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癸巳朔,迁户部尚书杨靖为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沈溍为工部尚书,刑部尚书赵勉为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秦逵为兵部尚书,俱赐诰,仍诏今后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杨靖诰曰:“於戏!昔圣人以德化天下,则民乐从者众,违者寡,天下治矣。然圣人之心,必欲使天下之人皆为善而无恶,共乐天之乐,有不然者,故又张刑制具以齐之,既而法行则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民日迁善而去恶,于是上下相安,和气充溢,天地清宁,可谓咸亨。於乎!相继之君臣罔知大道,务小惠而伤大德,特简刑以治之,法纵民玩,故奸者得以恣肆,良者含冤而受暴,虽欲善治,反不可得矣。以斯君臣言之,心非不仁,盖虑浅而见薄,亦欲天下治耳,不期为世之大病也。此郑子产所以有‘政犹水火’之喻而焚溺之戒,可谓周于人情而熟于事理者也。故治国者必择仁人以治刑,盖非仁人执法,国务之繁,由此而生,朕甚闵焉。尔资善大夫杨靖佥曰可,今特授尔为刑部尚书,尔其敬慎体道,惟明克允。吉哉!”沈溍诰曰:“昔圣人之世淳朴,民俗敦厚,宫室什器,制不饰华,故所司之工皆无异技奇巧,然而工务虽简,其成也必精,其废也必当,故一举而无再为,一废而无再造,所以民逸之多,劳者少,因是而官称贤,君称圣。后之人受职任事,则不然矣,凡临事之际,或务为淫巧以劳人,或假公营私而害政,所为如斯,岂有福臻而愆消者也?所以古人重其事而选任,必在得人。今朕设工部,必法古制,特以尔溍为工部尚书,当敬事信工,无弊上下,汝惟良哉。”赵勉诰曰:“昔君天下者首建仓廪府库,备粮储,藏金帛,以待军国之需,庶职之禄给也,故必设官以司之。古称天子富有四海,所以昭满盈,示儆戒也。若奸人在君之左右,使掌之,动以富为首言,则君悦富而妄费,不问民之艰辛。若贤臣必欲致君者,当敷奏府库之储乃民之膏脂,一有妄费,道德亏矣,知斯艰难,谨其出纳,则府库仓廪皆有余而禄给充,军食足,民无横歛,国有常经,大道张,君德美矣。至于户口之登耗,必当尽心,朕于是职,必惟其人,今特命尔勉为户部尚书。於乎!量入为出,毋扰于民,至公无私,永怀朕命。”秦逵诰曰:“兵始黄帝,列圣继之,而君之军六,诸侯之军三,大将率之,左右副将副之,偏禆二将参赞之,其诸战将则为队长,于是乎张九伐之威,天下定,民乐康,然将之职有警则受命而行也,其军之资给,功过之等第,必有属焉,故立兵曹,以总其务,所以务者,甲仗精,旗帜明,戈矛必利。兵行,刍粮为之先,桥梁、舟车无不具备,前期清道,使无暴尸,则军士气壮武,勇自倍,于斯之职,非忠良之士,奚称此任?朕今以尔逵为兵部尚书,尔其敬慎乃职,毋怠于事,使兵备修明,则朕惟尔嘉懋哉!”未几,复以溍为兵部尚书,逵为工部尚书。

左都御史詹徽奏:“武官仇德等五百七十八人贴黄内有隐匿诰敕不报,世袭流官及战功不明,法当逮问。”上曰:“武人少文,或托人书之,未免有误释。不问,其隐匿诰敕者追之,战功不明者令改正。”

甲午,迁刑部左侍郎邵永善为兵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张忠为刑部左侍郎。

诏遣公侯还乡,魏国、开国、曹国、宋国、申国、颍国六公各赐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钞三千锭、文绮三十匹、绫十匹,永平、南雄、崇山、怀远、凤翔、定远、安庆、武定、巩昌、鹤庆十侯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钞千锭、文绮三十匹。

