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五

門人真樸編次

見聖謠三章

曾聞護國頌仁王,何幸勉勉見我皇?論道至忘天子貴,平拈公案細商量。

嚴陵加足不稱臣,光武包荒為故人,喝下疏僧承顧笑,千秋法社詠皇仁。

豁達雅方漢祖雄,御人以禮法堯躬,鉤章擬欲歌明德,浩浩如天歎莫窮。

上問孔顏樂處,荅云:「一箇閒人天地間。」因成四韻:

孔顏樂處意何長?自得吾真萬慮忘,一箇閒身天地內,半瓢風月枕肱旁。階前秋艸橫千古,眉底青眸貫百王,春雨乍滋霜又落,笑看人世電飛光。

上賜御畫山水圖(有序)

己亥閏三月

上傳敕天童,召忞赴京,命即萬善殿安禪結制。

上不時出宮就見,忘其位貌,待若賓朋,間於論道之餘,抵掌而譚天下之事,則靡不周知曲盡。一日出數軸示忞曰:「此朕數年前遣病時作也。」遂以山水一、蒲桃一賜忞焉。墨光澹蕩,筆意瀟疏,殆騷人韻士揣摩半生而未臻其閫者,

上獨優為之。昔班固作漢書,稱昭帝十四能知上官桀之詐。

今上十四,總攬乾綱,肅清海甸,不假霍光之輔,一皆出自宸斷,尚以萬幾餘暇博綜帝典王謨,旁及百氏家言,既承精一之傳,復探西來大意,至若詩文小技、筆墨餘長,猶善且美若此,竊謂中古帝王未有聰明睿智如今上者也。忞艸莽,餘生得奉天顏已屬厚幸,乃皇皇手澤輒以見遺,他日持歸,藏之太白名山,顧不成禪叢千秋佳話哉?敬拜手颺言為識其歲月云爾。

一幅吳綾御墨鮮,半含秋水半春煙,崩騰瀑布疑匡阜,澹遠村墟似輞川。寵賚固非龍惱缽,手遺全勝始豐田,名山歸奉天龍護,佳話應知百祀傳。

上語及先師,每廑生不同時之歎,因出處士曾鯨所繪道影,喜動龍顏,遂命供奉王國彩臨摹二幅,備極莊嚴,賜藏天童,其原本留宮供養。

異世奚殷聖主虔,道兮師大德師全,空生寫就趺巖石,瑞相摹成下二天。彷聽雷音宣寶座,儼驚法雨灑當前,通身兩處分朝野,不盡真燈耀帝乾。

上詢先師語錄,因偕直說進呈,御覽徹宵,豁然神契,即日依忞疏請,賜同大藏流通。

微言師亦遠,睿智獨明真,既發終宵歎,旋教曠典新。琅函光吐月,玉軸曉生春,大義昭星日,昏衢息夜燐。

上詰:「天童何義?」為述其由,兼請寺額。

上下弘法,圓照真覺,法慶諸顏,俾忞自定。乃遵首二字焉。

名山希寵錫,聖主尚勞謙,兩字從高揭,諸顏聽自拈。瑤章侵玉漢,天樂動危檐,太白標弘法,名同實共兼。

上問:「祖山初見何人?」云:「天童先老和尚。」

上忽動容,因問:「有何機緣?」云:「以功夫不切實,為叩,蒙賜痛棒,云:『有甚麼不切實?』」

上曰:「適生晚暮,恨不及見此老耳。」忞曰:「四海五湖皇化裏,先師亦安能出得陛下大威光也。」

上曰:「得三五年,有箇會處當自見渠。」忞曰:「誠如天言。」

皇封彌浩浩,函蓋廣于天,當宁來何暮?先師往豈前?瞥而親薦得,一會自儼然,今古無畦岸,天言信不愆。

上所居師蕘,堂門書「生死事大」,壁書「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之句。為語忞曰:「每對此輒萬緣寢削。」因進曰:「少年讀李卓吾『纔等待,便千萬億劫了也。』即日出家。」

