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子玄传

刘子玄,原名知几,楚州刺史刘胤之的族孙。年少时与兄知柔都以擅长词学著名,二十岁考取进士,被封为获嘉主簿。证圣初年(695),朝廷令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谈时政得失,知几上书陈述四事,语词非常恳切率直。当时官场虚假而法网严密,读书人竞相趋进却多遭杀害,知几于是著《思慎赋》,针贬时弊,表述见解。凤阁侍郎苏味道、李峤读了《思慎赋》后高兴地说:“陆机《豪士》怕不及也。”

知几在长安多次升迁为左史,兼撰写国史。升为凤阁舍人,依旧著史。景龙初年(707),再转为太子中允,仍然著国史。当时侍中韦巨源和纪处讷、中书令杨再思、兵部尚书宗楚客、中书侍郎萧至忠一起监修国史,知几认为监修的人太多,实在是撰史的弊病,肖至忠又曾经指责知几著述没有一定的标准,知几于是上书给至忠,请求罢免史任。

至忠怜惜知几的才学,不同意解除史任。宗楚客嫉妒知几的正直,对各位史官说“:此人著书如此这般,想置我于何地?”

当时知几又著《史通子》二十卷,充分阐述史策的体裁。太子右庶子徐坚非常看重这本书,曾经说:“任史职的人,应该将此书放置座右。”知几自负史才,常常慨叹时代无知己,于是将国史委托给著作郎吴兢,自己另外撰写《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卷。推究汉氏为陆终的后代,不是尧的后代。彭城、丛亭里诸刘,是宣帝的儿子楚孝王器的曾孙司徒居巢侯刘恺的后代,不是接续楚元王交。都考察明白,纠正了前代的错误,虽然被一般人所讥讽,但学者佩服他的博学。起初,知几经常说如果得以受封,一定用居巢作为名字,用来接续司徒家族;后来因修《则天实录》有功,果然被封为居巢县子。又乡人因为知几兄弟六人考取进士,文章学问著名,改他们所在的乡里名为高阳乡居巢里。

景云中(709),知几多次升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仍旧修国史,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当时玄宗在东宫,知几因姓名音读类似皇上的名字,于是改名为子玄。第二年,皇太子准备亲自定位于国学,有司起草礼节记载,使随从臣子都乘马着衣戴帽,子玄进言(略)。

皇太子手令付外公开执行,仍然编入命令,定为常规。

开元初年(713),子玄升为左散骑常侍,修史依旧。九年(721),长子贶为太乐令,触犯刑律被发配流放。子玄命令主持政事者诉说道理,皇上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降子玄为安州都督。子玄主管国史,前前后后二十多年,撰述很多,颇为当时人所称道。礼部尚书郑惟忠曾经问子玄“: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为什么?”子玄回答说“:史才必须具备三个长处,世上没有这样的人,所以史才少。三个长处:称之为才、学、识。有学而无才,也就如有良田万顷,黄金满鬭,却让愚蠢的人经营,最终不能成为经商的人。如果有才而无学,就好比想着木料石头,像公输一样能干,但家中没有木便木冉斧斤,最终不能成为建造宫室的人。史才还要应是正直,善恶都写,使骄主贼臣,因此知道害怕,这就如虎添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了。如果没有这些才能,不能担任史任。自古以来,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很少见。”当时人们认为这是聪明之言。子玄到安州,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子玄自小到老,著述作文从不倦怠,朝拜皇上时有论著,一定被授官职。子玄准备撰写《三教珠莫》、《文馆词林》、《姓族系录》,阐述《孝经》不是郑玄注释、《老子》不是河上公注释,撰写《唐书实录》,有文集三十卷。数年后,玄宗下令河南府有学识者写《史通》进献,玄宗读了认为子玄的著述很好,追封子玄为汲郡太守,后又追封工部尚书,谥号文。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柯劭忞
  卷二百一 表四十一·赵尔巽
  卷二十一·赵四·佚名
  论礼第二十七·王肃
  连雅堂先生家传·连横
  卷之三百八·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第五卷 江·缪荃孙
  绎史卷一百三十六·马骕
  卷七十五·张守节
  ·议水沙连六番地请设屯丁书·丁曰健
  卷二·黄佐
  八·钱穆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一百四十六·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彊村语业·卷上·朱祖谋