夜,有大星赤色,起自室宿,南行至霹雳,有三小星随之。

乙未,哈梅里王兀纳失里遣长史阿思兰沙、马黑木沙来贡马。

丁酉,迁大理寺卿张庭兰为通政使。

戊戌,高丽遣密直副使柳爰致祭鲁王。

夜,荧惑犯外屏。

监察御史劾奏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罪状。先是,胡惟庸谋乱,密遣元臣封绩使于元主。及惟庸诛,绩惧不敢归,后永昌侯蓝玉败元兵于捕鱼儿海,获绩,善长匿不以奏。至是,有告之者,捕之下狱讯,得反状及善长私书。刑官请逮问善长,诏勿问。于是监察御史劾奏:“善长始由小吏,遭遇龙兴,无介胄之劳,乏匡辅之德,皇上念其闾里旧人,艰难扈从,服勤左右,多历年所,锡之公爵,位及人臣,禄及子孙,恩覃骨肉。而善长柔奸隐匿,尸位素飱,杨宪谋叛,若罔闻知,胡、陈不轨,又为谋主。皇上累加曲贷,恬不知恩,今按得封绩往来沙漠私书,有善长手迹,大逆不道,罪状甚明。天恩宽大,尚存矜恤;王法无私,罪在不赦。”不报。

庚子,监察御史复请按问太师李善长罪并其从子佑伸,上不得已,下佑伸狱。会善长家奴卢仲谦等亦发善长素与惟庸往来状:“惟庸初为宁国知县时,善长荐为太常少卿,惟庸以黄金三百两谢之。及惟庸欲谋反,善长阴遣家奴耿子忠等四十人从惟庸,惟庸皆厚与金帛,以古剑谢善长,且言:‘此回回国所献者。’又以玉酒壸、玉刻龙盏、蟠桃玉杯奉善长。”而吉安侯陆亨家奴封帖木等亦告亨及延安、平凉、南雄侯等皆与惟庸、善长结为党,比尝谋约日为变,事皆未发。上曰:“太师辈果有是耶?”命廷臣讯之,具得其实。群臣奏善长等当诛,上又不许复,令诸司官谳之亨等,皆具伏。

甲辰,天金六番招讨使杨藏卜遣使贡马,赐以钞锭及文绮三十匹,帛如之。

戊申,置宜良千户所。宜良去云南布政司百里,西平侯沐英遣千户许文、吴善等领兵镇守,文等乃筑城堡,控制诸蛮,屯田以给军饷,民皆悦服,输赋。

赐在京文武官四千八百余人高丽布各一匹。

己酉,播州、贵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上敕国子监官曰:“移风善俗,礼为之本;敷训导民,教为之先。故礼、教明于朝廷,而后风化达于四海。今西南夷土官各遣子弟来朝,求入太学,因其慕义,特允其请。尔等善为训教,俾有成就,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

壬子,上谓户部尚书赵勉曰:“务农重谷,王政所先。古者,民勤耕稼之业,故三年耕则余一年之食,九年耕则余三年之食,二十七年耕则余九年之食,是以岁或不登,民无饥色,以储蓄有素故也。朕屡敕有司劝课农桑,而储蓄之豊未见其效,一遇水旱,民即饥困,故尝令河南等处郡县各置仓庾,于豊岁给价籴谷,就择其地民人年高而笃实者主之,或遇荒歉,即以赈给,庶使民得足食,野无饿夫,其有未备之处,宜皆举行。”是时,方召天下老人至京随朝,因命择其可用者使赍钞往各处,同所在老人籴谷为备。