上曰:「亦請老和尚大書,用以自警。」

君王方鼎盛,怛化切斯須,緣以大人覺,益之良士瞿。情封千界落,心月一輪孤,不住無生地,蓬瀛詎所圖。

上命供奉王國彩重摹幻質留供闕庭,適駕臨方丈,御覽一過為添數筆,遂覺生肖宛然。

馘黃項槁貌支離,任是僧繇巧聚眉,底費九重親手澤,為留七眾好風規。三毛幸已仍加頰,四面何勞更顯奇?堪笑古錐成骨董,萬年凌閣永傳持。

上念忞將別去,後會難期,自簡宣紙數十幅,命作大小行楷留宮。

上亦劈「窠書敬佛」四大字賜忞,謂彼此展視有同面晤云。

惜別君王重,多愁會晤難,何由能縮地?長此共盤桓。託意存千古,留思寄卷端,正虞風雨夕,未易等閒看。

上于乾清宮所祀關壯繆,親示良工雕刻黃金鎧甲,寶玉爛然,蓋經三年而始就者,因忞歸太白,賜作山門護法。

帝重關夫子,肖形百寶裝,海山憐去轍,歸護敕維匡。漢主猶堪託,髡徒豈足襄?名藍標太白,千載倚金湯。

上于庚子孟春爰下罪己之言,一切修禳諸事敕俱停止,特于四月八日嚴修水陸道場九晝夜,以忞生遐陬未之或見也。

慚受天恩渥,驚聞佛事開,在資心意廣,不惜大官財。僊梵凌空際,天真降九垓,為僧今半百,恍誤蹋瑤臺。

上于四月二十七日命遊南苑,觀新建德壽寺,敕近臣就玄靈宮寢殿設齋管待,極其隆渥。

南苑策遊,騎駿奔走,侍臣宮庭排盛燕,山海列名珍,飽德誠無盡,酬章媿莫陳,願歌天保詠,回祝向丹宸。

上再擇夏五既望,聽忞徂征,尤不忍遽離,如是促席晤譚于風晨雨夕者旬有餘日,無倦怠之意焉。

征帆驚遂挂,離思浩無涯,風雨晨兼夕,乘與遣復排。寧云忘勢位,直己外形骸,我后誠高朗,微躬若措懷。

上亟稱內臣張斐然與供奉虞世瓔,一學顏歐、一學鍾王,皆妙得其家風。因拈案頭敕書展視曰:「此張斐然筆也。」遂命天岸昇子朗誦其文,至忞法名,

上曰:「不當犯諱,但為國體所屈。」忞曰:「君臣之分無所逃也。」

上曰:「心殊不安。」

幻質同殊劣,虛名等聖凡,馬牛呼不惜,君國體何巉?盛世尊耆德,天王式艸嵒,山林叨履戴,寧越蓋與函。

上敕門人本昇,久居山東,開發四眾,仍賜所居大覺院為法慶寺,命侍臣出帑金五百兩,俾歸住持,勗以勉之。

祖風揚北海,帝敕在而躬,炳煥奎章揭,霈滂德施隆。大迻齊魯俗,深鑿智愚瞳,勿謂欽承小,厥聲天語哅。

上留門人本月、本皙在京開法,為存法思之念也,臨行規訓二子。

宸慮何覃厚?風雲藉爾征,因憐舐犢意,遂展及烏情。奮志酬先德,殫躬報聖明,毋為耽晏逸,鎩羽負生平。

上問忞:「幾時再來晤朕?」忞云:「待皇上三十,或狗馬未填溝壑,當來敬致封祝。」

上云:「老和尚定與趙州齊年。」忞云:「審如慈旨,尚得恭慶我皇八十也。」時學士曹本榮在側,進曰:「皇上固然萬壽無疆,我師亦合寶掌千齡。」忞曰:「果爾,則忞當百度來京矣。」

上為大笑。

逝水嗟難復,朝宗詎所艱,趙州如可匹,寶掌不須扳。六度登黃閣,千回覲聖顏,坐添長壽考,金口自宣頒。

上于十五日淩晨單騎御萬善門,敕忞乘馬並轡而行,親送百餘步已回輦矣,復馳至北苑門握手而別。

艸莽臣何德?皇情眷若琛,分攜重握手,回榮復言心。愁豈關山遠?悲因媿感深,生平珠玉淚,一瀉百壺斟。

贈普慈、印心二天使

宸衷嗜道邁前王,奉御每監內道場,不為聖神求法匠,勞勞誰問越山長?

