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

洪武六年六月辛未朔,赐起居注阎钝、给事中崔莘、编脩张翀、马亮、陈敏、秘书监直长萧韶衾褥、帏帐、几榻。

赏京卫军士九万余人米,各三石。

诏留守卫都指挥使司修筑京师城,周一万七百三十四丈二尺,为步二万一千四百六十八有奇,为里五十有九,内城周二千五百七十一丈九尺,为步五千一百四十三,为里十有四。

定六部及诸司设官之数。部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吏部设总部、司勋、考功三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二人,通十六人;户部设一科、二科、三科、四科并总科为五科,每科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四人,惟总科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五人,通三十七人;礼部设总部、祠部、膳部并主客四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三人,通二十人;兵部设总部、驾部并职方三部,每部设官如吏部之数;刑部设总部、比部、都官、司门四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惟都官各一人,主事,总部、比部各六人,都官、司门各四人,通三十四人;工部设总部、虞部、水部并屯田四部,总部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余各一人,主事,总部八人,余各四人,通三十人。太仆寺秩从三品,设首领官、知事、主簿各一人。京畿都漕运司秩正四品,设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各府设经历、知事、照磨各一人。侍仪司从七品升为从六品,起居注、给事中正七品升为从六品,将作司正六品,所属提举司正六品改为正七品。闸坝官:淮安等府七人系正九品,其余俱省注。

御用监改为供奉司,秩从七品,设官五人。

癸酉,赐山西大同都司左、右五卫及陕西、河、兰、北平等卫将士皮裘、战袄、革翁鞋。

丁丑,五色云见。

戊寅,命淮安侯华云龙、同知都督何文辉以永平起集故元旧五省八翼军士一千六百六十二人,分补北平各卫军伍。

庚辰,赏羽林、金吾、飞熊三卫军士四万七千余人白金,人二两。

诏于北平府密云等县置仓储粮,以给北征军士。

辛巳,中都皇城成,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城楼台基俱高五尺九分,午门东南、西南角楼台基与城楼台基同玄武门城楼台基高五尺九寸五分,其东北、西北角楼台基亦与城楼台基同,御道踏级文用九龙四凤云朵,丹陛前御道文用龙凤海马海水云朵,城河坝砖脚五尺,以生铁镕灌之。

壬午,盱眙县民进瑞麦一茎二穗者,凡十六本。明日,监察御史答禄与权言:“天产嘉祥,皆所以兆国家之福而为圣世之徵。今瑞麦之产,乃上帝借草木之灵,以彰君臣异体同心之象,又产于盱眙,盱眙属临濠,帝乡也。是宜荐之宗庙,以彰祖宗之神灵,且新麦之登,尚荐宗庙,况瑞麦乎?”上曰:“以瑞麦为朕所致,则不敢当,必归之祖宗神灵,御史之言良是。”乃命荐之宗庙。