夜,填星犯灵台。

甲寅,遣老人运钞七十九万一千九百余锭往湖广籴谷,置仓收贮,以备荒歉。

乙卯,太师李善长自杀。先是,善长有过,诏累宥之,善长益恃恩。时京民通惟庸作乱者,法当徙边,善长受奸民赃,数奏请给其亲。又从掌都督府事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营第宅,和攘臂大怒曰:“非奉命,太师敢擅发兵邪?”善长惭谢。至是事败,善长益危惧。上诏慰谕之,复召诣奉天门,与语开创艰难之际,为之流涕。复至右顺门,上谓群臣曰:“吾欲宥李佑等死,以慰太师。太师年老,旦暮无以为怀。”群臣复奏:“善长开国旧臣,任寄腹心,亲托骨肉,而所为如此。臣等考其事反状甚明,敢以死奉法。”上曰:“法如是,为之柰何?”善长大惭曰:“臣诚负罪,无面目见百官矣。”乃抚遣归第,赐佑及陆亨等死,善长遂自经。上命以礼葬之,厚恤其家。子祺为驸马都尉,后卒于江浦,孙茂今为指挥佥事。

己未,岁星守房宿。

庚申,遣国子生赍钞赐江北水马递运所夫,人五锭。

置辽东广宁卫指挥使司,以王雄为指挥佥事。

筑普定、安庄城,置卫镇守。

辛酉,给赏西安等卫征进军士二万四千六百余人白金九万八千六百两、钞十五万二千五百锭。

赐国子监司业龚敩等二十二人苎布各一匹。

播州宣慰使杨铿遣其弟杨张等贡马。

六月壬戌朔,旌表吉安府永豊县民汤大亨妻陈氏、处州府丽水县民杨遂卿妻汤氏贞节。

乙丑,给事中朱懋坐私毁奏劄,罪当死,上以其颇有才干,宥之。

都匀安抚司、散毛、撒狗长官司蛮民作乱,凉国公蓝玉遣凤翔侯张龙等率兵讨平之。

给云南诸卫屯牛。先是,延安侯唐胜宗等往云南训练军士,置平溪、清浪、镇远、偏桥、兴龙、清平、新添、隆里、威清、平坝、安庄、安南、平夷十三卫屯守,而耕牛不给,胜宗请以沅州及思州宣慰司、镇远、平越等卫官牛六千八百七十余头分给屯田诸军。至是,诏给与之。

丁卯,扬州府海门县言:“是月三日夜,飓风大作,潮汐腾涌,坏庐舍,溺死居民、孳畜无筭。”诏工部遣官行视,修筑堤岸,仍赈被灾之民。

戊辰,颍国公傅友德等师还,诏将士各还原卫。

命太仆寺:凡江南、北民养马,每岁产一驹者赐钞十锭,其种马死并驹不及数者皆勿问。

己巳,召凤翔侯张龙还京。先是,命龙往云南置驿传,既而命同延安侯唐胜宗于云南训练黄平、平越、兴隆、镇远、贵州等卫军士,经理屯田,讨捕未附洞蛮。至是,召还。

南海县主簿周德任有罪,当徒。妻高氏泣诉于朝,谓家贫力薄,夫病,死在旦夕,愿没入为官婢,以赎夫罪。上悯而宥之,令德任于都察院书写,冀其自新。

辛未,诏陕西西宁卫以征北所获马、牛、羊万九千三百八十三给诸军牧养。

北平都司送故元降将纽儿该速、夹桑赤、阿鲁灰等乃儿不花部下将士及家属七百七户赴京,诏给还乃儿不花家属赐夏衣人一袭。

施南宣抚司土官覃大胜作乱,凉国公蓝玉移兵讨之,擒大胜及其党男女八百二十人,械送京师,磔大胜于市,余党谪戍开元,给行粮、冬夏衣遣之。

诏礼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户印及敕赐铁册。先是,上以公、侯、伯于国有大勋劳,人赐卒百十有二人为从者,曰“奴军”。至是,以公侯年老,赐其还乡,设百户一人,统率其军,以卫护之,给屯戍之印,俾其自耕食。复赐铁册曰:“曩者,朕与群雄并驱,于诸将中拔其出群者为帅首,以统诸军。当是时,发号施令,所至摧坚抚顺,敢有以五十步笑百步者斩,是令既行,三军莫敢逡巡,间有违者,法必不贷。自渡江以来,平定天下,今三十有余年,念诸将老矣,令其衣锦还乡,特命尔等为百夫长,各率兵百十有二人以卫护其家,俟其寿考,子孙承袭,则兵皆入卫,罢其屯戍。尔尚钦哉!”于是魏国、开国、曹国、宋国、信国、颍国、凉国诸公,西平、江夏、长兴、江阴、东平、宣宁、安庆、安陆、凤翔、靖宁、会宁、怀远、景川、崇山、普定、鹤庆、东川、武定、沈阳、航海、全宁、西凉、定远、永平诸侯,皆给以兵,时号“铁册军”。

