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孚传

元昌的弟弟元孚,字秀和,从小就有美名。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人见到元孚以后,都说:“这是位能够成为当代楷模的人物,可惜我们都已年老体衰,来不及看到了。”累升至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听政,宦官干政,元孚便汇总了古今名妃贤后事迹,共四卷,上奏灵太后。改任为尚书左丞。

  蠕蠕国王阿那瞔回国以后,国人饥荒,相带进入塞内,阿那瞝便上表朝廷请求给以赈济。朝廷下诏任命元孚为北道行台,前去赈济安抚,元孚便上表提出处理意见,以供选用,奏书中说:

  “北方身穿皮服之人,不吃粮食,应当从其习俗,因势利导,助其所无。往昔汉建武年间,单于叩塞门求通,当时转运干粮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送给他。这是前代和戎所采取的安抚新附者,怀柔远方的长远谋略。请将母牛产羊送出,以供口食之用。况且畜牧繁衍生息,是他们便于使用的,皮毛血肉之利,兼及衣食。

  “又尚书奏称:如他们仍留在七州,听由到宽处安置。我以为人情留恋根本,岂肯迁移内地?如依照臣下请求,赈济他们牲畜,他们爱其根本,重视故乡,必回故土。如果不这样做,禁留下来更加不利。假如逼令迁移,必非长久之计。什么原因?人面兽心,去留难以猜测。既改换水草,疾病将多,忧愁困顿,死亡增加。何况他们的余族,仍留在沙漠,如果发生狂乱,重回旧巢,必然残害掠夺城乡,为害百姓。乱而堵塞,不如防于未萌生之时。

  “又贩运买卖,起自上古,相互交易,行于中世。汉与胡通,也设关市。今北人困于饥荒,命悬于沟壑,除朝廷赈济之外,必然请求设市交易,他们如有请求,应当听允。”

  又说:

  “办大事者不计小名,有远谋者不拘近利。虽财戎狄衰盛,各代不同,叛服情形,略可讨论。周之北伐,仅合中规;汉代外攻,才收下策。昔在代都,常为重备,将帅劳苦,兵士力疲,计前代之辛苦,未能使之归服。如今天盛大魏,戎狄衰亡,朝廷降垂天之恩,弘大再造之德,收集散亡之士,以礼遣送回乡,应当利用时机,善思长久之策。

  “我私下认为,理虽能万变,可用一法观察;未来之事虽远,容易以往事卜知。往昔在汉室之世,呼韩邪来叩边塞,汉派董忠、韩昌率领边郡人马,送出朔方,于是留下卫助。又光武帝时,也命令中郎将段彬,设置安集掾史,随同单于所在之处,观察动静。这都是保证安宁的灵龟,安定边境的上策。如今朝廷的成功,不减于往日,蠕蠕国内衰败,也如同旧时。应当以过去成功的谋略为依准,略略依照旧事,借给闲置土地,听由打猎放牧。粗设官吏,以示慰抚。严戒边境将士,以见我保卫之劳。待以仁义,宽于驾驭,羁縻作为长久之策,使亲近而不致于狡诈,疏远时不容许反叛。如今北部边将,旧时常设一人,在云、代界外巡逻,应令其加以防察。这就是所说的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啊!”

  他又说:

  “先祖有夺人之心,对待归降者如接受强敌。武力并非专用对外,也用来防内。如果听从处置分配各地,各州镇遥远,不是转途运送可以到达。如产生后悔和叛乱,变故发生难以预测,又居民的牲畜产业,分布在原野之中,戎夷本性贪婪,见后便起盗心,防彼肃此,兵少难以应付,混乱之际,容易相互纠纷。驱赶回乡,未必愿去,内迁各州,又不听从。到此之时,耗费必将巨大。”

  可是,朝廷不肯听从他的意见。

  元孚持白武幡到柔玄、怀荒两镇之间犒劳阿那瞔。阿那瞔的部众号称三十万,他私下有异心,因此拘留了元孚。把他安置在密闭的车子里,每天送来一升乳酪、一段肉。每次会集部众时,让元孚坐在车厢,称他为行台,对他表示很尊敬的样子。阿那瞔便南侵,到达旧京城。后来他把元孚等人送回朝廷,因而上表谢罪。有关部门将元孚的事情交给廷尉处置。廷尉丞高谦之认为元孚有辱使命,判处元孚流放之罪。

