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敬俨传

敬俨字威卿,祖籍河东,后迁居易水。俨自幼不贪玩,好读书,会写文章,御史中丞郭良弼推荐他为殿中知班。广平王月吕禄那演连续两次召他为太傅、太师两府的官员。调任高邮县知县,还未去就任就被选入中书省任职。在此期间,海运万户朱清、张王宣二人违法乱纪,贿赂敬俨,遭到严厉拒绝。后来二人犯罪处死,那些接受朱、张贿赂的权贵多被株连,只有俨与他们无关,保持其廉洁。

大德二年(1298),授任为吏部主事,后又改任集贤司直。这时湖湘动乱不安,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奏请派俨奉诏去抚恤百姓,藉以观察当地动乱形势。他很好地完成了这次使命。六年,晋升为礼部员外郎。七年,拜监察御史。当时中书省中有一些官员是原被罢黜后又起用的,他们结党营私,贪污违法。俨对他们进行弹劾,又罢了他们的官。江浙行省与浙西道行御史台相互攻击,朝廷闻知,命中书省和御史台遣官去处理,俨与阿思兰海牙奉命同往,在处理该事中二人意见不一致,各自上报,朝廷以俨的意见为是。同年七月,调任中书左司都事,扈驾至上京开平。西京商人中有因运粮供北部边防军饷而得官的,盗用官粮数十万石来贿赂上司,俨去查处,以其粮输送到边疆供应守军。

大德九年,授吏部郎中,因父病而辞职。父亲去世后他守丧期满,被起用入御史台为都事。中丞何某与执政者不和,中书省要审核御史台的人选,俨指出“:近来中书省任命官吏千余人,难道御史台也要去一一审核吗?”中书省再也不提这件事了。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行省在一些政务上有争执,上报朝廷,俨指责他们“:行省与御史台政事都是要以教化天下为根本任务,应各尽其职,在一些小事上的争执还要报告朝廷,是要烦扰皇上的视听吗?”建康路总管侯王圭,贪婪纵欲,事情被揭露后,俨立即遣官去处理。一些巴结这个总管的人奏请朝廷原谅其罪行,但是惩处的令已下。

武宗领军镇戍北部边疆时,成宗崩,宰臣中有人图谋另立皇帝。这阴谋被粉碎后,命俨去审问,从而得知其全部实情。任命俨为山北廉访副使,后回朝任右司郎中。武宗即位,湖广省臣别有用心地向朝廷谎报有警,俨当面责问:“你镇守一方,既然有警岂能擅离职守,必是谎报。”经询问果然是谎报。

至大元年(1308),授左司郎中,后升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在此以前,俨在讨论设立尚书省的事情上与宰相意见不合,这时两淮盐法不能施行,于是调俨为转运使,企图用盐法不行的事来坑害他。俨到任后,首先揭发了盐场场官的贪污,结果不仅盐法大行,而增加盐课至二十五万引。河南行省参政提出,要把此增加的盐课作为每年征收的常额,俨又极力反对,认为这样会使盐户更加贫困。

仁宗即位,召俨为户部尚书。朝廷提出要革除尚书省的弊政,其中包括废除尚书省所铸造的铜钱。俨认为“:突然废除已通行的钱不用,百姓会受到损害。”这意见未被采纳,他便称病辞职。

皇庆元年(1312),任命俨为浙东道廉访使。钱塘有一退伍兵卒,伪装和尚,假传太后懿旨,建婺州双奚谷石桥,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俨命官府追查,揭发贪赃行为,奏请停止其工程。该郡大火焚烧了数千家,俨开仓赈济贫民。在该郡建立孔庙。

皇庆二年,拜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在该省,他简化诉讼程序,使官吏不能从中舞弊。朝廷诏行科举制,俨举荐临川的吴..、金陵的杨刚中为考试官,从而得到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年冬,因病退居真州。后起任他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他没有赴任。

延..四年(1317)春,朝廷督促他就任前职,他仍称病辞谢。七月,召回朝任侍御史。十月,要调他为太子副詹事,为御史大夫脱欢答剌罕所挽留。湖广省臣贪赃枉法,俨一天五次上书,终使贪赃者认罪伏法。御史台臣僚中有被弹劾罢官而又复职者,御史再弹劾,朝廷命丞相与枢密共同决定。俨提出“:像这样则御史台无事可做了。”他自己上朝向皇帝当面要求罢除那复职的官员。

五年五月,拜中书参知政事,御史台挽留,他自己也推辞,皇帝不允,赐他《大学衍义》书一部及犀牛皮带。每次入见,皇帝叫他威卿,而不呼其名。有的富民买通当权者在诸院及寺、监得到官职,甚至有当大官的。俨认为官爵的授予应当慎重,台臣也有这样的意见,于是奏请追夺那些用钱买的官爵并规定以后不得卖爵。六年,告病返家,迁居到淮南,不接见任何人。

至治元年(1321),任命为陕西省行御史台中丞。泰定元年(1324),改为江南诸道行御史,他都未去上任。年六十五岁即告老还乡,朝廷不允。四年春,遣使召俨为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商议中书省事。俨让使者先回朝,自己却带着家眷回易水去了。九月,皇帝又特任命他为中政院使,派轿子接回朝廷,同月,拜为中书平章政事,他始终以年老多病为辞,不肯受任。

