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章惇传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父亲章俞时迁到苏州。章俞官至职方郎中,辞官,因章惇的显贵,历官银青光禄大夫,八十九岁时去世。

章惇豪爽俊秀,博学善文。考中进士后,以名字在他侄子章衡之下为耻,辞去了皇上任命官职的诏敕。再次考中甲科后,调为商洛令。章 惇和苏轼同游南山,到仙游潭,潭下是万丈绝壁,有木头横在上面,章惇请苏轼在绝壁上写字,苏轼害怕不敢写。章惇稳步走过横木,把大绳子拴在树上,他提起衣服,顺着绳子下去,用漆墨软笔在石壁上写下“苏轼、章 惇来”几个大字。回来后,神色不变,苏轼抚着他的背说“:你他日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能自己判决生命的,就能杀人。”章 惇大笑。章惇被召用为馆职,遭王陶弹劾被罢去。

熙宁初年,王安石掌权,喜欢章惇的才能,用他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官为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当时宋正经制南、北江蛮族,任命他为湖南、北察访使。提点刑狱赵鼎说,峡州群蛮苦于他们酋长的刻剥,谋求归附,辰州平民张翘也说南、北江群蛮归顺朝廷,宋廷就把这事交给章 惇。章惇召募被流放的人李资、张惇等去招抚群蛮,李资、张惇奸淫蛮族妇女,被他们的酋长杀死,于是宋发兵攻讨,因此两江骚动。神宗怀疑章 惇违背命令,王安石告诫章惇不要轻举妄动,章惇竟用三路兵平定懿、洽、鼎三州。因蛮人占据潭州的梅山,章惇就乘势南下。转运副使蔡烨说这件事不能马上成功,神宗也同意,把这事专门委托给蔡烨,王安石支持章 惇,双方争论不止。不久蔡烨得到蛮人的地盘,王安石恨蔡烨阻挠章惇,就给他薄赏,提升章惇修起居注,从此宋在南方久不能撤军。

宋廷召回章 惇,提升他为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三司着火,神宗在御楼观看,章惇部署役兵赶去救火,经过楼下,神宗问后知道是章 惇,第二天就任命他为三司使。吕惠卿被罢,邓绾论奏章惇与他一样有恶,章惇被贬出朝任湖州知州,转为杭州知州。章惇入朝任翰林学士。元丰三年(1080),章 惇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章惇暗中派门客同朱服沟通,被朱服告发。章惇的父亲强占百姓沈立的土地,沈立拦住章惇并向他诉说,被章 惇抓到开封。章惇因以上二件事获罪,被贬为蔡州知州,又历任陈、定二州知州。元丰五年,章惇被召入朝任门下侍郎。丰稷上奏说“:官府刚开始刷新就首先任用章 惇,这不是研习古事、设置官府的意思。”丰稷获罪降职。谏官赵彦若又奏论章惇没有德行,皇上没答复。

哲宗即位,章 惇为知枢密院事。宣仁后掌政,章惇和蔡确诈称有定策功。蔡确被罢,章惇不安,就驳斥司马光所改的役法,达数千言。大略说:“保甲、保马法一日不罢去,有一日的危害。役法在熙宁初年就改为免役,后来才有弊端;现在又恢复为差役,应该全面讨论,然后施行,不该马上改变,留下后悔。”吕公著说“:章 惇说的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他专在求胜,不顾朝廷大体。”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愤恨地在太后面前争辩,他的话十分不恭敬。宣仁后大怒,刘挚、苏辙、王觌、朱光庭、王岩叟、孙升接连攻击他,他被贬出朝任汝州知州。在七八年内,他多次被言官弹劾。

哲宗亲政后,有恢复熙宁、元丰时各法的意图,首先任用章 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于是章惇专以“绍述”为国事,凡是元惇所改的全都恢复。引用蔡卞、林希、黄履、来之邵、张商英、周秩、翟思、上官均居要职、任言官,他们朋比奸邪、报复仇怨,大小官僚,无一幸免,死去的殃及妻、子。甚至诋毁宣仁后,说元 惇初年是老奸擅国。又请求掘司马光、吕公著的坟,砍他们的棺材。哲宗没答应,章惇不满,请求编辑、分类元惇时大臣们的章疏,有见识的人知道祸患没消除。于是就处治刘安世、范祖禹劝谏宫中雇乳母的事,又用文及甫陷害别人的文书引导蔡渭,让蔡渭告发刘挚、梁焘有反谋,兴起同文馆案,命令蔡京、安..、蹇序辰穷究到底,想使那些人家破人亡。又建议派吕升卿、董必去岭南访察,将把被流放的人全杀死。哲宗说“:朕遵循祖宗遗制,不曾杀戮大臣,释放他们不要治罪。”但是重新得罪的有十多人,有的被三四次贬谪迁移,天下人都认为他们冤枉。

