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

  嘉靖十四年十月己丑朔时洽享  祖宗  列圣于  奉先殿时享  皇考于  崇先殿  遣西宁侯宋良臣驸马都尉谢诏彭城伯张钦分祭  七陵长陵伯周大经祭  景皇帝陵及  哀冲太子坟所玉田伯蒋荣祭  悼灵皇后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升金山等坟

○辛卯巡抚应天右副都御史侯位荐原任太常寺卿魏校太仆寺卿汪玄锡右副都御史于偡汪珊乞赐召用时校玄锡已有前旨报罢部臣请召用湛珊从之  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奉命祭告  祖陵因奉献  祖陵颁十章诏以其颂留览

○壬辰荫南京太仆寺王崇献子儆为国子生  晋府宗室奇湄奇决等十人越关入京诣午门驰道伏奏为巡视皇城科道官所劾诏夺其禄二年辅导官守门人员经过军卫有司俱下各巡按御史逮问  录平辽阳广宁乱军功升御史曾铣为大理寺右寺丞赏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原遣侍郎林庭巡抚任洛大监王纯游击史俊各十两一表里苑马寺卿杨最都指挥赵奇等各升一级右参议高登俸一级其余赏有差

○癸巳起原任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如圭以原官总理河道  正以真人张彦頨奏免寄庄繇役户科参寝其奏户部言彦頨私奏用印非例且不开多寡之数宜从覆勘得旨正一大真人非自今日始也蠲免繇役  皇祖已有恩旨有司不许违命辱欺尔等但知卖公持正姑不闻  兵部覆御史沈应阳条陈江防事宜一请于坊村各立保五一家为盗连坐十家乡置一楼楼各悬鼓盗发则击旁楼皆应之捕者并集使盗无所容一长江盗贼非多置巡船精选军民兵不可捕今府同知有巡捕之责而多营他委宜咨吏部凡选授本地方同知必注定巡捕而命操江都御史督率所属从之

○甲午诏褫六科都给事中董进第王□□正潘大宾曾汴周昆戴继十三道掌道御史王祚张敕戴铣曾孔化蔡叆方涯俱为民先是吏部尚书汪鋐去位左侍郎霍韬等言大臣廷推盖国家故事独冡宰表率百官非他臣比故顷年以来如桂萼方献夫王琼汪鋐皆出自特简不待推举惟  上裁命得旨简任自君此乃古道今时不同朕无知之明所任弗称况人言每事不如旧尔等第如旧例推用踰数日韬等复请  上曰尔等言固当今人心不同其遵前旨会推正尽众人所言者以名闻韬等乃推原任吏部尚书罗钦顺礼部尚书夏言户部尚书梁材刑部尚书唐龙兵部尚书王廷相  上皆不用今科道官举所知者一人以闻进第等因惶恐言冡宰百僚之具瞻威福朝廷之大柄矧  陛下神圣廷臣无简在  上心者非臣等所敢妄议  上览怒曰  皇祖设言官为朝廷耳目所望以广聪明防壅蔽纠官邦利民者迩来凡事不言附权畏势忘义负君肆行明党专指摘主过排陷忠良且如汪鋐之说佞朕久识之特以未至大恶优待之匪私其人也近闻朕与二三大臣论及遂窃探生意乘机构害仍以大礼之故中伤非真实为君为民之心也及令名推举一官复又疑君怀忌悖慢无人臣礼六科十三道掌印官其尽禠职为民永不起用余者姑留任各思尽乃职复有蹈前辙者罪无赦  补荫故刑部尚书韩邦问孙济世为国子生 

○录大同安子坪功升赏官军孙麒等九十五人

○乙未以江西按察司提学佥事李舜臣为南京国子监司业  安南国叛人武严威武子陵等亡命居云南边界水尾州与八寨长官司副长官珑彻教化三部长官司土舍张泽等交通已而安南国人捕武严威等急移文八寨武严威疑珑彻贰已而诱执之黔国公沐绍勋及抚按官廉得其状至是以闻且言珑彻以中国职官见困贼手不宜置之不问武严威等固必诛之贼而窜居交地攻之甚难张泽等虽私通有迹然急之则恐为变因以防守抚谕事宜上之兵部覆请如绍勋等言令各府州县卫所严兵守隘遏其奔突毋容入境谕珑彻妻子谨守印信约束所部不得惊疑仍遣人宣布朝廷恩威明示利害取回珑彻正以国典事皆斟酌举行不得轻率启衅从之

