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吕祖谦传

吕祖谦,字伯恭,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从他祖父时候起,其家便居住在婺州。吕家向为书香门第,藏书甚丰,这就给吕祖谦小时候的启蒙教育及后来从事学问研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成人后,吕祖谦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等人交往密切。并与张木式、朱熹等理学名流成为好友。他们在一起相互探讨,切磋理学有关问题。学问做得既深又细。

起初,吕祖谦受父荫进入仕途,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士,中的是博学宏词科,遂调南外宗教,服母丧期间,吕祖谦住在明抬山上,由于他有名声,所以许多名士、学子都前去向他求教、问学。不久,吕祖谦被授为太学博士,当时中都官在等待引见皇上、正式赴任前按规定补外,遂以添差官的身份教授严州,旋又被朝廷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在任职期间,他曾建议皇帝留意圣学,并说:“要恢复大业,应当定规模,审方略。陛下方广揽豪杰,共集事功,我愿精加考察,将政策方略拟定好,并分清主次,排定先后,使那些侥幸之言无立足之地,然后与一、二位大臣商定后分别奏呈皇上,颁布实行。这样一来,就可伸大义,复大业了。”

吕祖谦被召试馆职。召试前,许多人到学士院打听题目,独吕祖谦不以为然。但召试结果,吕祖谦的章特别典雅优美。吕祖谦曾经读过陆九渊的文章,且非常喜欢,但并不认识这位后生,在负责礼部考试的时候,吕祖谦阅鉴一份答卷后说“:这肯定是江西小陆的文章。”揭开弥封一看,果如其言。人们因此都赞叹吕祖谦有精湛的鉴别才能。父亲死后,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

过了三年,吕祖谦外任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因为修撰李焘的推荐,吕祖谦得以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的工作。书成后,品级又得以晋升。吕祖谦在接受皇帝咨询时说:“治道体统,只有上下内外不相侵夺才可以安定。以往,陛下往往因不相信大臣而兼管大臣之职,大臣无事可做,只得做一些本来该属下做的细务琐事。这样层层相因,至监司、守令莫不如此。都因自己的职权被上司侵夺而不能有效地命令部下。由此就产生这样一个结果:豪猾之人玩弄官府,郡县忽视省部,属吏欺凌上司,贱人轻视权臣。这种现象在平常可能看不出它的弊端,一旦出现危急情况,由谁来行使指挥之权呢?如果说臣下权任太重,可能会产生私心私欲,那么陛下可以在经济上加以控制,可以用台谏之官加以弹劾,并且可以随时派侍从加以探询监视。如此,则即便有那种心术不正之人,他也不能专横弄权。陛下又何必屈尊以代大臣之劳呢?人的关节脉络如有阻塞就会生病,陛下虽然日理万机,操劳不已,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则势必造成声势浸长,趋附浸多,过咎浸积的状况。大臣一方面因惧怕为皇帝所责而隐瞒事实,一方面因怕舆论所指而相互推诿诋毁排斥。愿陛下虚心以求天下之士,抓住要点管好大政方针,不要因任人失误而以为人多可疑,不要自认聪明过人就足以偏察于人,不要详于小事而忘远大之计,不要忽视近佞而忘了壅蔽的萌生。”

吕祖谦还说:“国朝治体,有些是比前代高明的,有些是前代所不具备的。比如说以宽大忠厚建立规模,以礼逊节义成就风俗,就是胜过前代的。因此,在经过了民族危难之后,驻守东南逾五十年,而没有丝毫担忧。但是,在文治可观的喜人景象下面,却又存在着武绩未振的事实。名胜相望而方略未优,这在盛平之时业已显现出隐忧。当初西夏元昊发难,范仲淹、韩琦是众望所归的人物,但最终仍没有解除忧患,由此可以想见要成事建功是多么不容易。我认为,当今政治,对于那些前代未解决的问题,要激励而振起。对于高于前代的东西,更要特别加以爱护和扶持。”

吕祖谦升著作郎后,因病请辞归。这之前,书肆有书曰《圣宋文海》,孝宗命临安府将此书校正后刊行。但学士周必大认为该书取舍不当,错误较多,恐难传世,请委馆职重新铨释,以成一代之书。孝宗因而命吕祖谦负责这项工作。吕祖谦将此书断自中兴以前,崇雅黜浮,分门别类编为一百五十卷。书呈皇帝后,被赐名为《皇朝文鉴》。

吕祖谦受诏升直秘书阁。当时很重职名,不是有功之人不能升任,所以中书舍人陈揆不同意起草诏书。孝宗批旨说“: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之书,取舍精当,有益治道,因此特受朕之器重,应当马上起草任命诏书。”陈揆不得已照办。不久,吕祖谦主管冲佑观。又过一年,升为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成”。

吕祖谦承继张载、二程之学,但能旁征博引。平生心平气和,不标新立异,一时间,许多杰出人士皆对其心悦诚服。小时候,性情较为急躁,有一天,当谈到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忽然觉得平时那种急躁之情涣然冰释了。朱熹为此曾说:“如果能像吕祖谦那样学习,就能改变自己的气质之性。”吕祖谦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谈性理,患病后,其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其居家之政,可成为后世楷模。他修《读诗记》、《大事记》,皆未成书。但他考定《古周易》、《书说》、《阃范》、《官箴》、《辨志录》、《欧阳公本末》,皆行于世。吕祖谦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去世后,郡人于此为他建了祠堂。吕祖谦有子名延年。

