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

上谕十六道

初二日奉

上谕据浙江巡抚程元章奏称臣以巡抚兼司盐政所有缉私一事必赖弁兵协力同心始克整顿仰恳天恩凡有关於盐政事宜容臣仍令各鎭协营照旧分办督缉倘敢岐视怠忽臣即据实题参等语大凡经理盐政必以缉私为第一要务从前督理盐务惟总督李卫管理两浙时恤商裕课事事妥协实无有出其右者程元章接任之後朕谕令仿照旧规毋得纷更成法乃伊管理以来两浙盐务虽不至於敝坏闻亦渐不如前今此奏盖亦惟恐将来盐政渐弛而预留地步以武弁不归统辖为卸过之计独不思程元章为总督已数年而盐政渐不整理又岂武弁呼应不灵之咎耶着照程元章所请凡拣选将弁及一切兵马营制听督臣郝玉麟办理外其有关於盐务事宜者各鎭协营听程元章派办督缉倘有岐视怠忽者即据实指参似此文武合为一体弁兵听其督派倘盐务稍有不整则责有攸归矣初六日奉

上谕据往良乡等处八城查閲兵丁之护军统领伊兰泰奏称查閲良乡等处八城兵丁骑射人人勤习俱已娴熟且能清语其雄县兵丁五十名内射箭优者一半甚娴熟者一半去年伊等骑射不堪并不能清语奉旨将该管协领图克禅防御沙浑沙尔图革职即於彼处枷号另拣官员训练兵丁等人人感惧奋勉力学今皆至於娴熟等语兵丁等世受国家豢养之恩人人勤於当差熟习骑射技艺清语以图报効该管大臣官员尽心管教使之上进俱系职分当为之事若不知互相黾勉只图安逸疏忽怠玩日流而下渐至不堪势必俱获罪戾如果上下互相勉励何所不能但患不勤耳昔

太宗皇帝圣训有云管兵之人宜率衆勤习骑射技艺若不预行学习一旦行军将何以战丈夫技艺无过骑射畜自飞之鹰亦可搏雉调不语之犬无有不驯此真

至圣之论凡膺管辖之任者俱宜尽心不时劝悔俾勤习一应技艺兵丁等人人醒悟勤於学习不久自然熟练将军大臣等如不勤加训练致兵丁等不行学习技艺生疎抚躬自问是诚何心若止合无知恶少一时之鄙见而不计及国家关系之重大宁不有负大臣官员之任乎嗣後仍有似此疎忽不勤加教诲训练者朕必将该管将军大臣等治罪为衆人鉴戒断不姑恕初七日理藩院将厄鲁特贝子多尔济色卜腾恳请另给游牧之地一案具奏奉

上谕尔等传谕多尔济色卜腾人之寿算俱有定数并不关地方之故若地方之水土不服则无可如何岂可因心内疑惑之故即欲移游牧乎况尔现今欲移之地界在巴林科尔沁二旗分之间而尔之属下俱系厄鲁特

若混入扎萨克等游牧内杂处将来彼此不睦别生争鬭之端亦未可定已经居定之处不可频频移徙属下之人亦甚劳苦尔因一时昏昧故存此意见今聆此谕旨省悟之後亦应自笑其愚也至伊所请借三年俸禄之处着照所请借给

初八日正黄旗汉军都统甘国璧参奏原任佐领刘瑜等欺隐余地请交部议处奉

上谕八旗余地历来欺隐甚多若逐件参奏治罪未免纷扰此案免其交部八旗有似此参奏交部之案着各该旗查明咨部免议并传知八旗通行晓谕将欺隐余地俱令自首免罪嗣後倘仍欺隐不首一经发觉定行加倍治罪

十四日奉

上谕从前台湾北路大甲西等社顽番不法官兵已经剿灭余党亦已就擒叛犯之律所有家属一并缘坐朕念此等愚番冥顽无知究非汉民可比从前妄行不法罪在正犯其眷属散处各社未必知情今当平定之後若一一搜查不无牵累惊扰用是格外开恩免其根究该督抚提鎭可仰体朕心妥协办理以安番衆并将朕谕明白宣示咸使闻知倘朕如此开恩而愚番等仍不知感激再有干犯法纪者则是蠢顽不灵之辈不可以恩惠化导朕必加以重惩

