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罴传

王罴字熊罴,是京兆霸城人,为汉代河南尹王遵的后代,世代为州郡大姓。

王罴刚直倔强,处事公平,州郡人对他又敬又怕。

魏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殿中将军。

最初,南岐州、东益州的氐羌族反叛,官军作战失利,于是命令王罴率领五千禁兵镇守梁州,讨平诸贼。

凯旋后,授官右将军、西河内史。

推辞不受。

当时的人对他说:“西河是大地方,俸禄又多,为什么推辞?”王罴说:“京都洛阳用的木材,都出自西河,权贵营建宅第的,都来求借。

如果我私人去办,则力不胜任;如果从民间征调,又违犯了国家法令。

因而才推辞不干。”梁国将领曹义宗围攻荆州,诏令王罴与别将裴衍率军救援。

于是与梁人交战,大败敌军。

当时四方动乱,一片衰败。

荆州刚经历贼乱,尤其需要慰问安抚。

任命王罴为荆州刺史,加抚军将军衔。

梁国又派曹义宗率军数万包围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

当时内外多事,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

城中粮尽,王罴煮粥,与将士们均分而食。

每次出战,不曾穿盔戴甲,大呼道:“荆州城为孝文皇帝设置。

上天如果不保佑国家,就让贼箭射中我;否则,王罴必将破贼。”屡次作战,也不曾受伤。

经历三年,曹义宗才退兵而去。

晋封霸城县公。

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泾州刺史。

还未来得及到军中,适逢太祖征调兵马以救援王室,便请求担任先锋效力,于是任大都督,镇守华州。

魏孝武帝西迁后,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等衔。

有一次,修葺城墙尚未完工,梯子还架在城墙外面。

齐神武派韩轨、司马子如从黄河东岸乘夜渡河,偷袭王罴,王罴没有发觉。

天快明时,韩轨的将士已经登梯入城。

王罴还没有起床,听见门外闹哄哄的,便光着身子,露着头发,光着脚,抄起一根木棒,大呼冲出。

敌人大吃一惊,王罴追到东门,部下也有一些人赶到,合力击败敌军。

韩轨的将士只得弃城逃跑。

当时,关中饥荒严重,征调民间粮食,以供军用。

有隐藏者,命令互相告发,很多人遭受拷打,也有人因此逃散。

只有王罴向来讲信用,辖境中无人隐藏粮食,征得的粮食也不比别州少,而且没有怨言。

沙苑一战,齐神武兵马强盛。

太祖认为华州地位重要,派遣使者慰劳王罴,令他严加戒备。

王罴对使者说:“老罴当道卧,獾子怎能过?”太祖听说,赞许王罴豪壮。

等到齐神武兵临城下,对王罴说:“为什么不及早投降?”王罴大呼道:“此城就是王罴的坟,生死在此,想死的过来!”齐神武竟不敢进攻。

当时蠕蠕渡过黄河,向南侵犯,巡逻骑兵已经抵达豳州。

朝廷担心敌军深入,于是征调兵马,聚守京城,挖断街巷,防备侵入。

左仆射周惠达召见王罴商议。

王罴不听从命令,对使者说:“如果蠕蠕到渭水北岸,王罴率领乡兵自能取胜,不需要劳动国家军队。

为什么京城里如此惊动?全是因为周家小儿害怕才造成这样!”王罴轻视侮慢权贵,刚正不阿,都像这样。

不久,回镇河东。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

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

使者把薄饼的边缘弄碎。

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

你这种吃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使者大惊,十分惭愧。

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厚,王罴不高兴。

客人把瓜皮扔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拾起来再吃。

客人神色很惭愧。

他为人又严厉急躁,曾经有一名吏员挟私忿报告事情,王罴来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

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当时人推重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

大统七年(541),在任所去世,追赠太尉。

儿子王庆远,二十岁时以功臣之子,被任命为直阁将军。

比王罴先去世,孙子王述承袭封号。

王述字长述,从小聪明机敏,有识见气度。

八岁时,太祖看见他,很感惊奇,说:“王公有这样的孙子,足可以永垂不朽。”当即任命他为镇远将军、太子舍人。

因为祖父逝世而离职。

王述自幼丧父,为王罴所抚养,服丧合乎礼制。

当时东西相争,战火刚起。

官员中凡是遭到丧事的,都是在百日祭卒哭之后,下令起用治事。

王述请求守丧期满,言词恳切。

太祖派使者前去探视,得知他因悲伤而瘦损,特地批准他的请求。

守丧期满,承袭扶风郡公,官至上大将军。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脱脱
  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十八·赵尔巽
  卷一七二 陳紀六·司马光
  卷八十三·国朝·蒋一葵
  卷下·欧阳兆熊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 列传四·纪昀
  宋明帝本纪·李延寿
  周宗建传·张廷玉
  郭云传·张廷玉
  一五〇、陈仲考·钱穆
  隋纪六 炀皇帝中大业九年(癸酉、613)·司马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37.蔺相如完璧归赵·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翁元龙·唐圭璋

