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祎之传

刘祎之,常州晋陵人。他的祖父刘兴宗,是前朝陈鄱阳王的咨议参军。他的父亲刘子翼,善诵,有学行,隋朝大业初年(605),历任秘书监,河东柳顾言很看重他。他性不能容忍是非,朋友同事有短,他当面指责。友人李伯药常称扬他说:“刘四即使骂了人,人都不恨。”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召他入京,他以母老坚决推辞,太宗答应他终养。江南大使赞扬他至孝,常常送给他粮食绸布,并上表表彰他的家族,还把他所居住的地方改名为孝慈里。他母亲去世后,服孝完,太宗征拜他为吴王府功曹,再升迁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参与编写《晋书》,加朝散大夫之职。永徽元年(650)去世,高宗遣使者吊赠,送灵柩还乡。有文集二十卷。

刘祎之少年时代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一起以文章知名,当时,以刘、孟、高、郭齐名。不久他与孟利贞等同进昭文馆。上元二年(675),他升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曹宾等,都被召入宫中,共同修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识》、《乐书》,共千余卷。当时又密令他参与决策,来分担宰相之权,时人称他为“北门学士”。 刘祎之的兄长刘懿之,当时任给事中之职,兄弟并在两省,谈论者很是赞美他们。

仪凤三年(678),转任朝议大夫、中书侍郎,兼豫王府司马,不久又加中大夫之职。 刘祎之有姐在宫中为内职,武则天令她去探望荣国夫人的疾病,刘祎之私自偷见他的姐姐,因此被流配隽州。经过数年,武则天又上表请求高宗召 刘祎之回京,拜中书舍人。任相王府司马,又升迁检校中书侍郎。高宗对他说“:相王是我的爱子,因为卿忠孝之家,我想凭借卿高尚品德做师范,能够出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好效果。”刘祎之在家敬老爱幼,与亲友和睦相亲,很是受士族的称赞,他每得俸禄,总散于亲属,高宗因此很是看重他。武则天临朝,也很亲近他并委以重任。到豫王即位, 刘祎之参与谋划,拜中书侍郎,代理宰相职务,赐爵临淮男。当时,国家和军队中多事,朝廷的所有诏敕,都出自刘祎之笔下,他构思敏捷,都立待可成。到官名改变, 刘祎之为凤阁侍郎,代宰相之职。

当时有司门员外郎房先敏犯了错误,降职为卫州司马,他找宰相申诉。内史骞味道对他说“:这是皇太后处分的。”祎之对房先敏说:“因为犯错误而改官,一向是由下向上奏请的。”武则天听到他们的话,认为骞味道善则归己,过则推君,于是贬骞味道为青州刺史;认为 刘祎之能推善于君,引过在己,便加官太中大夫,赐五色帛百段,细马一匹。还以此事对侍臣说“:作为臣子处事,在扬君之德,君德发扬,难道不是臣下的美事?况且君是元首,臣是支体,情同一体,好坏也在一体。未闻手和脚的毛病转移到腹背,而能一体安康的。骞味道不存忠心,已经贬官; 刘祎之竭忠奉上,情甚可嘉。”纳言王德真对曰:“过去戴至德每有善事,必推于君。”太后说:“所以先朝总是称扬至德能这样为人处事,到他临终,也受到褒扬推崇。为臣之道,难道有超过此行的吗?这样传名万代,难道不美吗?”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吐蕃造成边患,高宗对侍臣们说:“吐蕃小丑,屡次侵犯我边境,我们本来的任务是谋求安定和睦,未能立即诛讨夷狄。而夷狄豺狼成性,不知好歹,恩将仇报,我们放下不管则疆场日日紧张,处理它但又未有上策。现在应该议论得失,请各位各抒己见。”当时,刘景光、郭正一、皇甫文亮、杨思徵、薛元超各有所奏。 刘祎之那时是中书舍人,发表意见说:“臣看自古明王圣主,皆有夷狄之患。吐蕃时时骚扰边境,如同禽兽,得到他们的土地,不可居住;被他们侵扰,也算不上耻辱。愿陛下息万乘之威,且宽百姓之劳役。”高宗很赞赏他的意见。

后来, 刘祎之曾私下对凤阁舍人贾大隐说:“太后既然能够废除昏君立明君,又何用自己临朝行天子事呢?不如返政给皇帝,来安天下人的心。”贾大隐把这话密奏给武则天,武则天很不高兴,对左右的人说:“刘祎之是我所引用的人,意有背我之心,哪里还顾念我对他的恩呢!”垂拱三年(687),有人诬告 刘祎之收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的钱财,又兼与许敬宗的妾有私情,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讯此案。王本立宣读太后的手敕, 刘祎之说:“未经过凤阁鸾台,怎么能称敕呢?”武则天得知大怒,以刘祎之拒抗天子的刺史罪赐死于自己家中,时年五十七岁。

