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炳传

刘炳,是葛城人。每次读书,看见古代为国家万世安定谋划策略的忠臣烈士,就赞叹仰慕。贞..二年(1215)中进士第,当天上书皇帝分列了适宜做的十件事:

“其一曰:任用诸王来安定国家。我看过去几年,王师屡战屡败,大都是自己先输。太平的日子长了,人民不懂军事,将帅没有才能,既没有平定患难的谋略,又没有效力至死的节操,对外假托做事谨慎的美名,内心为自己的安全打算,挑选勇猛果敢的跟随自己,委派疲惫懦弱的到阵前交战,阵势稍有移动,望尘先逃,士卒跟着跑而大败。朝廷不加追问,只是增加兵力。因此法度日益混乱,仓库空虚,市井衰败,土地日缩。从圣驾南迁,远近相望,更无斗志。官吏把在河北任职当作不幸,徘徊退避,没有人敢前进。从前唐天宝末年,洛阳、潼关相继失守,皇帝夜逃,如果不是太子返回灵武,统帅诸将,那么西行的人将老死在剑南。我希望皇上把各王中杰出的人选出来,统领天下兵马,驻军北方重镇,向远近地区传递檄文,警告有关军政要事。那么四方闻风者都将自奋,前死不避。抵御敌人的困难,无大于此。人们可用勇气激励不可用力强制,一卒先登,则万夫齐奋,这就是古人首先以身作则然后威严发令的原因。

“二曰:取得人心来稳固基业。天子给人恩惠,不在于给予,在于消除他们共同的忧患,按他们所需利益来给他们好处。如今艰危之后,有必要施加恩惠,根据他们想要安定而慰抚他们,那么忠诚亲近皇上之心意,应当比前日更浓。我希望皇上放宽赋役,对发出的号令讲信用,凡事不利的一切停罢。常派重臣巡行郡县,邀请长者,问他们的疾苦,选拔廉正,罢黜贪婪,拯救贫穷,救济孤独,勤勉以得到安定,那么他们就会效忠徇义,没有二志了。所以说,安民可帮助行义,危民容易引发叛乱,请皇上留心。

“三曰:广收人才以备用。准备御寒的人必求貂狐,到远处去的人一定要养骐骥。河南、陕西皇上亲临,应当有用来大慰士民之心的作用。其中有操行被民敬仰的,稍提拔任用,日常可以劝勉风俗,缓急可以备有驱敌之策。昭示新恩,转变百姓的看法,心里想着天下人的想法。

“四曰:选拔守令以安百姓。郡守、县令,天子治理国家所凭借,百姓维护生存所依靠的人。如今百姓疲惫,官吏昏庸,无安民利国之才,贪暴昏乱,与奸民做交易,公家给予斗粟之赋,私人占有万钱的贿赂,远近吵闹,没有告发的地方。自今不是才器过人、政绩卓异的,不可以在郡县任职。亲勋故旧,虽声望高资历深,也不可用为长吏。那么贤者因为特殊地使用他感到高兴,增尽其能,不贤的人惭愧羡慕而自然受到激励。

“五曰:褒奖忠义以励臣节。忠义之士,奋身效命,力尽城破也不稍微屈服。事定之后,有司忽略不加察看,弃职的用恩惠宽免给予关心,而为事死节的人反而不见记载,天下还有什么用来仰慕畏惧,而不为自己安全打算的人呢?让做臣子的都知道死节没有好处,遇到危险可以苟且求全,实在不是国家的利益。

“六曰:从事农业来广蓄积。这是最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方法,当今最紧急的任务。

“七曰:推崇节俭以省财用。现在国内贪乏耗尽,田地荒芜,停止奢侈提倡节俭来延缓养民之急,没有比这先需要做的了。

“八曰:去掉冗食来助军费。战乱之后,人员死亡十有四五,郡县官吏像往常一样设置,实在不是详查权力挽救弊病的方法。

“九曰:整顿军务以熟习守战。自古名将以谋略取胜,训练士卒,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孔子说:‘用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作战,这叫抛弃他们。’兵法说‘:兵器不锋利,是把他的士兵送给敌人。士兵不反复训练,是把他的将送给敌人。将不知兵,是把他的主送给敌人。主不选将,是把他的国家送给敌人。’怎么能不慎重呢!

“十曰:整修城池来准备守御。保障国家,只有都城和附近数郡罢了。北方之地失守,这就没有河朔一带了,黄河怎么能够足以凭借呢。”

书奏上去,宣宗感到惊奇。再次考试问他说:“河北城镇,什么方法可以保住?兵民杂乱居住,什么方法可以使他们和睦?纸币制度如何贯彻?物价怎样才能平稳?”刘炳的回答大略是慎重选择守将那么城邑可以巩固,兵不侵扰百姓就可以使兵民和睦相处,聚集分散,相互平衡那么纸币制度可以通行,奖励农业减少赋税那么物价可以平稳。宣宗虽对他说的感到惊异,但是不能采用,只给他补个御史台令史罢了。

评论说:刘炳可谓是会说的人。宣宗召见廷试而他没有言辞失当,仅拿个台令史来奖赏他,这足够提高士气吗?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六·脱脱
  卷二O五 唐紀二十一·司马光
  卷二百三十一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一·杨仲良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五·乾隆
  班马异同卷二十五·倪思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五·佚名
  今言序·郑晓
  第二节买卖·佚名
  八三○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嵇璜等着分别罚俸或于纪录抵销·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八·杜大珪
  锦里耆旧传卷二·句延庆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冈·唐圭璋