夜,太阴入斗宿。

丁丑晓刻,太白留井宿。

复赐魏国公徐辉祖钞四百锭,颍国公傅友德钞五百锭。

右军都督佥事王庸坐事当死,因自陈其过恶于上前,法司请论如法。上曰:“人莫难于知过,彼既能引咎自责,将复为善人,姑贷之。”命解其官,送云南平夷卫,代其父诚屯守,寻命为本卫指挥使。

己卯,以故元降将藏卜为指挥佥事,赐纱帽、金带。藏卜在故元为国公,自答撘里来归,故有是命。

庚辰,命左都御史詹徽兼吏部尚书,迁刑部右侍郎凌汉为礼部右侍郎,左迁吏部侍郎高昌安为河东盐运司同知。昌安,蒙古人,故元御史喜山子也,以事为御史所劾,故有是命。

诏赐国子监读书贵州土官子弟程延等夏布、袭衣、靴袜。

癸未,给赏北平属卫及三护卫军士五万九十余人绵布二十二万四千五百余匹、绵花八万八千六百余斤。

丙戌,命定东宫司经局官制。礼部考唐制,言:“太子司经局洗马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其诸职官禄各有差。本朝禄增多于唐,宜从裁减。”诏自洗马而下官秩依唐制,其俸禄则从本朝。

遣老人往江西诸郡县收籴备荒粮储,凡钞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四锭。

戊子,山东自闰四月至是月雨。

命驸马都尉欧阳伦往湖广、云南给赏南雄侯赵庸所集新兵十七万九千五百余人钞各三锭。

庚寅,命在京卫所各置军器库。

命吏部选天下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授以官,凡四百五十二人。

遣尚宝司卿杨颙阅试云南左、右、前、临安、曲靖、金齿、大理、洱海、楚雄九卫军马,尚宝司丞杨镇阅试贵州、普定、普安、平越、兴隆五卫及旧平夷、黄平、新添三千户所军马。颙所阅者官一千三十五,士卒八万七千三百七十人;镇所阅者官三百七十一,士卒二万九千六百五十九人。

以平坝卫指挥佥事金镇为本卫指挥使。

遣老人往青州所属州县收籴备荒粮储,凡钞二十一万四千六百八十锭。

遣户部主事姚原礼等往陕西布政使司,议以所属西安、凤翔等府州县岁输秋粮,计数验丁,令各出车牛、布囊,运给军饷,自西安至凉州量度道里远近,编成次第,交递趱运,惟汉中府所属远涉栈道,不在编运之数。

置广西容县守御千户所。

置九溪卫指挥使司于慈利县。

猜你喜欢
  卷十 张李皇甫江欧列传第七·陆游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佚名
  卷十八内板经书纪略·刘若愚
  西南纪事卷十二·邵廷采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七·佚名
  自序·继昌
  三十九、求友时代·包天笑
  小 引·许寿裳
  十国春秋卷一·吴任臣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四·佚名
  职官一六·徐松
  知罃赵武·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 開寶八年(乙亥,974)·李焘

      起太祖開寶八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子,權知池州樊若冰敗江南兵四千人於州界。   初,曹彬等師未出,上命韶州刺史王明為黃州刺史,面授方略。明既視事,亟修葺城壘,訓練士卒,眾莫諭其意。及彬等出師,即以明為池州

  • ●卷二十一·邵博

      赵肯堂亲见鲁直晚年悬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名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东坡帅扬州,曾蚊罢州学教授,经真州,见