○己亥升福建按察使夏邦谟为广西右布政使

○庚子南京兵部尚书刘龙乞致仕许之命驰驿归龙前为御史曾翀等所劾有旨取回京用未几南京礼部科给事中曾钧复论之龙上章自理遂列翀钧挟私状求去  上从其请

○壬寅升吏科左给事中李充浊工科左给事中王庚刑科左给事中田濡兵科右给事中戚贤俱为都给事中祯充浊濡俱本科序户科庚兵科贤工科  以西苑登谷赏户部侍郎张云郎中张玩羊酒有差  命忻城伯赵武佥书南京左军都督府事

○甲辰起原任江西按察司佥事汪应轸于原职提调学校

○乙巳刑部录上重囚百五十人奏请行刑  上曰尔等官称执法专市私恩大废公义去岁以  郊祀不远三旬故免行刑如何又俟此时方会审请旨来年以霜降之后即为奏请今且暂免俱严加禁锢  赐故吏部尚书杨旦祭旦如例旦福建建安县人大学士杨荣曾孙也弘治三年进士由吏部主事郎中历太仆太常寺少卿以忤刘墐谪温州知府稍迁浙江提学调使顺天府尹南京礼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寻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讨平徭獞迁南京户部吏部尚书改吏部尚书未任以疾固辞致仕卒于家

○丙午修建  启祥等宫成诏武定侯郭勋加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夏言升俸一级各赏银五十两纻丝四表里工部侍郎甘为霖升俸一级锦衣卫指挥使陆松升署都督佥事指挥佥事陈寅指挥同知各赏银三十两纻丝三表里管工科道官田濡魏有本升俸一级赏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营缮司郎中郭秉聪升光禄寺少卿督工如故郎中蒋应奎等升赏有差仍命赏工部尚书林庭去任尚书汪鋐各赏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  启祥宫  皇考诞生故宫也初  上又以  文祖建钦安殿祀真武之神诏持增缭垣作天一门及大内左右诸宫益加修饬至是皆告成  上亲制祀文告  列圣于  内殿仍具皮弁服祭真武之神于钦安殿二十一日具常服祭  皇考于  启祥宫皆令文武大臣陪祭  起服阕翰林院侍读学士许成名于原职

○抚治郧阳等处都御史王学夔以安陆州旧属所辖具载敕中今升为承天府应否如旧管于咨兵部请之得旨承天直隶巡抚管辖

○戊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费宏卒诏赠太保谥文宪祭葬如例遣官护其丧归宏江西铅山人成化丁未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中改左赞善事  毅皇帝于东宫已升右谕德兼侍讲正德初以旧学进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充日讲官历礼部左右侍郎至尚书皆直讲如故寻入内阁与李东阳杨廷和等辅政时四方群盗充斥以次削平诏录辅臣功官其子仍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宁濠请复护卫时钱宁为内援赂遗狠籍宏策其必叛执勿与宁深憾以计顷之宏去位  上即位手诏召宏进少保入阁修翊载功伯爵荫子锦衣卫指挥使世袭宏恳辞免时水旱相仍宏条陈救荒十事  上嘉纳又蠲逋负减半太仆马价十五以轻赍之羡给漕卒议安大同叛卒皆宏谋也  武庙实录成进少师兼太子太保  上尝制咏春及四景诗属宏和  上自序其端名曰咏春同德录题其衘为内阁掌参机政辅导首臣其见任如此

○丙戌  献皇帝实录成进华盖殿大学士食正一品俸赐御制诗一章丁亥以疾求去再上赐驰驿归及大学士张孚敬去位  上思用旧臣手敕起宏于家宏至见便殿  上亲劳之赐银图书一文曰旧辅元臣时时燕见密议奏对皆称旨无何遂卒  上为辍朝恤典之厚诸大臣莫侍比焉宏恭慎谦抑明习国家故事能持重得大体故三入政府以功名始终云  己酉初十三年八月  上谕内阁欲选补九嫔谓已请之  圣母大学士张孚敬李时会尚书夏言奏此国本所系有不容已请照先年事例遣官诣南北直隶河南山东博永贤淑以备选补  上第令于京城内外选之至今三月中有司上民问女子名籍  上曰所选女子苟不教以诗书与见御者无异其各令父母视教之俟过夏秋行从容耳夫教养日久或善性可就而得贤淑以佐朕焉及是礼部请如前旨举行择日候选入宫听  皇太后简留  上曰圣母慈命令朕自择以补九嫔其留考仍待岁月然后册封遂以是日选进

