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四
住檇李秀水龍淵寺嗣法門人行覺等編
住寧波府天童山景德禪寺語錄
順治庚寅五月初三日入院。
山門。「萬派朝宗,千差一致。」以杖指,云:「總持門大開,入者不思議。且作麼生是入門一句?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程。」便入。
韋馱。「若欲降魔及諸外道,不消別法。」乃插香,云:「惟用此要。」
佛殿。「一葉一釋迦,一塵一彌勒。如如不動尊,從來無間隔。雖然如是,事無一向,也須作禮。」三拜。
伽藍堂。「昔日靈山,不異今日。若欲遠,諸魔累。」遂插香,云:「者裏彼此莫逆。」
祖師室。拈香,云:「者夥老賊,偷心未歇。今日一齊捉敗,管取四時安貼。」
方丈。以杖指,云:「此處甚深,寬闊非外。須是沒量人,運用始自在。且作麼生是運用底句?」復卓一卓,云:「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
昇宇。柳居士請上堂。以杖指座,云:「者曲彔木上,從前老宿無不說黃道白,究竟有損無益。山僧今日信足跨上,務要諸人踐實。」便陞,拈香祝。
聖畢。復拈,云:「此瓣香奉為台寧兩郡當道尊官及諸鄉紳文學、遠近檀那、緇白大眾,惟願人人懷才抱義,謙讓溫良,祿位高升,千祥駢集。」再拈,云:「此瓣香得來久矣,欲隱彌露。第五回爇向爐中,供養先師密雲大和尚,用酬法乳。」白椎竟,乃云:「第一義諦如小兒戲,不用尋思,直下便是。英靈衲子未言先知,後學初機不妨啟問。」問「祖印光『騰雨法雨,法雷震地』事如何?」師打,云:「好喫痛棒。」進云:「一句當天開茅塞,截流峰頂鼓洪波。」師云:「閒言語。」進云:「恁麼則嵩呼嶽應,海晏河清也。」師云:「築著磕著。」問:「從上老古錐總向者裏說青道黃,未審新天童如何施設。」師便打。進云:「棒頭拈出無私旨,四眾齊沾雨露恩。」師云:「未信你在。」進云:「自有一雙窮相手,未曾低揖等閑人。」師云:「有甚長處,不妨拈出。」僧擬對,師又打。進云:「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他人行處行。」師云:「要且跳不出。」乃云:「年來諸子馳騁四方,歷盡辛勤,終無有益。殊不知人人有一坐具地,從來不欠一絲毫。秪為契券不明,所以受用不著。山僧契券,審來久矣。」復舉拂子,云:「今日對眾顯示,汝等急須薦取。若向者裏薦得,便解一多互用,小大相融,出入無難,遊戲自在。此回錯過,後悔難追。況值時清道泰,勳貴護持。士庶欣心,人天交慶。自利利他,無所不宜。且道知恩報恩一句作麼生道?山房晏息無餘事,永日焚香賀太平。」
上堂。問:「法雨霏霏,天上人間皆普潤。紅爐焰焰,銅頭鐵額總陶鎔。且如何是『陶鎔』一句?」師云:「好與你一頓。」進云:「漫道學人力氣小,一拳打碎石金剛。」師云:「喫力不少。」僧禮拜。師云:「腳跟下錯過。」乃云:「山僧慣煮無生米,接待五湖雲水僧。不若今朝眾檀信,揮金辦供愈慇懃。雖然如是,須知施而無施,受而無受。施受無心,始成無漏。且作麼生是無漏底句?」乃擲下拂子,云:「不起纖毫脩學心,無相光中常自在。」
結夏上堂。問:「今日大開爐韝,煆煉聖凡。只如不受煆煉者又作麼生。」師打,云:「盡汝神力向甚麼處去?」進云:「渾身當宇宙,遍界任縱橫。」師云:「正好喫棒。」乃云:「山僧二十年前偶一日,冷地裏將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性命攝在一微塵裏,並無一人得知。所謂藏山於海,藏舟於壑,夜半有力者負去,寐者不覺耳。今日山僧普告大眾,還信得及麼?如信得及,見得徹,便好休去歇去。如信不及,見不徹,不妨朝參暮參。一朝參到無參處。」遂顧左右,云:「始知無處不家山。」
上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不治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謂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須知一切智地,通無障礙。」舉拂子,云:「要用便用,無不自在。離四句,絕百非。本來成現事,不用涉思惟。」復舉拂子,云:「以此慶檀那,壽算與嵩齊。」
