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八册 天命七年三月

第三十八册 天命七年三月

三月初一日,喀尔喀贝勒卓里克图所属十一人,携马三匹来归,知其有诈,皆斩之。

初二日,住广宁之诸贝勒福晋到来。

是日,降书谕刘副将曰:“著详加查问自刀船上所俘八十三人,来自何处,尔等之同党几何,欲往何处。凡所询获之消息,皆缮文呈送。将该八十三人,颈系铁索,分乘於大凌河运粮之刀船,每船二或三人,委以专人看管之,以防逃遁。”

是日,喀尔喀蒙古囊努克、塔里奇、西达尔三贝勒所属六十户妇孺,携牲畜来归。

三月初三日,八子进见父汗问曰:“天赐基业,何以底定,何以永承天休?”汗曰:“夫继父为国君者,毋令力强者为君。倘以力强者为国君,恐尚力恣纵而获罪於天。一人虽有知识,能及众人之谋耶?故命尔等八子为八王,八王同议,必然无失。尔八王中择其能受谏者即嗣父为国君。若不纳谏,所行非善,尔八王即更择其能受谏而好善者立之。更立时,若不乐从商议,艴然作色而拒之,岂容似此恶人而任其所为耶?如此,则强行换之也!尔八王治理国政,一人心有所得,直陈所见,其馀七人则赞成之。如己无能,又不赞成他人之能而缄默坐视,则当易之,择其子弟为王。更易时,若不乐从商议,艴然作色拒之,亦岂容似此恶人而任其所为耶?如此,亦强行易之也!若因

事他出,宜告众商议,未经商议,不可私往。尔八王面君时,勿一、二人相聚,须众人皆聚之,共议国政,商办国事。如有祭祀等事,皆告於众而往。八王商议,设诸申大臣八人,汉大臣八人,蒙古大臣八人。八大臣下,设诸申审事八人,汉审事八人,蒙古审事八人。众审事审理后,报於大臣,大臣拟定后,奏於八王知,由八王审断定罪。八王斥奸佞而举忠直。八王之前设诸申巴克什八人,汉巴克什八人,蒙古巴克什八人。国君於每月初五日、二十日,御殿二次。除夕谒堂子拜神主后,先由国君亲自叩拜众叔、诸兄,然后坐汗位,汗与受汗叩拜之众叔、兄,皆并坐於一列,受国人叩拜。各以务记汗父训诲,勿存暴乱之心,他人谗言,切勿得隐瞒,即行讦发等语。立书为誓,系之於颈。即居乡间,不得私议谁善谁恶,设有一或二贝勒议论汗父之善恶者,勿当面质对,退而会议,经众人议断善恶是实,乃无怨尤。若憑一、二人听断,则怨尤生矣!八旗诸贝勒凡本人获罪,而不准他人入告者,乃为邪恶之人也!一人获罪而告之,另一人获罪则不告,可乎欤?征战之时,八旗诸贝勒,不论尔旗下人或他旗下人有事故,非经众人审理不得单独入告。若单独入告,则必相争矣。经众人审理而后入告,则无怨尤也。贝勒等欲放鹰行围以取乐,不与众人商议,勿得前往。凡见行为悖逆之人,勿得放过,即行责之。一人谴责之言如是,则众人共责之。尔若以独自受责而心怀仇怨。则尔乃沮坏众人生计之恶人也!凡诸兄弟,互有怨尤,可以明言,若匿怨不言,而诉於众者,乃为居心邪恶、专行哄骗之人也!日后,尔将为众人所斥。若逾父汗所定八份所得以外,另行贪隐一物,隐一次,即免除一次所得之份,隐两次,即免除两次所得之份,隐三次,则永免其所得之份。若不记父汗训诲之言,不纳众兄

弟之谏,竟行背逆之事,则初犯者罚之,再犯者夺其诸申。若夺诸申而不抱怨,修身度日则已,若执拗不服,不致杀尔,将囚禁之。若负此言,仍行邪道,则天地佛神皆加谴责,身罹灾殃,寿算未尽,即令矢殂。若谨记父汗训诲之言而不违,心存忠义,则天地佛神皆加眷祐即使之延年益寿矣!”

初四日,汗与众福晋率蒙古来归之贝勒、福晋等,前往新移之地宴劳之。汗命将为诸贝勒修房舍、饲养官牛之人放还耕田,当差人留之。

是日,都堂书谕刘副将曰:“南四卫兼管之河西户众,已交付尔刘副将。可将大户合於大宅,小户合於小宅,房则同居,粮则同食,田则同耕。设廉洁忠正之官,以督催其作速耕田。著将开耕之日,缮文具奏。”

初四日,汗降书谕曰:“著甲兵百人以五十人驻广宁,其馀遣之。自总兵官以上凡有职者,计已来辽东之人,分一半遣之。留彼处之人令其驻至三月终,逮至四月,再令其归来之大

臣兵丁,前往更替之。”

是日,“尔等兀鲁特诸贝勒若欲来汗处,即速将马匹养肥。一俟马匹肥壮,即遣使前来告之。”