  后来,元孚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他劝告和督促民众致力农桑,州内称呼他为慈父,邻州叫他为神君。冀州人张孟都、张洪建、马潘、崔独怜、张叔绪、崔丑、张天宜、崔思哲等八人,都聚众山林,不听朝廷之命,州郡称他们为八王。元孚来到冀州以后,他们都请求到城里来,表示愿意以死为他效力。后来,冀州被葛荣攻破,元孚被葛荣抓住了。当时,元孚的哥哥元..是防城都督,另一位哥哥子礼为录事参军。葛荣准备先杀害子礼,元孚请求让他先死,以救出子礼,他叩头直到流血,葛荣这才把子礼放了。葛荣又大举召集将士,商议处死他们。元孚的兄弟都各自说自己的坏话,争替别人先死。而张孟都、潘绍等几百人也都叩头请求被处死,以救元孚。葛荣说:“这些人真是魏国的忠臣义士啊!”于是将一起拘禁的五百人都放掉了。葛荣之乱平定后,元孚仍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元颢到洛阳以后,任命元孚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把元颢送来的策反书信封好送到朝廷,皇帝很嘉许他。元颢被讨平之后,元孚被封为万年乡男。

  永安末年,乐器残缺,庄帝任命元孚监修仪器。元孚上表说:

  “以前在太和年间,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乐器,用数十年时间,终于成功。当时召集大量儒生,考正得失。太常卿刘芳请求另行营造,很久以后才修成。又召集公卿大臣一起测量校正,看是不是合适,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当时传旨,同时使用。往年大军入洛,戎马交加,所有乐器,丢失将尽。我到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人,说是承接以前留下的东西,设有宫调器乐四箱,悬挂钟磬的木架六架,东北架上有黄钟的编磬十四个,虽然乐器名为黄钟,而声音实在不合规矩,检查音制,不很合韵。姑洗悬挂在东南,太蔟编放在西北,蕤宾排列在西南,都是器象异位,调律不和。又有仪钟十四个,虚挂在架首,从开始时就没有敲打过,现在加以删除,以遵从正常的规则。

  “我现在依据《周礼·凫氏》中长宽的规定,《磬氏》中倨句的法则,吹律以求声。叩钟以求音,去除繁杂,讨论并实际记录下来。依照十二月分为十二宫,各按准确的时辰和顺序,在正确的位置悬挂。乐声完备,随时用来击奏。这样既合旋宫之义,又得律吕相生之体用。现今钟磬的数量,各按十二架为定数。”

  上奏后皇帝认为可行。当时的缙绅士人,都前往观看和听他们演奏,无不啧啧赞叹,信服地返回,太傅、录尚书事长孙承业善解声律,特别又表示确很完美。

  元孚又跟孝武帝进关,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封扶风郡王。不久又监修国史。历任司空、兼尚书令、太保。当时蠕蠕国王和元孚是旧相识,他要先见到元孚,然后再送女儿。于是便派元孚当使者到蠕蠕国去。蠕蠕国的君臣们见到元孚,无不十分高兴。元孚护送皇后回到朝廷。

  元孚性格机智而又善于权变,喜爱喝酒。周文帝特别对他优待,曾经在室内放了十缸酒,另外又剩下一斛,上面都盖上了盖子,想要和元孚开玩笑。元孚正好进室内,一见便又惊又喜,说道“:我家的兄弟们这样无礼,为什么偷跑进大王家里,相对正坐?应当早些回家去。”于是,他把酒拿回家去了。周文帝见了以后拍手大笑。后来,元孚中风,手脚不能随意活动,嘴也讲不出话来,他便用左手在地上划着写字,请求免去他的职务,可是三次奏请,都得不到许可。改任为太傅。去世时,皇帝亲临吊唁,百官们也都参加追悼。追赠为大司马、录尚书事,谥为“文简”。

  他的儿子元端为嗣子,任大行台尚书、华州刺史。性情粗俗凶狠。颇以自己的出身根基自傲,目中无人,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低,瞧不起他。

猜你喜欢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宋濂
  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六十一·赵尔巽
  ●卷九十五·徐梦莘
  近代词人逸事·张尔田
  卷十一·商辂
  卷九十一·国朝·蒋一葵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六·佚名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郑麟趾
  六六 最初的印象·周作人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王弘传·李延寿
  卷十四·鄂尔泰
  卷十五户籍·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雨村词话序·李调元

    词非诗之馀,乃诗之源也。周之公布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自唐开元盛日,王之涣、高适、王昌龄绝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萨蛮等词亦被之管弦,实皆古乐府也。诗先有乐府

  • 卷三十·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     元 方回 编边塞类 征战守戍大而将帅小而卒伍其情不同采薇以遣之杕杜以劳之此周之诗然也後世之边塞非古矣从军有乐问所从谁六月于迈言观其师文人才士

