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耶律楚材传(附耶律铸传)

耶律楚材,字晋卿,契丹族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其父名履,金世宗时任尚书右丞。

楚材三岁丧父,母亲杨氏教养成人。他学识渊博,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术数及佛学、老庄学说、医学、卜算等,下笔成文,曾任金王朝开州同知。

贞..二年(1214),金宣宗迁都汴京,完颜福兴掌尚书省事,留守燕京,任楚材为左右司员外郎。太祖铁木真攻克燕京后,闻楚材之名,召见了他,留在身边任事,因楚材美髯宏声,太祖叫他为“吾图撒合里”,蒙语长胡须人的意思。

太祖十四年(1219)六月西讨回回国。出兵那天大雪三尺,太祖犹豫不决,楚材说“:阴暗的气象只夏季才有,如今出现,这是克敌的象征。”次年冬雪,太祖又问楚材是何征兆,他回答说:“回回国王死了。”这些预言都成为事实。夏国人常八斤,因善造弓,受到太祖的赏识,因而认为“:国家正在用兵之时,耶律这样的儒生有何用?”楚材知道后进言说“:造弓需弓匠,坐天下岂能不用治天下的匠人。”太祖甚是高兴,以后更加重用楚材。据西域主持历法的人奏报,本年五月十五日夜有月蚀。楚材却断定是夜无月蚀,结果如楚材所言。楚材说次年七月有月蚀,西域人说没有,到时果有月蚀。太祖十七年八月彗星出于西方,楚材说:“女真族将换国王了。”第二年金宣宗死了。太祖每次征讨都要楚材卜问凶吉,自己也以烤羊胛来与卜卦相应。有天指着楚材对太宗说:“这人是天赐我的,你以后当把军国大事都委托给他。”

太祖二十一年(1266)冬,蒙古军攻下灵武,诸将抢夺子女、金银、绸缎,而楚材只收集书籍和大黄药材,不久士卒得传染病,楚材以大黄治愈。太祖忙于西征,无暇制定各种军政制度,以致州郡官吏任意烧杀抢掠,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其贪暴,杀人无数。楚材知道后立即奏报太祖,并请下令各州郡官吏,非奉太祖命令不得擅自征发百姓当差,凡判处死刑者必须上报批准,否则治以死罪。经过这样一番整顿,贪暴之风稍稍收敛。燕京地带盗贼横行,楚材奉皇太子睿宗拖雷之命去治理,访察得知盗贼都是蒙古军留后官吏的子弟和亲属,尽把他们逮捕下狱,不准说情,斩杀十六人,燕京人民始得安宁。

太祖于二十二年(1227)崩,由皇子拖雷监国,第三年(1229),太宗将即位,宗亲诸王集会,商议皇位继承事,议而未决。时睿宗为太宗亲弟,楚材对睿宗说:“此国家大事,早定为好。”睿宗说“:还未商议好,改日即位可否?”楚材说:“过了这天再无吉日了。”于是确定太宗继承皇位,并制定群臣朝拜礼制。对亲王察合台说:“王虽皇兄,位则为臣,按礼当拜。王拜,其他人莫敢不拜。”察合台深以为是。太宗即位时,亲王察合台率皇族及臣僚拜于帐下。朝拜完毕,察合台对楚材说“:你真是社稷之臣。”元朝对于皇帝及长辈行跪拜礼是由此时开始的。太宗登基大典之后,一些犯有死罪的人要处死,楚材奏曰:“陛下新即位,应大赦天下。”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中原刚刚平定,百姓多误触禁网,而国法中无宽赦的规定。楚材不顾别人的反对,奏请皇帝行大赦令。太宗采纳,诏令自二年正月初一以前犯禁者,不予治罪。楚材还拟定军政法规十八条颁行天下。其内容大致是“:各郡应设置官吏来管理百姓;设万户统领军队,各万户间势力均衡,相互节制,以防骄横。中原是国家财政源泉,应该安抚百姓,不得任意苛征,州县长官非奉上司之命而自行征发粮差者,按律治罪;州县长官将官物进行买卖或借贷者,按律治罪;蒙古、回骨鸟、河西诸族人,凡种地而不纳税者,按律处以死刑;监察官盗物者处死。应判死罪者,均该申报朝廷,批准后才能行刑。各地贡献礼物,为害不浅,应加禁绝。”以上这些情况,除贡献一事外,其余均允准实行。太宗认为,贡献系各地自愿,可听之任之。楚材说:“损政殃民,必由此贡献开其端。”太宗还是不听从。

