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

钦定四库全书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

敬天

康熙七年戊申五月壬子

上谕吏部等衙门朕亲政以来孜孜图治期於民生乂安聿臻上理乃今年自春徂夏雨泽愆期兹复太白昼见

天象屡示儆戒朕甚惧焉今力图修省弥加敬慎励精勤政以答

天心其在内各部院官理应各尽乃职公亷自効副朕信任之意今惟瞻徇情面图润私家不念国计但求便已有负倚任在外督抚提镇以下各官原欲令其绥理地方抚恤军民咸令得所近见大吏朘削卑官卑官虐害军民滥行科派脂膏竭尽甚至逃亡此皆内外大小各官不务公廉有违

天意以致灾异频见嗣後务须洗心涤虑痛改前非如仍因循旧习不行更改事经察出从重治罪

乙卯

上谕吏部等衙门近见天气亢阳祷雨未应风霾日作禾苗枯槁倘仍不雨秋成无望民生何赖皆由内院六部都察院大臣不能公忠体国政事舛错及一切事务应完结者驳察耽延则例繁多任意轻重以致属员胥吏乘机作弊者甚多着即指名参奏从重治罪其才庸不能办事者亦着参奏黜革勿得徇情姑留如经朕知或被旁人纠参将该管官治罪不贷刑部督捕等衙门狱讼牵连日久不结令无辜沈寃狱底而拟罪引律偏用重条严刑酷罚以苛察为明深求为能积怨既深上干

天和垂示灾异宜加修省以为消弭之计至科道职司言责纠参建白必有益国计民生方应陈奏勿得苟且塞责各部院大小臣工尚其同心协力修举政事共挽

天心体朕惓惓求治之意

康熙十年辛亥三月庚午

上谕礼部今岁三春无雨风霾日作耕种愆期民生奚赖皆由朕躬凉德政治未洽大小臣工不能殚忠为国恪修职业瞻顾因循惟图自便偏私怠忽致干

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宁深切儆惕今实图修省励精勤政体

上天仁爱之意感召休和为民请命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大小臣工各有职掌皆宜体朕倚任之意共効赞襄持廉秉公克尽厥职洗心涤虑痛改前非以迓

天庥尔部即遵谕通行申饬

四月戊子

上谕礼部时已入夏亢阳不雨农事堪忧朕念切民生躬自刻责特颁谕旨戒饬各官修省祈求雨泽乃精诚未达霖雨尚稽朕昼夜焦劳不遑启处兹?诚斋戒躬诣

天坛祭告恳祈甘霖速降以济民生尔部即诹吉备物俟朕亲诣行礼

康熙十二年癸丑三月戊寅

上谕兵部尚书明珠曰朕初因修葺宫殿暂驻瀛台今天时方旱甚轸朕怀虽修葺未竣即日还宫修省

九月乙亥

上谕起居注官胡密色曰朕适诣

太皇太后宫问安

太皇太后问朕曰顷者地动尔知之否朕奏曰此乃天心垂异以示警也

太皇太后谕曰人君遇有灾异固当益加修省亦在平时用人行政敬承

天意耳朕仰绎

慈训诚为克谨

天戒之要也尔其书诸史册

己卯御史马大士疏言京师地震请

敕大小臣工实图修省

上曰变不虚生地动示警皆由政治未协朕心深为怵惕力图修省务期庶绩咸熙大小臣工其各洗心涤虑省改前愆恪供职业共回

天变

康熙十六年辛巳三月己丑

上谕礼部帝王克谨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故设立专官职司占候所系甚重一切祥异理应详加推测不时具奏今钦天监於寻常节气尚有观验至今岁三月霜雾及以前星辰凌犯等项应行占奏者并未奏闻皆由该监官员冒昧疎忽有负职掌尔部即行察议具奏

康熙十七年戊午六月壬午

上谕礼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於下则天变应於上捷如影响岂曰罔稽今时值盛夏天气亢阳雨泽维艰炎暑特甚禾苗垂槁农事堪忧朕用是夙夜靡宁力图修省躬亲斋戒?祷甘霖务期精诚上达感格

天心尔部即察例择期以闻

康熙十八年己未七月庚申

上谕吏部等衙门自古帝王抚御万方兢兢业业勤求治理必欲隂阳顺序和气迎庥或遇灾异示儆务省愆思过实修人事挽回天心兹者地忽大震盖由朕躬不德敷治未均用人行政多未允协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或罔上行私或贪纵无忌或因循推诿或恣肆虐民是非颠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干