猜你喜欢
  后汉光武皇帝纪五卷第五·袁宏
  卷一百十五·杨士奇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五·徐紘
  哭庵传·易顺鼎
  第一八九简文及批光绪十四年十月十二、十一月一日一一四○五—四九、五○·佚名
  一○七四 直隶总督刘峩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正本翻本部数折·佚名
  七六五 军机大臣奏《浮溪集》《简斋集》于三月完竣进呈片·佚名
  九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经史各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学史卷三·邵宝
  志卷第六 高丽史五十二·郑麟趾
  二〇 兴房的住屋·周作人
  十国春秋卷二十六·吴任臣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邹韬奋
  北洋海军章程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骑省集补钞·吴之振

    徐铉吴王挽词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白草建康宫。道德遣遗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和元帅书记萧

  • 卷四十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四十六明 高棅 编七言絶句一正始许敬宗奉和圣制饯来济应诏【按本集乃七言律诗】万乗腾镳警岐路百壶供帐饯离宫御沟分水声难絶广宴留歌曲易终卢照邻登封大酺歌日观仙云乘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繁

  • 卷四百八十九·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脱脱

        ◎外国五   ○占城 真腊 蒲甘 邈黎 三佛齐 阇婆 勃泥 注辇 丹眉流   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东至海,西至云南,南至真腊国,北至欢州界。泛海南去三佛齐五日程。陆行至宾陀罗国一月程,其国隶占城焉。东去麻

  • 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十八·赵尔巽

      郭松林 李长乐 杨鼎勋 唐殿魁 唐定奎 滕嗣武 骆国忠   郭松林,字子美,湖南湘潭人。咸丰六年,隶曾国荃军,从援江西,克安福,从剿永新、太和、万安、莲花厅、龙泉,叙奖把总。进围吉安府城,七年,石达开率悍党来援,邀击于吉水

  • ◎许江被捕时之波折·佚名

    前任伪财政部蚕丝特捐处长及上海市伪经济局长之许江,字藻庭,杭州人。为许宝蘅(民初曾任内务部次长,以嗜赌被捕于某私娼处,哄传一时。伪满洲国成立后,渠亦为登场傀儡之一,卒郁郁不得志而归)之犹子,久居海上,宦游南北,乃久历官场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八·佚名

      嘉靖二十二年九月壬寅朔礼部进明年 大报等祀册○真人张彦頨奏抚州府民伪造文箓惑众取财臣牒府禁止而知府曾汝檀略不施行且加毁辱 上乃夺汝檀捧仍诏巡按御史禁伪造文箓者○鲁府护卫百户方世臣尝有事被逮怨兖州府

  • ●二一、宫中的祭祀·秦翰才

    满洲是金人之后。金人迷信鬼神,崇尚祭祀,满洲也浸染其遗俗。吾们看《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便可知当时祭祀的繁重。至于满洲帝国而与世推移,宫中祭祀已省便很多。不过虽说省便,还很郑重。吾们从几件礼节的记录中,可以把他

  • 绎史卷二十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公摄政史记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爲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纪年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禄父是爲武庚 帝王世纪自殷都以东爲衞管叔监之殷都以西爲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爲邶霍叔监之

  • 杜弼传·李百药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陽人氏,小字辅国。自序说,本是京兆杜陵人氏,弼曾同邢邵扈从到东山,两人一起讨论名理问题。邢认为人死再生,大概是画蛇添足。弼回答说:“一般说来,人死为归无,没有了再生的力量。当然啦,物未生之前,本来也是无,无

  • 萧夺剌传·脱脱

    萧夺剌,字扌妥懒,遥辇洼可汗宫人。祖父涅鲁古,北院枢密副使。父亲撒抹,字胡独堇,重熙初补为祗候郎君,累迁北面林牙。十九年(1050),随从耶律宜新、萧蒲奴讨伐夏国,到达萧惠兵败之地,获得侦候之人,了解了当地人烟村落分布情况,知当

  • 帝系一一·徐松

    守法按此一卷实非《会要》之文,不知录自何书。其中摘引高宗孝宗严于守法之三十事,大抵出自两朝《圣政》(核对今存之《中兴两朝圣政》可见),间有引录两朝《宝训》者。其中两处有「臣升之释曰」,知为升之所辑,然亦未详为何人

  • 卷六教务二·冯煦

    教堂中国允许西人租地建堂,实始咸丰庚申之约。其先或禁或弛,要不过外人传教、华民习教而已。然据国初人记载,当明之季,开堂者十三省中已有十三处,而江南一省为最多。其在淮、扬、镇、苏、宁五府及常熟、上海两县者凡七处。

  • 难势·韩非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

  • 卷三百二十四·佚名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七舍利子於意云何。布施波罗蜜多於无上正等菩提有退屈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於意云何。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於无上正等菩提有退屈不。舍利子言:不也善现,舍利子於意云何。离布施波

  • 台湾三字经·王石鹏

    本书全一卷,王石鹏撰。石鹏字箴盘,别号了庵主人。因感于「尔小子,生于斯,地理志,宜先知」(引本书首语);用「三字经」体,采诸家之杂说编为韵语,成此书。「自序」并作提要云:『首序位置、名称、治乱、沿革,继叙番部种族、山川、物

  • 全唐诗·彭定求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共九百卷。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籤》一千零三十三卷,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集。此书诗作按体排列,并删去《统籤》篇末《章咒》四卷,《

  • 北郊配位尊西向议·毛奇龄

    一卷。清毛奇龄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太常寺卿徐元珙上奏说,当时流行的祀典,已将北郊改为北向,而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之祖的配位,仍然首东次西,与南郊相同,有改向之必要。那时,毛奇龄任检讨之职,

  • 五无反复经·佚名

    佛说五无反复经,一卷,刘宋沮渠京闻译。王舍城之梵志来舍卫国,途见耕者之子死,而其父母及奴仆等五人不愁哭,以为大逆而无反复之人(无反复者无反己而放逸也),佛说理开梵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