又奉

上谕广东督标左营参将陈其瑛来京引见奏称伊母年已八十余岁请给假暂回贵州原籍省视再赴新任等语朕观陈其瑛汉仗好人亦明白伊母年逾八旬贵州与广东相隔路远难以迎养着交与湖广总督迈柱遇有湖南副将缺出将陈其瑛题补俾得就近事奉伊母以尽子职

又奉

上谕旗员内曾因获罪鞭责枷号者若不论其情罪一概永远废弃不准保荐复用则伊等志气隳颓无复上进之望情亦可悯此等人员果有可恕之情能改过自新出衆奋勉効力者仍准该管官员保送但将获罪枷责情由声明具奏不得徇私隐匿

十八日奉

上谕朕闻甘州地方於上年正月内有提标兵丁王哲等六人行刦张掖县民陈进孝家伤害事主陈训一案又本年九月内有张掖县民李福家一连两夜被盗刦去粮食衣物并将事主绑缚打伤十月内有张掖县民王建文家被盗刦去粮食衣物银器二案拿获盗犯俱系甘提标兵现食马步名粮者从来甘肃一带民风醇朴从无大盗刦夺之事况今岁河西各属俱获有收粮价较往年平减且凉肃二鎭兵丁各安静守法何独甘提标兵辄敢数十成羣公然盗刦该管弁员平日所司何事如何训练约束竟至兵丁肆行无忌如此署提督刘世明由侍卫微员朕加恩用至提督总督荣显之职伊在总督任内毫无善绩可称其弟刘锡瑗竟牵连於山

西叛案之内朕犹格外开恩赦宥之後因西路领兵需人念伊熟悉边地情形特授以副将军之重任岂料伊一到军营诸事委靡退缩全无奋勇宣力之意西陲弁兵无不耻笑之其罪与五格等朕犹念其久历戎行不忍遽令废弃仍令署理甘州提督印务以为赎罪自新之路岂料伊在任二年一味苟且因循视国家之事如同膜外朕屡次训饬毫不悛改即如杭奕禄在彼役使弁兵骚扰驿递伊并无只字奏闻其他废弛怠玩者不可枚举今伊所辖兵丁目无国法刦夺横行扰害良善实属希有之事闻之令人发指不识刘世明具何心胸而负恩溺职至於此也刘世明着革职拿交署总督刘於义会同巡抚许容将兵丁行刦各案及纵兵为盗负恩溺职情由一一严审定拟具奏其任内所有资财等物着刘於义委官确查封贮本籍所有财产着王士俊委员查封以待审讯结案再行请旨甘州提督印务着副都御史二格前往署理内阁学士岱奇现差宁夏有办理事件俟办理後前往肃州协助刘於义办理军需事务

十九日

谕礼部前据太常寺奏请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祭

祈谷坛今据顺天府府尹奏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迎春朕思祈谷乃新春典礼似不应在立春以前着该部会同太常寺悉心定议具奏

二十日奉

上谕前据署陕督刘於义巡抚许容奏报甘省之阶州靖远环县三处秋收稍歉朕特颁谕旨将该州县乏食人民所借口粮俱着赏给本年未完钱粮亦着蠲免矣今又据刘於义许容奏称固原厅州所属之平原所下马关一带及灵州所属之花马池中卫县所属之香山又接壤阶州之礼县所属大潭一里各就一隅而论收成分数实有不足应徵钱粮请酌量寛缓其乏食之民亦

酌量借动仓粮加意安顿等语下马关等处秋收既属稍歉着将该村堡本年未完钱粮一体蠲免其乏食贫民所借口粮亦一体赏给至其余州县如来春有应行接济之处着刘於义许容随时酌量加意抚绥又刑部议覆广西南宁府属之迁隆峝差目越占安南地界一案奉