天和召兹灾眚若不洗心涤虑痛除积习无以昭感格而致嘉祥朕力勤政务实图修省应行应革事宜令部院三品以上官及科道在外各督抚直言无隐其在京三品以上堂官并督抚提镇俱据实自陈毋得浮泛塞责仍通谕内外军民人等知之

是日

上召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满汉各官齐集

命大学士明珠等传谕曰朕因地震力图修省务欲挽回天意尔各官亦宜洗心涤虑公忠自矢痛改前非爱民为国乃尔等全无报国之心於所善之人即以为善而奏闻所不合之人即不行奏请此等不公事情朕闻见最确犹望改过故不即行处分今见所行愈加贪黩习以为常且从前遇有灾变之事朕亦屡加申饬一时在朕前俱云钦遵申饬之旨究竟全不奉行前此大奸大恶之人朕重加处分尔等所明知也科道各官於大奸大恶之人未见纠参或因事体暧昧未有凭据难於举?此後科道各官如有确见即据实参奏若依然虚节如前所行奸恶巧为掩饰不加省改或事情发觉或经朕访出虽欲寛免国法具在决不贷宥其即传谕诸臣咸使知之

壬戌

上召满汉大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各官集左翼门命侍卫传谕曰顷者地震示儆实因一切政事不协天心故召此灾变朕不敢诿过臣下惟有力图修省以冀消弭朕於宫中勤思召灾之由力求弭灾之道约举大端凡有六事尔诸大臣总督廵抚司道有司各官咸共闻知务期洗心涤虑实意为国为民斯於国家有所禆益即尔等亦并受其福庶几

天和可致若仍虚文掩节致负朕意询访得实决不为尔等姑容也一民生困苦已极大臣长吏之家日益富饶民间情形虽未昭着近因家无衣食将子女入京贱鬻者不可胜数非其明验乎此皆地方官吏谄媚上官科派百姓总督巡抚司道又转而馈送在京大臣以天生有限之物力民间易尽之脂膏尽归贪吏私橐小民愁怨之气上达於

天以致召水旱日月星辰之变地震泉涸之异一大臣朋比徇私者甚衆每遇会推选用时皆举其平素往来交好之人但云办事有能并不问其操守清正如此而谓不上干

天和者未之有也一用兵地方诸王将军大臣於攻城克敌之时不思安民定难以立功名但志在肥已多掠占小民子女或借名通贼将良民庐舍焚毁俘获子女攘取财物名虽救民於水火实则陷民於水火之中也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外官於民生疾苦不使上闻朝廷一切为民诏旨亦不使下达虽遇水旱灾荒奏闻部覆或蠲免钱粮分数或给发银米赈济皆地方官吏任意侵渔揑报虚数以致百姓不沾实惠是使民穷而益穷也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大小问刑官员将刑狱供招不行速结使良民久覊囹圄改造口供草率定案证据无凭枉坐人罪其间又有衙门蠧役恐吓索诈致一事而破数家之产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一包衣下人及诸王贝勒大臣家人侵占小民生理所在指称名色以罔市利干预词讼肆行非法有司不敢犯其锋反行财贿甚且身为奴仆而鲜衣良马远胜仕宦之人如此则贵贱倒置所关非细以上数条事虽异而源则同总之大臣廉则督抚有所畏惮不敢枉法行私督抚清正则属下官吏操守自洁虽有一二不肖有司亦必改心易虑不致大为民害此事朕非不素知但以正在用兵之际每示寛容今

上天屡垂警戒敢不昭布朕心严行戒饬以勉思共回天意作何立法严禁务期尽除积弊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详议以闻

康熙十九年庚申四月庚午

上谕礼部农务为国家之本粒食乃兆姓所资必雨阳时若而後秋成可期自去冬以来雨雪未降今时已入夏甘霖尚稽久旱伤麦秋种未布农事深为可虞且失业之民饥馑流移尤堪悯恻或因政治未协致干

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寜循省儆惕兹当?诚斋戒躬诣天坛亲行祈祷为民请命尔部即择吉具仪来奏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六月己丑