太祖在世时,忙于用兵征讨西域,无暇过问中原的事,以致官吏多损公肥私,大臣别迭说:“汉人留着于国家无用,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把他们的土地用来放牧。”楚材针锋相对地反驳道“:陛下将南伐宋朝,需大量军费,如果让老百姓安于农商各业,政府征收田赋、商税以及盐、酒、铁等税,每年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粮食四十余万石,足供国家一切费用,怎能说汉人于国家无用?”太祖采纳了楚材的意见,并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太宗三年(1231)秋,皇帝到云中时,十路都送来所征的课税。皇帝非常高兴,对楚材说:“你没有离开我就能使国家充足,金国的臣子有像你这样的吗?”楚材回答说:“金国的臣僚都比我强,我不才故留在燕京为陛下效力。”太宗当即授楚材为中书令,军国大小事务都先告知他。

楚材建议:“州郡长官只主办民事,万户专管军政,他们所掌握的课税,权贵不得侵占。”这些规定遭到蒙古权贵们的反对,贵族咸得卜诬蔑他任人唯亲,怀有二心,非杀不可。太宗查明此系不实之词,谴责了权贵。其后,有人控告咸得卜违法事,太宗命楚材去审理,楚材说“:咸得卜骄傲,易招人毁谤,现要征讨金国,这事以后再办。”太宗对侍臣说“:楚材不计较私仇,为人宽厚,你们应当效法。”楚材十分爱恤民力。太宗令西京宣德府征发万金户去开采金银和到西域去栽种葡萄,楚材劝阻了。

太宗四年(1232),蒙古军征讨金国时诏令难民来降者免死。楚材制旗数百发给降民,免遭屠杀,各自回乡种田。按蒙军原来规定,攻城时如受到抵抗,破城之后抵抗者尽杀不留。蒙军攻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奏报太宗说:“金人顽强抵抗,我军多有死伤,攻克后应屠杀其民。”楚材忙入奏劝阻说“:将士们在外征战数十年,希望得到被征服的土地和人民,若把百姓都杀了,要土地何用。”太宗还是犹豫不定,楚材又说:“汴京是奇工巧匠和财富集中的地方,若把城中百姓杀尽,将一无所获。”太宗采纳楚材的意见,只下诏谴责金朝皇室完颜氏的罪行。由于楚材的劝阻,使汴梁城中一百四十万余人保全生命。蒙军平定河南,被俘人口中十之七八逃走了。太宗下令:凡收留和资助逃民者,杀其全家,同乡邻里亦治罪。于是逃难的人民不敢避居人家中,多饿死于路旁。楚材进谏说:“河南既已平定,那里的百姓就是陛下的赤子,他们会逃向哪里?何必因一俘囚而使数人遭到株连。”太宗醒悟了,废除原来的旨令。蒙军在灭金时,只有秦、巩等二十余州未攻下,楚材建议太宗下令赦免这些州郡抵抗蒙军的人民。结果,诏令一下,这些地方都开门降顺了。

