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传(附千奴传)
和尚,玉耳别里人,姓伯牙吾台氏。祖父哈剌察儿率所部归附太祖。父忽都思,太宗时随睿宗征金朝,有功,赐号“拔都鲁”。金亡,授管军百户。在伐宋中屡立战功,宪宗五年(1255)阵亡。
和尚承袭父职,宪宗九年随世祖攻鄂州。中统三年(1262),随大军征讨叛将李王..,在老僧口杀敌甚多,因功升任阿剌罕万户府经历。至元五年(1268),元军攻襄阳,军务繁杂,和尚出谋划策,深得都元帅阿术的赏识。
至元十一年,伯颜率元军渡江,和尚与宋军战于柳子、鲁氵伏、新滩、沌口,皆立战功,世祖嘉奖不已。十二年,在平章阿里海牙指挥下,攻克岳州、沙市,进至江陵城下。宋安抚使高达据城抵抗,和尚对他讲明战降的祸福,高达开门出降,和尚因功升行省郎中。元军围攻潭州三月不下,后终于攻破,守臣李芾战死。元军将领欲大肆屠杀城中军民,和尚劝阻说:“抗拒我军的只是宋将,百姓无罪。今已投降,就是大元百姓,怎能忍心屠杀。尚未攻下的城池还多,若攻下就杀,更是坚定他们誓死抵抗的决心。”左丞崔斌及平章阿里海牙都同意和尚的意见,因此潭州百姓得以保全性命。湖南其他郡县也因此纷纷开门投诚。世祖闻之大喜,加倍赏赐,命和尚为行省断事官。
元军攻取广西,和尚督前军攻克静江。广西平定后,授和尚太中大夫、常德路达鲁花赤,后又升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使,这时阿里海牙恃功骄横,受到和尚的弹劾。转为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逝世时年四十九岁。赠宣忠守正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司徒、上柱国,追封允国公,谥“庄肃”。子千奴。
千奴因御史大夫月鲁那延的荐举,得以在大安阁拜见世祖。世祖念他是功臣之子,命承袭父职为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还拜为武德将军。当时江浙行中书省、行御史台皆在杭州,千奴以为两大衙门均在杭州,相互掣肘,于工作不利。数年之后,将行御史台移于江东。千奴也调任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
至元二十六年,加千奴明威将军,调任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使。这时,桑哥执政专权,势焰逼人,无人敢言,而千奴寻找机会入朝,在柳林向世祖详细奏陈桑哥罪状,世祖大惊。不久,桑哥伏诛,千奴又奏请及早处治桑哥散于各地的党羽。朝廷设立肃政廉访司,授千奴为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晋升广威将军。三十一年,转为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因祖母寿终而辞官回家服丧。东平、大名诸路,有诸王牧马草场与民田犬牙交错,互相侵占,官府护强欺弱,以致官司打了几年还是不能判定。朝廷起用千奴去审理,才把这场官司了结。
大德二年(1298),授太中大夫、建康路总管。尚未启程又奉诏去淮东、淮西访问民间疾苦,考察官吏是否称职。他勤于咨访,兴利除害,回朝陈奏有利于军民的三十事,多被采用。后又历任江西湖东、江南湖北两道廉访使。中书平章伯颜等任职日久,党羽甚多,任用的人徇情枉法,朝廷纲纪渐坏。千奴不畏权势,收集他们为非作歹的事实,上报御史台,使伯颜等皆被贬黜。千奴任肃政廉访使前后七年,始终保持台谏官的气节,刚正不屈,闻朝廷有不适当的举措,必上章进谏,不曾有所顾虑。
大德七年,授嘉议大夫、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领导下属官吏治理民事均有方,颇有政绩。很快就晋升通议大夫、同佥枢密院事。上疏建议“:蒙古军在山东、河南者,往甘肃守边,跋涉万里,行装鞍马都要自备,致使他们卖田产甚至鬻妻子。以前遣去守边的还未回家,更换者又要出发了,相继不断,人民困苦日甚。今边疆无事,耗尽人力财力,真不是办法。请将甘肃附近的兵调往戍守,而山东、河南以前遣去戍边的士卒,官府出钱为他们赎回田产妻子,这样会使百姓少受痛苦。”世祖采纳这项建议。不久升调参议中书省事,参与机要政务。千奴精明能干,凡求官者不由正路而进者,一概不用,当时受到一致的赞许。
成宗崩,千奴迎仁宗为太子,奉武宗即位,多有功劳,因拜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左翼万户府达鲁花赤,管理屯田事。
延..五年(1318),请求辞官,仁宗念他衰老,允准,仍给半俸以养终身。千奴退居濮上,在历山下筑先圣宴居祠堂,积书万卷,请名师教乡里子弟,将自己田地百亩作为学堂费用和教师薪资。当地官府上报朝廷,朝廷赐名“历山书院”。千奴在家闲居七年而卒,年七十一。赠推忠辅治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景宪”。
猜你喜欢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九十一·脱脱 东都事略卷三十四·王称 过庭录·范公偁 第五十七回 任私人遭物议李纯自戕·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第二卷 明清荐辟·缪荃孙 刘崇传·薛居正 王禹翶传·脱脱 曹望之传·脱脱 卷一·王葆心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卷第廿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