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奏议卷十二

宋 赵汝愚 编

君道门

法祖宗

上仁宗请改复祖宗旧制  龎 籍

臣近因上殿面奉圣旨令有事具实封进来者臣退量孱昧罔通政体误膺询访苟有愚见敢不罄陈恭惟三圣垂统纪律大具陛下文明恭俭绍隆宝图祗守先训克臻至治臣窃见朝廷政令有渐异祖宗之制而宜改复旧贯者多矣略举数事条之如左

一进退辅臣最为大事非止一时褒贬盖欲垂戒後来祖宗旧制辅佐近臣罢免之例甚衆有因求退得请者有均以劳逸为名者有暴其显过者有隐其罪名者然所授官秩轻重皆有区别伏见去年执政之臣最喧物议内有废弃典法公营私宠者此最昭昭於天下也臣於去冬及今年正月七日所上书疏及劄子言之已详昨者外闻鎻院衆谓必获罪而退洎制命宣行大者得使相次者寻亦迁秩况使相请俸月踰千缗中常州郡一年之赋未足充其岁给自非有功有德何以克胜且登用未及一考而退之者是以谴罢也乃以使相及迁秩处之以此为戒臣恐来者不惧矣必曰当权之日虽坏国法营私恩亦不失作使相及迁秩矣臣欲望圣明令史臣捡寻祖宗以来进退辅臣体例着为篇部以备圣覧此後用为定凖如此则忠正者持衡之时务尽公理乞身之日得以礼退私曲者使之当权必怀畏惧苟至获罪永为惩戒此事体大乞留至怀

一前代职官之制皆有定员使上下不得超越而进也国朝建官虽异於古然於员数未闻过多近年以来渐异於此盖是好进者务干求宠名执政者不坚守旧制故也今资政殿翰林侍读学士员数过多恐增之不已更无限局欲望凖约旧典以立定员员既有限求者自息矣

一金紫者文臣之贵服也祖宗以来谨重赐与自前或因差遣上殿特恩赐之然多是已在升陟任使者近年伏见有差遣未出常调或祗是知县之类因公事上殿亦得改赐遂使三品之服渐成轻易臣欲乞爱重服章无及侥滥

一窃知向来每因南郊大礼添出诸般差遣名目多於旧日添一差遣则增一锡赐所以费用太广实伤财力臣欲望将来郊礼令有司捡寻祖宗以来则例为定免至横添名件广耗官物

臣智识愚下无裨圣德实欲朝廷凡百政令率由旧章沮劝允明侥幸咸塞伏望圣造留心垂采【明道二年上时为殿中侍御史】

上仁宗乞编类三朝故典  富 弼

臣历观自古帝王理天下未有不以法制为首务法制既立然後万事有经而治道可必也宋有天下八十余年太祖始革五代之弊创立法度太宗克绍前烈纪纲益明真宗承两朝太平之基谨守成宪近年纪纲甚紊随事变更两府执守便为成例施於天下咸以为非而朝廷安然奉行不思剗革至使民力殚竭国用乏匮吏员冗而率未得人政道缺而将及於乱赏罚无凖邪正未分夷狄交侵寇盗充斥师出无律而战必败令下无信而民不从如此百端不可悉数其所以然者盖法制不立而沦胥至此也臣今欲选官置局将三朝典故及讨寻久来诸司所行可用文字分门类聚编成一书置在两府俾为模范庶几颓纲稍振弊法渐除此守基图救祸乱之本也【庆历三年九月上时为枢密副使遂命王洙余靖孙甫欧阳修等同编修祖宗故事弼揔类之】