天历元年(1328),朝廷欲将在上都开平的朝臣一律诛杀。俨抗争不可,这些人才得幸免。俨在京住了一月便告假归家,在家十余年,虽病不能行走,但还是勤奋读书。临终告诫子弟说“:你们要清白守业,不要急着去做官。”去世后,朝廷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柱国,封鲁国公,谥号文忠。俨有诗文若干卷,藏于家。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张廷玉
  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礼十·张廷玉
  卷三·辛文房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八·徐乾学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下·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研究系之来龙去脉·刘以芬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纪昀
  卷四十四·高士奇
  卷十二·胡一桂
  第九章 清代史家之成就·金毓黻
  史记集解卷六十四·裴骃
  崔彦进传·脱脱
  唐纪五十六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太学士人·唐圭璋

      临江仙   莫怪钱神容易致,钱神尽是愚夫。为何此鬼却相于。只因频展义,长是泣穷途。   韩氏有文曾饯汝,临行慎莫踌躇。青灯双点照平湖。蕉船从此逝,相共送陶朱。

  • ●三家总论·尚鎔

    近日论诗竞推袁、蒋、赵三家,然此论虽发自袁、赵,而蒋终不以为然也。试观《忠雅堂》集中,於袁犹貌为推许,赵则仅两见,论诗亦未数及矣。 自明七子以後,诗多伪体僻体。牧庙远法韩、苏,目空一代,然如危素之文,动多诡气。梅

  • 卷三十四·董康

      ○玉麟符   未知何人所作。以楚懷王孫心佩玉麟符。爲婚姻關鍵。而所演皆項梁項羽事蹟。半實半虛。   史記項羽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爲秦將王翦所戮者

  • 乐府雅词巻上·曾慥

    (宋)曾慥 编调笑集句葢闻行乐须及良辰钟情正在吾軰飞觞举白目断巫山之暮云缀玉聨珠韵胜池塘之春草集古人之妙句助今日之清欢珠流璧合暗连文月入干江体不分此曲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巫山巫山高高十二峯云想衣裳花想

  • 卷九 今體詩·王士祯

    【詔起奮威將軍鎮保寧】手詔雲霄下,將軍授鉞新。即看騙虎兕,不必鬥麒麟。百戰能輕敵,孤忠久致身。龍驤功第一,重憶定三秦。【聞官軍復瀘州】月黑斫連營,嫖姚轉戰輕。已探猛虎穴,急扼釣魚城。三峽烽相照,雙江浪漸平。萬州群盜

  • 卷之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四十工艺志·黄遵宪

    外史氏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自上古以来逮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其所发明者备矣。形而下者则自三代以后历汉、魏、晋、唐、宋、金、元、明,犹有所未备也。余观开辟之初,所谓圣智,不过

  • 第十五章 四禁·梁启超

      第一禁懒惰:太平之世,园林音乐,男女同游,饮哺歌舞,人太逸乐,即不作工业,亦有恤贫院以收之。若人人如此,则百事隳坏,机器生锈,文明尽失,将至退化。故惰之为害,可以举大同之世复还于乱世,其害莫大,故当严禁。有惰工者,计日罚锾,若

  • 第20章·老子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2)!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3)。我独泊兮,其未兆(4)。沌沌兮(5),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6)。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

  • 卷十五·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唐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

  • 佛法之真价·太虚

      欲知佛法之真价,须先知佛法之为何。  “无上正遍觉者”谓之佛。已得无上正遍觉者,对于一切能得无上正遍觉而未得之者,为令悉得觉故,如其所证所由证而施设之法;谓之佛法。故佛法者,佛所施设之法也,能成于佛之法也,成佛所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二四念处。问云何四。答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问此四念处。几色。几非色。答一是色。三非色。三不可见。一分别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六·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乘律大乘论目合为一卷(一百五十二部七百一十六卷)菩萨戒者警也。勒也。警勒身心发大意。乘大愿趣大果。广度生。宣大学处。据摭之于此。大乘律(五十四部)·佛藏经一部四卷(或

  • 卷第十九·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十九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三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青三天皇悟嗣) 因德山来参。直上法堂曰。久向龙潭。及至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曰。子亲到龙潭。德山无语。遂栖止焉。 雪窦显

  • 漕船志·席书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官船厂的专著之一。明代席书编撰,后经朱家相增修。席、朱二人多年从事漕运,并先后主持清江船厂(在今江苏淮阴市)。这是以其亲身经历撰写的关于漕船和船厂的专著。书中记述了明代清江船厂与卫河船

  • 广嗣纪要·万全

    又名《万氏家传广嗣纪要》。十六卷(又有五卷本,前四卷与十六卷本同,末一卷为《小儿全书》。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论述有关广嗣、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并附幼科医案18例。书中还归

  • 金光明经文句记·知礼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佚名

    僧伽跋摩,意为“众铠”,天竺人,生卒不详。僧伽跋摩善解三藏,尤精《杂心》。南朝宋元嘉十年(433),他出流沙至于京邑。后应慧观等人之请,译出《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等。《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又称为《摩得勒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