      宋末有二东冈,一姓林,名子明,字用晦,三山人。见方回桐江集。月泉吟社云:分水人,自署月华吟客。一姓徐,不知其名,见翰墨大全及永乐大典。   百字令   戴平轩新居,子侄新婚   排云拓月,向天上移下,神仙花屋。画栋飞檐千

  • 诗话补遗卷二·杨慎

      王建宫词  王建宫词一百首至宋南渡后失去七首好事者妄取唐人絶句补入之泪尽罗巾梦不成白乐天诗也鸳鸯瓦上忽然声花蕋夫人诗也宝仗平明金殿开王少伯诗也日晩长秋帘外报又日映西陵松栢枝二首乃乐府铜雀台诗也银烛

  • 卷二O七 唐紀二十三·司马光

      起上章困敦(庚子)七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正月,凡四年有奇。   則天順聖皇后久視元年(庚子,公元七OO年)   秋,七月,獻俘於含樞殿。太后以楷固為左玉鈐衞大將軍、燕國公,賜姓武氏。召公卿合宴,舉觴屬仁傑曰:「公之功也。」將賞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七月乙巳朔 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礼部以 万寿圣节请令 裕王景王入宫行庆贺礼 上曰二王非群臣比且未奉 庙殿之遣姑俟明秋行 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倪嵩为本院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时九门列营以备战守 命

  •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高行周传·薛居正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出生于妫州怀戎军的雕窠里。曾祖父高顺厉,一生在怀戎军任职。父亲高思继,有兄弟三人,都英勇豪健有武略,名声传遍朔方。后唐武皇平定幽州时,上表推荐刘仁恭做统帅,又留下军队来戍守幽州。以高思继的哥哥

  • 耶律合里只传·脱脱

    耶律合里只,字特满,六院夷离堇蒲古只之后。重熙年间,累迁至西南面招讨都监,担任出使宋国生辰使,止宿于白沟驿。宋国宴请慰劳,优人嘲笑萧惠河西之兵败。合里只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国嗣圣皇帝俘虏石重贵,至今在兴中府还有石

  •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八经籍考经【诗】宋史艺文志诗类八十二部一千一百二十卷【不着録者十四部二百四十五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诗类八十七部九百八卷宋张耒诗说一卷耒字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 洪武六年六月辛未朔,赐起居注阎钝、给事中崔莘、编脩张翀、马亮、陈敏、秘书监直长萧韶衾褥、帏帐、几榻。 赏京卫军士九万余人米,各三石。 诏留守卫都指挥使司修筑京师城,周一万七百三十

  • 王一亭·佚名

    白龙山人先生小传 吴昌硕撰山人王氏名震字一亭浙之吴兴人世居吴兴北郭外白龙山麓四十岁后乃自号为白龙山人幼时即岐嶷异常性蕴藉人与之接谈若有夙慧者嗣迫于境经商于沪暇则喜弄翰墨吟咏自适时现偈机书法醇穆雄劲酷类

  •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絇音渠,鞋上装饰物,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凊凉,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

  • 大学衍义卷三十·真德秀

    诚意正心之要二崇敬畏规警箴诫之助大学曰汤之盘铭【盘沐浴之盘也铭者名其器以自警之辞】曰茍日新【茍诚也】日日新又日新朱熹说已见大学或问践阼篇【大戴礼篇名】武王践阼三日受丹书于太公惕若恐惧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

  • 卷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九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九郑卿年表呜呼余观春秋邦国列官分职皆僣王制以郑区区介于晋楚既小且偪执政之卿尚有六大国如鲁晋抑可见矣自今考之鲁诸卿季氏莫彊政权归焉晋之命卿以戎事则政出

  • 成公·成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晋栾书帅师侵蔡。公孙婴齐如莒。宋公使华元来聘。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晋侯使士燮来聘。叔孙

  • 起世因本经卷第十·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最胜品下复次诸比丘。其彼光明日大宫殿。纵广五十一逾阇那。上下四方。周匝正等。七重墙壁。七重栏楯。七重多罗树。普皆围绕。杂色间错。以为庄严。彼诸垣墙。皆为金银琉璃颇梨及赤真珠车磲马瑙

  • 俱舍论疏 第二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二卷沙门法宝撰分别界品第一之二论。复次至几无记。此下大文第二有一十九行颂。义门分别十八界也。正理论云。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今且约十八界辨。由斯蕴.处义类已成此一行颂三

  • 瘴疟指南·郑全望

    温病类著作。明郑全望撰。二卷。郑氏因闽、粤等地瘴症流行,危害甚重,遂专心研究。后得北宋佚名辑《瘴症卫生方》,即以此书为基础,参阅诸书,附以己见,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 辑成是书。论述瘴症源流、病因、病理、用药

  • 北山录·神清

    中国佛教论著。又称《北山语录》、《参元语录》、《北山参元语录》等。唐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十卷。神清(?—820),俗姓章,字灵庾。昌明(今四川彰明)人。少年时习儒典,多闻强记,工于诗文。年长投绵州(今四川绵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