章 惇用邢恕为御史中丞,邢恕用北齐娄太后宫名叫宣训,曾废她的孙子少主而立儿子常山王高演的事,假托司马光对范祖禹说:“如今主少国疑,北齐宣训事仍可忧虑。”又引诱高士充上书,说他父亲高遵裕临死时屏退左右对高士充说“:神宗弥留之际,王王圭派高士充来问:‘不知皇太后想立谁为帝?’我斥责高士充离开。”这都是想诬陷宣仁后,用这些来证实。章 惇就追贬司马光、王王圭,赠高遵裕为奉国军留后。章惇勾结宦官郝随,让他帮助自己,想追废宣仁后,皇太后、太妃都极力同他争辩。哲宗感悟,烧了他的奏疏,被郝随侦知,秘密告诉章 惇和蔡卞。第二天章惇、蔡卞又上奏,哲宗生气地说“:你们不想让我进英宗庙吗?”章惇、蔡卞才作罢。

章 惇又以孟皇后是元..中期宣仁后所立的,迎合郝随,劝哲宗在后宫兴起狱案,假托邪门旁道,废掉孟后,让她居住瑶华宫。后来哲宗十分后悔,叹道:“章 惇坏了我的名节。”章惇又与刘友端结成表里,请求立刘贤妃为皇后。

当初,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开边熙河,谋取灵、夏二州,十多年兴兵不止。等到听说永乐之败,神宗当廷恸哭,随后得病,所以元..大臣推测他的本意,就是专门致力于怀柔外国。西夏请求还故地,宋国把那些不重要的城寨还给他们。章 惇认为缩国弃地,罪在帅臣,于是采用骚扰敌人阻挠他们耕种的说法,擅开边隙,不给夏人岁赐,进占汝遮等城,陕西各路有五十多个地方开战,宋损兵折将,又丢弃青唐,死伤无数。章 惇知道天下人怨恨自己,想堵塞天下人的议论,请皇上下诏在各地探察百姓有妄言者按律论罪。他还立下赏格,告密之风日益兴盛。有个酒醉胡说的人,皇上下诏免去死罪,章 惇竟按律杀死了他。章惇用刑更加苛峻,但不能阻止人们的议论。

哲宗去世,皇太后商议立皇上的事,章 惇厉声说:“按礼律而言,应立哲宗的同母弟简王。”皇太后说:“我没儿子,各王都是神宗的庶子。”章惇又说“:按年纪应立申王。”皇太后说:“申王有病,不能立。”章 惇还想说话,知枢密院事曾布呵斥他说:“章惇,听太后安排。”皇太后决定立端王,就是徽宗。章惇升为特进,被封为申国公。

章 惇为山陵使,灵车陷在泥水坑中,过了一宿才走出来。言官弹劾他不恭,他被罢职,任越州知州,不久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弹劾他想追废宣仁后,他又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当初,苏辙被贬到雷州,不许他占官舍,他就租百姓的房子,章 惇又认为是强夺民居,让州官追究处治,因租约很明白,才停止。此时,章惇也想租用这个百姓的房子,这个人说:“先前苏公来住这儿,因为章丞相我差点破家,现在不能出租了。”章 惇被转到睦州,去世。

章惇的才识超人,穷凶极恶,不肯把官爵给自己的亲信,他的四个儿子接连考中进士,只有四儿子章援曾任校书郎,其余的都随着进士名册被选任为州县官,始终没有显贵的。

章 惇的妻子张氏很贤慧,章惇任宰相时,张氏病重将死,嘱咐他说“:你做宰相,千万别做报复的事。”祭祀完张氏,丧期满后,章 惇对陈馞说:“不能忍受丧妻的痛苦,怎么办?”陈馞说:“与其悲伤无益,不如记住她临死前的话。”章惇无以回答。

政和中期,追赠章 惇为观文殿大学士。绍兴五年(1135),高宗看任伯雨的奏疏,下手诏说:“章惇诋毁宣仁后,想追废她为平民,全赖哲宗不答应他的请求,假使他的话施行,能不累及泰陵吗?贬章 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子孙不许在朝中为官。”诏书颁布后,举国称快,只有他家还做了《辩诬论》,被见到的人讥笑。