当初, 刘祎之已经下狱,睿宗为他申辩,刘祎之的亲友都以为太后一定会宽宥,私下庆贺,但刘祎之说:“我必死无疑。太后临事独断专横,威福全由自己的心意,皇帝上表,只不过使我加速致祸罢了。”刘祎之在狱中,曾经上疏申诉。到临死前,自洗沐,神色自若,命他的儿子执笔起草谢表,他的儿子见将与父亲诀别,悲痛得不能书写,监刑的人催促, 刘祎之就自己拿起笔一气呵成,词理恳切,见到刘祎之谢表的人无不伤痛。当时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一起赞扬感叹他的文采。武则天听见便很讨厌他们,于是降郭翰为丞州司马,降周思钧为播州司马。睿宗即位,以 刘祎之为宫府旧僚,追赠中书令。有文集七十卷,传于当时。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张廷玉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五·汪楫
  ●卷九十二·徐梦莘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八·佚名
  第三六九禀同治六年正月初八日一二二○六--四·佚名
  六○○ 两广总督桂林等奏覆查办《九十九筹》一书情形折·佚名
  卷八·郭居仁
  战国策卷七·鲍彪
  第5章 在南京会议见蒋介石·冯玉祥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丁曰健
  孙惠蔚传·魏收
  范纯仁传·脱脱
  巻二十八·乾隆
  卷五十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菊磵集原序·高翥

    菊磵集者髙君九万翁之所作也九万舜江人讳翥号菊磵世居越之余姚少頴防不覊抗志厉节好读奇书厌科举学退然信有天命隐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者随其材器教之皆有成就家虽贫非其义一介不取扁所居曰信天巢而乐乎道采菊英

  • 卷七百八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郑蕡【诗二首】春台晴望追赏层台迥登临四望频熙熙山雨霁处处柳条新草长秦城夕花明汉苑春晴林翻去【一作度】鸟紫陌阅行人旅客风尘厌山家梦寐亲迁莺思出谷骞

  • 志第十三 仪卫·欧阳修

    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皆有卫有严。羽葆、华盖、旌旗、罕毕、车马之众盛矣,皆安徐而不哗。其人君举动必以扇,出入则撞钟,庭设乐宫,道路有卤簿、鼓吹。礼官百司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故慎重则尊严,尊严则肃恭

  • 卷之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一九五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五·佚名

    竹南三、四保粮差进出各款(余春开呈)谨将竹南三、四保粮差,年额进出各款,开列呈电。今开:进款项下:一、年额收各业户应贴辛劳,共银贰百壹拾元。出款项下:一、年应贴首保备差备办迎春、开征费用银五元。又

  • 卷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 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索隐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贱夷狄不数

  • 卷三百三十·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神宗熙宁三年十一月司马光乞留诸州屯兵劄子曰臣奉勅充永兴军一路兵马都总管安抚使臣窃闻本路十州所管屯驻禁军至少大率皆是缘边就粮兵士常时分为上下番有一

  • 123.王猛扪虱谈天下·林汉达

    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的时候,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听说来了个读书人,很高兴地接见了他。这个读书人名叫王猛,从小家里很贫困,靠卖畚箕过活。但是他挺喜欢读书,学问渊博

  • 卷十一·邵宝

    简端録卷十一(明)邵寳 撰○大学【凡十九】明明德以新民为至然有不必然者颜子是也能得明德之效也新民在其中矣故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右经虑而后能得之简大学自明明德于天下遡而至于致知格物皆约彼而之此一而二二而一有应

  • 卷二十五·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五    婺源江永撰士虞禮    凶禮六經【鄭目録云虞安也士既葬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殯宫以安之虞于五禮屬凶】士虞禮右篇目 記士三虞【詳見喪大記虞祭章】 始虞用柔日再虞如初

  • ·知行合一··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顾东桥(公元1476&mdash;&mdash;1545年),名鳞,字华玉,号东桥。江苏江宁人。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擅写诗,见《明史》卷二八六。 钱德洪的序是《答人论学书》,而《阴阳全书》则用《答顾东桥书》。日本有人解释说,当

  • 卷一百一十二·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庆喜当知。以独觉菩提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庆喜当知。以独觉菩提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

  • 卷第四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今当为汝演说如来所有相海。“佛子!如来顶上有三十二宝庄严大人相。其中有大人相,名:光照一切方普放无量大光明网,一切妙宝以为庄严,宝发周遍,柔软密致,一一咸放摩尼

  • 卷第一百三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缘纳息第二之四已说成立风水金轮诸海山洲地居器已。次辨成立空居诸天大梵天等所居宫地。然彼宫殿。有说。依空。有说。空中密云弥

  •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林顿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是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创作的文化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55年。该书是作者倾其毕生的研究经验、研读心得思想的结晶,将人类文化比做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详细追溯了文化的演进过程,从文化低级阶

  • 金石史·郭宗昌

    二卷。明郭宗昌编撰。郭宗昌,字允伯,华州 (今属陕西省)人。平生笃好金石文,与同时周至赵崡,都以搜集古刻为事。他在住地的白崖湖上,筑一亭子,亭子上的廊柱、柱基、屋基等处,刻满了各种铭赞,都是自己书写和刻石。上卷起周秦迄

  • 太上洞真经洞章符·佚名

    《云笈七签》卷 82 收录《洞章符》。本经述服符诵咒,以斩妖去魔。

  • 唐人街·林语堂

    《唐人街》是由国学大师林语堂于20、30年代所著的一本描写海外华人的英文版小说,后译为中文版。二十世纪初,来自中国的老汤姆一家在纽约唐人街同舟共济“创业”,最终实现“美国梦”的故事。老汤姆是福建的农民,从美国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