上神宗乞兢兢寅畏以保祖宗基业

曾 巩

臣闻基厚者势崇力大者任重故功德之殊垂光锡祚舄奕繁衍久而弥昌者盖天人之理必至之符然生民以来能跻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夫禹之绩大矣而其孙太康乃坠厥绪汤之烈盛矣而其孙太甲既立不明周自后稷十有五世至于文王而大统未集武王成王始收太平之功而康王之子昭王难於南狩昭王之子穆王殆於荒服暨於幽厉陵夷尽矣及秦以累世之智并天下然二世而亡汉定其乱而诸吕七国之祸相寻以起建武中兴然冲质以後世多故矣魏之患天下为三晋宋之患天下为南北隋文帝始一海内然传子而失唐之治在於贞观开元之际而女祸世出天宝以还纲纪微矣至於五代盖五十有六年而更八姓十有四君其废兴之故甚矣宋兴太祖皇帝为民去大残致更生兵不再试而粤蜀吴楚五国之君生致阙下九州来同复禹之迹内辑师旅而齐以节制外卑藩服而纠以绳墨所以安百姓御四夷纲理万事之具虽创始经营而弥纶已悉莫贵於为天子莫富於有天下而舍子传弟为万世策造邦受命之勤为帝太祖功未有高焉者也太宗皇帝遹求厥宁既定晋疆钱俶自归作则垂宪克绍克类保世靖民丕丕之烈为帝太宗德未有高焉者也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育生养蕃息齐民以并容徧覆扰服异类盖自天宝之末宇内版荡及真人出天下平而西北之虏犹间入闚边至于景德二百五十余年契丹始讲和好德明亦受约束而天下销锋灌燧无鸡鸣犬吠之惊以迄于今故於是时遂封泰山禅社首荐告功德以明示万世不祧之庙所以为帝真宗仁宗皇帝寛仁慈恕虚心纳谏审注措愼规矩早朝晏退无一日之懈在位日久明於羣臣之贤不肖忠邪选用政事之臣委任责成然公听并观以周知其情伪其用舍之际一稽於衆故任事者亦皆警惧否辄罢免世以谓得驭臣之体春秋未高援立有德付畀惟允故传天下之日不陈一兵不宿一士以戒非常而上下晏然殆古所未有其岂弟之行足以附衆者非家施而人悦之也积之以诚心民皆有父之尊有母之亲故弃羣臣之日天下闻之路祭巷哭人人感动歔欷其得人之深未有知其所繇然者故皇祖之庙为宋仁宗英宗皇帝聪明睿智言动以礼上帝眷相大命所集而称疾逊避至于累月自践东朝渊默恭谨无所言议施为而天下传颂称说德号彰闻及正南面勤劳庶政每延见三事省决万机必咨询旧章考求古义闻者惕然皆知其志在有为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故皇考之庙为宋英宗陛下神圣文武可谓有不世出之姿仁孝恭俭可谓有君人之大德悯自晚周秦汉以来世主不能独见於衆人之表其政所出大抵踵袭卑近因於世俗而已於是慨然以上追唐虞三代荒絶之迹修先王法度之政为其任在已可谓有出於数千载之大志变易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奋起羣下遵职以後为羞可谓有能行之效今斟酌损益革弊兴坏制作法度之事日以大备非因陋就寡拘牵常见之主所能及也继一祖四宗之绪推而大之可谓至矣盖前世或不能附其民者刑与赋役之政暴也宋兴以来所用者鞭朴之刑然犹详审反复至於缓故纵之诛重误入之辟盖未尝用一暴刑也田或二十而税一然岁时省察数议寛减之宜下蠲除之令盖未尝加一暴赋也民或老死不知力役然犹忧怜恻怛常谨复除之科急擅兴之禁盖未尝兴一暴役也所以附民者如此前世或失其操柄者天下之势或在於外戚或在於近习或在於大臣宋兴以来戚里宦臣曰将曰相未尝得以擅事也所以谨其操柄者如此而况辑师旅於内天下不得私尺兵一卒之用卑藩服於外天下不得专尺土一民之力其自处之势如此至於畏天事神仁民爱物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其忧劳者又如此盖不能附其民而至於失其操柄又怠且忽此前世之所以危且乱也民附於下操柄谨於上处势甚便而加之以忧劳此今之所以治且安也故人主之尊意谕色授而六服震动言传号涣而万里奔走山岩窟穴之氓不待期会而时输岁送以供其职者惟恐在後航浮索引之国非有发召而籯齎橐负以致其贽者惟恐不及西北之戎投弓纵马相与祗服而戏豫东南之夷正冠束衽相与挟策而吟诵至於六府顺序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盖远莫懿於三代近莫盛於汉唐然或三四世或一二世而天下之变不可胜道也岂有若今五世六圣百有二十余年自通邑大都至於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萌於其心无援枹击柝之戒接於其耳目故曰生民以来未有如大宋之隆也窃观於诗其在风雅陈太王王季文王致王迹之所由与武王之所以继代而成王之兴则美有假乐鳬鷖戒有公刘泂酌其所言者盖农夫女工筑室治田师旅祭祀饮尸受福委曲之常务至於兎罝之武夫行修於隐牛羊之牧人爱及微物无不称纪所以论功德者由小以及大其详如此後嗣所以昭先人之功当世之臣子所以归美其上非徒荐告鬼神觉悟黎庶而已也书称劝之以九歌俾勿坏盖歌其善者所以起其向慕兴起之意防其怠废难久之情养之於听而成之於心其所劝帝者之功美昭法戒於将来圣人之所以列之於经垂之为世教也今大宋祖宗兴造功业犹太王王季文王陛下承之以德犹武王成王而羣臣之於考次论撰列之简册被之金石以通神明昭法戒者阙而不图此学士大夫之过也盖周德盛於文武而雅颂之作皆在成王之世今以时考之则祖宗神灵固有待於陛下臣诚不自揆辄冒言其大体至於寻类取称本隐以之显使莫不究悉则今文学之臣充於列位惟陛下之所使至若周之积仁累善至成王周公为最盛之时而泂酌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所以为成王之戒盖履极盛之势而动之以戒惧者明之至智之尽也如此者非周独然唐虞至治之极也其君臣相饬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则处至治之极而保之以祗惧唐虞 之所同也今陛下履祖宗之基广太平之祚而世世治安三代所不及则宋兴以来全盛之时实在今日陛下仰探皇天所以亲有德飨有道之意而奉之以寅畏俯念一日二日万几之不可以不察而处之以兢兢使休光美实日新岁益闳远崇侈循之无穷至千万世永有法则此陛下之素所蓄积臣愚区区爱君之心诚不自揆欲以庶几诗人之义也惟陛下之所择【熙宁三年闰九月移知沧州过阙上殿】