初五日,自广宁以三十驼驮来蟒缎,闪缎及缎、财帛等物。

初六日,喀尔喀达尔汉巴图鲁贝勒之使者率四男、四女前来,献驼一只、熟羊皮三十张及整羊肉十只。

传谕曰:“蒙古贝勒巴噶达尔汉属下有十八家一百人,携马十匹、牛七十头、羊三百只前来。二月十五日,遇戴哈尔、托多惠二塔布囊,其男丁被杀,妇孺畜产尽被夺去。其后又有四十家逃来,仍遭戴哈尔截掠,尽夺其所服之衣,扣留三妇人。斋赛之子令尔等驻於此,今戴哈尔作恶,两次截杀来归於此之逋逃。此事尔色特奇尔可知之。”

初六日,汗遣格格,恩格德尔额驸归蒙古,出行前於衙门列筵二十桌,宰牛二头、羊二只宴送之。

是日,察哈尔敖汉、奈曼部遣使者二人前来。

初七日,达尔汉侍卫率每旗二人前往时,谕之曰:“见敌兵时,将城门尽行开放,使来兵视如废城。敌兵进入我城,则尽歼之。凡见敌兵,勿立刻乘马追赶,恐被其所诱,陷入伏中。又恐我精兵在前追赶,后面弱兵受敌。可仿造在辽东所制之车,布列於城上。来兵攻城时,则将车置於垛墙为站板以战之。”

来归之蒙古人,优者服良甲,劣者服次甲乃犹如我军,盔尾甲背,缀字为记。依照先来之蒙古人所服,我所属之蒙古人及自兀鲁特部前来之诸贝勒所属之蒙古人,皆同一服装。赐其族长各毛青布六庹,男丁各布六庹。随贝勒同来辽东之人,勿赐衣服。遣人往广宁,修理汉人之甲,以给蒙古人等。

前往运粮之车三千三百六十辆,载粮四千五百五十一石,运至牛庄。

大凌河沿岸所囤之米及右屯卫一带庄屯之粮,皆令起运。令四旗兵於齐家堡喂马,其馀四旗之兵於锦州喂马。自齐家堡、松山以内各屯之粮,皆运至广宁城。自义州至清河、石河及魏家岭、双台、白土厂等处边界之粮,可派我旧蒙古人及新来之蒙古人守之。

令蒙古兵各主将之妻及新来食官粮者之妻等,皆居广宁。妇孺至彼,即严加看守,以免有人与妇女私通并携之潜逃。令蒙古兵驻白土厂和双台,以沿边之粮喂马,不敷则至魏家岭、石河、清河、义州等地喂之。就近可运来之粮,切毋得动用。自兀鲁特国前来之蒙古人,由尔等率之同行。

初七日,报称:达尔汉侍卫之旗,车五百五十七辆,粮八百三十石;舅阿布泰之旗,车六百一十辆,粮八百二十石;汤古岱阿哥之旗内,车三百七十二辆,粮四百九十石;博尔晋侍

卫之旗,车三百八十辆,粮五百零五石;穆哈连之旗,车三百零二辆,粮四百石;苏巴海之旗,车二百六十五辆,粮三百八十石;栋鄂额驸之旗,车二百六十辆,粮三百一十一石,阿巴泰阿哥之旗,车六百一十五辆,粮八百一十五石。共车三千三百六十辆,粮四千五百五十一石,皆已运至牛庄。

初九日,汗降书谕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及刘副将曰:“沈阳、辽东之人,战不能胜乃降。广宁之人未战,吹奏喇叭、唢呐如迎亲人矣,非因广宁地方无住舍、食粮、耕田,而来辽东之地。乃汗颁谕令携来以大户合於大宅,小户合於小宅,房则同居,粮则同食,田则同耕之。史家屯有名马云峰者,违汗之命,与自广宁迁来之户人贸易,以草六十捆取银一两一钱五分,豆五斗取银七钱五分。故将为云峰以箭刺耳鼻,杖责四十,并追还所取之银两。凡有似此与自广宁前来之人贸易者,皆令退还。否则将致某地之人,房不同居、粮不同食、田不同耕,又不做工,恐误农时。务令从速耕种。有嫌田少不足耕种或地方狭窄者,则沈阳、蒲河和懿路 范河、抚顺等处田产丰富,新旧之人等如有愿往者,可至彼耕种。”

都堂书谕平虏堡备御曰:“著遣有肥马者十五人,令其催喂马匹。并给八旗公用橐驼一只,以驮十五人食用诸物。给喇叭一对,唢呐一对,小鼓一面,镗镗一件,铜鼓一对,咵咵一

对,不会则教之。”

著李驸马遣一妥人,将前往河西运粮之重辆,尽行带回,用以筑城。若追上沙岭以内之车辆,则令空车返回;沙岭以外之车辆,令装粮而回,留於牛庄。为恐有南四卫之人顺便回家、或有一、二人离散,著所往之人将车、牛及人等尽数带回。”

猜你喜欢
  志第四十六 刑法·欧阳修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柯劭忞
  卷十六 開寶八年(乙亥,974)·李焘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七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第五卷 工业一·缪荃孙
   七、我不穿西装·林语堂
  綦母怀文传·李百药
  宇文士及传·欧阳修
  卷之一百四  星槎勝覽前集(明)費信 撰·邓士龙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卷三十六·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元实·唐圭璋