對御譚禪妙有鋒,語當箭拄卻從容,恩波湛湛沐偏厚,常在君王顧鑒中。

贈靜香周觀察(諱荃)

鮮烹大國藝通神,小技詩文畫可人,休怪毘耶能慧巧,大千手擲若陶輪。

過淮河弔金龍四大王

丹心只擬挽天河,洗淨乾坤穢濁多,靈爽千秋殊未化,肯憑險惡作風波。

贈別山普應禪師

金錫半生縣帝闕,師名兩度受皇恩,祇將鼻孔聞聲息,日轉真經百億番。

贈祖山地姪禪師

傳得金車無底缽,編蒲仍打睦州鞋,那堪錫寄黃金闕,溫清依然日挂懷。

贈憨璞聰孫明覺禪師

延平劍氣干牛斗,況更磨礱在帝旁?殺活從伊顛倒用,當鋒不犯一豪芒。

贈玄水杲孫禪師

禹門浪裏擎頭角,衝破長天萬里風,騰蹋試行師子步,無端弄入帝王宮。

東來堂霓菴公王于朝罷時間從問道,終日無倦容,短章以贈,嘉其好善忘勢、敏而嗜學,有賢士之

風,無貴人之習焉。

帝子寵來必肆奢,翩翩誰得似君嘉?菲躬動若同寒素,超俗思將類島霞。學富淮南匪假託,藝方松雪自名家,幾回臨漪亭邊過,忘卻西窗日又斜。

贈慶雲李欽差

三朝歷事股肱臣,鵷鷺班常近紫宸,夙福信由多劫種,報來麟趾更振振。

贈範宇張欽差

少壯從龍佐闢疆,忠勤事事得君王,法門護念猶無倦,囑受靈山信不忘。

贈春雨雷欽差

殷憂王事知忠愛,清白傳家驗後昌,桂馥蘭馨方楚楚,三槐應蚤植君堂。

贈鄰襄沈居士

焚香阿閣日垂簾,三藏承恩許貫淹,塵內有經親剖出,何須破句讀楞嚴?

贈湘南徐居士

長侍君王賜澡修,聞思放赦罕餘留,從參活潑玲瓏句,不看諸方死話頭。

贈普濟上人

當年博施病陶唐,普濟何緣眾口揚?久隱西山稱逸士,今開藥室號醫王。補虛只用參苓散,導滯還加蔻朴湯,起死應知有活法,一回汗出自清涼。

為成茂、成幹、李大君、少君,製字孟祥、仲謀賦贈。

人言將相都無種,我愛孟祥有父風,飛鳥固然今已盡,良弓留待射天熊。

鳳生鸑鷟虎生彪,生子如君一仲謀,記取他年麟閣上,絳侯題後亞夫侯。

讀皞如曹居士申酉丙戌奏啟賦感

劻勷謾說奉丹宸,百六災思在甲申,九廟明禋誠已矣,二陵歸寢待誰陳?義憐埋主毀家士,忠憶藏肝剖脅臣,殘局留君還了卻,不妨長道未亡人。

題血書華嚴經(有序)

海虞行虛禪人瀝血書雜華大典,用藏四大名山,茲部首先卒業,因匍匐來京,擬上清涼,安置金剛堀內,丐余題跋。由是合十指爪,宣說伽陀,敬書于左。

真法供須身命酬,紅蓮舌剖太經流,法門無盡毛端揭,海墨難書一滴收。金色吐吞華藏晝,紫豪掩映百城秋,懷來五頂三千里,珍重天龍護似眸。

題白團扇

宛如秋月影團團,動著清風透體寒,八萬毛頭開孔竅,雪庭誰更覓心安?

題別山普應禪師所畫白菜

何意呈身在玉堂?淩秋幾度傲冰霜?自憐碧藻堪同潔,未肯時饈遠遜香。澹泊能明君子志,麤疏不入貴人腸,平懷一種天然趣,細嚼方知道味長。

次韻留別春平吳上谷

著手胸頭便了知,前身金粟更何疑?心空膴仕休官日,智決烏臺選佛時。勞侶不妨俾給侍,尼乾且喚是吾師,風流乞遍歌姬院,下士從教謗復嗤。

無家客欲擬何歸?為有林泉得便依,山采蕨炊纓絡粥,池栽荷補水田衣。頑心友石秋同冷,野杖聯雲曉共飛,篆縷消來清晝永,更驅萬象話玄微。

奉 旨還山,留別別山普應禪師。

再四陛辭俞復留,吐殘榴火上官舟,不堪回首君恩重,難割永懷道誼綢。歸意盛長方似夏,離情黲黮蚤如秋,願言保愛珍明德,日對堯眉踰趙州。

越鳥翩翩向故山,歸飛獨恨暌宸顏,固慚八載葵傾日,尚羨嚴城晝揜關。多嗜利名叢物議,誰膺寵錫等雲閒?回天不藉揮戈力,法社殷憂未可刪。

禮辭寶祖塔,留別守塔潭湘禪人。

南望故山北望祠,心縣祖寢更凄其,園陵幸藉長居守,墓木猶煩力護持。縱直艱虞須保愛,莫因枯淡便依違,秋霜乍降蘆華白,鴈足音書好寄知。

登舟南邁有感而作

從別九閽後,傷心已百端,憫茲弱者肉,猒彼虎而冠。聖主憂民切,黔黎見德難,為詢金紫客,因孰國委官?