  • 后汉孝献皇帝纪二卷第二十七·袁宏

      三年(壬申、一九二)  春正月丁丑〔一〕,大赦天下。 〔一〕 徐绍桢曰:“正月庚寅朔,纪有丁丑疑误。”   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倕)〔一〕、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二〕。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杨士奇

    宣德三年八月庚辰朔○辛巳赐湖广唐崖长官司故土官长官黄晟子敏前归德宣抚司等衙门故土官宣抚彭驴送子万隆等容羙宣抚司通事向谨等钞彩币表里绢有差○ 上御武英殿问侍臣历代户口盛衰侍臣对曰禹平水土民奠厥居至桀而耗

  •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二百九十六 内务府奏将应予宽免欠项人员缮单请旨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谨遵恩诏事。 查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恩诏内载:八旗及总管内务府五旗包衣佐领人等内,凡应追取之侵贪挪移款项,倘本人确实家产已尽,著查明宽免。再,轮赔、代赔、著赔者,亦著一概宽免

  • 第二九○移光绪八年四月十一日一一七○七--一·佚名

    基隆分府徐,移解新埔街民翁东友夫妇,请新竹知县取具的实铺户保结移覆移文 关防 台北府分防通判之关防私记八年四月十七日到四月廿日发办钦加同知衔、基隆分府徐为移请事。案据民人林红毛喊称:「伊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纪昀

    图谱略 【下】 记无 【二百九十一种见宋艺文志明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及各家画谱书目】 经学 史乘 天文 地理 政典 学术 艺事 物类 ○经学 易宋张杲周易罔象成名图 孙份周易先天流衍图饶鲁太极三图 史弥大衍极图说王

  •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

  • 卷四 赫噜佐命·李有棠

    〔萧达鲁等附〕太祖即位之元年春正月,命赫噜总军国事。赫噜字琨,一字洪隐,德哷部人。祖实默克,简献皇帝史。父乌苏,约尼时为本部额尔奇木。赫噜其长子也。性质厚,幼与太祖游,从父实噜特奇之。既长,与太祖易裘马为好,然赫噜事之

  • 第二十章秩序问题·孙中山

    一百五十二节秩序问题之定义秩序问题与权宜问题之别者,在直接关系当议之事件,而有所改正,或完备其进行之手续者。如言语离题,或动议不当其序,或论及个人,或破坏议法,皆其类也。主座亦有出乎范围者,如按其所不当接之事,或不接其

  • 榕村语録卷二十·李光地

    诸子管子士乡十五士乡即农也朱子谓士乡俱为士则无农故乡止十五非也工商之子俱不许出仕惟农之子得为士故谓之士乡管子有畏威如疾之言未必脱略规矩定须精严但根本旷阙耳【自记】管子云一年之计树谷十年之计树木百年之计

  • 四书賸言目录·毛奇龄

    卷一论语十四条大学十二条中庸六条孟子十一条卷二论语七条大学八条中庸二条孟子十五条卷三论语七条大学十一条中庸一条孟子十条卷四论语三十条大学二条中庸二条孟子十三条

  • 佛说施灯功德经·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光明。无量妙色。无量福藏。无量乐藏。无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辩才之

  • 劝发菩提心集卷下·慧沼

    翻经沙门慧沼撰受菩萨三聚净戒门 得舍门 自受菩萨戒门 八胜五想门 听法门 说法门 摄生方便门 求法门 入法门 应护正法门 六度依庄严论十种分别门 七似饶益门(谓似母等) 菩萨五悕望门 六决定应作门 六度

  • 卷第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三门别门总摄颂曰。三衣及衣架  河边造寺檐拭面拭身巾  寺座刀应畜第三门第一子摄颂曰。三衣条叶量  床脚拂游尘行处著[毯-炎+瞿]毹  杵石须听畜缘在

  • 唐文续拾·陆心源

    十六卷。清陆心源辑。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下至方外之赞颂,外国之表状,无所不备。

  •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佚名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以元始天尊于大罗天中为诸真人演说道法十七品,普度众生。大旨乃因果报应之说,旨在劝人行善戒恶。宣称众生持诵此经,可以除病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