定海防禦使請上堂:「藥師光如來週遍一切處,不離見聞緣。時人不解顧,若解顧,剎剎塵塵全體露。所謂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在物同物,在己同己。並無異緣,亦無異念。山僧如此舉揚,用祝遐齡鶴算。且道以何為據?」以拂子擊香几,下座。
觀音成道日。上堂:「鐘鳴鼓嚮,鵲噪鴉鳴。咸啟圓通門,普請直截入。汝等於此薦得,便與觀音菩薩同得同證,同坐同起,示隨類身,演不思議法,以無緣慈,導利群品。且不思議一句如何吐露?」乃舉拂子,云:「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解夏上堂。問:「齋主虔誠普飯僧,請師為眾唱無生。今朝解制即不問,如何是脫落無生句。」師云:「縱橫得自由。」進云:「不恁麼時如何?」師云:「不到烏江不刎頭。」僧罔措。師叱退。乃云:「山僧於此初番結制,四來禪侶咨決心疑。長期短期,以悟為期。如木徹悟,解則不宜。所以道『學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直待金星露,燒然始到頭。』汝等還得恁麼一回也未?如未得恁麼一回,不得唐喪光陰,空消歲月。仍把瓶盂安舊位,莫教虛費草鞋錢。」
結制上堂。問:「當陽無一物,句裏絕囊藏。請師道一句。」師云:「好個消息。」進云:「西風吹葉落,大地盡皆秋。」師云:「未是汝立地處。」進云:「山頭白浪沸,海底盡風生。」師云:「莫眼花。」乃云:「太白天童,曩稱法窟。汝等來此結冬,自是不類庸俗。須憤決烈志,堅金石心;栗棘蓬勇,吞金剛圈;猛跳一朝,伎窮力極,便省從前面貌。」乃舉拂云:「且道者是金剛圈,是栗棘蓬?眾中可有判斷得底麼?若判得,不必跏趺禪榻,禁足九旬;便好掀倒禪床,喝散大眾,豈不暢哉!如判不得,須惜寸陰金不易,莫教空白少年頭。」
朔日。上堂:「了得一,萬事畢,坐臥經行無不適。但得心安處處安,那管山林并井邑。既無取,亦無捨,點頭便是歸來也。歸與未歸且止,秪如一作麼生了?還有道得底麼?直饒道得了處分明,木上座未肯放過在。何故?真金不假紅爐煆,濟眾安能遍大千。」
保安。上堂。問:「箭鋒相拄即不問,單刀直入時如何?」師便打。進云:「懸崖撒手去也。」師云:「險。」進云:「太白峰頭忽粉碎,玲瓏巖上現全身。」師云:「閒言語。」乃云:「山僧每常陞座,要且無法可說。此日檀信致誠,權引善財拾藥。」乃舉拂云:「善財來也,汝等見麼?於此見得,佛病祖病當下豁然,黑業白業剎那解脫。不用祈福迎祥,管取四時安樂。且道以何為驗?」復舉拂,云:「自從解用無根藥,縱有耆婆也不中。」擲拂子,下座。
臘八授戒。上堂:「堪笑釋迦老子,當年志不丈夫。捨卻皇宮內院,撞入雪嶺躊躇。偶爾明星夜燦,抬眸打失烏珠。至今無人救得,鑑物不解分疏。眾中可有救得底麼?如救不得,是者老漢自作自受;若或救得,三聚淨戒不待攝而自攝矣。只如『饒益有情』一句又作麼生?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
上堂。「汝等未到天童寺,將謂天童異世間。及乎到來親目擊,依然松竹倚青山。明明松竹林,明明祖師意。若或瞥爾情生,未免觸途成滯。且道『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顯示?」驀拈拄杖,云:「還家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復卓一卓,下座。
上堂。問:「鏡清道新年頭有佛法,明教道新年頭無佛法。到這裏如何得恰好去?」師云:「還見老僧麼?」進云:「坐斷有無俱不立,斬新別是一乾坤。」師云:「奈汝腳跟下錯過。」進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以拄杖卓一卓。進云:「卻是和尚錯過。」師云:「山僧失利。」乃舉起拄杖,云:「歲朝把筆,諸事大吉。應時納祐,慶無不宜。」遂畫一畫,云:「只消一筆書盡三藏,惟許山僧不時轉唱。且道山僧有何憑據便乃如斯?」復卓一卓,云:「自從舞遍三臺後,拍拍元來總是歌。」
