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慎行论第二 求人

求人

原文:

五曰: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於《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於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尧传天下於舜,礼之诸侯,妻以二女,臣以十子,身请北面朝之:至卑也。伊尹,庖厨之臣也;傅说,殷之胥靡也,皆上相天子:至贱也。禹东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扌昬天之山,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南至交 址、孙朴续樠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陽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其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太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强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忧其黔首,颜色黎黑,窍藏不通,步不相过,以求贤人,欲尽地利:至劳也。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 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於盘盂。昔者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夫子为天子,而天下已治矣,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辞曰: “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陽,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故贤主之於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 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坏,鬼神不害,人事不谋,此五常之本事也。皋子,众疑取国,召南宫虔、孔伯产而众口止。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蹇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孔子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

译文:

要使自身安定,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必须依靠贤人。古代治理天下的共有七十一位圣王,从《春秋》看,自鲁隐公到鲁哀公共十二代,在这期间,诸侯获得君位和失去君位,其道理是一样的:得到贤人,国家没有不安定的,名声没有不显荣的,失去贤人,国家没有不危险的,名声没有不耻辱的。

先王为了寻求贤人,是无所不做的:他们可以对贤人极其谦卑,可以举用极为卑贱的人,可以到极远的地方去,可阻付出极大的辛劳。假如虞国采用宫之奇的意见,吴国采用伍子胥的意见,这两个国家存在到今天也是可能的。由此看来,国运是可以使之长久的。如果有人能延长人的寿命,那么人们没有人不愿意;现在有办法使国运长久,而做君主的却不去努力寻求,这就错了。

尧把天下传给舜,在诸侯面前礼敬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自己的十个儿子给他做臣属,自己要求以臣子身分朝拜他;这是把自己降到最低下的地位了。伊尹是在厨房中服役的奴隶,傅说是殷商的刑徒,两个人都做了天子之相:这是举用最卑贱的人了。禹东行到达樽木之地,太陽升起的九津之山,青羌之野,林术茂密之处,耸人云天之山,鸟谷青丘之国,黑齿之国,南行到达交 耻,孙朴续椭之国,盛产丹砂、生长漆树、泉水喷涌的九陽之山,羽人、裸民之国,不死之国,西行到达三危之国,巫山之下,故露暖气之民所居之处,积金之山,奇肱、一臂、三面之国:北行到达人正之国,_人海之滨,断山之上,犬戎之国,夸父逐日之野,禺强居住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他四处奔走,毫不懈怠,为百姓忧虑,面色黧黑,周身不适,步履艰难,去寻求贤人,想要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这是辛劳到极点了。结果得到皋陶,怕益、直成、横革、之交 五人为佐,所以功绩刻于金石,书予盘盂,流传后世。

从前尧到大泽之中拜见许由,说。“十个太陽都出来了,火把却还不熄灭,不是徒劳吗?您来做天子,天下一定能够大治,我愿把天下交 给您治理。”许由推辞说:“这是为什和呢?要说是因为天下还不太平吧,可如今天下已经太平了;说是为了自己吧,须知鹤鹩在树林中筑巢,树木再多,自己也只不过占据一棵树枝;鼹鼠到河里喝水,河水再多,自己也只不过喝饱肚皮。您回去吧!我哪里用得着天下?”说罢,就去箕山脚下、颖水北岸种田为生,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的表示。所以贤明的君主任用贤者,不因外界事物使它受到妨害,不因亲人、爱幸、近习 ,故旧使之受到破坏,因而贤者聚集到他这里来。贤者所聚之处,天地不会降灾,鬼神不会作祟,人们不去谋算。这是五教的根本。

人们怀疑皋子窃国,皋子把贤者南官虔、孔伯产召来,人们就停止了议论。

晋君想进攻郑国,派叔向到郑国聘问,借以察看郑国有没有贤人。子产对叔向诵诗说:“如果你心里思念我,就请提起衣服涉过洧河,如果你不再把我思念,难道我没有其他伴侣可选?”叔向回到晋国,说:“郑国有贤人,那里有子产在,进攻不得。郑国跟秦国楚国临近,子产赋的诗又流露出二心,郑国攻不得。”晋国于是停止攻郑。孔子说:“《诗经》上说:‘国家强大完全在于有贤人’,子产只是诵诗一首,郑国就免遭灾难!.”