甲申,赐大同卫故军家属钱。

乙酉,以浙江按察司副使孙克义为刑部尚书。

丙戌,置清凉、马鞍等门兵马司。

丁亥,置华山、秦川二卫于西安城中。

戊子,临江侯陈德等师至朔州,胡兵遁去。

己丑,以户部郎中吕熙为尚书。

赐工部尚书李敏、刑部尚书孙克义公田,租各百石。

昏时,有流星青白色,起自中台西北,行至游气中没。

辛卯,命以福建建安等县所贡茶颁赐京官。

壬辰,太白犯岁星。

以兵部郎中刘崧等十四人为北平等按察司副使佥事。

故元将王保保遣兵寇鴈门,据南、北二山,守关指挥吴均率众拒之,自卯至午。我军大呼曰:“援兵至矣。”众皆踊跃欲战,胡寇闻之,即解去,均遂追击,败之。

癸巳,调山东行省参政侯善为四川行省参政。

乙未,革各行省都镇抚司。

戊戌,定辽都卫请设辽阳府县治,四川请设叙州府治,俱从之,命吏部铨官、铸印,寻罢置辽阳府县。

是月,北平、河间、河南、开封、陕西、延安诸府州县蝗,山西汾州旱,诏并免田租。

秋七月庚子朔,享太庙。

辛丑,以卫辉府胙城县旱,诏免其税。

广东都卫言:“所属雷州卫地邻溪洞,控制蛮夷,其人叛服不常,请益兵镇守。”命以兵五千益之。

壬寅,命户部稽录渡江以来各处水旱、灾伤分数,以优恤之。

癸卯,五色云见。

命御史中丞陈宁兼领国子监事。

命儒臣制释奠先师孔子乐章。初,宋室奠用《大成登歌乐》,元拟易之未用,仍用宋旧乐,国初亦因之。至是,始命更制焉。

丙午,更典牧署为典牧所,秩正八品。

和州旱,免今年田租。

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分遣左副将军李文忠、济宁侯顾时、南雄侯赵庸、颍川侯傅友德、永城侯薛显、巩昌侯郭子兴、临江侯陈德、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蓝玉、王弼统骑兵,右副将军冯胜、右副副将军汤和同南安侯俞通源、永嘉侯朱亮祖、宜春侯黄彬、都督何文辉、平章李伯昇、都督佥事张温等统步兵,分驻山西、北平等处,相机擒讨残胡,遣指挥李玉入奏。诏可之。

戊申,日有矞气。

以战衣二万领给赐河南、神武等卫军士。

嘉定府龙游县大雨,洋、雅二江涨,损城郭,漂民居。

遣故元降臣卢道兴等北还,招谕太尉伯颜不花,至虏中,为王保保弟脱因帖木儿所杀。

己酉,都督佥事叶昇等领兵攻胡寇,胡人匿悬聚洞,以烟薰洞中,死者甚众,生禽一百五十余人。昇上言:“宜加筑东山、彭阳、平安三城,以镇边境。”从之。

更置营造提举司及营造提举分司,每司正、副提举三员,隶将作司。

更内仓监为内府仓,以内仓监令为大使,监丞为副使,内府库为承运库,仍设大使、副使,皆以内官为之。

置北平等府广备等库。北平曰广备,广平曰大有,大名曰永昌,顺德曰大益,河间曰广成,保定曰永益,永平曰大润,真定曰巨盈,凡八所,库设大使、副使各一人。

叙州南溪县大雨,江水涨,漂公廨、民居。

增置北平等府永清等县税课司局一百八处。

庚戌,命添给省、府、台官禄。

以户部尚书吕熙为吏部尚书,安庆知府赵好德为户部侍郎,尚宝司丞张白为侍仪司使。

辛亥,倭夷寇即墨、诸城、莱阳等县,沿海居民多被杀掠,诏近海诸卫分兵讨捕之。

壬子,以中书左丞胡惟庸为中书右丞相,御史中丞陈宁为右御史大夫。

大将军徐达自临清率师赴北平。

癸丑,故元佥院脱火赤等自朵甘来降,诏赐文绮、布帛,用为蒙古卫镇抚、千、百户等官。

乙卯,以内官金丽渊为秦府承奉,李清为承奉副,刘寿、吴祥、刘旺、潘亨为晋、燕、楚、靖江府承奉副。

广东都指挥使司奏言:“近儋州山贼作乱,已调兵剿捕,获海船十八艘,杀贼二千二百七十余人,生禽五百二十四人。其儋、万二州山深地旷,宜设兵卫镇之。”诏置儋、万二州守御千户所。

胡兵寇山西白登县,大同卫兵击败之,生禽八十七人。

置山东乐安州,以所属之地南析为海豊县,隶滨州,北析为庆云县,隶沧州。

丙辰,以兵部尚书乐韶凤为翰林侍讲学士,刑部尚书孙克义、四川行省参政刘仁俱为兵部尚书,四川行省参政刘惟谦为刑部尚书,陕西都盐运使朱芾为山东行省参政,吏部尚书詹同为翰林学士承旨,仍兼吏部尚书。

以孔殷为内使监副。

己未,诏礼部时享太庙,既以功臣配享,其鸡笼山功臣庙宜同日遣官致祭,仍以新战没定辽卫指挥高茂等三十八人祔祭。自是每春正月、秋七月享太庙之日,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