上哲宗乞讲筵开陈祖宗故事

丁 隲

臣伏见本朝祖宗之德具在方册威明仁厚不惟有益於当时皆可为法於後世窃惟陛下即位以来首延儒臣侍讲禁中如论语孝经皆圣贤之言行固足以啓沃上心导明睿性臣愚欲乞既讲罢经义更以祖宗故事一二端为陛下开陈仍乞晓谕侍讲臣僚豫先编叙六圣典故可以取法於後来者以备讲筵听纳庶几前圣後圣所为所行如合符节威明仁厚之德源源相继天下幸甚【元佑二年上时为右正言】

上哲宗乞法仁宗五事   范祖禹

臣掌国史伏覩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丰功盛德固不可得而名言所可见者其事有五畏天爱民奉宗庙好学听谏仁宗能行此五者於天下所以为仁也陛下嗣位於今八年昧爽而听朝旦书而讲学风雨不易寒暑不倦可谓勤於进德矣然而天衷渊默圣度高远中外之人未知陛下睿意所好如仁宗之五者见於天下羣臣虽欲少裨万一亦无所自而入方今四海顒顒想望太平臣愿陛下深留圣思法象祖宗日新辉光昭示所好以慰荅羣生之望则天下幸甚【元佑七年三月祖禹进读此奏毕又言臣观仁宗每因事示人好恶皇佑中杨安国讲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仁宗曰蘧伯玉信君子矣然不若史鱼之直据孔子之言则史鱼不若蘧伯玉之君子仁宗之言人君之言也人君惟欲臣下切直故言蘧伯玉不若史鱼以开臣下切直之路由是天下知仁宗好直不好佞此圣人之大德也如此之类臣愿陛下以仁宗为法上然之】

上哲宗乞专法仁宗    范祖禹

臣伏覩陛下近者郊见天地雪止风和景气清霁神祗飨荅福应尤盛侍祠之臣以为前後未有都城之人瞻望玉色欢呼洋溢皆云陛下克类仁宗臣观天意人心如此实宗社无疆之福也然臣愚窃以圣人福至而益戒则能长享其福誉美而副之以实则能永保其誉惟兢兢业业不自暇逸乃可以荅天休衆之所欲因而从之乃可以副民望若一有满假之意则今日之福乃他日危乱之基也不能副之以实则今日之誉乃他日怨诽之端也故臣愿陛下既受天福又获民誉益思戒慎唯勤修德修德之实唯法祖宗恭惟一祖五宗畏天爱民後嗣子孙皆当取法惟是仁宗在位最久德泽深厚结於天下是以百姓思慕终古不忘陛下诚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专法仁宗则垂拱无为海内晏安成康之隆不难致也臣承乏史官尝采集仁宗圣政得数百事欲乞撰录成书上进少资睿覧监观成宪皆举而行以副羣生之所愿则天下幸甚【元佑七年十二月祖禹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寻采集仁宗圣政三百二十七事编录成书名曰仁皇训典凡六卷上之自绍圣以後章蔡倡为绍述之说而祖宗之法尽废兹不复载详见新法门】

宋名臣奏议卷十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魏徵
  卷三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三·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一·杨仲良
  第一百十九回 日公使保留众罪犯 靳总理会叙两亲翁·蔡东藩
  卷五十·佚名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一·佚名
  第一○九札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一三○五-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五 七音略三·纪昀
  卷四十五·班固
  伯帖木儿传·宋濂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司马迁
  通制条格卷第五·拜住
  卷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四·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槀卷五十四 宋 陆游 撰 湖上急雨 谿烟一缕起前滩急雨俄吞四面山造化等闲成壮观月明却送钓船还 夏日独居 平生本清净垂老更萧然已罢客载酒亦无僧说禅空庭朝下鹊密树晚鸣蝉长日君无厌新秋近眼边

  • 卷三百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三林檎花类五言古月临花【即林       唐檎花】元 稹凌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镜匀娇靣粉灯泛高笼缬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七言古来禽花       