楚材善于理财,太宗六年(1234),灭金后登记中原地区的户口,大臣忽都虎等主张以丁为户,楚材以为不妥,丁逃则失去征赋对象,主张按户口登记。争论多时,最后还是按户登记,并且将将相大臣私自占有为奴隶的人口也搜刮出来了,明令今后凡再私自占有者处以死刑。太宗八年春,有个叫于元的人奏请通行交钞,楚材说:“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流通,但官府只印发不收回。钞价贬值,一万贯只能买一个饼子,以致民穷国贫,应当引以为戒,今若发行交钞,不能超过万锭。”太宗采纳他的意见。同年七月,忽都虎呈上户口登记册,太宗打算把所属州县土地和人民分赐给亲王功臣,楚材以为不当,不如多赐给他们金银绸帛。太宗说“:已允许给他们了怎么办?”楚材说“:朝廷可派官员去分封地方,帮助征收赋税,并且年终加以公布,不使亲王功臣们自己任意苛征。”太宗采纳了这个办法,于是规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五户出丝一斤作为诸王功臣的生活费用。地税,中等田每亩征粮二升半,上等田三升,下等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取一。盐价,四十斤值银一两。内府工匠制造器物,耗费原料很多,且十之八九为私人所有。楚材请朝廷加以考察核实,应该用料多少,定为制度。朝廷计划向民间征取牝马,楚材劝阻说:“凡种粮养蚕的地方,并不产马,若施行征马,以后必有害于民。”太宗又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州郡长官多向商人借高利贷,称“羊羔儿利”,其后卖妻卖子也还不清。楚材奏请规定贷利息不得多于本金,定为永久制度。民间有借债不能偿还者,官府代还。在楚材的建议和主持下,建立起各项制度,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富人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刘廷玉等人,以上纳白银一百四十万两来包买国家课税。楚材认为这些人是贪利之徒,欺上压下,为害甚大,奏请取缔。自太宗二年确立课税定额后,至六年时增时减。至太宗十年课银增到一百一十万两。译史安天合提出增加到二百二十万两。楚材竭力反对,无效,叹息道:“百姓从此更加贫困了。”

楚材久居相位,直到乃马真皇后三年(1244)去世,终年五十五岁。他一生清廉,从不贪图公物、徇私情。曾对行省刘敏说“:若讲睦亲之义,我自应把自己的俸禄去资助亲友,但若令我从政,则不能徇私因以违国法。”死后有人进谗言,说他在做宰相时,把天下贡赋一半吞为私有。皇后命近臣麻里扎去调查,其家中只有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至顺元年(1330),文宗赠封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为懿宁王、谥文正。有子二人,名耶律铉、耶律铸。

耶律铸字成仲,自幼聪敏,长于文辞,尤精于骑射,其父耶律楚材去世后,他继领中书省事,这时年二十三岁。铸奏请皇帝宽政爱民,并将历代德政之可行于令者,列举八十一章进呈。宪宗八年(1258),征伐四川,诏令铸率领侍卫军之勇猛者随行,铸在战争中屡出奇计,攻下城邑。九年,宪宗崩,阿里不哥反叛,铸抛妻弃子,挺身自北方来归,世祖嘉奖其忠,当天就召见,赏赐优厚。中统二年(1261),拜为中书左丞相。是年冬,世祖令他领兵防御北边。铸打败阿里不哥于上都之北。

至元元年(1264),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官民称便。二年,任山东行省中书令,不久召还,令制宫廷音乐舞蹈。四年三月,乐、舞制成,赐名《大成》。六月,改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至元五年复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十年调任平章军国重事。十三年,奉诏监修国史,同时,朝廷有大事,必先向他咨询。十九年,复拜中书左丞相。二十年十月,因失职违纪而罢官,并没收其家产之半,迁往山后。至元二十二年(1286)卒,年六十五岁。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卷四十九·佚名
  士人纪·张瀚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全国烟酒公卖局·费行简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八·温睿临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郑麟趾
  黄序·沈有容
  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范晔
  房陵王杨勇传·李延寿
  赵翿传·张廷玉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四·佚名
  卷九十七·雍正
  第一节 政体·吕思勉
  十六·沈从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九·志第三十·食货四·脱脱