上堂。問:「從上宗乘即不問,作家相見事如何?」師云:「有眼如盲。」進云:「可謂一箭中紅心,大地無寸土。和尚向甚處安身立命?」師豎拂,云:「見麼?」進云:「好手手中呈好手,紅心心裏中紅心。」師云:「錯。」進云:「謝師答話。」師云:「若作話會,入地獄如箭射。」問:「天開壽域則且止。如何是慶讚一句?」師云:「庭前獅柏。」進云:「恁麼則『常將日月為天眼,指出須彌作壽山』。」師云:「四季長春。」進云:「且道威音那畔,空劫已前,還有壽量也無?」師云:「腦後薦取。」進云:「作家宗師,天然猶在。」師云:「老僧不受汝塗污。」乃云:「欲識生前面目,切莫前思後算。但能息慮忘緣,觸目頭頭露現。自他不隔一毫,始終不離當念。大眾切莫含元殿裏更覓長安,慈氏宮中望生內院。」遂擊禪床,下座。
師過松陵接待寺。上堂。仲廉問:「撥草瞻風秪圖見性,只如性作麼生見?」師云:「未問已前會取。」士云:「識得自性方脫生死。眼光落地時作麼生脫?」師云:「眼閉腳直。」士云:「脫得生死方知去處。四大分離時向甚麼處去?」師云:「八方通透。」士云:「與麼,則絕學無為閒道人也。」師云:「看腳下。」問:「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未審笑個甚麼?」師豎拂,云:「會麼。」士云:「和尚高登寶座,現大人相,與世尊是同是別。」師云:「分身兩處看。」士云:「杲日當空,大眾仰賴去也。」師云:「且信一半。」乃云:「松陵勝地,自古通衢。世外道人,無不遊歷。主賓會合,快意倍嘗。竿木隨身,逢場作戲。無生曲子,妙絕希聲。如未離見超情,莫能聞其極致。且道無生曲子如何舉唱?木人把板雲中拍,石女銜笙井底吹。」
師過崑山西寺。上堂:「春光灼灼,和氣藹然。法法頭頭,總非外物。此事從來無間,何須列主分賓。十成八字打開,遍界光輝溢目。點即不到,親之不得。到即不點,疏之有餘。若或俯首躊躇,未免當面晦卻。且道『不立主賓混融』一句如何展演?長安市上家家月,春草池塘處處蛙。」
師過海昌佛牙石。樵法孫請上堂:「威音王已前,塵塵佛牙露。自古至今時,覿面無回互。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取不得,捨不得。動念即乖,強言則隔。且道畢竟如何?」乃擲下拂子,云:「觸目不須他處覓,大千何處不毘盧。」
解制上堂:「舊冬結制,將無作有。新春解制,以實為虛。縱有十分相為,怎如覿體提持。所以山僧素常接待問著便棒,其實赤心片片,怎奈負恩者多。不見昔日德山道:『老漢者裏無論凡來也打,聖來也打,只要打著個獨脫底。』此間設有獨脫底,山僧不似雪竇,壓良為賤,喚伊洗腳。但更與一頓,趁出門外。何故?秪因信義從來切,未肯糢糊放過關。」
師過武林報國院。請上堂。問:「擊鼓鳴鐘,法王陞座。四眾雲臻,願聞法要。只如鐘鼓未鳴時如何?」師云:「好個消息。」進云:「恁麼則好音在耳人皆聳,一句無私亙古今。」師云:「錯會者多。」進云:「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師云:「只恐不是玉。」問:「一天風雨,本從太白峰來;遍灑群情,緇素咸蒙潤澤。即今報國家風則不問,如何是直上天童一句?」師云:「有船乘船,無船步行。」進云:「獅子遊行芳草綠,象王回顧落花紅。」師云:「照顧腳下。」進云:「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師云:「正好喫棒。」乃云:「法無定相,建立由人。列主分賓,無可不可。若也分去,落霞孤鶩齊飛;若或不分,秋水長天一色。然雖如是,猶涉程限。不見五祖道:『我者裏如馬前相撲倒便休。』那有計較安排處?可謂大人具大見,大智得大用。片言能折獄,一諾千鈞重。諾與不諾且止,且道報國裕民一句如何舉揚?道泰不傳天子敕,時清休唱太平歌。」
上堂。「日昨瑞雪滿庭,普賢全彰勝行。第恐南泉到來,未免痛喫一頓。何謂如此?眼裏著沙不得,耳裏著水不得。惟許無依道人,聽憑隨處安貼。且道無依道人有甚長處?」驀拈拄杖,顧左右,云:「汝等還見麼?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讎。」
披剃。上堂:「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一念絕羅籠,塵塵盡解脫。若能於此領略得去,不獨脫離塵網,釋其愛纏,親恩佛恩悉皆報畢。如未領略,還當剃除鬚髮,圓頂方袍,依止叢林,親覲宿德。一朝築著磕著,慶快生平。須知世俗家易出,無為家最難。出得無為家,定動始相安。且道出後合作麼生?」置拂子,云:「佛法無多子,久長難得人。」
