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薛端传

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本名沙陀。

是魏国雍州刺史、汾阴侯薛辨的六世孙。

世代都是河东大姓。

高祖父薛谨,曾任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封涪陵公。

曾祖父薛洪隆,曾任河东太守。

由于薛洪隆之兄薛洪阼娶魏文成帝之女西河公主为妻,在冯翊拥有赏赐的田地,薛洪隆之子薛麟驹迁居那里,于是在冯翊的夏阳定居。

薛麟驹曾被举荐秀才,授中书博士,兼任主客郎中,追赠河东太守。

父亲薛英集,任通直散骑常侍。

薛端从小就有志向节操。

父亲去世时,服丧合乎礼制。

与弟弟薛裕,互相勉励,热爱学习,不乱交朋友。

十七岁时,司空高乾任命他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

薛端认为天下动乱,弃官回归故乡。

魏孝武帝西迁时,太祖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引荐薛端同行。

薛崇礼随即失守,投降东魏。

东魏派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军数千人向西推进,占据杨氏壁。

薛端与族人、家仆等原在杨氏壁,薛循义命令士兵逼迫薛端等人东行。

准备渡过黄河时,天色已晚,薛端与族人、家仆等悄悄逃跑。

薛循义派骑兵追赶,薛端等人骑着马边战边逃,进入石城栅栏,得以逃脱。

栅中原先已有百家,薛端与他们合力固守。

乙干贵等人多次前来招抚,知道薛端不愿投降,就率军返回黄河以东。

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据守杨氏壁。

薛端率领部下,又招集村民,在杨氏壁附近设下多处奇兵。

贺兰懿等人怀疑大军已至,立即东逃,争船淹死的有数千人。

薛端尽收其兵器军械,又返回杨氏壁。

太祖派南汾州刺史苏景恕前去镇守。

致信慰问,调薛端入京,授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占沙苑,都立有战功。

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衔,晋封伯爵。

转任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衔,升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等衔。

薛端刚强正直,每有奏议,不避权贵。

太祖嘉许他,因此赐名为端,想使他名实相符。

自任选官以后,首先举荐贤能之士,即使是贵族子弟,凡是才能低微、操行轻薄的,也不予提拔。

常常对太祖说:“设官分职,本来是为了壮大事业,如果没有合适人选,还不如暂时空着。”太祖对此十分同意。

大统十六年(550),大军东征。

柱国李弼任另一路元帅,反复挑选首席属官,好几天定不下来。

太祖对李弼说:“我为您想出来一名长史,没有比薛端更合适的。”李弼答道:“真是当长史的人才。”于是派薛端担任该职。

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转任尚书左丞,仍然掌管选官之事。

升任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

薛端久居选曹,很善于鉴别人才。

他所提拔的,都能称职。

六官建立,授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衔,晋封侯爵。

孝闵帝登基,授工部中大夫,转任民部中大夫,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八百户。

晋公宇文护准备废去皇帝,召集群官商议,薛端颇有异议。

宇文护不高兴,派他出任蔡州刺史。

为政宽和仁惠,百姓官吏都爱戴他。

随即转任基州刺史。

基州与梁国、陈国接壤,全凭镇守安抚,总管史宁派司马梁荣催他上任。

蔡州百姓千余人,请求梁荣留下薛端。

到达基州不久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遗言从俭安葬,凡府州馈赠,一律不收。

追赠原任官职,加大将军衔,追封文城郡公。

谥号为“质”。

儿子薛胄,字绍玄。

自幼聪明机敏,博览群书,通达政事。

最初担任帅都督。

升上仪同,历任司金中大夫、徐州总管府长史、合州刺史等职。

大象年间,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

猜你喜欢
  本纪第五 宣帝·姚思廉
  卷八十九 天禧元年(丁巳,1017)·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七·焦竑
  卷一·谷应泰
  第十回 李老子释迦氏说法谈经·黄士衡
  太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五·佚名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佚名
  八一六 军机大臣福隆安等奏查明七月至九月总裁等校书记过次数应交部察议折·佚名
  四八四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缴应毁各项书籍情形折·佚名
  卷六十五·班固
  史记索隐序·司马迁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欧阳月·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澹·唐圭璋

      澹字自然,括苍人。绍兴十六年(1146)生。乾道二年(1166)进士。淳熙二年(1175),授秘书省正字。三年(1176),武学谕。四年(1177),校书郎。九年(1182),秘书丞。十二年(1185),将作少监。十五年(1188),国子祭酒。绍熙元年(11190),右谏议大夫。庆元