上谕从前渠那设隘既由奸民廖广图利唆令迁隆土官黄震中妄禀而勘界员弁惟听土官之言遂尔立隘设防今经该督抚等查明渠那地方实非迁隆所属之内地已将淰梯隘移置於剥马村板蒙隘移置於柏心村中外之界以十万山下小河为限并将廖广黄震中等分别治罪着总督尹继善巡抚金鉷将勘明地界改设隘口及渠那地方给还安南遵守各缘由备细明白行文该国王令其知悉并饬令守隘员弁不时巡查无得纵放内地奸民出境骚扰以副朕怀柔远人至意二十一日兵部议覆进剿南北西三川并桌子山等处有功人员应按各该督所分等次照例议叙奉

上谕军功议叙乃国家赏功之大典必至公至确始足以表彰劳绩鼓励军心从前桌子山棋子山征剿一案乃年羮尧岳锺琪张大其事有意捏成者即在事効力官弁亦不过以伊等私心任意开入册内冀邀议叙并无功绩之可纪凡桌子山棋子山册开官弁俱不准议叙若从前有已叨议叙者着该部查明注销其南北西三川西海効力人员仍准其议叙

又刑部议覆土司田旻如拒敌官兵一案奉

上谕田旻如畏罪潜藏投缳自尽尚与抗拒官兵者有间着从寛免其戮屍凡田旻如之孽皆由自作其眷属及脇从之人俱系听伊指使情有可原所拟斩绞各犯俱着从寛免死交与总督迈柱分别安挿别省居住田旻如之衣饰等物仍赏给田旻如之妻子其田产亦不必入官着查明变价亦赏伊妻子以为度日之费所有牵连治罪各犯着迈柱酌其情罪减等发落其首先缴印之石梁司长官张彤砫着赏给千总职衔支食俸薪以示奬励

二十二日奉

上谕畿辅为天下首善之地是以各府州县童生入学之数昔年曾加恩增添以示鼓励惟宣化府属之蔚州从前原隶山西广平府属之磁州从前原隶河南及改归直隶之後入学仍照晋豫原额未与直隶一体邀恩又新从山西改归易州管辖之广昌县虽系山邑而入学之数尚不及直隶之小县此两州一县均当酌议加增者再者每遇乡试之年宣化府属另立旦字号与奉天府属夹字号额数相同各取中三名今宣郡人才较前渐盛又添蔚州一属应举人数加多查夹字号前已广额二名则旦字号亦应加增中式之数着礼部定议具奏

又奉

上谕乡会两闱乃国家抡才大典必须防范周密令肃风清始足以遴拔真才屏除弊窦朕闻各省乡试之年官字号士子入闱者往往监临提调等官有差人馈送饮食果品之事此虽无关於科塲作弊然当关防严密之时有人往来号房难保日久无雇倩传递之弊且恐民卷中之有力者亦可借此作奸犯科不可不防其渐嗣後着通行禁止倘有仍蹈前辙者一经发觉即照科塲作弊例将与受之人一同治罪

二十九日奉

上谕朕闻浙江海塘工程现在修理尖山已堵筑三分之一人心甚是踊跃但尖山夫役每日给工银三分六厘稍觉不足今当初春之月水浅潮平正趱筑工程之候着照引河挑夫之例每日加银一分四厘共足五分之数又闻从前采运石块每方给银八钱九分四厘六毫今运送多资人力着每方增银六分俾夫役等工食寛裕努力修筑早告成功以慰朕念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

猜你喜欢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蔡东藩
  ●卷十七·陶宗仪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一二八八 军机处为发还盛京书事致盛京署理将军成策咨文·佚名
  二六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缴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金佗稡编卷十六·岳珂
  读史记十表卷一·汪越
  孔觊传·李延寿
  巫凯传·张廷玉
  卷六十三·佚名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司马光
  养吉斋丛录卷之一·吴振棫
  卷三十·王溥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淑芳·唐圭璋

      淑芳,西湖樵家女,贾似道匿为妾,后自度为尼。   更漏子   秋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满路花   冬  