端午上堂:「今朝端陽節,妖[女*圣齊兢出。世上諸男女,門挂菖蒲逐。惟我衲僧家,沒些子伎倆。幸無彼此心,群魔悉皈向。直得魔佛混融,互為主伴,縱有大力魔王,也須合掌讚善。且道山僧有甚長處乃爾如斯?」遂拍左肘,云:「從上家私俱蕩盡,惟有神符肘後懸。」
上堂。「人人有個生緣,究竟不離目前。如十日並照,無不分明。怎奈問著十人,五雙不知落處。只因觸境情生,迷而不悟。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茲因虎山錢檀護母難之期,謹請山僧陞於此座,舉揚此段因緣,用報劬勞罔極之恩。殊不知未陞座前,早為說法報答了也。如委悉得去,親恩佛恩,悉皆報畢。如未委悉,也須朝參暮參始得。且道應時慶祝一句如何展演?」乃擊拂,云:「洞裏無雲別有天,桃花似錦柳如煙。仙家不解論春夏,石爛松枯是一年。」復擊一擊,下座。
上堂。師云:「窮崖僻壑,古寺禪房,入秋已來,不勝清冷。內外道流,幸安寂寞。今朝撾鼓登堂,宛如大死復活。眼裏也著,耳裏也著。英俊者契證無餘,傝䢇者未免自縛。何故?犀因翫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上堂。「昔日先師會下,萬指圍繞,染法味者頗多,追法乳者誰切。山僧舉揚般若,以報先師莫大之恩,可謂冤有頭債有主。從前得力處,一句超今古。且道是甚麼句?」驀拈拄杖,卓一卓,云:「汝等還委悉麼?從前汗馬無人識,只要重論蓋代功。」
上堂。師云:「今朝九月初一日,務要諸人盡徹的。既然請登曲彔木,乃舉般若波羅蜜。大眾,般若如大火聚,四面莫能入,擬之則燎卻面門。如未超情越量,未免焦頭爛額。」遂舉拂,云:「山僧者裏素無障礙。若要便舉,無不暢快。且道這裏是甚麼所在?」復畫一畫,云:「驀直一條官馬路,晨昏曾不禁人行。」
上堂。「千里同風彼此知,暌違許久不無疑。日前接得真消息,始信渠儂不負師。然雖如是,且道同聲相應一句如何展演?」擊拂,云:「妙舞不須誇,遍拍三臺,須是大家催。」
結制上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吾門衲子,陶誘相當。」乃舉拂,云:「大眾須知這個。陰陽攝不得,寒暑莫能催;處動嘗寂,居塵不染;淨裸裸無依,赤灑灑全露;轉無上法輪,顯示正法眼。于斯領略,始不負行腳初心。如未諳此,不免重說偈言。」遂擊拂,云:「正法輪已轉。」復舉起,云:「正法眼已示。胸次更若狐疑。」連擊拂,云:「大家急著眼覷。」
上堂。「欲造佛祖閫域,須知本無難易。」乃擊拂,云:「這裏挨身入得,管教千差一致。苟若情生智隔,卻被五陰魔昧。所謂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趨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從上佛祖,莫不于無是非處興無緣慈,度諸含識。然而終日說法,無法可說。終日度生,無生可度。彼既丈夫我亦爾,切勿于中分彼此。且道截斷是非一句如何舉揚?」復擊拂,云:「萬國醉心嘗大鼎,相逢攜手上高臺。」
上堂。「今日雖則陞座,其實無法可說。惟囑現前大眾,切忌妄生卜度。豈不聞昔人生心受供,尚被淨明所訶,況卜度乎!所以道『息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但得本何愁末,舉止施為,無非妙作。且道自利利他一句如何剖露?恒持清淨無為化,為雨為霖遍九垓。」
冬至上堂:「法身無相,遍滿乾坤。智鑑洞明,十虛無間。一陽來復,萬物春回。大地群情,均承恩力。且道無陰陽,地上還承此恩力也無?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上堂。雪菴問:「今日陞堂即不問,單刀直入時如何?」師便打。進云:「怎奈鉤頭有餌,秤尾無星。」師云:「汝不是衝浪金鱗。」菴云:「自從踏破千差路,直向毘盧頂上行。」師云:「險。」菴云:「大眾證明。」師復打:「且道是賞汝罰汝?」乃云:「昔日懶融未見四祖時,百鳥銜花,人天送供。及見之後,百鳥無蹤,人天絕跡。汝等還見懶融麼?不見道了鬼神覷,不破之機絕是非。不相干之地,非常情可測。山僧這裏雖無如是人,卻有過他處。不惟消得檀信施,亦與後人作標榜。且道不涉迷悟一句如何舉揚?三事衲衣青嶂外,一罏沉水碧雲中。」