大将军徐达等师至北平,旋往山西。

德庆府言:“城临江岸,每江水涨溢,城輙颓圮,乞移内地,令兵民并力兴筑。”从之。

庚申,马湖府土官世袭知府安济以病告,乞以子安仁代职,诏从之。

以大都督府经历俞溥为户部尚书。

户部奏计今年秋粮,京仓收贮四百八十三万,临濠仓九十二万。

壬戌,以吏部尚书吕本为太常司卿。

癸卯,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常州府吕城巡检司盘获民无路引者,送法司论罪问之,其人以祖母病笃,远出求医急,故无验。上闻之曰:“此人情可矜,勿罪,释之。”

甲子,苏州府属县民饥,诏以官粮贷之,计户五万九千五百十六,籴者减其半直,贷者秋成还官。

乙丑,以侍御史商暠为御史中丞,复命往河南收集旧士卒。

上以大同、蔚、朔及定辽边境早寒,命工部制楮衾以赐戍卒。

丙寅,真定府、晋州、饶阳县自四月至是月不雨。

台州卫兵出海捕倭,获倭夷七十四人、船二艘,追还被掠男女四人。

长兴侯耿炳文、陕西行省参政杨思义、都指挥使濮英言:“陕西城池已役军士,开拓东大城五百三十二丈,南接旧城四百三十六丈,今欲再拓北大城一千一百五十七丈七尺而军力不足。西安之民耕获已毕,乞令助筑为便。”中书省以闻。上命俟来年农隙兴筑,仍命中书考形势规制为图以示之,使按图增筑,无令过制,以劳人力。

丁卯,郴州守御官收集各山寨故元将校五百三十七人,戍守永州,寻诏遣入京。

以儒士桂彦良为太子正字。

以户部侍郎陈则为大同府同知。陛辞,上谕之曰:“大同居边塞之间,昔之有司不能自立,多为守将迫胁,以坏法废事而罹刑罪者比比有之。尔往,毋蹈彼覆辙,当守法奉公,不为阿私,如边将妄有所求,当告以朝庭法度,沮其非心。”

戊辰,武靖卫指挥同知卜纳剌卒,命有司治其丧,给殡葬之具。卜纳剌,本蒙古部元世祖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五世孙,奥鲁赤生镇西武靖王帖木儿不花,生搠思班,搠思班生梁王脱班,脱班生卜纳剌,袭封武靖王。洪武三年,王师驻河州,卜纳剌率吐蕃部众诣征虏左副将军邓愈军门款附,既而入觐,上念其元裔,甚恩遇之。洪武五年,授怀远将军、武靖卫指挥同知,子孙世袭,至是卒。

己巳,田州溪洞蛮贼窃发,土官总管黄志威、知府岑子振讨平之。

淮安卫总旗因习射,误中军人致死,都督府以过失杀人论之。上曰:“习射,公事也,邂逅致死,岂宜与过失杀人同罪?特赦勿问。”

武州知州周士廉言其州境切近胡地,乞益兵守御,诏大将军徐达量宜处置。

洮州三副使阿都儿等以出猎聚众,约故元岐王朵儿只班寇边,朵儿只班等遂率众驻大通山黑子城,入寇河、兰二州。西宁卫千户祈者、公孙哥等领兵击之,斩其知院满答立等百余人,千户伦达力战死,寇遂解去。

以太子赞善大夫宋濂为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仍兼赞善。

是月,北平、河南、山西、山东蝗。

延安府旱,陨霜,人民饥,命赈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七·李延寿
  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欧阳修
  卷五·佚名
  ●卷五·陈康祺
  卷之七百五十六·佚名
  中兴小纪卷十四·熊克
  第五九名单(堂谕)光绪十年六月廿六日一一二○七-二三·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杜大珪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马骕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佚名
  二五 风暴的余波·周作人
  ·会奏台属早稻收成摺·丁曰健
  卷之八十  菽園雜記八(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杜甫

    (天宝、至德间,公居京师授率府参军,及陷贼中,间道归凤翔官左拾遗作。)赠田九判官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憔。送蔡希鲁(一