猜你喜欢
  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佚名
  戒子通录卷五·刘清之
  此木轩四书説原序·焦袁熹
  卷一百四十六·山井鼎
  卷十七·乾隆
  量知篇第三五·王充
  卷十六目录·乾隆
  哀公·哀公十一年·左丘明
  园池第十三·桓宽
  卷上·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答刘遗民书·僧肇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唐慧琳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阮阅

      ●卷十七·评史门  老杜《课伯夷幸(辛)秀伐木》,则曰:“报之以微寒,共给酒一斛。”  《遣信行修水筒》,则以浮瓜裂饼以答其恭谨。陶渊明告其子,则曰:“辄遣一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

  • 卷中·韦居安

      绍兴末,曾茶山卜居于越,,得禹迹寺东偏空舍十许间居之,手种竹盈庭,日读书赋诗其中。公平生清约,不营尺寸之产,所至寓僧舍,萧然不蔽风雨。公诗有曰:"手自栽培千个竹,身常枕藉一床书。"盖寓居时所赋也。公年虽高,吟咏犹不辍。莆

  • 卷二十·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二十【律诗五言七言凡四十首】 初罢中书舍人 自慙拙宦叨清贯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疎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

  • 卷486 ·佚名

    张道洽 梅花七律 皎然玉色耿无邻,回首千花总后尘。 数要罗浮山下月,一枝大庾岭头春。 与时无竞抱幽质,於我有情真故人。 众志独清天不管,自临野水照精神。 张道洽 梅花七律 冰氏根苗出涸阴,一

  • 附録外集·汪晫

    次韵汪文通监簿【二首】 蘓颍濵连朝暑雨意如秋过客不来谁与游頼有澹台肯相顾坐令彭泽未能休琴疎不辨弹心曲学废谁能制束脩頼有邑人怜病懒共成清话劝迟留【按家乘汪琛一名深字文通宋嘉祐丁酉年进士章衡榜迁承务郎史馆

  • 卷九十·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兵部主事陈焯编倪 瓒【字元镇无锡人本大家子元季知天下将乱尽散其赀材逍遥吟讽兼寓意画图遂称名手所居有清閟阁云林堂而清閟尤胜古墨妙彛器悉藏其中晩年避乱来往江

  •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欧阳修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平昌公弼裔孙。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丞,谨干自将。江夏王道宗以事请节,节以闻,太宗喜,赉绢二百,劳之曰:“朕比不置左右仆射,正以公在省耳。永徽初,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代于志宁为侍中。坐房遗爱

  • 大明仁宗昭皇帝宝训卷之二·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崇儒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甲辰赐衍圣公孔彦缙

  • 序·史佚

    《史佚书》一卷,周太史尹佚撰。按《书 洛诰》逸祝册、孔安国《蔡沈传》并云:逸,史佚也。陈师凯曰:古字通作逸。《春秋左氏传》僖十五年杜预注: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名。佚襄十四年正义晋语:文王访于辛尹,贾逵以为辛甲尹佚。《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年九月己未朔大学士沈一贯以病请假 上允之谕慎加调摄稍愈即出佐理遣中使赐猪羊米酒等物○工部尚书姚继可因御史刘九经论通政使沉子木匿汪先岸参继可<锍-釒>不以闻又转送副封谓吏部侍郎一推竟出于继可报其

  • 卷之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二·纪昀

    列传金 【二十】○金二十完颜苏哷 陈规许古杨云翼赵秉文 韩玉冯璧 李献甫 雷渊程震完颜苏哷陈规许古杨云翼赵秉文韩玉冯璧李献甫雷渊程震△完颜苏哷完颜苏哷一名翼字伯扬至宁元年策论进士贞佑初累迁监察御史二年

  • 卷五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七柔远人一康熙五年丙午五月乙未敕谕安南国王黎维禧曰自尔父抒诚进贡以来朕遣使锡赉恩礼有加兹海宼杨二杨三黄明标等久逋天诛在尔

  • 卷第五·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五〈起和銅三年正月、盡五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國成姫天皇〈元明天皇第■三〉三年春正月壬子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隼人蝦

  • 季氏篇·王夫之

    一&ldquo;丘也闻有国有家者&rdquo;以下,意分两支,但圣人说成一片耳。话到圣人口里,便怎融液曲折,不消分支作柱,而理意交尽!孟子即不能然,而况其他!故辞至圣人而始达,繇其胸中共一大炉冶,随倾铸而成象。然学者读此,正当于合处得分

  • 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秋露子问善业。闿士大士行明度无极为高行耶。报言:我从佛闻。行明度为无高行。诸爱欲天念。当为十方发意为闿士道者作礼。何以故?行深明度闿士誓忍众苦究竟佛业。不中取证寂灭度矣。善业语诸天。虽不堕落中道取证。是不

  • 百论序疏·吉藏

    大业四年十月因讲次直疏出不事访也。肇公是京兆郡人。家贫常以佣书为业。因是历观经史。每读老子庄周之书。喟然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矣。末见古维摩经观喜顶戴谓亲友曰。吾知所归极矣。罗什至京师因

  •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松源崇岳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开等编。宁宗嘉泰三年(1203)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语录、松源语录、松源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内容包括澄照禅院语、报恩光孝禅寺语、实际禅院语、荐福禅院语等八会之语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