○庚辰吏部以科道缺人请行取内外考选及主事评事等官改授得旨给事中御史乃朝廷耳目之官近年所选多浮薄新进之士轻率妄为有乖政体令次考选改授务求醇笃老成谙事体者毋得滥用吏部复言改授者其俸给宜照改官品级而考满亦照改官之日为始无借前补后之毙从之  升户科右给事中俞潮妥于吏科工科右给事中蔡文魁户科礼科右给事中高擢本科刑科右给事中邢汝默兵科俱左给事中时吏部拟给事中杨僎李进为刑工科左给事中  上以选逢未经升右不许

○辛亥巡按山西御史余光荐原任右副都御史张润苑马寺卿侯纶南京狭西道御史景溱吏部言润禠职未及请召用纶溱从之  割四川川南道所隶卭雅眉三州八县建昌等六卫十所天全黎州七土官衙门为上川南道以建昌兵备副使胡仲谟兼分巡督粮右参议李瑜兼分守从巡按御史邹尧臣请也

○壬子总理粮储兼巡抚应天右副都御史侯位以母夏氏年百岁乞归侍养  上不允诏有司存问其母仍赐米三石绢二疋  部以应天苏松等府旱灾免存留税粮有差仍议折徵南京各卫仓粮一十六万石每石徵粮六钱解赴南京户部兼放官军月粮仍留浒墅关粮银一年赈济河南开封等府灾伤议改兑米临清仓五万石德州仓六万石每石各折银六钱其石桥并臣盈等仓米豆酌议原价多寡每石各减银一钱仍于是年存留钱粮蠲免如例俱从之

○甲寅以五伦书性理大全四书五经集注各一部颁降南京国子监仍诏本监监丞博士助教等官岁支本色俸米俱照弘治十年事例每石折银七钱着为例俱从祭酒费采奏也

○乙卯先是十三年七月虏大举窥马池宁夏总兵王效延绥副总兵梁震等拒之乃是定边营迤东乾沟拥震伏兵击虏虏趋固原狭西总兵刘文参将崔天爵不能擒贼遂分掠安定会宁二县其窥鼠湖千余虏为效所败至沙湖及安定灵州劾复败之诸将大获功然诸城堡亦多残破者总制唐龙上其功而巡按张鹏以罪状闻  上遣给事中戚贤往会巡按御史勘实贤先勘上狭西事言虏入安会二县杀掠最惨刘文罪最重苐麾士卒仅八千人而婴八九万方张之虏尚能兼程冒险奖督偏禆所斩获亦百二十七级失亡虽多宜以功赎其参将霍玺孙仁以下功罪各有差又已勘延宁二镇言总兵梁震王劾始不能遏虏于未入而震乾沟之战效鼠湖沙湖安定之捷亦足振扬国威震愧虏至于灵州之役效以八百孤军而御万余虏尤为奇功计效部斩首实一百五十八级震部九十九级并言总制尚书唐龙总兵张凤巡抚都御史于桂张文魁等功俱可录奏下兵部议覆得旨刘文并继宗霍玺孙仁姑夺职闲住王效梁震张凤各赏银五十两彩币四表里唐龙四十两三表里荫一子太学生参将刘潮史经等各二十两二表里黄臣于桂张文魁各十五两一表里其余犒赏赎罪议罚有差已而御史周鉄言延绥自十三年闰二月以来官军大捷者三所议升赏未尽其功兵部再议得旨唐龙于桂等各升俸一级张凤升右都督王效梁震各一级余升赏有差

○丙辰隶宣府膳房堡等处功升赏官军姚浩等五十七人

○丁巳旌表四川孝子李应麒等三人节妇高氏等十七人烈妇边氏一人从御史邹尧臣奏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五·毕沅
  卷二十二·沈德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第七十九册 族档(无年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纪昀
  一四七一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十一部折·佚名
  平秦王高归彦传·李延寿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一·刘铭传
  卷五十二·纪昀
  卷一百十六·佚名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吕思勉
  卷十七·王溥
  同治五年四月十七日·曾国藩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一     元 方回 编夏日类 南风之薰以解民愠以阜民财舜之咏也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唐太宗之咏也所处之时同而所感之怀不同故宋玉有雌雄风之对焉 五言【二十

  • 卷四·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四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送李亿【一作忆】东归【六言】 黄山远隔秦树【嗣立案西京赋绕黄山而欵牛首注汉书右扶风槐里县有黄山宫杜甫诗两行秦树直】紫禁斜通渭城

