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左光斗传

左光斗,字遗直,安徽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授职中书舍人。选拔担任御史,巡视宫城。逮捕整治吏部凶狠霸道的官员,缴获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震动京师。

派出管理屯田,说:“北方人不知道水利,一年之后土地荒芜,二年之后农民搬家,三年之后土地人民都无利可言了。现在要想天干没有旱灾,长期下雨不遭水灾,只有兴修水利这一条路。”于是上书陈述“三因十四议”:因天时,因地利,因人情;议疏通河流,议开凿渠道,议建筑堤坝,议兴修水闸,议修筑陂塘,议勘探土地,议构筑水池,议招徕人民,议选择人才,议选择将领,议派兵屯田,议按地力确定等级,议将富裕的农民赐给官爵。办法是犁耕与放火烧荒同时并举。下诏都允许他们实行。农田水利大规模地兴修,北方人开始知道种植水稻。邹元标说:“三十年以前,京城的人民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水稻,这是兴修农田水利的功劳。”宦官刘朝声称有东宫的旨义,索取外戚亲贵的废田,左光斗不拆封退回了,说:“国家的每一尺土地是殿下的,今天怎么敢私人接受。”宦官气忿地离开了。

光宗驾崩,李选侍占据乾清宫,逼迫皇太子封她为皇后。左光斗上书说:“内廷的乾清宫,好比是外廷的皇极殿,只有天子控制上天才能够居住,只有皇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才能一起居住在那里。其余的嫔妃虽然先后与皇帝同居过但不能长期居住,不仅是为了避嫌,而且是为了区别尊卑的秩序。李选侍既不是皇帝原配,又不是皇太子的亲生母亲,却堂而皇之地居住在正宫里面,而让殿下退出来居住慈庆宫,不能够举行国宴,实行国家大礼,在名份上怎么说得过去?李选侍服侍先皇帝没有脱去发簪请罪告诫皇上的美德,对于殿下没有照看养育的恩情,这样一个人,难道可以把皇帝托付给她吗?况且皇帝已经有十六岁了,内有忠诚正直、老成持重的大臣辅佐,外有公卿大臣的辅助,何必担心没有人,还要人喝奶,像个婴孩背在身上吗?况且皇帝新登基,正应该不被人牵制,何必一定要交给一个妇人之手呢?到现在还不早做决断,将来会被她借抚养的名义,实行专制统治,武则天的祸害今天再现,将来的人又怎么说。”当时李选侍想控制国家大权。廷臣上书奏议,让她先进乾清宫,然后进慈庆宫。看到左光斗的上书,李选侍非常愤怒,想严加谴责。多次派使者召见左光斗。左光斗说:“我是天子法定的官员,不是天子召见不去。你们这帮人是干什么的?”李选侍更加愤怒,邀请熹宗皇帝到乾清宫商议。熹宗不肯前往,派使臣拿来左光斗的上书,读它,认为他是好的。催促选择日期移宫,左光斗于是免除处罚。这个时候,宫廷的形势很微妙,人们的情绪也很紧张,左光斗和杨涟同心协力上疏建议,排斥太监,辅佐年轻的皇帝,明皇室正统得以巩固,二人出力最多。由此朝廷内外称之为“杨、左”。

不久,御史贾继春给内阁上书,说皇帝不应该轻视自己的庶母。左光斗听说,立即上奏说:“先皇帝驾崩,大臣将皇上从乾清宫迎接到慈庆宫,臣等认为不应该回避李选侍,所以我在初二这一天上了道《慎守典礼肃宫禁》疏。宫中感到震惊而愤怒,几乎遭祸。幸亏皇上保全,将我的上疏交给内阁讨论。初五,内阁大臣备文再一次催促,李选侍奉旨移宫。到了初六,皇上即位,回到乾清宫。皇宫禁中都很恭敬,朝廷内外一片安宁。皇上既然应该回到乾清宫,那么李选侍就应该搬往别处,这个道理是很明白清楚的。只是移宫之后,自然应该保全大体,摒弃小的恩怨。假如还不停地追究罪责,使得宫中不得安宁,就是有损于国家。乞求皇帝立即惩罚盗窃宝物的宫奴刘逊等人,对其余的人则一概不予追究。”皇帝于是宣告百官,一一陈述李选侍侮辱虐待皇帝母亲的种种情形,等到召见大臣时又说:“朕跟李选侍有仇。”贾继春因为这个原因被定罪离职。

