’。”过了几个月,齐氏果然灭亡。

听过这话的人都认为他很有远见。

宣政元年(578),食邑增至二千二百户。

隋朝开皇初年,被任命为内史侍郎,出任西河郡守。

不久逝世。

萧大圜生性好学,志在著述。

撰有《梁旧事》三十卷、《寓记》三卷、《士丧仪注》五卷、《要决》二卷,另有文集二十卷。

萧大封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大象末年,任陈州刺史。

猜你喜欢
  卷四 文帝纪第四·班固
  列传第七十八·刘昫
  志第十五 天文上·刘昫
  卷七十五 前凉録六·崔鸿
  卷之四百二十五·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十一·朱国祯
  九七八 军机大臣奏列入全书存目之《问山集》字句谬妄请卽撤毁片·佚名
  卷三十三·温达
  耶律良传·脱脱
  冯保传·张廷玉
  偏安排日事迹卷九·佚名
  卷之八  平夏錄(明)鄧士龍 輯·邓士龙
  卷一百六十·雍正
  刑部·佚名
  卷二十八·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纪·唐圭璋

      纪字景元,东莞人。宝祐二年(1254)生。咸淳十年(1274)进士,官通直郎。宋亡,隐居不仕。有秋江欸乃,不传。卒于延祐二年(1315),年六十二。   贺新郎   听琵琶   趁拍哀弦促。听泠泠、弦间细语,手间推覆。莺语间关花底滑,急

  • 第四折·贾仲明

    (陶伯常引祗候上,云)小官陶伯常,自到京师,谢圣恩可怜,迁除嘉兴府太守之职。将李玉壶的万言长策,献与圣人,圣人大喜,就加李玉壶本府同知,共小官做着同僚,免其赴阙谢恩,即之任所。小官来到长街市上,见一簇人闹,不想正是李玉壶。恐外

  • 序·江顺诒

    词学集成 清 江顺诒辑 宗山参订江先生秋珊,宏才绩学,尤工倚声。折肱于此,垂三十年,著有明镜词。山与先生有同好,倡和往还,多所指授。窃念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先生忧之,为之寻源竟

  • 卷二百四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二 马祖常 登雨花台 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吴城花覆井楚舸竹裁篙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野桥皆螮蝀溪水尽蒲萄雨石逢芝箭风林得凤毛臙脂儿女小罨画鬼神饕

  • 卷一·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玉楮集卷一       宋 岳珂 撰戊戌二月十日京湖袁总郎以堂帖至有诏复除户侍总饟昼长欹枕酣春卧剥啄敲门惊梦破双旗健步衣正黄爵罗骇见久未尝泥紫一封芹诏香王人茧牍亲遣将老夫五年坐奇谤身则渔樵

  • 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脱脱

        韩令坤 慕容延剑 符彦卿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

  • ●卷二百二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二十八。   起绍兴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辛卯,尽二十八日庚子。   五月十九日辛卯金人使虎卫上将军殿前都点检高景山通议大夫刑部侍郎王全来贺生辰奏言渊圣皇帝升遐等事。   晁公金人败盟记曰:绍

  • ●卷一百六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七。   起绍兴五年闰二月乙巳朔,尽五月。   闰二月一日乙巳朔诏戒饬群臣。   朕惟先王之时小大之臣咸怀忠良故能竭诚体国毕力公正时有举措丕应傒志用以经理国家无往而不济朕甚慕之闲者总师前临

  • 名山藏卷之七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五)◆臣林记(嘉靖臣五)罗洪先唐顺之赵时春冯恩杨名周怡罗洪先唐顺之赵时春○罗洪先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自工部主事历武选郎中累山东副使弃官归循之为武选郎中也刘瑾政用

  •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内自讼斋文集周凯·记台湾张丙之乱·丁曰健

    台湾一郡,四县、五厅;其地在东海中。西向迤而长,南尽凤山,北尽淡水;新辟噶玛兰,由北而东,处台湾之背。澎湖一厅,又孤悬不相属,处台、厦之中。控台湾者,莫厦门若也。其民,闽之泉漳二郡、粤之近海者往焉。闽人占濒海

  • 卷之七十七  菽園雜記五(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卷二百三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三上 朱批查郎阿奏摺 雍正七年六月初四日吏部尚书署陕西总督【臣】查郎阿西安廵抚【臣】武格谨 奏为奏 闻事窃查陕省西安等属四五两月得

  • 地官司徒第二·佚名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蜀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

  • 为人类开辟新历史而奋斗·梁漱溟

    现在不单是中国,即世界其他各国,关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都是在思想分歧冲突里面。有的主张社会主义,有的主张个人主义,有的主张这个,有的主张那个。尤其关于婚姻问题,变动得厉害,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在现代时期,问题既多,思想

  • 卷第十一·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一   [宋勒]镇州临济院义玄慧照禅师师示众云。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道流。秖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底路。

  • 佛说数经·佚名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即中阿含算数目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