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二十

成化十七年冬十月壬寅朔享 太庙

○遣内官祭司井之神

○癸卯朝鲜国王李娎遣陪臣韩致亨等奉表贡马及方物来朝贺 万寿圣节

○赐海外诸国及西域番王敕先是外夷朝贡者于所过驿传需索无厌至是礼部奏请因其使回降敕谕其国王敕曰日者海外诸国并西域番王等遣使臣朝贡沿途多索船马夹带货物装载私盐收买人口酗酒逞凶骚扰驿递非违礼法事非一端所经官司累章陈奏欲依国法治之则念其远人欲不治之则中国之人被其虐害今特降敕开谕继今以后王遣使臣必选晓知大体谨守礼法者量带傔从严加戒饬小心安分毋作非为以尽奉使之礼以申纳款之忱俾奉使者得以保全供应者得免烦扰岂不彼此两全哉

○以河南钧州税课局课钞赐徽王供岁用从王请也

○总督漕运左副都御史张王□赞言宋儒胡瑗扬州府如皋县人布衣时与孙明复石守道读书泰山明圣人体用之学以经术教授苏湖当时取其学规行于太学所著有资圣集景祐乐议口义中庸角□羊春秋口义言行录皆有益后学仰惟 圣朝崇重儒术凡前代诸儒有功吾道者悉已列之从祀如瑗者独在所遗是缺典也乞下礼官考瑗功行或升从祀或建专祠祭于本土为当事下礼部知之

○命哈密卫故指挥同知亦思马因子迷剌力袭为凉州卫指挥同知

○甲辰赐周府临湍王同钧庶长子名曰安氵□□免

○免浙江乌程归安德清三县被灾田粮十分之六户部因奏四方报灾间有不实皆由所司因循姑息之弊请自今如 仁宗圣旨事例俱令巡按御史都布按三司及府州卫所掌印官会勘以闻庶不妨国赋从之

○乙巳实授试监察御史刘凤翔刘铭为南京监察御史凤翔四川道铭广西道

○改河南兑运京储及真定保定德州易州等处仓粮之半为折徵是岁河南额运粮六十五万一千石所司以频年水旱乞宽省户部奏定京储每石折银六钱德州临清二仓每石折银五钱其余折徵者有差从之

○户部会议漕运并巡抚官所奏事宜一各处运粮浅船每岁浙江湖广芜湖三处抽分厂支银一万二千两修造但船多银少用度不足是以军士逃窜有妨漕运自今岁宜增银五千两永为定例一兑运军粮所司欲依先年事例每石加耗米七升但今诸处水旱相仍民困已极宜照旧不必增一常州府岁运上供细米到有常期近因多载私货以致阻浅宜行巡抚官禁约一近例以江南马不堪征操每匹徵银十两而不堪之马仍复印记令民饲餋即有倒死责其偿补是以一马之故而两扰于民请自今既徵银者其马与民一河南旧设三道分理庶务而河南一道所辖二府五十六州县相距千二百里分司官每岁不能遍历以致政务淹滞请以河南府十四州县并汝州属县四仍为河南道开封府四十二州县割为大梁道庶巡历可周而公事易办一陕西徽州水陆四通□贾辏集宜设税课局一所以司徵税一云南路南州铜坑往往为奸民窃发煎卖以资交阯兵器请移文所司封闭免其课岁仍给旨意榜文禁约有犯者发烟瘴地面充军一云南嵩明州所属杨林县编户止一里去州仅三十里宜归并于州一迩来武官继嗣者或同姓之人夤缘幸袭或异姓之子冒托宗支以致冗食无穷请移文天下禁其弊一四川地连湖广荆襄狭西汉中贵州永宁等处其间深山旷野流民尚多宜于夔州重庆保宁顺庆四府增设按察副使一员专治流民一四川松潘茂州俱有总兵参将分守惟小河以下直抵龙州石泉诸处蛮夷出没其间而守将久缺宜仍设左参将一员协守其地一天下郡县皆设惠民药局以济贫病至于边军尤宜加恤今陕西甘肃等十余卫所医药俱缺疾疫无所疗治请敕所司各立医学一所选精通医术者教军余子弟习业一屯田所系甚重通者军官犯法多将屯军私役妄差乃以屯地别召人承佃图利以致子粒频年不完请通行禁治议入 上命兑军耗米每石准加二升常州府供应米船遇洪闸发人拽送云南铜货私贩出边境者论以死家属发烟瘴地面充军四川流民只令分巡分守官抚治副使不必增设余皆准议