上谕大学士等曰天时亢阳犹望雨泽之降今观亢旱已甚天行之愆乃人事之失如有应行应革事宜令九卿詹事科道官员会议奏闻

庚寅

上谕刑部时已季夏雨泽愆期迩来亢旱益甚农事堪忧朕思天人一理感格之道必有未孚且刑狱或有淹滞寃抑之气最能上干

天和内外大小问刑各衙门审谳案件恐有听断不公曲直颠倒以及草率怠忽任意迟延致无辜之人久覊狴犴尔部即通行申饬自後问刑各官凡应速结事情即为归结勿得借端稽缓苦累平民务期虚公明允详慎得情以副朕钦恤刑狱感召休祥至意

七月癸酉

上谕大学士等曰天道关於人事彗星上见政事必有阙失其应行应革者令九卿詹事科道会议以闻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十一月乙酉

上谕大学士等曰今月朔日食十六日月食且比日积隂无雪朕思天象稍有愆违即当修省或施行政事有未当欤或下有寃抑未得伸欤尔等传谕廷臣详议奏闻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三月丙申

上谕大学士等曰今时略旱矣而钦天监奏四月朔日食凡应行应革之事其令九卿詹事掌印不掌印科道集议以闻

康熙三十年辛未十一月甲戌

上谕礼部自昔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示儆必实修人事以答天戒顷钦天监奏推算日食当在康熙三十一年正月朔日夫日食为天象之变且又见於岁首朕兢惕靡宁力图修省惟大小诸臣务精白乃心各尽职业以称朕钦承昭格至意其元旦行礼筵宴俱着停止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二月壬午朔钦天监预奏日食分数

上谕大学士等曰日食虽人可预算然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惧盖所以敬天变修人事也若庸主则委诸气数矣去年水潦地震今又日食意必隂盛所致岂可谓无与於人事乎可谕九卿如有人事应修改者悉以奏闻

十一月甲午

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朕自临御以来早夜孜孜以敬天勤民为念不敢少有逸豫偶遇灾变则尤悚然靡宁今次地震朕心不胜兢惕方今外寇初平海宇无事而灾变示警不可不加修省朕披览前史如汉之文景宋之仁宗亦有此异因其克修人事遂获长享太平其他遇灾不警视为适然卒致衰替可为炯戒每见内外大小官员多图暇逸怠於职业能实体朕怀留心民事者甚少兹宜各殚乃忱共勷实政以为修弭之道一切政事有应兴应革者尔等可悉心讲求集议具奏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壬午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曾因亢旱昼夜焚香恳祷

上帝至祀

圜丘之日立见感格大沛甘霖始知幽独之诚具在上天昭鉴中也後又值旱灾左右奏请朕仍前祷雨朕言今天下丰裕朕心之诚恐不及前

上天皆已鉴知不宜轻祷此朕不敢稍有虚伪之意故以此心告之诸臣自今以後益当与尔等加意图治耳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四月丙午

上谕大学士等曰据钦天监奏立夏时巽方风起是日朕於宫中占验乃东北风起钦天监务取吉利者具奏不知此等事件应据实启奏何必避忌至各处风信不同或他处东风亦未可定且春秋志灾不言其应孔子书此之意所以示儆今但取吉利可乎本朝并未尝有所避忌也尔等传谕钦天监知之

康熙五十年辛卯四月丁丑

上谕大学士等曰去岁冬雪应时入春以来雨泽沾足无风朕即向衆谕云交夏必旱秋月转恐雨水过多今观天时果旱云气方起即继以风自古人事有失必干

天和或政事未尽合宜或用人未能允当大小官员或有暗结党援以及残忍之人尚居职位囹圄中或有无辜凡若此等不能保其必无尔内阁会同九卿科道一一详问具奏

五月丙申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自京师抱恙而出今尚需人扶掖而行又兼天时亢旱蚤夜焦劳以致寝食不安自古君臣之义甚重必上下一德相成然後能感

上天之心召致和气不在徒饰虚文务空名以从事也今当此亢旱之际我君臣应夙夜靡宁以为万民筹画生计大抵诸臣内实心以国家为念者固自不少而秉性奸恶亦不可谓无人惟尔诸臣宜仰体朕怀日存忧惕为羣黎竭诚祈祷庶几甘霖可冀早沛也

