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出 久要

〖一剪梅〗(生上)美色牵人曲似钩,防却相投,早已相投。(旦上)风情虽淡意儿稠,说是干休,怎便干休?

(生)又娘,我和你无心契合,竟成莫逆之交;着意矜持,反入多情之障。忆自同衾共枕以来,不觉又是半月。下官昨夜偶动归心,只怕相依不久。正是: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今夜月明如画,不免同你散步园亭,遍寻乐事,大畅今夕之欢娱,以补他年之缺陷。你道何如?

(旦)正该如此。

(绾手同行介)

〖步步娇〗(旦)畅今夜风光如清昼,莫被兰房囿,把闲情细讲求。(生)须知道胜事无多,欢娱难久,倏忽地彩云收,参商两处人依旧。

——你看松涛蓊郁,花雾迷离,炉烟透出锦罘罳,月色妆成银世界。是好一派风光也。

(旦)正是。

〖醉扶归〗露瀼瀼滋润得花如绣,月溶溶滉漾出地如浮。(生)我只怕花枝虽好见伊羞,月中人醋恨得眉儿皱!(旦)怕的是云遮月暗冷飕飕,惜花人管不的花肥瘦。

(生)且在这亭子上面,闲坐片时。

(各坐介)

(旦)华郎,你归心既动,奴家不好苦苦扳留,只是会少离多,未免动人愁绪。不知你在那一日启行,奴家等到何年与你再会?求你说句真实话儿。

〖前腔〗亏得你硬心肠说出个欢难久,好教我窄胸襟愁并得泪难收。终不然真心实意把人丢,并不是妆憨学诈的谐诙口。问儿郎何故恁相仇,莫不是戒成双曾发下前生咒?

(生)我从前所说的话,那一句不是真言,为甚么要我从头说起?寒家屡世不娶青楼,难为后人作俑,这种苦情是蒙你见谅的了。小生不出三日,就要起身,此番别去,后面相会之期,就可望而不可必了,难道好做个轻诺之人?说不久就来看你,万一我不得前来,累你终朝盼望,这不是情人眷恋之私,反是仇家陷害之意了。怎么使得?

〖皂罗袍〗怕设情中机彀,致他年薄幸,葬送温柔。初心谁不矢同丘,几人得并鸳鸯柩?人生饮啄,皆难自由;婚姻大事,焉得强求。有多少狠天公偏不把私情祐!

(旦)这等说起来,你果然不娶我了?

(生)果然不娶。

(旦先掩泪咨嗟,后放声哭介)

(生亦掩泪劝介)又娘,你且宽心,不要恁般愁苦。

〖前腔〗(旦)泪把罗衫淹透,博宽心二字,搪塞咽喉。我多方款曲望他柔,谁知铁汉仍依旧。叫我把婚姻簿上,名儿硬勾;鸳鸯枕上,泪儿强收。怎知道死心人偏有个塞不断的相思窦。

华郎,念奴家这双痴眼,不知阅过多少儿郎,方才觑定了你。起初见你多愁多虑,不肯近身,故此假做痴呆,把心上的事儿权时搁起。料想到情投意合之际,自然不肯抛撇奴家。谁想你始终不易初心,说出“果然不娶”四个字,分明是要断送我了。难道你去之后,我还另嫁别个不成?与其愁绝于他年,枉作无夫之怨鬼;不若捐生于此夜,尚为有主之离魂。就对你解下鸾绦,寻个自尽罢了!

(生)这是句甚么说话?快快不要如此。

(旦解带欲缢,生劝住介)

〖醉罗袍〗

〖醉扶归〗(生)我奉劝伊行莫把无情咎,我私心岂不恋温柔?只为那家传懿范凛如秋,因此上违心不敢期婚媾。

〖皂罗袍〗既蒙你贞心见许,恩难变仇;须待我情中生法,把枯肠遍搜。我如今要娶你回去,有何难哉!只是违却祖训,就算不得个孝子慈孙了。那恶名儿端的是难消受!

——古语道得好,君子爱人以德。我和你相与一场,无情也有义,难道只顾私情,就忍得陷我于不义?

(旦)奴家虽落风尘,当初也是名门之女,颇知节义,素晓纲常。若使君为不义之人,奴家也就是不贤之妇了。不义之名君不肯当,不贤之名奴岂任受?若使郎君不忘私好,何妨把这段苦情向令尊堂面前道其委曲。若奉有高堂之命,前来娶我,就与祖训无妨了。

〖前腔〗丈夫弱冠年非幼,又不是儿童似女害娇羞。向高堂委曲诉情由,那有个铁铮铮拨不转的爷娘口?况有个爱儿慈母,从旁唧啾;又没个逆夫愚妇,于中逗遛,怎见得众冰人撮不的巫山就!

(生)你这些说话,极讲得有理,自当依命。但是一件,我许便许你,只怕还拿不定;倘若高堂不许,我如何强得他来?求你相待几年,万一过期不至,你就要另择所天,不可为我一人耽误了终身大事。

(旦)这等,但求分付,要我待你几年?

(生)宁可远期,不可失约,三年五载也干不得事,须要待我十年。

(旦)为何要这许多年数?

(生)小生素重天伦,看了生身的父母,极其尊大,不敢在他面前浪措一词。只除非多等几年,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到那时节,得了父母的欢心,才可以恃爱而求,所以要你如此。

〖好姐姐〗数佳期休忘了半筹,稳度却生辰八九。贞心常在,何难岁月如流。凭君守,倘若是瓜期不见把门来叩,请抱琵琶上别舟。

(旦)照你这等讲来,正合着经文二句,叫做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也罢,就依今日之言,奴家十年之内,不敢轻会一人,妄生一想。自君去后,即当避迹深山,做些针指度活,倘有失节之事,天地神明当共诛之。但不知郎君十年之内,亦当以何心待我?