  • 卷五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七目録羽猎类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唐独孤及】南阳太守射虎图【元程钜夫】题李蒲汀学士所藏赵千里射熊图【明陆?】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元雅勒呼】题李德新中宗射鹿图【明高啓】

  • 卷五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八雍陶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太和间第进士大中八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刺简州诗一卷明月照高楼朗月何高高楼中帘影寒一妇独含叹四坐谁成欢时节屡巳移游旅杳不还沧溟傥未涸妾泪终不乾君若无定云

  • 第一百五十四回 养交涉遗误佛郎案 巧解释轻回战将心·蔡东藩

      却说吴佩孚因老洋人已死,豫境内已无反动势力,便专意计划江、浙、四川、广东各方面的发展。正在冥思苦索,忽见张其锽和白坚武连翩而入,手里拿着些文书,放在吴佩孚的写字桌上。吴佩孚看上面的一页写道:  江浙和平公约

  • 名山藏卷之七十二·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一)◆臣林记(嘉靖臣一)杨廷和费宏杨一清杨廷和费宏杨一清○杨廷和杨廷和字介天新都人父春仕提学副使廷和年十三举乡贡成化中先春成进士为翰林庶吉士方归娶巳授简讨弘治初皇

  • 卷之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二三三札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日一一五○九--一六·佚名

    分巡台澎兵备道顾,层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饬新竹县续查教堂及教士札新竹县钦命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按察使衔顾为通饬事。本年十月十三日,奉抚宪邵抄案内开:「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准兵部火票,递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六·佚名

    哀公三桓陪臣【东坡】孔子沐浴请讨齐【颍滨】孔子猎较【荆公】孔子诛少正卯【东坡】宓子贱【贾至】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伯越【老泉 荆公 颍滨】三桓陪臣东坡论哀公问社宰我对以使民战栗曰或曰建国各以其土之所宜木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佚名

    康王化商顽民【东坡】宣王中兴【栁州】平王东迁洛邑【东坡】敬王苌洪【栁州】威烈王封赵韩魏为诸侯【温公】通论周之仁礼【温公】小雅兼周之盛衰【东坡】豳列国风宣王北伐列小雅【东坡 颍滨】文王宣王陶冶人材【荆公

  • 唐元湛·周诒春

    唐元湛 字露园。年五十七岁。生于广东香山。已婚。子二。女一。初学于本鄕学校。及上海出洋局。同治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光緖七年。回国。历任中国电报局职事。洊升至该局总办。民国二年退职。又历充中国政府驻沪代

  • 第三十一章·王夫之

    &ldquo;聪明睿知&rdquo;,以至诚之本体言。&ldquo;诚则明矣&rdquo;,明非但知之谓也。或问兼安行言之,为尽其义。如大学之言&ldquo;明德&rdquo;,该尽缉熙敬止、恂栗威仪、具众理、应万事者,统以一明;与&ldquo;致知&rdquo;之知

  • 卷二十·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二十 宋 严粲 撰 节南山之什    小雅 【释文曰从此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爲幽王之变小雅】 节南山【节如字又音截○诗记曰按左传韩宣子来聘季武子赋节之卒章

  •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阎浮洲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啰婆悉帝城迦利啰窟。尔时彼处众多比丘。饭食已皆出来集迦利啰堂。一时坐已。各生是念。同共议言。诸长老辈。未曾有也。今此世间。天地众生。所居国土。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 诏译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尔时世尊。普告一切众会赞言。善哉善哉。乃谓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所有如来真实之理。如来正法如来所行。一切世间实难信解

  •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四·介庵悟进

    住苏州青莲禅寺嗣法门人真炯编小参冬至小参僧问仲冬严寒即不问一阳来复事如何师云七花八裂僧云秪如拨转天关掀翻地轴是什么人境界师便打僧云恁么则独步大方去也师云看你出丑乃云群阴剥尽一阳复生范蠡湖寒冰发焰陶朱里

  • 医贯·赵献可

    医论著作。6卷。明·赵献可撰。刊于1617年(明万历45年)。明·崇祯元年重刊本,题作《医无闾子医贯》3卷。赵氏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此书分为:“玄元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先天要论”、“

  • 释迦方志·道宣

    凡二卷。唐永徽元年(650),道宣撰。又作释迦方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全书分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游履、通局、时住、教相等八篇。叙述佛教传播之地域及时期、佛教传说之须弥山及四洲之相状,以及中印佛教交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