这时朝臣们议论改纪年的事情。有人主张不用泰昌这个年号;有人主张取消万历四十八年,就以今年为泰昌元年;有人主张以明年为泰昌元年,而以后年为天启元年。左光斗力排众议,请求以今年八月为界,这之前为万历,这之后为泰昌,讨论才算结束。孙如游由宫中传旨进入内阁,没有经过外廷,他上疏极力驳斥。出任京城附近地区的学政,杜绝请客送礼的风气。

天启初年,廷议起用熊廷弼,处罚言官魏应嘉等人,左光斗独自一人上疏反对,说熊廷弼很有才干但气量狭小,过去用他驻守辽阳则有余,现在仍用他防守辽阳则不足。不久熊廷弼果然失败。天启三年(1623)秋天,上疏请求召回文震孟、满朝荐、毛士龙、徐大相等人,并乞求召回贾继春和范济世。范济世在议论“移宫”这事上与左光斗意见不合,皇帝没有采纳。这年提拔为大理丞,升任少卿。

第二年二月授职左佥都御史。这时,韩火广、赵南星、高攀龙、杨涟、郑三俊、李邦华、魏大中等人都占据要害部门,左光斗跟他们很要好,务求做到言辞激烈,评论深刻,鉴别士人才识品行等级,正直的人都依靠他们,而忌恨他们的人逐渐不能容忍。左光斗跟给事中阮大铖是同乡,招他进入北京。正好吏科都给事中空缺,能够胜任此职的,首推周士朴,其次是阮大铖,再次为魏大中。阮大铖巴结宦官,勒令周士朴不得升任,将吏科都给事中据为己有。赵南星讨厌他,想按惯例将阮大铖迁职,阮大铖怀疑左光斗从中捣鬼,很怀恨他。熊明遇、徐良彦都想当佥都御史,赵南星却引荐了左光斗,这二人也怀恨左光斗。江西人又因为其他原因怀恨魏大中,于是一起唆使给事中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跟汪文言狼狈为奸。左光斗上疏辩解,还揭发傅魁跟东厂理刑傅继教结拜为兄弟。傅魁又恨又怒,再次上疏攻击左光斗。左光斗请求罢官,事情才算完。

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参与谋划,又跟高攀龙共同揭发崔呈秀私藏赃物,魏忠贤和他的党徒都发怒了。等到魏忠贤赶走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接下来就该轮到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三十二条死罪,准备在十二月二日上交,先派妻子儿女回到南方。魏忠贤刺探知道了,抢先二天利用推事将左光斗一起削籍为平民。小人们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列入左光斗的名字,派使者前往逮捕他,父老乡亲都拥在马首痛哭,声音在原野上回荡,皇帝的使臣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到京后,下诏打入监牢严刑拷问,许显纯诬陷他们接受杨镐、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开始不承认,后来担心不承认会被拷打致死,希望把他们交给法司,能够延缓一下然后再做打算,各人都违心服罪。左光斗被定罪贪赃二万两。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仍然命令许显纯五天追问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各人开始后悔失策。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位奇侠之人,跟定兴人鹿正认为左光斗对京城一带有功,倡议凑钱营救,大家争着响应。收集了几千两,商量交给内府,暂缓对他的处罚,而左光斗和杨涟已于同一天被狱卒打死了,这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终年五十一岁。

左光斗已经死了,赃款还没有还尽。魏忠贤命令抚按官严加追讨,牵连下狱的有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受牵连判罪致死,母亲过份悲伤也死了。都御史周应秩还认为有关部门不努力承办追查,上疏催促,因此他的家族都破产了。等到魏忠贤编修《三朝要典》,把杨涟、左光斗定为“移宫案”的首犯,议论打开棺材侮辱他们的尸体,有人说情,才得以幸免。魏忠贤死后,追赠左光斗右都御史,录用他的一个儿子。不久,又追赠太子少保。南明福王时,追加谥号忠毅。

猜你喜欢
  卷七十九·列传第九·脱脱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一·刘恕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卷一百二十六·杨士奇
  六七五 护陕西巡抚尚安奏覆查办省志及各府州县志书情形折·佚名
  桓伊传·房玄龄
  虞愿传·李延寿
  高模翰传·脱脱
  周尚文传·张廷玉
  卷四十二·佚名
  梁纪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535)·司马光
  魏纪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龙三年(乙卯、235)·司马光
  选举三二·徐松
  ●庸吏庸言上卷·刘衡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音巻四·杨士弘