○南京礼部右侍郎李本乞以子文昌为国子监生许之

○己酉严辽东马市之禁先是陈钺为都御史巡抚辽东奏开马市于开原广宁二处朵颜诸夷每月两市后通事刘海姚安稍侵年之诸夷怀怨寇广宁不复来市至是钺为兵部尚书惧罪及已乃奏言初立马市非资外夷马以为中国之用盖以结朵颜之心撤海西之党今宜申严禁例每为市令参将及布按司官一人监之有侵刻者重罪之庶无激变之患诏可仍令巡按御史治刘海姚安之罪以闻

○癸丑南京掌后府事宣城伯卫颍以老角□羊兵政许之

○甲寅太监怀恩传奉圣旨进封庆云伯周寿为庆云侯升锦衣卫指挥使周或为都督同知千户周忠为指挥佥事舍人周整周海周让周成周刚周礼为锦衣卫百户俱世袭彧世袭指挥使

○太监李荣传奉 圣旨升僧录司右阐教周吉祥为右善世左觉义慧玄右讲经右觉义德庆净颐俱左觉义

○升守备马营堡指挥使张澄为都指挥佥事其下升赏有差初参将吴俨少监崔荣之被虏围也澄率兵往援至北山梁沟遇虏力战败之时官军所在被围澄且战且进沿道攻角□羊指挥刘贵及千户韩俊之围始救荣俨溃围而还兵部言澄冲锋冒矢屡解虏围其功可嘉宜进官一级其部下七百人同心戮力宜加赏俨部下多力战而死宜厚恤其家诏可

○乙卯 皇太后圣旦 上率皇太子上寿毕命妇朝贺赐百官宴于午门

○丙辰使占城国行人司右司副张瑾有罪下狱先是瑾与给事中冯义同奉命赍敕印封占城国王孤斋亚麻勿庵为王多挟私货以图市利至广东闻斋亚麻勿庵已死而其弟古来遣哈那巴等来请封虑空还失利亟至占城占城人言王孙请封之后即为古来所杀而安南已以伪敕立其国人曰提婆苔者权掌国事瑾等不俟奏报輙以印币授提婆苔封之为王得其赂黄金百余两又经满剌加国尽货其私物以归义至海洋病死瑾具其事且纳伪敕于朝礼部劾瑾专擅封立当正典刑命下锦衣卫狱鞫治始得其状法司比依大臣专擅选官罪坐斩时占城哈那巴在馆礼部译问之云古来实王弟斋亚麻勿庵之死以病不以杀而所谓提婆苔者亦不知其为谁乃命哈那巴等暂回广东令有司以礼优待俟提婆苔谢恩使至并审其情伪别处之

○夜月食

○丁巳命忻城伯赵溥掌南京后府事

○戊午巡按广西监察御史戴中奏蛮贼屡寇梧州慱白藤县杀虏人畜甚众因劾参将马义及指挥丁瑞等不饬武备之罪兵部并劾副总兵白玉诏夺玉俸三月义等逮问已而中又奏广西猺獞方公强等共五十余处所虏人口财畜动以千计劾失机守备都指挥梁泰等二十八人兵部并劾太监顾恒都御史朱英平乡伯陈政都督白玉副参将欧盘之罪诏玉既夺俸仍记罪磐泰逮问恒英政姑宥之

○己未 诚孝昭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周景祭 献陵

○大理寺卿田景旸以忧去任

○壬戌赐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万安诰命授从一品散官勋阶

○太监覃昌传奉圣旨升道录司右至灵邓常恩为太常寺乡右正一雷普明寺丞右至灵毛守玄博士法师成复亨乐舞生赵继宗协律郎锦衣卫正千户杨辂本卫指挥佥事所镇抚杨辉百户武功中卫百户陈全锦衣卫副千户通政司经历何瑾锦衣卫百户文思院副使张广等七人俱锦衣卫所镇抚带俸冠带儒士王軏等七人鸿胪寺序班廪膳生员徐祥儒士黄本道等八人俱与冠带中书科食粮三年照例出身人匠阙璋等二十三人俱文思院副使仍旧办事左演法郭道诚左正一道士蔡宗珵卢道庆俱右玄义