舟至臨清,十月不雨矣,水涸塗見,長年束手無策。時護送天使欲遂棄舟,余示以九重德意、關帝威靈,果而河水驟滿。抵東昌,大雨,由是獲濟。

大川稱利涉,水涸櫂為亭,卒地潮生浦,俄然漢起霆。雨沾天子澤,威顯帝君靈,萬國通輸運,皇心亦載寧。

過分水龍王廟,讀永樂朝開河宋尚書禮公碑碣。

大禹功成後,嘉君著令猷,力排南旺水,分接萬川流。裕國非當世,福民歷萬秋,往來簫鼓客,請一問祠頭。

血書曼殊大士贊

非心非色謾疑猜,權號文殊妙辯才,襯足紅蓮隨地涌,印空寶座自天開。狻猊聲吼千魔怖,智劍芒寒萬聖摧,透體紫霞光飲日,儼從金色界中來。

普賢大士贊

萬行分披願海重,象王行處疾驅風,身雲彌布難思界,毛孔中含一太空。智似文殊稍共轍,慧如普眼謾舒瞳,百城參見吾師後,春盡落華滿地紅。

達磨大士贊(二首)

鳳凰臺上遭攙出,少室嵒前受毒深,行道不辭獰惡世,為人徹底祖師心。

面皮鐵作石為肝,九載憨憨著壁觀,究竟心原無可覓,何曾有法為人安?

紫柏尊者達觀可禪師贊

秉慧劍、操智橦,金剛燄、般若鋒,開覺路,復禪叢,流藏典,惠顓蒙,精貫日,氣吞虹,佛幢震,魔膽㤝,道大難容堪忍世,千秋法社想英風。

敕賜天童密雲悟和尚真,奉旨題贊(有序)。

己亥菊月,忞被召至京師,留住內萬善殿。

上一日備問先師勤至,乃出處士曾鯨所畫頂相進呈。

上自展觀,命學士王熙讀先師自題贊及忞制贊,動容久之,然後詔近臣收進內宮臨摹。一日語忞曰:「先和尚道影傳寫極工,所題贊果是真筆否?」忞曰:「的係先師七十五歲時書也。」

上曰:「朕已命工臨下二幅。」忞因進曰:「如原寫當聖意,可留存大內,願賜忞摹本還山,俾先師叨皇恩光被當不朽耳。」至十月之晦,依原本臨摹者裝潢始就,其一幅則沈香龍座備極莊嚴,于元正三日畢工。

上皆親送至萬善方丈,展挂示忞,并召忞門弟子俱來隨喜。于時皇情極為歡說,指所畫衣褶曰:「此皆朕手自著墨也。」復一日展示學士王熙、曹本榮,因謂忞曰:「即請老和尚題贊于上。」忞曰:「謹遵慈旨。於乎!先師自壬午入滅,迨今十有八年,尤能道契人主,致人主景懷若此。使與上生同一時,對揚休命,其遇合之隆又不知當何如者?雖然先師之道誠大矣、德誠備矣,而今上嗜道好德之心亦萬世而旦暮遇之也。昔神廟手書金剛經為汗所漬,思欲易之,詔問達觀可師,可曰:『御汗一滴,萬世津梁。』竊謂此段因緣為法津梁,光于有昔,故特表而出之,以示後之來者。」

大法身縣只一絲,拔山有力等閒持,鋒亡佛祖提綱日,舌結天魔妙辯時。毛孔散為千聖眼,道標留作帝王師,從茲太白歸藏後,殃累兒孫曷盡期?