  • 卷五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五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周必大省斋藁钞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人第进士中博学宏词科以敎録召试馆职授秘书正字至监察御史孝宗初权给事中请祠提点福建刑狱除秘书少监直学士院侍讲中书舍人出

  • 列传第五十四 王恭 庾楷 刘牢之(子敬宣) 殷仲堪 杨佺期·房玄龄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恆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慕刘惔之为人。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余,因求之。恭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七)·陈寅恪

    复次,陈其年妇人集“姑苏女子圆圆”条下冒褒注云:“吴县叶襄赠薑垓百韵诗有云: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寅恪案:叶襄字圣野,长洲人,事迹见同治修苏州府志捌捌并明诗综柒柒“叶襄”条附静志居

  • 卷二百三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三月癸亥朔○辛未楚王桢还国宴如初至锡赉甚厚赐其从官钞有差○壬申 命刑部都察院犯笞杖徒流襍犯死罪者覆审无冤令输作赎罪○癸酉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得陈中等二百人赐考官宴于本部○丁丑 上御奉天殿试礼部

  •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一·陈衍

    何乔远王志远曹学佺陈一元(孙亨)陈吁谟(孙达)涂一榛(子伯案、仲吉)彭汝楠(子士瑛)林焊马思理唐显悦(弟洞拳、朗恒)蒋德璟黄道周何楷郑允成王忠孝赖垓郑瑄周之夔林兰友(从子炅)陈洪谧陈燕翼方舆刘沂春谢祥昌张天维陈兆藩张利民郭一

  • 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曹学佺、齐巽、周之夔曹学佺字能始,号右仓,福建三山人,万历乙未进士,历官浙江参政按察使,廉洁自好,为忌者所中,察典去,家居著述。常直书张差挺击、少司寇王之寀沉冤事。崔、魏擅政,立三案钩党,指学佺

  • 十国春秋卷一·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一太祖世家太祖姓杨名行宻字化源庐州合肥人也【十国纪年云杨行宻六合人庄宗列传云行宻寿州寿春人今从吴录新旧五代史五国故事】父名怤世为农家【怤音夫见十国纪年】行宻初名行愍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

  • 偏安排日事迹卷三·佚名

    下于奉先殿,以大行皇帝、皇后祔祭。以太庙未成故也。命暂停缉事衙门,以五城御史纠察。苏松巡抚祁彪佳言:『洪武初,官民有犯,或收系锦衣卫;当事者因非法凌虐,高皇帝乃于二十年焚其刑具,送囚刑部审理:是祖制原无诏狱也。后乃以煅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三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日云贵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躬甚安自去冬以来外缘顺序身体更觉好都中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二十六·钱若水

    起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尽十月六月乙酉朔,以给事中直学士院徐铉为右散骑常侍,以职方员外郎髙继申为两浙诸州转运使。丙戌,河南府言:&ldquo;洛水涨五丈馀,坏巩县官寺、军垒,民庐舍殆尽。&rdquo;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边珝卒。珝字待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八礼部十七冠服朝服诸司职掌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

  • 卷五十六·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六钱唐程川撰诗七颂假以溢我当从左氏作何以恤我何遐通转而为假也【李方子录维天之命】昊天有成命诗成王不敢康诗传皆断以为成王诵某问下武言成王之孚如何曰这个且只得做武王説【刘炎录

  • 提要·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提纲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提纲十卷旧本题铁山先生陈则通撰不着爵里亦不着时代其始末未详朱彛尊经义考列之刘庄孙後王申子前然则元人也是书综论春秋大旨分门凡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四·澄观

    菩萨问明品第十释此一品亦有四门。初来意中有通有别。通谓上来三品。已答十句生解所依。此下正答主解因果。故次来也。生解因中先答十住。住揽信成。将答所成。先辨能成。又正答十信故下三品来也。后别者。三品明信有

  •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仰惟释迦启运。弘益有缘。教阐随方。并沾法润。亲逢圣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劝归净土。作斯业者。专念弥陀。一切善根。回生彼国。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现生一形。下至临终十念。俱能决定。皆

  • 纂异记·李玫

    传奇小说集,唐李玫撰。“玫”,一作“攻”,一作“政”,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本书所记也都是神仙鬼怪之事。但是它不限于记载现成的奇事异闻,有的还是有意的创作。象《嵩岳嫁女》一篇,写了神仙大办婚礼的场面。作者将

  • 上蔡语录·曾恬

    南宋曾恬、胡安国所记录谢良佐的言行录,后经朱熹删定,于绍兴29年(1139)成书,共3卷。《四库全书》列入子部儒家类。有浙江巡捕采进本。黄宗羲所编《宋元学案·上蔡学案》,对《语录》作了精细摘录。此书详尽地记述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