    归安朱孝臧古微 长亭怨慢·苇湾重到,红香顿稀,和半塘老人侭消尽、涉江情绪。风露年年,国西门路。绀海凉云,昨宵飞浣石亭暑。乱蝉高柳,凄咽断、薲洲谱。莫唱惜红衣,算一例、飘零如雨。迟暮。隔微波不恨,恨别旧家鸥侣。

  • 卷五 崇祯二年己巳·计六奇

      刘懋请裁驿递(懋,兵科左给事)  初上即位,励精图治,轸恤民艰,忧国用不足,务在节省。给事中刘懋上疏,请裁驿递,可岁省金钱数十余万。上喜,着为令,有滥予者,罪不赦。部科监司,多以此获遣去。天下惴惴奉法。顾秦、晋士瘠,无田可耕

  • 卷三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八 【起戊寅隋恭帝侗皇秦元年八月唐高祖武德元年八月○尽甲申唐高祖武德七年】凡六年有奇 八月秦主举卒子仁杲立考异【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庚子朔以孟冬时享 太庙礼官请 圣驾躬临致祭诏遣公徐文璧恭代遣侯吴继爵徐文炜分献于雨庑○颁赐四辅臣及讲官刘元震等历日有差○海虏入犯甘肃参将达云游击白泽设伏邀击馘首虏六百七十余级○大学士赵

  • 卷之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纪昀

    艺术传金○金刘完素 张从正 李庆嗣 纪天锡 张元素 马贵中 武祯亢李懋胡德新刘完素张从正李庆嗣纪天锡张元素马贵中武祯 【武亢】李懋胡德新△刘完素刘完素字守真河闲人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之大醉及寤洞达医术

  • 一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已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一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已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奏明事。窃臣钦奉谕旨,勅令采办刊书梨板,先办三百块解送应用。等因。臣遵卽委员前赴出产梨木各属,会同该地方官平价选购,迅速

  • 绎史卷四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衞懿公亡国【文公灭邢附】诗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防也

  • 岭海焚余目录·澹归

    孙序岭海焚余卷上(隆武乙酉十月止丙戌八月)中兴大计疏为郑遵谦讼功疏论停刑疏辞礼科给事中疏奖忠讨逆疏陛辞忠告疏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先事陈情疏缴敕印疏请终制疏再请终制疏三请终制疏极陈时事疏请决策出闽疏终请守制疏

  • 感应章第十六·佚名

    【解读】这一章讲述孝悌可以跟天地鬼神感通。行孝之人,孝心达到至诚,就能够跟天地、祖先、神明有所感应,所谓以至诚之心而感,就有天地鬼神来应,这是这一章所说的道理。【原文】子曰:&ldquo;昔者明王(1)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

  • 卷十六·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十六宋 李明復 撰莊公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夏公至自伐戎謝湜曰戎為魯病故公伐戎曹殺其大夫謝湜曰凡大夫無罪而死者唯書大夫不書名大夫君之股肱也書大夫以見其有股肱

  • 第21章·老子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1)。道之为物,惟恍惟惚(2)。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3)。其精甚真,其中有信(4)。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5)。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6)。

  • 卷二十三·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二十三    宋 易袚 撰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恶与其数量揭而玺之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入其要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地官丱人已守金玉

  • 卷第四十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心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演说阿僧祇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世尊!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佛告心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 卷第五·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五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middot;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传&middot;天竺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传&middot;天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尊者传(上下)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传不如蜜多尊

  • 五位显诀凡例·慧霞

    卷上洞山五位显诀(拣释补○附六借)卷中天童四借颂逐位颂汾阳五位答问(并)颂(是至下闲居士曹洞赞附例)慈明和尚颂大阳楷五位答问道吾真五位答问则之禅师五位颂天童觉五位颂妙喜示众元真长老拣五位五位宝箧论卷下洞山三

  • 小尔雅·孔鲋

    一卷,旧题汉孔鲋著。《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小尔雅》一篇,无作者名姓。《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载有李轨注《小尔雅》一卷,其书早佚。今传《小尔雅》系《孔丛子》第十一篇钞出别行,分《广诂》、《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