  • 卷二·龙榆生

    34 梅尧臣 一首 录字能改斋漫录【苏幕遮】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①地春袍, ①:↑穴↓卒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

  • 卷一百四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尹和靖集尹焞字彦明河南人父林官至虞部员外郎焞师事伊川以德行闻靖康初召至京恳辞还山赐号和靖处士金人陷洛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避刘豫聘奔蜀止于涪绍兴

  • 卷四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三元稹陪诸公游故江西韦大夫通德湖旧居有感题四韵兼呈李六侍御即韦大夫旧寮也高墉行马接通湖巨壑藏舟感大夫尘壁暗埋悲旧札风帘吹断落残珠烟波漾日侵隤岸狐兎奔丛拂坐隅唯有满园桃李下

  • 第十七场·田汉

    [许卨家。许卨 (唱)前敌后方同作战,只从乱世识忠奸。——兄弟何在?许卨弟 (上)在。许卨 可曾问过江东县县太爷向各绅户劝捐之事?许卨弟 方才问过了。江夏县言道,绅户捐的很少;倒是贫寒人家听说为抗金兵,募集军饷十分踊跃,昨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八·乾隆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一】  【丙戊】我  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三年冬十一月故明兵部尚书丁魁楚兵部侍郎瞿式耜等以桂王由榔【明神宗孙桂王常瀛次子】称号于肇庆初桂王常瀛卒于梧州长子安仁王由袭封未几

  • 通鉴续编卷十七·陈桱

    【甲子】十四年【金皇统四年夏人庆元年】春正月行人王伦为金所杀【金欲以伦为平泺三路都转运使伦曰奉命而来非降也金胁以威伦拒益力金杖其使俾缢杀之伦厚赂使少缓遂冠带南乡再拜恸哭曰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弘治三年闰九月庚辰朔六科十三道交章劾奏前巡抚山东佥都御史钱钺贪昧乖缪累劾不退近者河南缺官巡抚吏部别举二人钺从内批升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殆与先年传奉升官之事无异伏望收回成命或降调钺别任或放归田里为奔竞者之戒

  •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佚名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蒙发下刘墉奏呈泰州已故举人徐述夔诗一本、丹徒生员殷宝山诗二本,臣等详加阅看。除原黏签外,复于徐述夔诗内检得四处、殷宝山诗内检得

  • 第一章 初唐兴,武功盛·吕思勉

    第一节 高祖与太宗:开国定鼎父子兵汉、唐并称中国盛世。贞观、永徽之治,论者以比汉之文、景,武功尤远过之;然非其时之君臣,实有过人之才智也。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

  • 8.盘庚迁都·林汉达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从商汤开始传了二

  • 闵友第十五·桓谭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言内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庄尤,字伯石。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着作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扬雄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言圣贤制法作事,皆引天道以为

  • 论语集注考证卷二·金履祥

    八佾每佾八人【此說疑是蓋古者以八為數後來雖俗樂每列亦八左傳所謂女樂二八是也】數【假借去聲】降殺【左氏傳作隆殺以兩此自上而下故曰降殺】忍【罪不客誅忍從後說何憚不為忍從前說】三家【說見前篇孟懿子章】堂【廟

  • 卷五十四·道世

    △诈伪灾第六十(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夫至道无隔,贵在忠言。故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咫尺如聋。但教流末代,人法讹替。或凭真以构伪,或饰虚以诈真。良由人怀邪正,故法通真俗。名利既侵,则我人逾盛。现亲尚无附之,况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 如來性品第四之四   爾時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四種人等應當依耶。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   說應當依止.何以故.有四磨故.何等爲四.如磨所說諸餘經律能受持者。迦葉

  • 目录·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目录 序文(严康朝撰)  目录卷第一 住处州妙严禅院语录  衢州桐山明果禅院语录  蕲州德章安国禅院语录 卷第二 饶州报恩光孝禅寺语录  饶州东湖荐福禅院语录 卷第三 饶州莞山宝应禅院语录  庐

  •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佚名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坠海』」;《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经。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