十一月乙未

上谕大学士等曰

天坛大祭朕亲诣行礼曾有谕旨嗣因朕躬少有违和大臣等再三奏请故下旨遣大臣恭代朕则照常斋戒两日今朕躬安好如常必亲祭方展诚心朕仍亲诣行礼大臣等不知朕意或又行奏请朕今年已六十行礼时两旁人少为扶助可也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月庚戌太常寺疏请致祭

天坛应遣大臣恭代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自即位以来凡大祀皆躬亲行礼去年大臣等以朕年高恐致劳瘁请遣大臣恭代彼时朕躬尚能亲往行礼故不允所请今年入夏雨水稍不及时虑伤稼穑积闷之极身体甚是不安顷虽较前稍愈犹觉无力难以行礼祀典关系重大勉强而行略有错悞反非诚敬之意着如所奏遣大臣恭代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五月庚戌

上驻跸热河行宫

谕大学士等曰连日望雨近今西南风起云生随散理合祈求雨泽着交与该部速议令京师祈雨朕於此处俟部覆到日亦一体祈求

十月辛未

上谕大学士等曰十一月初一日冬至祀

天明日即应斋戒朕因腿足乏力来至汤泉身虽在此瞻望

郊坛不能释怀尔等传谕太常寺令将斋戒牌铜人照常送至乾清门朕在此照常斋戒其从祀人员斋戒务令恭敬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正月己卯

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日食虽系一定交限可以推算且今岁元旦日食被隂云微雪未曾得见但别省无云之处必有见者况日值三始人事不可不谨政事或有缺失之处诸臣确议以闻

十一月乙亥

上谕大学士等曰敬

天尊

祖所关至重至大朕自御极以来凡

坛庙祭祀朕俱亲诣行礼年来因多病足痛不能亲往每遣大臣恭代孔子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朕自不能亲诣甚切思慕欲得瞻仰

郊坛而非祭祀之日则典仪未备又非尽诚尽敬之礼今朕躬稍愈如南苑汤泉乘肩舆俱可行走今冬至斋戒之时朕足虽不得力洁诚之念有余拟於祭日朕躬亲诣於祭祀之前升

坛瞻仰省视俎豆若可跪拜朕拜後退处更衣幄次俟恭代亲王行礼毕然後回宫朕心始安已将此旨谕诸皇子尔大臣会同议奏此系创行之礼如大臣以从无此典或引据书史为言朕年已老在位六十年矣岂易得此例乎目今朕躬安好可以前往倘此数日内朕躬稍觉不能亲往再传谕停止未晚也寻大学士

等奏

皇上敬

天之心六十年如一日今

圣夀将届七旬足疾未愈时值严寒尤宜调摄仰恳依允

衆情停止

亲诣行礼

上命诸皇子传谕曰

天坛朕必亲往前者朕躬欠安偶未亲祭王以下公以上俱不斋戒此次着照常斋戒随朕前往不必随朕行礼朕行礼时不必赞礼作乐俟拜毕至更衣幄次命亲王偕衆行礼礼毕朕乃回宫朕躬亲往之处着书於祝文内

诸臣又奏本月十二日

皇上躬诣

天坛十一日

御太和殿视祝文香帛

圣躬未免太劳恳祈

皇上暂停亲视令内阁恭捧送往

上曰朕照常亲视祝版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八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一二二三 寄谕六阿哥等现在天气炎热在京校阅书籍官员着分别赏给纱葛·佚名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佚名
  九九九 谕内阁着皇子同军机大臣等编辑《古今储贰金鉴》·佚名
  卷八·朱轼
  卷三十七·高士奇
  绎史卷二十四之二·马骕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穰侯列传第十二·司马迁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雍正
  卷四十四·赵汝愚
  卷首之四,五·佚名
  梁武帝·苏辙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四·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五十四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万 表【六首】表字民望鄞县人正德末中武进士累官都督同知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晚号鹿园居士有玩鹿亭稾【顾言云鹿园才清思逸禀履高旷诗如空岩曲濑宛转寥夐时复滴沥得幽

  • 卷第二百六十·胡三省

    唐纪七十六〔起旃蒙单阏(乙卯),尽柔兆执徐(丙辰),凡二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干宁二年〔(乙卯、八九五)〕1春,正月,辛西,幽州军民数万以麾盖歌鼓迎李克用入府舍;克用命李存审、刘仁恭将兵略定巡属。〔幽、涿、瀛、莫、妫