      元龙字时可,号处静,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吴文英亲伯仲,杜范之客。   烛影摇红   蜀锦华堂,宝筝频送花前酒。妖娆全在半开时,人试单衣后。花面围春竞秀。如红潮、玉腮微透。欲苏还坠,浅醉扶头,朦胧晴昼。   金屋名姝,

  • 楔子·萧德祥

    (冲末扮孙大同旦杨氏、梅香、保儿上,云)小生姓孙名荣,字孝先。祖居南京人氏。在土街背后居住。浑家杨氏。还有一个小兄弟,叫做孙虫儿,虽然是我的亲手足,争奈我眼里偏生见不得他。今日是小生的生辰之日,大嫂,你与我卧羊宰猪,做

  • 提要·徐照

    臣等谨案芳兰轩集一巻宋徐照撰照字道晖一字灵晖永嘉人与徐玑翁巻赵师秀并有诗名时称永嘉四灵照自号曰山民故其集又曰山民集赵师秀清苑斋集有哀山民诗可以为证而陈振孙书録解题独称照自号天民未知何据当属传刻之讹也四

  • 御选宋诗卷五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六七言律诗十二文天祥御赐琼林宴恭和诗【壬戌以秘书省官与宴】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顔云呈五色符旂葢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璧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敬和

  • ●卷一百六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   起绍兴四年七月,尽其月。   臣窃见迩者宦寺这权太盛其非所谓澄本正末明理安分欤夫本既不澄末将。若之何理既不明分将。若之何则侵上陵下之蘖渐萌而不可制也。然上之设是职也。同谓是哉!陛下必

  • ●卷一百二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九。   起建炎三年五朋九日丙戌,尽六月七日甲寅。   五月九日丙戌改江甯府为建康府。   诏曰:建康之地古称名都既前人创业之方。又仁祖兴王之国朕本繇代邸光膺宝图载惟藩屏之名实符建启之兆盖天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正月甲戌朔元旦节免庆贺○大学士赵志皋张位陈于陛沈一贯题称臣等备员辅弼受恩深重与在廷诸臣不同谨诣会极门行庆贺礼是日颁赐四辅臣上尊珍馔 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 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

  • 卷之二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三七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四部折·佚名

    一一三七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四部折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初二日四川总督臣李世杰跪奏,为遵例奏闻事。案照钦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多

  •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本传是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人的合传。窦婴和田蚡都是汉初权重一时的外戚,灌夫因军功封为将军,他们之间的倾轧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典型事例。这篇文章通过对他们三人生平

  • 卷一五○·邱濬

    ▲守边固圉之略(上) 《诗小雅出车》之三章曰:王(周王)命南仲(大将),往城于方(朔方)。出车彭彭,旗(交龙为旗)央央(鲜明)。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威名光显)南仲,玁狁于襄(除也,言胜之)。 程颐曰:“城朔方而狁之难除,守备

  • 卷八 治体·张伯行

    此卷论治本。盖明乎出处之义,则得时行道,务在提纲挈领,端阙治原,庶使天下知儒术之非迂疏而寡效也。朱子曰:古先圣王所以立师傅之官,设宾友之位,置谏诤之职,凡以先后从臾,左右维持,惟恐此心顷刻之间,或失其正而已。朱子曰:惟圣尽伦

  • 卷三十一·道世

    △潜遁灾第二十三(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盖闻圣贤应世,影迹无方。所止之国,莫非利益。俗士封其吉凶,上智恬其善恶。正心而俟,则与天同量矣。昔晋武之世,有天竺耆域;宋武之初,有彭城杯度。并显示徵瑞,昭悟氓俗。齐梁之有沙门宝志

  •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佚名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

  • 破见之罪甚重·印光

    佛言世间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见。破戒之罪尚轻,破见之罪甚重。何谓破见?即如汝所说,求来生不求往生。乃是邪执谬见,乃是破坏佛法之邪见,及引一切人起邪执谬见。其罪极大极重。以其心与佛相反,复能误一切人故也。(复智正居

  • 曝书亭集[标点本]·朱彝尊

    别集。清朱彝尊撰。朱彝尊为 清初文学大家。工诗词古文,尤以词的成就为高。填词 标榜南宋词,推尊姜夔、张炎,讲究“句琢字炼,归于 醇雅”,偏于格律技巧,一般内容空乏,为浙西词派创 始人。诗长于古体,风格清峭苍劲,与

  •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谢守灏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三卷。宋谢守潮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节抄宋谢守灏《混元圣纪》而成。本书鲜见其他传本。

  •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佚名

    敦煌写本。首尾残,共二十九行,五百二十三个音节。龙谷大学藏本汉文原本对勘补残正误。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转写。以答问记录的形式(问者、答者不明)解释佛教禅宗的若干概念,如“禅观”、“禅法”、“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