○巡抚河南右都御史孙洪奏河南被灾奉旨赈过饥民户六十一万二千八百口一百四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

○甲子命降夷宋哈答哈里不花广宁安置建州女直宋哈答与其弟哈里不花来降巡抚辽东都御史王宗彝等奏宜留之辽东以启东夷向化之心其先次降夷宋款赤八安置广东者亦乞令还京兵部尚书陈钺以为制驭夷狄有经有权正统景泰间来降者悉处之辽东所以诱其归附其后降者颇多分送两广所以离其党与此诚抚驭之良法防微之深意今王师破建州宋哈答等首慕化来归若置之两广则无以慰彼初心感其族类宜处之辽东给与赏赐令为通事诸夷闻风将相率而来降矣诏从之命取宋款赤八还京

○乙丑免河南去年秋粮子粒十八万三千七百余石以水灾故也○丁卯以灾伤免山西是岁秋粮十万五千三百余石

○赏辽东副总兵韩斌指挥佥事李雄王裕彩币白金有差其下升赏者三百一十一人录其前后斩获虏寇功也

○戊辰大隆善护国寺西天佛子班卓藏卜死命摘官军一千五百为建塔治葬

○己巳礼部奏 万寿圣节例赐百官宴 上命免宴赐以节钱钞

○庚午调刑部主事萧玙为云南广南府通判玙坐沛县知县马时中奏内使郭文经过索取殴伤人命事为文所讦并下刑部狱俟勘未结玙时提狱禁暂许时中出外取冬衣原问官主事范吉闻将为缉事者所发呈于本部举奏之下玙锦衣卫狱论赎杖还职 上曰玙徇情听嘱放囚出外难居法司命吏部调外任既而吉亦坐呈玙放出时中而不及其皂隶丁鉴亦论赎杖还职 上以吉为原问官亦调外任吏部拟云南广西府通判得旨调狭西凤翔府刑部尚书林聪左侍郎张蓥以不能钤束属官请罪 上责其不谨而宥之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

猜你喜欢
  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范晔
  卷三百五·列传第六十四·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三·汪楫
  卷四百二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卷二百八十七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翰苑遗事 全文·洪遵
  纲目续麟卷十九·张自勋
  卷一百九十五·杨士奇
  卷二【八则】·岳珂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上·袁枢
  吴太伯世家第一·司马迁
  李愚传·薛居正
  选举二七·徐松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八·毕沅

      ◎元纪十六 ∷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旃蒙单阏三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讳阿裕尔巴里巴特喇,顺宗次子,武宗母弟也。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大德九年与太后出居怀州。十一年正月成宗崩,帝与太后入大

  • ●卷一百七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四。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何谓讲军制今天下因循旧弊可革者众矣。至最甚而切於时事者军制是也。今诸州郡隶将兵用虎符调发者枢密院之兵也。不隶於将兵者州郡之兵也。二者不为虚

  • 第九十五回 捏捷报欺君罔上 拘行人弃好背盟·蔡东藩

      却说蒙古将汪德臣,被石击伤,坠落马下,当由蒙古兵救回,天意也未欲亡蜀,秋风秋雨,淅沥而来,竟致攻城梯折,蒙古兵愈觉气沮,遂相率退去。是夕,汪德臣伤重身亡,蒙哥汗顿兵城下,几及半年,又遇良将伤毙,免不得忧从中来,抑郁成疾。合州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佚名

    卷十   康熙十三年十月壬辰,大将军简亲王喇布帅师之江宁。   癸已,命副都统苏朗防池州诸处。巡抚靳辅奏:都统释迦保及署副都统雅赉、阿喀尼等兵先后前来,请以先至者驻池州、后至者驻安庆,互为声援。上谕:释迦保、雅赉、