  • 卷十四·沈德符

      ○礼部【滁阳王奉祀官】今泗州蠙城之北,为熙祖山陵,设泗州祠祭署。奉祀一员,朱氏世龚。其先为宗婿,遂承国姓。仁祖陵在中都凤阳府太平乡之北,设皇陵卫,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二员,以刘、汪、赵三姓之后世龚。刘即义惠侯子

  • 第二章 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其附带问题·陈寅恪

    大凡为人作传记,在中国典籍中,自司马迁班固以下,皆首述传主之姓氏名字。若燕北闲人之儿女英雄传,其书中主人何玉凤,至第壹玖回&ldquo;恩怨了了慷慨捐生,变幻重重从容救死&rdquo;之末,始明白著其姓名。然此为小说文人故作狡狯

  • 卷五·李斗

    ◎新城北录下天宁寺本官商士民祝之地。殿上敬设经坛,殿前盖松棚为戏台,演《仙佛》、《麟凤》、《太平击壤》之剧,谓之&ldquo;大戏&rdquo;。事竣拆卸。迨重宁寺构大戏台,遂移大戏于此。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

  •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八·朱国祯

    蒋山佛会记 【 宋潜溪集】皇帝御宝历之四年。海宇无虞。洽于大康。文武恬嬉。雨风时顺。于是恭默思道。端居穆清。罔有三二。与天为徒。重念元季兵兴。六合雄争。有生之类。不得正命而终。动亿万计。灵氛纠蟠。充塞下

  • 二百七十三 苏州织造高斌陈明接奉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摺·佚名

    雍正五年三月初四日 苏州织造.郎中兼理浒墅关税务奴才高斌谨奏,为恭谢天恩事。 二月二十一日,江宁织造曹(兆页)传旨到苏,奴才迎至望亭舟次,跪请圣安,敬聆训旨。奴才随叩首恭谢天恩讫。伏思奴才愚昧,制办不谙,蒙皇上天恩格外优容

  • 一四八六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八六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陕西巡抚臣秦承恩跪奏,为查明汇奏事。窃照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应于年底汇奏。陕西省自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七年,节据各属查缴过七十

  • 闽游月记卷二·华廷献

    华廷献撰嗣后,下午必打粮,黎明必犯城。或掘地道,则御以矢炮;或从水门,则御以火石。如是者三昼夜。至十二日,而士气懈矣;张公厉声曰:『今晚男子困乏,须妇女上城!吾老妾、幼婢,尚堪鞍马;何论绅衿!有下城者,共砍之』!于是复奋。予谓非信

  • 卷十 政事·张伯行

    此卷论临政处事,盖明乎治体而通乎治法,则施于有政矣。凡居官任职,事上抚下,待同列,审时宜,经世之道,济物之方,无不具于斯焉。朱子曰:只有一个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公平正大行将去,其济不济,天也。古人做得成者。不是他

  • 称佛名号·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

  •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原文·佚名

    小乘阿含部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一卷后汉沙门安世高译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长阿含善生经别译)  佛在王舍国鸡山中。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严头。洗浴著文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

  • 答金中和问(二则)·太虚

    问一:宗教多是清净无为,慈悲博爱,然于国家前途,是否有益,究竟能救国否?答一:有一些人于史实多有认识不清之病,如犹太人因不信基督教故其教不行于犹太,而犹太之亡国于基督无干。且基督于别国而信之者则强,如犹太人驱耶稣教徒于罗

  • 卷三十五·性音

    宗鉴法林卷三十五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十八世 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应庵华嗣) 一日侍庵。庵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破沙盆。 觉王立别云。脱篐桶子。 五陵公子少年时。得意春风跃马蹄。不惜黄金为弹子。海棠花下打黄

  •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

    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

  • 卷第十二·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十二嗣法门人今辩重编杂着放生文五戒首戒杀者。何谓也。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初不欲自相戕贼也。好生恶死。情之所同。弃命捐躯。恨何穷已。以是终不敢为不解之怨也。故上古之世礼乐揖让。绝不言

  • 益部谈资·何宇度

    地理杂志。明何宇度撰。三卷。宇度字仁仲。官夔州通判。该书约作于万历中。一万四千余字。何于明万历中供职夔州之成都、华阳一带,即所谓“益”地(今四川境内),掇拾搜罗,编成此书。内容“皆蜀故实、山川、人物之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