        ◎食货四   ○盐   金制,榷货之目有十,曰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而盐为称首。贞元初,蔡松年为户部尚书,始复钞引法,设官置库以造钞、引。钞,合盐司簿之符。引,会司县批缴之数。七年一厘革之

  • 第六十八回 窦桂娘密谋除逆 尚结赞狡计劫盟·蔡东藩

      却说田希鉴既被拿住,无可辩罪,即由史万岁牵入帐后,将他勒死,诸将相顾失色,还有何心饮酒。李晟顾语诸将道:“我奉天子命,来此诛逆,诸君无罪,何妨痛饮数杯。”诸将按定了神,勉尽两三觥,便即起座告别。晟即同入城,揭示希鉴罪状,

  •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顺治十四年。丁酉。夏四月。癸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甲戌。复设卫河分司一员。  ○南赣巡抚佟国器奏报、兴宁县雷连十二峒猺官庞国安等、率众投诚。章下所司。  ○赠阵亡徐光锦、李云龙、吕克忠、

  •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三三三 军机处为知照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事致盛京将军咨文·佚名

    一三三三 军机处为知照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事致盛京将军咨文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办理军机处为知照事。本日奉旨:将盛京《职贡图》第二卷送京。钦此。为此知照贵将军,卽派员将职贡图第二卷赍送到京可也。

  • 一、户口·陶元珍

    汉桓帝、永寿三年(一五七),中国户口数达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户,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口。 晋书地理志:「至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斯亦户口之滋殖者也。」 续

  • 儒林宗派卷二·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右左氏春秋儒林宗派卷二

  • 论语集説卷四·蔡节

    宋 蔡节 编述而第七【凡三十八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集曰老彭商贤大夫【邢氏疏 上蔡谢氏曰老彭之为人无所考】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比犹并之也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信古而传述者也

  • 第十七章 8·辜鸿铭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辜讲孔子有一次对一位学生(子路)说:“

  • 由人至成佛之路·太虚

    ──二十三年九月在湖北第一模范监狱讲──今天承赵典狱长招待参观,看到狱内各处清洁整齐,而每一块土都能变作有用之地,每一个人都能习作有用之事,并且大家都知到念阿弥陀佛,虔诚行合十礼;可见典狱长及教职员的教化,已经灌输

  •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

  •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哀泣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鸠夷那竭国双树间力士所生处。时佛欲般泥洹。告贤者阿难言。多陀竭出于山间。般泥洹时本瑞云何。如今日宁见闻丛树间感应不乎。答吾所问。尔时阿难以偈答佛言

  • 卷第二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七之一已辩烦恼。随诸品类虽有无量。而总立为三界五部。诸烦恼断随所系事虽亦无量。而就胜位立九遍知。然断必由道力故得。此所由道其相云何。颂

  • 掌中论一卷·陈那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谓于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由妄执故。今欲为彼未证真者。决择诸法自性之门。令无倒解故造斯论。颂曰。  于绳作蛇解  见绳知境无  若了彼分时  

  • 顺宁杂著·刘靖

    清刘靖撰。1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作者任云南顺宁(今凤庆县)知府,因作此书。是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仅10条,然多扼要。所记顺宁土司猛氏,大侯奉氏之事迹,见《明史·土司传》及毛奇龄《蛮司合志》,而猛缅奉氏

  • 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佚名

    《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等引 《三光经》、《导引三光经》。《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道引三光妙经》,该经当为六朝古籍。本经为《三光经》的一部分。元始天尊述导引日月三光,

  • 电网外·叶紫

    叶紫著。原题《王伯伯》。发表于1933年《文学新地》1卷2号。王伯伯是个安份守己的农民,当反动派军队为了对付周围红军的阻击而在他家乡架设起电网时,他留恋家土,不肯随儿子到红军那里去。结果被敌人抓去,在三天里经过无数

  • 孝经·佚名

    《孝经》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在汉代就被列入“七经”。它以论述封建孝道、孝治思想和宗法思想为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