    元 杨士宏 编张 震 注唐诗正音三五言律诗【临川呉氏曰律虽始于唐然深逺潇散不离于古为得非但句工语工字工而可也】陈伯玉晖上人独坐亭【上人摩诃般若经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増一经

  • 卷三十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三十五史学【八首】学字学优延安人兄才字才长住太学有声学优正大中省试第一人释褐舞阳簿辟卢氏令卒官妻李氏国初河南尹成之孙女小诗殊有思致学优尝客京师有所眷久而不归李作诗寄之

  • 外集卷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八怀思怀土赋【有序        晋】陆 机余去家渐久怀土弥笃方思之殷何物不感曲街委巷罔不兴咏水泉草木咸足悲焉故述斯赋背故都之沃衍适新邑之丘墟遵黄川以葺宇被苍林而卜居悼孤

  • 卷三十三·中山·佚名

    魏文侯欲残中山魏文侯欲残中山。唱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犀首立五王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

  •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陈邦瞻

    太宗致治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诏羣臣论列者即时引对富弼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羣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二年春正

  •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佚名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日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浙江省先后查缴过违碍书籍一十九次,节次奏明解送军机处查收

  • 第一章 总 论·吕思勉

    论史者率以汉、唐并称,其实非也。隋、唐、五代,与后汉至南北朝极相似;其于先汉,则了无似处。何以言之?先汉虽威加四夷,然夷狄之入居中国者绝鲜,后汉则南单于、乌丸、鲜卑、氐、羌,纷纷入居塞内或附塞之地,卒成五胡乱华之祸。而

  • 概论·洪应明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

  • 卷九十 礼七·黎靖德

      ◎祭   如今士大夫家都要理会古礼。今天下有二件极大底事,恁地循袭:其一是天地同祭於南郊;其一是太祖不特立庙,而与诸祖同一庙。自东汉以来如此。又录云:"千五六百年无人整理。""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虽是

  • 管子补注卷二十三·刘绩

      地数第七十七      管子轻重十  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刀币之

  • 卷二·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二明 黄道周 撰甲戌六月二日余以儿子痁未还山诸友约为再防时在榕坛者四十八人唐伯玉苏伯韡阮霁皇唐君瓒卢孝登王丰功魏伉侯戴石星以家务见谢凡四十人至于防次秋水曹公旹以莆李视府篆摄衣升堂

  • 滕文公下·孟子

    本篇以论立身处世的“出处”、气节等为主,很富有哲理性,当然也仍然离不开政治。全篇原文共10章,本书选8章。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原文】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

  • 附录·大珠慧海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安心法门附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校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问:云何自心现量?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

  • 与过圣严居士书(三通)·太虚

    一圣严居士:去年屡邀赴锡,曾允今春可行。兹于半月间(农历二月廿外),如无临时要故,当可赴锡住十日,先此预告。福善法师已于前月卅日病故,十六送殡。顺问年祉!太虚手启。国历二月廿七。二圣严居士:震华法师昨又病故了!天气仍寒,赴锡

  • 佛说见正经(亦名生死变识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国精舍。正以食时。将诸比丘五百人。菩萨及优婆塞千人。皆持供养具出罗阅只城外。有大树。名曰甘香。根深干大。枝叶茂盛。华实红赤。其味甜美。树下广平。集石为座。

  • 大光明藏序·宝昙

    冲虚道人史 弥远 撰橘洲老人蜀英也。有奇才能属文。语辄惊人。一日忽弃所业。参上乘于诸方。后造妙喜室中决了大事。犇轶绝尘如空群之月题也。先父文魏王去玄鹤之鼎。一见喜动眉睫。自是文交道契。相羊于东湖山水之

  • 卷之五·佚名

    高峯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五 陈意伏愿门 生日 生居圣世。忝处人伦。荷星辰临照之恩。谢父母生成之德。幸逢是旦。适际始生。难酬仰答之私。用假投诚之志。伏愿皇穹与善。上帝益谦。寿山叠叠以弥高。福海源源而益远

  • 行水金鉴·郑元庆

    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共175卷,卷首附图1卷。收录自《禹贡》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关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治水的文献资料。主编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曾任淮扬道河官,“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