敕賜別山慧善普應禪師真贊

百城罷訪入煙蘿,宗說滔滔似決河,缽洗禁池傾白月,經翻古洞涌金波。飲人以德同慈嫗,荷法唯公絕比阿,道影師名重疊賜,袈裟沐盡御香多。

慶雲李公畫相贊

諸艱歷試倍流離,壯志如山屹不迻,恭謹真堪追萬石,勛名未肯亞驃騎。曾無肺腑藏私怨,只有丹誠報主知,衣錦還歸行晝裏,長安共說好男兒。

春雨雷金吾畫相贊

丰神奕奕貌桓桓,氣自干霄劍自寒,閒跨征鞍平樂浪,笑淩夜雪獵三韓。亞夫勛業能嗣武,太尉家聲正未闌,最喜昔人長健羨,金吾仍作父時官。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五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十·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八·湛然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印光
  卷五十五·道世
  净土圣贤录卷六·彭希涑
  与海定等书(十四通)·太虚
  ●又述二颂(有序)·张商英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五·南石文琇
  卷十四·佚名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由序·遵式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并序)·法照
  卷第十八·费隐通容
  卷第十三·佚名
  答王远孝问·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377_1 【西上经灵宝观(观即尹真人旧宅)】孟郊   道士无白发,语音灵泉清。青松多寿色,白石恒夜明。   放步霁霞起,振衣华风生。真文秘中顶,宝气浮四楹。   一片古关路,万里今人行。上仙不可见,驱策徒西征。

  • ●续编·卷二·沈瘦东

    明启祯间,锺伯敬、谭友夏二人诗名满海内。其诗以意兴为归,凡声调、格律、神韵、辞藻,一切摆落,世所谓"竟陵体"也。伯敬,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友夏,为天启末解元,名位、辈行俱后于锺。然二人持论拗僻,不苟同于俗。伯敬尤自

  • 卷二十一·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一王松张汉彭镜泉陈熏南曾逢时黄运和郑永南李逸樵王松松,字友竹,号寄生;新竹人。清光绪乙未割台,携眷内渡避难;及局势略定,返台。着有「台阳诗话」、「沧海遗民剩稿」及「友竹行窝遗稿」等书,前两书已列刊「文

  • 09、闺戏·蒲松龄

    长命上,长叹一日气说自从娶了江城,一经半年。那三个月恩爱异常;这三个月里好虽好,只为着点小事儿,把娇容一变,就着人魄散魂消。摇头咬指云看起来也不是个善良君子也呵! [耍孩儿]娶了他已有半年,起初是你爱我贪,眉眼不怕人难看

  • 吕本中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开封(今属河南) 人。曾祖吕公著、父吕好问俱为名臣。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秦

  •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欧阳修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颍川郡王载德子也。博学,通《春秋》,工文辞。武后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丐终制,不见听。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时天子暗柔不君,韦后蒸乱,外戚盛。平

  •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蔡东藩

      却说匈奴西偏,有一乌孙国,向为匈奴役属。当时乌孙国王,叫作昆莫。昆莫父难兜靡,为月氐所杀,昆莫尚幼,由遗臣布就翖侯窃负而逃,途次往寻食物,把昆莫藏匿草间,狼为之乳,乌为之哺,布就知非凡人,乃抱奔匈奴。到了昆莫长成,匈奴已

  • 卷之八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一宸章【一】【臣】等谨案诗书所载帝王年夀若尧典在位七十载禹谟舜宅位三十三载虽皆自言而其文则史臣所纪至若喜起之歌有篇名而言夀南风之歌有篇名而无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工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掌天下工虞器用辨物庀材以饬邦事所属有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营缮清吏司郎中满四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五人汉一人主事满二人蒙古一人汉二人掌

  • 第四节 宫 室·吕思勉

    隋、唐两代,于宫室颇侈。以隋文帝之恭俭,犹营仁寿宫以劳民。见第二章第一节。而炀帝无论矣。炀帝事皆见第二章第四节。窦琎营洛阳宫,失之壮丽,唐太宗毁之,见第十八章第三节。而阎立德为营玉华、翠微二宫,徐惠不以为俭。见第

  • ·辗转刊行··王守仁

    钱德洪&middot;跋钱德洪这篇&ldquo;跋&rdquo;,乃专为下卷所作,不包含上、中二卷。【原文】嘉靖戊子冬,德洪与王汝中奔师丧至广信,讣告同门,约三年收录遗言。继后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洪择其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得若干条。居吴

  • 定公·定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三·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网明童子菩萨。谓胜思惟大梵天言。善男子。汝说一切凡夫行处。吾于彼行者见有行相。梵天言。善男子。若我有所生处应有行相。问言。梵天。汝若不生云何教化诸众生耶。梵天答言。佛所化

  • 月灯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过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声德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童子。尔时声德如来应正遍知。于

  • 卷第七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

  • 银河系公民·海因莱因

    本书是世界科幻泰斗罗伯特·海因莱因最受欢迎的十大佳作之一。描述了一个孩子和老乞丐在星际中遇到的种种奇事以及阴谋和背叛的惩罚,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和人性的善恶。主人公索比小时候随父母到外星系视

  •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佚名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曲素诀辞五行秘符一卷」;《无上秘要》卷二七引《洞真凤台曲素上经》,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三篇。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