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叶清臣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清臣(1000—1049)字道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贺圣朝·留别

《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清臣词作鉴赏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

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此词语言刚健,笔调雄浑,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词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句,为苏轼《水龙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及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蓝本。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二·彭定求
  山谷词 四·黄庭坚
  棠村词·梁清标
  夏庭芝·隋树森
  韵语阳秋卷二十·葛立方
  秋天,这秋天·林徽因
  凝泪出门·戴望舒
  张尔田·龙榆生
  卷十四·陈起
  卷八百六十五·佚名
  卷三百三·佚名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魏文帝诗格·佚名
  卷三十·查慎行
  卷四·孙一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巳七十首·许南英

    丁巳(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元旦用贡觉除夕原韵正是和风旭日天,冬冬腊鼓闹春前;除年爆竹催寒尽,迎岁梅花得气先。行乐女儿欢彩胜,宜春门户贴红笺。他乡度岁闲无事,有酒提壶酩酊然。兰花,和贡觉十二栏干次第栽,灵根九畹及时开;淡香

  • ●词莂·朱祖谋

    归安朱孝臧古微原编钱塘张尔田孟劬补录○毛奇龄忆王孙东风吹柳覆金堤夹岸红楼望去迷日映游丝卷幔低画桥西一树娇花鸟自啼摘得新河没时霜繁月已低错惊银槅曙起来迟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浪淘沙杉木为箄竹作檐江潮能苦雨

  • 卷二十五·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二十五 唐 释贯休 撰 七言律诗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珠殿香軿倚翠棱寒栖吾道寄孙登岂应肘後终无分见说仙中亦有僧云敛石泉飞险窦月明山鼠下枯藤还如华顶清谈夜因有新诗寄郑弘 春游

  • 卷一·詹安泰

    念奴娇·简黄叶海章过江人暮,怅韶华、岸草征袍摇碧。鸾鹤风高余几辈?爽朗平生第一。梵土情悬,郁金梦冷,肝胆明冰日。飘然来去,吟鞭何处栖息?肠断词赋中年,关河极目,依旧鹃痕(黑冥)。慧剑长埋根性净,忍听玉龙哀篴

  • ●卷五·李攸

      郊赦二   英宗治平二年南郊,御札内外文武臣僚等: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始。故礼有报本反始,而祀天地,尊先祖,于是乎致虔恭焉。国朝之制,郊以三岁。而自皇祐癸巳,一纪于今,銮舆之行,不踵乎经涂;皇邸之设,不严乎大次。交神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王称

    列传八十五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也举进士为登州教授通判徳州召试馆职除集贤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徳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徳安镇以为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挺之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挺之

  • 两朝纲目备要卷四·佚名

    宁宗庆元元年【乙夘】春正月丁亥朔蠲两淮租税寻诏蠲台严湖州贫民身丁折帛钱一年壬寅黎州蛮防边人薄安静寨义勇军正将杨师杰及将佐王全等八人与战却之于是权制置司公事茶马杨经申巳行杀退三月己

  • ●金方镇年表卷下·吴廷燮

    江宁吴廷燮撰 山东东路 河东北路 河东南路 大名 京兆 凤翔 鄜延 庆原 临洮 ○山东东路 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益都尹领益都 【镇海军节度使】 济南 【兴德军节度使】 二府潍 【刺史】 滨 【刺史】 沂 【防御】 密 【刺史

  • 读史记十表卷六·汪越

    南阳 汪越 撰髙祖功臣年表第六【正义曰髙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勲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

  • 卷上·吴德功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历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四月十四日,中日和议画押,各派大臣至燕台换约,台湾割让日本。朝鲜之役,我师败绩,群臣请幸西蜀。皇上下罪己之诏,声泪俱下,不忍播迁,恐惊皇太后圣心。先遣大臣张荫桓侍郎、邵友濂抚宪往日

  • 钦定南廵盛典卷九十·高晋

    奏议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鸿胪寺奏言查定例凡遇皇上行幸沿途地方文武官员百里内接送明嵗皇上南廵所有沿途地方文武官员几十里以内接送之处谨奏请防奏入上谕曰着在三十里以内接送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总理行营事务

  • 卷九·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九明 杨于庭 撰襄公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申及壬夫政以贿成何得无罪观者当自得之可也臧孙纥败于狐骀狐骀之败不书讳之也莒人灭鄫灭鄫者莒以

  • 指瑞篇第五一·王充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凤凰、骐驎等符瑞是如何产生的。其大旨是要确定符瑞的含意以及它与圣人之间的关系。汉代俗儒认为符瑞是“天使之所为”,把作为符瑞的动物说成是有知的,能自觉执行上天赋予的使命,“

  • 春秋经解卷一·孙觉

    宋 孙觉 撰隠公元年春王正月孔子之作春秋也以天下无王而作也非为隐公而作也然则春秋之始于隐公者非他以平王之所终也何者昔者幽王遇祸平王东迁平既不王周道絶矣观夫东迁之后周室微弱诸侯强大朝觐之礼不修共赋之职不

  • 选佛谱卷第四·智旭

    【第八增上定学门(凡十三位)】谱曰。学佛之人。若欲成就一切功德。若欲发生无漏智慧。必藉禅定之力。故次戒学。须明定学。禅定徧摄三乘一乘。若因若果诸法。罄无不尽。故名增上也。是中次第。前文已明。故不复出。六妙

  • 卷第三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相纳息第六之二如世尊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有为之起亦可了知。尽及住异亦可了知。一刹那中云何起。答生云何尽。答无常。云何住异。答老

  • 大乘义章 第十七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七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中贤圣义二门分别(一释名二辨相)第一释名。言贤圣者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理也。理无偏那故说为正。证理舍凡说为圣矣。此贤与圣同异有三。一同体名异。其犹眼目。以同体故

  • 般舟赞·善导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