  • 第二十五册 天命六年八月·佚名

    第二十五册 天命六年八月八月初一日,遣诸申二人,汉人一人,赍书与出征之四贝勒曰:“瘦马留彼处饲秣,壮马由诸贝勒携归。”初三日,赎斋赛贝勒之使者至,献马二千匹、牛三千头、羊五千只及斋赛亲生之二子一女。初三日

  • 卷二十三·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三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楚令尹表楚自桓公六年武王侵随始见左传其时鬭伯比当国主谋议不着官称十一年莫敖屈瑕盟贰轸败郧师于蒲骚时则莫敖为尊官亦未有令尹之号至庄

  •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司马光

    梁纪二十二 梁敬帝绍泰元年(乙亥,公元555年) [1]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刘将兵援江陵,至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之,帅其众还据邵陵。 [1]春季,正月,壬午朔(初一),邵陵太守刘带兵救援江陵,走到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了他,把他的部众带回

  • 纲鉴易知录卷六七·吴楚材

    宋纪真宗皇帝纲 丁巳,天禧元年,春二月,陈彭年卒。目 彭年敏给强记,尤好刑名之学,性奸谄,时号&ldquo;九尾狐&rdquo;。张齐贤谓人曰:&ldquo;彭年在位,必乱国政。&rdquo;或疑齐贤过甚,后乃服其知人。纲 三月,以王曾兼会灵观使,曾

  • 滕文公下篇·王夫之

    一&ldquo;不智之罪小,不勇之罪大&rdquo;,此等语句,才有偏激处,便早紊乱。夫所谓不勇者,自智者言之也。若既已不智矣,更何处得勇来?倘使其无知妄作,晨更夕改,胡乱撞去,其流害于天下,更不可言。故罪莫大于不智,而不勇者犹可矜。虽日

  • 卷四十一·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一     婺源江永撰少牢饋食禮下   吉禮八經【舊篇名有司徹鄭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大夫既祭儐尸於堂之禮祭畢禮尸於室中天子諸侯之祭明日而繹有司徹於五禮屬吉】有司徹【徹室中之饋及

  • 学蔀通辨卷之三·陈建

    前编下此卷所载着朱陆晚年冰炭之甚而象山既殁之后朱子所以排之者尤明也丁未淳熙十四年朱子五十八岁陆子四十九岁五月朱子答陆子书云税驾已久诸况益佳学徒四来所以及人者在此而不在彼矣区区所忧一种轻为高论妄生内外精

  • 从锡兰佛教的和合说到中国佛教会的整理·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科仑坡比丘大会欢迎会讲──今天承锡兰比丘大会、及当地信佛的市民,对本团作盛大的招待,并对我们民族的抗战建国有热烈的同情,非常愉快而感激!中国与锡兰,本来有很久的佛教友谊,现在我们不但要恢复,并且要

  • 四教义卷第八·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二约通教辨位。以释净无垢称义者。通教既诠因缘即空之理。三乘同禀契理证道。必有浅深。故须判位。通教入道亦具四门。四门者。一实门。二不实门。三亦实亦不实门。四非实非不实门。此四门入

  • 名贤集·佚名

    蒙学读本。一卷。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为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全书共一千八百八十二字。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四字句,第二段为五字句,第三段为六字句,第四段为七字句。均以韵文编成。全书汇辑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

  • 读易举要·俞琰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 《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楔《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力

  • 胡子衡齐·胡直

    明胡直撰。门人郭子章、邹元标校,曾 凤仪、王继明于万历十一年初刻。凡八卷。卷一为《言 末》、《理问》,卷二为《六锢》,卷三为《博辨》、《明中》,卷 四为《徵孔》,卷五、六为《谈言》,卷七为《续问》,卷八为 《申

  • 江式近思录集注·江永

    清江永撰。共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记录了朱熹“义理根源,圣学体用”之说,并对朱熹及其门人的日常讲论作了考证。在注解过程中或解释分析文意,或阐发其中奥理,或辨别其中异同,或指明其中瑕疵。各卷以朱熹所定篇名为准,第一卷

  • 经书浅谈·佚名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该书介绍了儒家重要经典《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