  • 卷八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七吕岩七言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功满【一作得道】来来际会【一作相见】难又闻东去

  • 列传十七·薛居正

    李建及,许州人。本姓王,父质。建及少事李罕之为纪纲,光启中,罕之谒武皇于晋阳,因选部下骁勇者百人以献,建及在籍中。后以功署牙职,典义儿军,及赐姓名。天祐七年,改匡卫军都校。柏乡之役,汴将韩勍追周德威至高邑南野河上,镇、定兵

  • 卷二百八十四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八月戊寅朔,定武軍留後承裕為寧武軍節度使。   詔河北路體量安撫安燾:「應被水災民並就高阜賑濟安存,令提點刑獄韓正彥同張茂則、劉璯先相度曹村決口下流利害以聞。」月末,河又決

  • 唐鉴卷二十二·范祖禹

    僖宗干符二年帝之为普王也小马坊使田令孜有宠及即位使知枢宻遂擢为中尉帝时年十四专事游戏政事一委令孜呼为阿父令孜颇读书多巧数招权纳贿除官及赐绯紫皆不闗白于帝每见常自备果食两盘与帝相对饮防从容良久而退帝与内

  • ◎旧新年之厂甸热·李定夷

    北京有一最不可解之事,即所谓逛庙逛会是也。夫所谓庙者会者,并非有特殊之风景,可以娱目骋怀,亦不过人逛人而已,即如照例旧年新正。有所谓厂甸香厂,为都中人士游观之所。今年香厂已经停止开放,所开放者,仅一厂甸。其实厂甸一处

  • 张凤传·张廷玉

    张凤,字子仪,安平人。父亲张益,官任给事中。永乐八年(1410),他从征漠北,阵亡。张凤考中宣德二年(1427)进士,后被授予刑部主事。他审理江西反叛一案,平反了数百人。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司法官员因犯了过失全被关进监狱,遂升张

  • 卷一百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九雍正九年八月上谕九道初一日大学士等议覆四川积谷应增贮六十万石每石约价三钱分三年买足奉上谕所议甚属周详妥协依议速行但每年谷价贵贱不等如画定三钱恐价贵时或至抑勒强买价

  •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物异考恒风宋理宗宝庆二年七月戊辰大风 嘉熙二年风雹七月壬午烈风大作 三年风雹 淳佑十一年秦州风宝佑三年六月辛未大风 景定四年十

  • 83.“党锢”事件·林汉达

    宦官五侯掌权以后,跟梁冀一样胡作非为。他们把持朝政,卖官卖爵,从朝廷到全国郡县,都有他们的亲信,搞得社会黑暗不堪。当时有一批士族地主出身的官员,不满宦官掌权,主张改革朝政,罢斥宦官;还有一批中小地主出身的太学生,因为社会

  • 卷第六(宙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六(宙字号) 甲子(周幽王五年起)辛未(平王元年)王戌(桓王元年)癸亥(周桓王二年止) (庚子)四祖优波鞠多传法提多迦 优波鞠多。叱利国人。(一名优波崛多。一名邬波鞠多)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证果

  • 山庵杂录卷之上·无愠

    天台沙门释 无愠 述定水宝叶和尚。四明人。参径山虚堂。凡宗门话头未能透脱者。必咨扣老成。不透脱不已。一日。造虚堂。问云。德山末后句。若谓之有。德山焉得不会。若谓之无。岩头又道德山未会。望和尚慈悲指示。

  • 卷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五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翠岩寺语录熊少宰陈司理等为师四旬入山设供。请上堂。僧问。法王法诞喜重逢。台旆联翩陟梵宫。万指临筵齐侧耳。祈师一语寿寰中。师云。北斗面南看。

  • 升庵集·杨慎

    《升庵集》是明代学者、文学家杨慎的诗文及一部分学术著作的合集。又称《升庵全集》《太史升庵全集》,明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编订并主持刻印。包括赋、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凡81卷。杂著是张士佩取《丹铅录》、

  • 钟司徒集·钟会

    三国魏文别集。钟会撰。钟会字士季,钟繇幼子,官至司徒,世称“钟司徒”。《隋书·经籍志》著录《钟会集》9卷,并谓“梁十卷,录一卷”。两《唐书》又著录为10卷,可能已重新编次,后遂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明末张溥辑

  • 蕉帕记·单本

    明代传奇剧本。单本撰。增补本《曲品》著录。写南宋书生龙骧,父母双亡,寄寓其父同僚胡章家,钟情章女弱妹,因无人作媒,未遂所愿。西施死后,罚为白牝狐,已修炼3000余年,须借人真阳之气,方成正果。狐精见龙骧有仙骨,便化作胡弱妹,以

  • 李叔同说佛·李叔同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