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钱乙传

钱乙字仲阳,本是吴越王钱亻叔的亲属,祖辈时迁到北方,于是为郓州人。父亲钱颖善长医术,但却嗜酒而喜欢旅游,有一天早晨,往东到海上去没返回。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钱乙哭泣后,请求去寻找父亲,共去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时他已三十岁了。同乡人对此很感慨,吟诗歌颂他。他侍奉吕氏如同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

钱乙最初是因《颅艻方》著名,到京城去给长公主的女儿看病,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赐给他金紫。由此,公卿、宗室、外戚之家请他去诊病的无日不有。

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广亲家的人恼怒,不答话。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问钱乙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两眼直视有火色,心肝都受了邪。过中午病愈,是发病的周期正好过去。”王子患呕泄病,别的医生给他用峻猛的药剂,又增加了喘病,钱乙说:“这本是内热,脾已受热伤害,怎么使他服燥湿之药?他将大小便不通。”钱乙给病人服石膏汤,王不信,辞去不用。两晚上王子的病逐渐加重,终究印证了钱乙的话。

有个士人患咳病,脸色青黑而有光泽,呼吸不畅。钱乙说:“肝火犯肺,这是难治的病症。如果秋天得病,还可治好;现在是春天,不能治好。”病人乞求怜悯,钱乙勉强给他药。第二天,钱乙说:“我的药第二次降肝火,而病情不减退;三次补肺,而肺更虚;再加上唇色已白,按规律应该三日死。现在病人还能吃粥,应该过几天才死。”五天后,病人死。

孕妇患病,别的医生说是胎儿引起的,并要堕胎。钱乙说:“怀孕的胎儿由五脏保养,大概六十天才有动静。如果能等到这个月,再按五脏传养次序,偏重补养母体的某一脏,为什么一定要堕胎呢?”不久,母子都得到保全。又有一乳妇因心慌而患病,病已愈,但睁着眼不能合上。钱乙说:“煮郁李酒给她喝,让她醉,就能好。所以这样,是因为眼睛内连着肝胆,惊恐就会使气郁结,胆横着不下去。郁李酒能驱除气结,随着酒进入胆中,气结被除去,胆也落下,则眼睛能合上。”给产妇喝郁李酒,果然灵验。

钱乙本来瘦弱,每每自己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不久又说“: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左手、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他的亲属登东山,得到一个比斗还大的茯苓。钱乙按照方法炮制好并吃完它,从此,他即使偏瘫,但风度、体格强劲坚毅如同健全的人。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

钱乙治病、行医不称一家为师,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墨守古法。超过古人法则,大胆创新,最终跟古法相合。特别精通《本草》这本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有人得到罕见的药物,问他,他一定给你说出这药出生的来龙去脉、药物的颜色、不同的名称等详细情况,回去考核它全符合《本草》讲的。晚年时,他的病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十五·柯劭忞
  卷五十六·毕沅
  卷一百三十一 慶曆元年(辛巳,1041)·李焘
  宋史全文卷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第四○○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一二二一四--一·佚名
  通志卷十二·郑樵
  韩褒传·令狐德棻
  吕思礼传·令狐德棻
  阳..传·欧阳修
  杨戬传·脱脱
  卷一百三十七·雍正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雍正
  职官四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与批评·闻一多

    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说出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决定什么是诗呢?不能!有多少人是曾经对于诗发表过意见,但那意见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是真理;那是一种个人的偏见,因为是偏见,所以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我们怎样决定诗是

  • 内篇 浮词第二十一·刘知几

      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而史之叙事,亦有时类此。故将述晋灵公厚敛雕墙,则且以不君为称;欲云司马安四至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冬十月庚午朔张浚斩同州观察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赵哲于邠州哲之诛史及诸书不载日历绍兴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承节郎赵甡进状父哲建炎三年落阶官除同州观察使于当年十月一日宣抚张浚挟私輙从军法身死故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正德九年春正月乙丑朔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赐文武群臣假五日免宴赐以节钱钞○改刑部左侍郎黄珂为兵部左

  • 卷之三百六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二月。癸卯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辛未皆如之。外记  ○谕军机大臣等、太常寺奏奉宸苑圈养鹿只无存援案请旨变通办理一摺。社稷坛关圣帝君庙祭

  • 二百七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 江南太平无事。米价照常:陈熟上米每石一两一钱,陈熟次米每石九钱,新熟米八钱、九钱不等。百姓乐业。 谨将十一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宫中.朱批奏摺]

  • 二百三十九 内务府奏请将人参交曹(兆页)李煦孙文成售卖摺·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三日 总管内务府奏奏:为请旨事。 案据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前事具奏事。是月十九日,奏事六品官双全等,交出郎中尚志杰所奏售卖人参、貂皮价格之汉文摺,传旨:著将此交与十二阿哥,查其真假。钦此钦

  • 二一八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再行查缴书籍并呈书目折·佚名

    二一八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再行查缴书籍并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再行查缴遗书,恭折覆奏事。窃照节次钦奉谕旨,采访遗书,臣俱谨遵恭录,明白晓谕,俾不致疑惑畏惧,隐藏不缴。办理以来,所有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四。·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四卷列传四零零零零列传第四。[乙支文德][居柒夫][居道][异斯夫][金仁问][金阳][黑

  • 卷二百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明 杨士奇等 撰法令周武王问於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

  • 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佚名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

  • 卷二十·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十     宋 黄伦 撰盘庚中盘庚作惟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防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张氏曰君民之势疑若甚逺而不相侔也盘庚之告必登进之则不压

  • 卷三十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二经【辛酉】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夏叔弓如晋【叔弓叔老子】○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书名恶之薰隧盟子产不讨遂以为卿故书之】○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吊

  • 卷十八·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説卷十八   宋 时澜 撰旅獒第七       周书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武王既克商通道于九夷八蛮舟车所

  • 表度说·熊三拔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诸器。

  • 义门读书记·何焯

    笔记。清何焯著。五十八卷。为作者解说经义、研读史籍、评论诗文的札记。初为六卷,系其殁后子何云龙与门生沈彤等整理遗稿编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问世。其后蒋维钧广为搜访,历时三年,扩为五十八卷,刊于乾隆三十四年,是为足

  • 黄箓九巵灯仪·佚名

    黄箓九巵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消灾度亡。行道者按九宫八卦方位,依次向九方燃点九巵神灯,供奉三清道主、四帝天真、十方救苦天尊、九州神君、九幽地狱

  • 双清·王统照

    现代长篇小说。鸿蒙(王统照)著。初载1943年7月至1944年6月《万象》杂志。全书共20章。此为上集,计划中之下集未见续作。后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王统照文集》第3卷。小说以大革命后期的北方省城(济南)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