      据词中“入神州”云云,元实当为南渡后人。   水调歌头   双阙步云尾,六阁上鳌头。侍臣冠底,英英人物是君侯。闻道东皇深意,回想西清往事,早晚启金瓯。丹扆伫宏略,黄阁待名流。   九秋天,千岁日,一樽酬。策勋黄石,相

  • 鲍溶诗集卷三·鲍溶

    行路难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细人何言入君耳尘生金樽酒如水君今不念嵗蹉跎鴈天明明凉露多华灯青凝久照夜防僮窈窕虚垂萝入宫见妬君不察暮入此地生风波此时不乐早休息女顔易老君如何子规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蜀

  • 卷三十·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三十 宋 王十朋 撰 咏物 木山【并序】 吾先君子尝蓄木山三峯且为之记与诗诗人梅二丈圣俞见而赋之今三十年矣而犹子千乘又得五峯益奇因次圣俞韵使并刻之其侧 木生不愿囘万牛愿终天年仆沙

  • 唐诗镜卷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四 王昌龄【新唐书云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词科迁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世乱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五言古诗 听弹风入松

  • 卷五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五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人】 与张补阙王链师同舟南下杂题 朝朝春事晩泛泛行舟远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钟声野寺迥草

  • 御题宋版朱子资治通监纲目·朱熹

    涑水创为开义例紫阳述订益精微直传一贯天人学兼揭千秋兴废机敬胜治兮怠胜乱念兹是耳释兹非三编惟此遵纲纪【尝命词臣纂辑明史事为通监纲目三编体例一凖朱子朕亲为裁定序而行之】辑览曾无越范围【通监辑览一书亦近年所

  • 竹书统笺卷七·徐文靖

    周武王名初髙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以为不祥【笺按元命包曰姜嫄游閟宫地扶桑履大人迹生稷】弃之阨巷牛羊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防伐林者【笺按宋志者下有荐覆之三字】

  • 卷之一百零六·佚名

      顺治十四年。丁酉。春。正月。甲辰朔。上拜神异。诣太祖妃、皇太后宫行礼毕。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上表行庆贺礼。是日、赐宴。  ○朝鲜国王李淏

  • 武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己亥年正月、东海兀吉部内虎儿哈二酋长王格、张格,率百人来贡土产:黑白红三色狐皮,黑白二色貂皮。自此兀吉虎儿哈部内所居之人,每岁入贡,其中酋长箔吉里等六人乞婚,太祖以六臣之女配之,以抚其心。 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

  • 三四三 谕内阁着总裁等编刊《四库全书考证》·佚名

    三四三 谕内阁着总裁等编刊《四库全书考证》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内阁奉上谕:昨四库全书荟要处呈进抄录各种书籍。朕于几余披阅,见黏签考订之处,颇为详细。所有各签,向曾令其附录于每卷之末,卽官

  • 儒林宗派卷十五·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明王守仁【伯安阳明余姚文成】王氏学派徐爱【曰仁横山余姚】魏良弼【师説水洲新建】魏良政【师伊】魏良器【师顔药湖】陈九川【惟进明水临川】舒芬【国裳梓谿进贤】南大吉【元善瑞泉渭南】马明衡【子莘莆

  • 乾宁·周绍良

    №乾宁001【盖】失。【志文】唐故左领军卫翊南高府君墓志铭并叙君讳屯,宇贞简,渤海人也。肇伊石耳,缵於非罢,食邑承家,因封命氏。曾祖贵,前齐骠骑大将军;祖仁,唐秦府车骑大将军;父休,周朝授上柱国;勋华代袭,声问雄

  • 礼器·戴圣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栢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苏舆

      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天有兩和以成二中,歲立其中,用之無窮。是北方之中用合陰,而物始動於下;南方之中用合陽,而養始美於上。其動於下者,不得東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其養於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秋是也。然則

  • 人性之分析与修证·太虚

    ──二十一年九月在重庆反省院讲──诸位皆佛学组之人,所以特提出比较专门一点的“人性之分析与修证”来与诸位商榷一下:人性问题本极普通,但今是专拿佛教眼光来分析的。人性即人类理性,含义极广,内容复杂。平常谈到人性,以

  • 阿育王经 第五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五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半庵摩勒施僧因缘品第五尔时阿育王得坚固信问诸比丘。谁已能于佛法之中最大布施。诸比丘答言。孤独长者已大布施。王复问言。其能几许佛法中施。比丘答言。用百千万金。阿

  • 第一 六处相应·佚名

    第一 根本五十[经]品第一 无常品[一]第一 无常(一)内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长者之游园。二于此处,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三世尊作是言:“诸比丘!

  • 颍川语小·陈昉

    二卷。南宋陈昉(生卒年不详)撰。陈昉字叔方,号节斋,温州 (今浙江温州)平阳人。以父任荫补得官,历任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卒谥清惠。此书主要考究典籍异同、朝廷掌故等,与洪迈《容斋随笔》体例十分相似。其论文多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