  • 高观国·唐圭璋

      观国字宾王,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有竹屋痴语一卷。   齐天乐   碧云阙处无多雨,愁与去帆俱远。倒苇沙闲,枯兰溆冷,寥落寒江秋晚。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怕挹西风,袖罗香自去年减。   风流江左久客,旧游

  • 诗本音卷二·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国风邶泛彼柏舟【十八尤】亦泛其流【十八尤】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十八尤】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十八尤 此章之酒緑衣首章之衣燕燕三章之及通其四声则皆入韵恐学者以为繁碎故不注而发其例于此后之善歌者自能

  • 卷280 ·佚名

    邵雍 和绛守王仲贤郎中 为郎得绛分铜虎,见寄诗中非浪夸。 地土尚传唐草木,山川犹起晋云霞。 园池富有吟供笔,风俗淳无讼到衙。 太守下车民受赐,一心殊不负官家。 邵雍 和君实端明 养道自安恬,

  • 卷一·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一兵部主事陈焯编宋太祖【稗史载宋师围金陵南唐使徐铉来欲用口舌解围铉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因诵所为秋月诗宋祖大笑曰此寒士语耳吾不道也铉未心服因以上请侍臣皆惊惧相目宋祖徐曰吾微时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正德六年十二月丁丑朔上视牲于南郊○己卯升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马金为本司右布政使刑部署员外郎李璋为陕西按察司佥事○升提督军务兵部左侍郎陆完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副总兵冯祯游击将军郤永为都督佥事副总兵许泰为署都督佥

  •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萧铎卢斡传·脱脱

    铎卢斡,字撒板。幼时机敏聪慧,不同于一般的孩子。三岁丧母,哭泣竭尽哀思,见到的人都很感伤。成年之后,身材魁梧,沉着坚毅,好读书,擅长做文,有才干。三十岁才出来做官,为朝野所推许尊重,任给事北院知圣旨事。大康二年(1076),乙辛再

  •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缜以干清宫灾陈言一省内臣以慰民望南京根本重地顷因织造供亿日増乞专任守备内臣提督织染其新差提督太监等官宜照先年事例通行取回一处驿递以苏民困应天府龙江驿递差役浩繁钦

  • 卷第四十九·佚名

    宗室九封拜九皇侄有恭建节制门下。为政友于兄弟。靡忘同姓之恩。立爱始于家邦。兹厚展亲之典。眷言犹子。近造昕朝。式孚涣册之辞。丕告群工之听。具官某。禀资温茂。蕴识粹融。凭祖武之晖。自秀神明之胄。探经术之奥

  • 慎行论第二·吕不韦

    慎行一曰: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

  • 卷十二·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二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宫室房 背疏房室所居之地总谓之堂房半以北为北堂【背北堂也】房半以南为南堂【此盖专指东房而言是由北阶入内寝处】朱子曰房只是人出入处古人之房前有壁后无壁所以通

  • 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胡兰成

    绪论世界上有几个基础学问,如数学、物理学、哲学,还有中国文明的礼乐之学。宗教不能算是基础学问之一,因为宗教没有加以理论体系的学问化。学问必须是抽象化、理论体系化,而且是可以被证明的。证明是以理论来证明,还重要过

  • 大学·朱熹

    大学〈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

  • 卷第十六·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护教科(二) 唐智诜 字慧成姓徐氏徐州人。炫法师之弟也。生长西蜀。徧游律肆。以周武之祸。乃东入关。隐于终南太白之间。形影相吊。有隋光启正法。招徕硕德。率先

  • 卷之八·佚名

    禅林备用卷之八 朝 持犯轨仪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严净毗尼。恢弘祖道。戒定慧三学也。戒是本根。由定生慧。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秉发三心圆净。戒法小乘四分律。病若用药。初说开遮。大乘梵网

  • 二程文集·程颢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程颐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二人曾就学于周敦颐,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 “二程”

  • 资治通鉴音注·胡三省

    注释书。又名《新注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注》,又俗称为《胡注通鉴》。是盛行于世的《通鉴》最好注本。因注文列于《通鉴》正文之下,故亦有二百九十四卷。宋末元初胡三省撰。书成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卷首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