上堂。「常言道『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依然只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靈機廓徹,習染消融。蓋色騎聲,卷舒自在。且道應時慶讚一句作麼生道?」拈起衣,云:「汝等還見麼?將此袈裟常掛體,時與緇流結法緣。」
歲朝。上堂。止休問:「數樹梅花向日開,無限春風匝地來。不涉新舊一句子,請師指點暢人懷。」師云:「好喫痛棒。」進云:「恁麼則獨露無私去也。」師云:「如何是你獨露無私句?」進云:「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師云:「非汝境界。」進云:「也要和尚疑著。」師噓一噓。問:「世尊住世四十九年,未曾說著一字,不審和尚陞座說何法要?」師便打。僧一喝,師復打。乃舉拄杖,云:「去年歲朝,把筆一揮,書盡三藏。雖然文彩已彰,究竟毫端未放。今年歲朝,把筆遂畫一畫,云:『一揮書盡儒典。雖然毫端已放,究竟文彩未顯。』且道其中義理還有優劣也無?」便下座。
解制上堂。肯喏問:「天童解制,龍象雲興。和尚還是放行好,把住好?」師云:「不在這兩頭。」進云:「恁麼則橫擔楖栗,獨步大方去也。」師云:「走煞闍黎。」進云:「直透萬重關,不住青霄外。」師云:「腳跟下錯過三千里。」得本問:「解制結制即不問。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是甚麼人?」師云:「老僧不識。」進云:「摑碎太虛空,毘盧頂上行。」師云:「閒言語。」進云:「和尚不得壓良為賤。」師云:「閒言語。」乃云:「三冬結制,把斷要津,不通凡聖。縱有牙如劍樹、口似血盆的到來,也只結舌有分。今朝不免放條活路,江北江南聽其去住。前頭如遇把關人,當頭拶著勿罔措。且道出門一句作麼生道?」驀卓拄杖,云:「獅子吼時芳草綠,象王回顧落花紅。」
上堂。「山僧四大不強,無能為眾說法。」遂拈拄杖,云:「惟這木上座,雖則全無孔竅,卻能善說法要。」擊香几,云:「切莫隨伊顛倒。不見古人道:『毋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毋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智。』須知智不到處,切忌道著。何故?他家自有通霄路,不用當陽指畫伊。」
師誕。上堂:「老僧年來癡癡憨憨,懵懵懂懂,尚不見有世法,焉有佛法可說。茲因老朽母難之辰,內外堅請,不免陞座。且道說個甚麼即得?若道老朽今日生乃是誑言,不道今日生亦是妄語。若道生本無生,滅亦非滅,正是三家村裏座主見解,自是唐塞諸人不得。幸有從前脫盡廉纖的一著子,略為顯示。」遂擲下拂,云:「莫把是非來辨我,從前穿鑿不相關。」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四
猜你喜欢 方便心论一卷·佚名 卷三百一十九·佚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佛说大七宝陀罗尼经·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一·隐元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四卷·佚名 卷第十一·函昰 卷五百四十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八·唐慧琳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全文·佚名 告全球的佛学同志·太虚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卷三百七十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