(生)娘子既能守贞,下官岂不知义?正妻是娶过的了,不消讲得。下官于这十年之内,纵使无儿,也不敢另娶他妾;倘有不义之事,天地神明亦共诛之。

(同拜介)

〖前腔〗(合)誓同心休忘了并头,拚情死和伊共守。从今良夜,把春光冷看如秋。祈神祐,但愿把佳期缩得时光皱,十载更声并做了一夜筹。

〖尾声〗从来不发神前咒,今夜同低月下头。把两片肝肠都和血剖!

猜你喜欢
  漫叟诗话 全文·佚名
  ●卷十九·丁绍仪
  山谷词 二·黄庭坚
  第三十六出 全终·李渔
  ◆张承旨翥(蜕庵集)·顾嗣立
  第三十三出 秘议·汤显祖
  第三折·佚名
  序·黄大舆
  初集卷二十七·乾隆
  海叟集巻一·袁凯
  卷232 ·佚名
  天台前集巻上·李庚
  卷七百三十五·佚名
  赵长卿词作鉴赏·佚名
  魏征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七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年八岁与母没於魏齐永明中奔江南爲萧遥欣刑狱梁天监初召入西省典校秘阁普通三年卒门人谥曰玄静先生】 登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三·焦竑

      禮部一(尚書一)   ◆尚書一   奉議大夫禮部尚書藁城崔公亮傳(雷禮)   禮部尚書朱公夢炎傳(黃佐)   禮部尚書偰公斯傳   禮部尚書李公叔正傳(黃佐)   禮部尚書門公克新傳   禮部尚書陳公廸傳   資善大夫禮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正德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上驻跸大喜峰口 巡抚蓟州都御史臧凤言迩者传闻圣驾驻大喜峰口欲招朵颜卫夷人至关宴劳此夷非朝贡不绝而豺狼之性难驯今屈万乘之重以临之彼怀谲诈未必肯从纵使率其部落而来恐无以塞无厌之求请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天启六年六月壬申朔 上以雨泽应祈 郊坛等处仍令前遣各官行礼○吏部尚书王绍徽言海内多故东有奴酋之警南兴问罪之师朝有营建之役州县征税之贮上供殆尽内府累世之积日渐消耗当事之臣姑为一切不得已之计以佐经费税粮外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朱伺传·房玄龄

    朱伺,字仲文,安陆县人。年轻时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亡后,内迁江夏郡。朱伺勇武有胆识,但不善言谈,不知诗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名宦,作揖报个姓名而已。及至做了将军,便以谦恭著称。张昌作乱,江夏太守弓钦逃到滠口,朱伺与同

  •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钱穆

    中国文化传统上有一特殊之点,即对文武观念向不作严格之区分。历史上名将大帅,带兵打仗,赫赫当时,垂誉无穷的,极多数是文人学士,儒雅风流,而非行伍出身的专门人物。明太祖时,百司请立武学。明祖曰:"一文武不分途。"明祖崛起草莽

  • 方域一四·徐松

    治河二股河附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河决棣州厌次县,又决滑州灵河县。至二年七月,遣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修塞之。役成,赐承昭钱三十万。 三年十月,诏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 四年正月,诏左神武统

  • 昭公·昭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夏,蔡朝吴出奔郑。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冬,公如晋。【传】十五年春,将禘于武公,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见

  •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欧阳竟无

      [一]宋西天譯經三藏明教大師法賢奉詔譯   行品第一   爾時世尊爲令四衆各得歡喜說是般若波羅蜜經使獲利樂.卽說伽陀曰.   所有菩薩爲世間  滅除蓋障煩惱垢 發淨信心住寂靜 當行智度彼岸行.   諸江河流

  • 法性空慧学概论·太虚

      ──三十一年下学期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略彰名义    甲 法性    乙 空慧    丙 法性空慧学   二 中论在一切佛法中    甲 在教理中    乙 在行果中   三 中论在龙树诸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菩萨即往阿啰拏迦罗摩处而学道法。至已合掌。勤拳致问。汝宗行法。其义云何。阿啰拏迦罗摩曰。我昔精进修习定慧。至有想天三摩地门皆悉通达。汝何不知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慧思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如万行中说。从初发心至成佛道。一身一心一智慧。欲为教化众生故。万行名字差别异。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诸三昧门。百八三昧。五百陀罗尼。及诸解脱。大慈大悲。

  •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造斯论。言所缘者复有二种。初明造论。后显传译。佛薄伽梵悲导有情法门虽多。其要有四因缘。唯识无相真如随对根宜诸经各说。余三理门已有广论。

  • 学易记·李简

    九卷,元李简著。自序称:“在东平时,与张中庸、刘佚庵、王仲徽聚诸家《易》,节解取之。张与王意在省文, 刘之设心务归一说,仆之所取,宁失之多,以俟后来观者去取。”又称:“己未(1319年)岁取向所集,重加去取。”则始博

  • 从政琐记·王守恂

    庚子北京為各國聯軍分駐歷時未久地方詞訟歸中國人自理刑部是年十一月已首先規復辛丑春間天主教民與地方人勾結搶奪佛寺銅像被獲送交刑部審訊分山西司時天主堂主教樊國梁照會刑部是案人犯即在貴部審辦除死罪外均聽由自

  • 冰揭罗天童子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造像法、陀罗尼法、印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