  • 84.郑鹧鸪诗·施蜇存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应进士试十六年,至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方才及第。授官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为都官郎中。这是他最后一任官职,诗家称之为郑都官。不久就告老归隐而卒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张廷玉

        廖永安 俞通海 胡大海 栾凤 耿再成 张德胜 汪兴祖 赵德胜 桑世杰 刘成 茅成 杨国兴胡深 孙兴祖 曹良臣 周显 常荣 张耀 濮英 于光等   廖永安,字彦敬。德庆侯永忠兄也。太祖初起,永安兄弟偕俞通海等以

  • 卷十六·谷应泰

      ○燕王起兵太祖洪武三年夏四月,诏封皇子棣为燕王,太祖第四子也。十一年冬十二月,定诸王宫城制式。太祖曰:“除燕王宫殿仍元旧,诸王府营造不得引以为式。”   二十三年春二月,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军,听燕王节制,征沙漠。

  • 卷之一千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八○ 寄谕浙江等督抚将《通鉴纲目续编》改正本照原板样式刊印换给缴书之家·佚名

    一○八○ 寄谕浙江等督抚将《通鉴纲目续编》改正本照原板样式刊印换给缴书之家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八日大学士 公阿<桂>、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各督抚,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八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

  • 卷二 国统志二·黄遵宪

    白河天皇立。讳贞明,后三条长子,母,藤原能信养女。教通关白,寻薨,代以赖通子师实。帝政自己出,相门敛手,而爱憎任意,好色信佛,竭民力以事浮屠佛像。在位十五年,改元四:日承保,日承历,日永保,曰应德。禅位后犹专政四十余年,国势大败,不

  • 皇甫晖传·欧阳修

    皇甫晖,魏州人。做过魏军卒,戍守瓦桥关,戍满当归,留在贝州屯田。当时,唐庄宗已经失政,天下人心散乱。晖为人勇猛且无赖,夜间在军中赌博,输了,就和徒弟策谋叛乱,劫持都将杨仁晟说“:唐能够灭梁而得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先得到魏拥有了

  • 第五章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之期·钱穆

    一、孔子出仕之前缘《史记 孔子世家》:桓子嬖臣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执怀,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益轻季氏。阳虎为季氏家臣,其囚季桓子事,详见《左传》定公五年。季氏为鲁三家之首,执鲁政,而其家臣阳虎乃生心叛季氏。孔

  • 卷八卫禁律·窦仪

    【五门】律条十五并疏宿卫人兵仗不得远身行宫诸犯同宫殿法宫内外行夜犯法犯庙社禁苑京城宫城门守卫人相代越州县镇戍城及官府廨垣私度越度冒度关津给过所关津留难赍禁物度关越度缘边关塞共化外人交易婚姻外奸入内奸出

  • 卷四百九十三·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十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言大乘大乘者,普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胜。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譬如虚空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

  • 卷三·佚名

    复次妙吉祥。众生相状有下中上故。乃谓虚空有下中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一切处平等无差别分别。无生无灭。非过去未来现在。无色相无戏论。无表示无施设。无触无系著。无称量过诸称量。无比喻超越比喻。无住无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论卷第十(二十五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论说夫奉教念佛之士。叨法正之遗荫。作如来之所使必以摧邪显正。激浊扬清为后学蓍龟。作生灵耳目为己任也。苟弗能而默默自守。则尸禄备员于佛门矣。虽讲授亦奚以为。岂不闻因筌然后得鱼。体教然后修行。名教未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七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七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摄等品第六之三身业云何。谓身表及无表。语业云何。谓语表及无表。意业云何。谓思。善业云何。谓善身语业。及善思。不善业云何。谓不善身语业。及不善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三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三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中证居士(郭知县仲堪)天台智者大师。悟法华三昧。以空假中三观。该摄一大藏教。无少无剩。言空者无假为中无不空。言假者无空无中无

  • 密藏禅师遗稿序·道开

    密藏禅师遗稿序密藏开禅师遗稿法孙按指上人所收辑也,藏师英伟,雄骏千仞,璧立为紫柏尊者,上首法筵,海众所至。云涌定中,知本师将有王难,刺血上书,一夕隐去,师资閟现,群龙无首,诸天鬼神犹不能测知而况于凡心凡眼乎?遗稿多所与群公书

  • 布施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在给孤独园,说三十七种布施感果不同并为国王说布施及十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