猜你喜欢
  前汉孝景皇帝纪卷第九·荀悦
  卷第二百九十 後周紀一·司马光
  附录·凌雪
  ◎伪“文官长”徐苏中趣闻·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第二八九札光绪七年十月廿一日一一七○六--一·佚名
  第一六六谕光绪十七年二月五日一一三二四—二·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三·阿桂
  豫章王萧综传·李延寿
  耨碗温敦思忠传·脱脱
  卷一百五十九·杨士奇
  张仪之楚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十三 明 陈耀文 辑 中调 贺明朝           欧阳烱 忆昔花间相见後只凭纎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巧传心事别来依旧辜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覩对鸳

  • 茯苓仙傳奇·许善长

    清 玉泉樵子 填詞序神仙,遊戲者也。神仙而至麻姑,則尤神仙之遊戲者也;傳奇,遊戲者也。傳奇而傳麻姑,則尤傳奇之遊戲者也。雖然,事不奇不傳,傳奇而筆不奇,則又無可傳。為麻姑爪而癢處難搔,為方平鞭而疼處易著。噫!傳之難,奇之難

  • 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一·张廷玉

        ◎忠义一   从古忠臣义士,为国捐生,节炳一时,名垂百世,历代以来,备极表章,尚已。明太祖创业江左,首褒余阙、福寿,以作忠义之气。至从龙将士,或功未就而身亡,若豫章、康郎山两庙及溪笼山功臣庙所祀诸人,爵赠公侯

  •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一二七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明粤西实无遗书折·佚名

    一二七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明粤西实无遗书折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遵旨查明覆奏事。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准礼部咨,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各该督抚等访求遗书,汇登册

  • 卷一·杨大雅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一宋杨侃辑北阙【高帝纪】七年上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师古曰未央宫虽南向而尚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

  •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司马光

    梁纪二十二 梁敬帝绍泰元年(乙亥,公元555年) [1]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刘将兵援江陵,至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之,帅其众还据邵陵。 [1]春季,正月,壬午朔(初一),邵陵太守刘带兵救援江陵,走到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了他,把他的部众带回

  • 第十二章·管子之外交·梁启超

    管子生列国并立之世,而欲以区区之齐称霸于天下,则外交其不可不谨也。管子之外交,首在审天下之大势,观己国所处之位置何如,然后应之以施政策焉。其言曰:《霸言篇》: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众而言

  • 卷39·陈邦瞻

    ○元丰官制神宗元丰三年六月丙午,诏中书诏定官制。国初承唐制,三省无专职,台、省、寺、监亦无定员,类以他员主判。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釐本务,给舍不领本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其官人授

  • 卷33·陈邦瞻

    ○浚六塔二股河仁宗天圣五年秋七月,诏发丁夫三万八千,卒二万一千,缗钱五十万,塞滑州决河。六年八月,河决于澶州之王楚埽。八年,始诏河北转运司,计塞河之备。良山令陈曜请疏郓、滑界糜丘河以分水势,遣使行视之。庆历元年诏权停

  • 卷十四·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觧卷十四宋 陈经 撰太甲上【商书】读此篇之书伊尹何其不幸哉当其处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天下之责不在伊尹及其幡然而改以天下自任则其责在伊尹矣一出而相汤以放桀其次则放

  • 第十章 8·辜鸿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

  • 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太虚

    ──十年订──名义 本精舍建设于杭州西湖净慈寺。寺即延寿大师时之永明院也,故定名永明精舍  宗旨 本精舍准寿大师“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之义,以精研性相台贤之学,融  修禅净律密之行,陶育僧材宏扬佛法为宗旨! 

  • 普曜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观树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觉诸天皆来。嗟叹佛已。如来正坐一心观树。目未曾瞬。禅悦为食解慧为浆永安无横。宿夜七日观道场树以报其恩。过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赍持万瓮香水。色行

  • 卷第八十四·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四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杭州佛日紫葢衡禅师黄州黄氏子。本性至孝。因痛二亲辞世。遂分家为三。一济贫苦。一供

  • 卷第四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成都府昭觉寺佛果克勤禅师彭州骆氏子。世业儒。师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寂寺

  • 监院请启·如玺

    监院请启伏以灵孕太华具一只之正眼别传大好昭百代之真宗敬迓威仪渴思建立恭惟方翁和尚云居发轫天吩传衣法雨霏霏自尔遍滋宇宙慈云霭霭从来普被山林缘熟三吴游经几度十载与君把臂敢谓同参今朝为众安心请居师位颠倒风

  • 孟姜女·张恨水

    民国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所著小说,1955至1957年写就,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