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八章 福州人民政府与广州“六一运动”

“九一八”以后,全国都在抗日气氛笼罩之中,人心悲愤。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以前内战中的重要领袖们,现在多少都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概念,认为内战实在不应再继续了。孰知就在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两件可笑的小政变。一为1933年,抗日成名的十九路军诸将领所导演的福州“人民政府”;另一则为1936年夏,陈济棠在广州所号召的“反蒋抗日运动”。两件都富有高度的戏剧性。

先是,“一·二八”淞沪之役,十九路军一举成名。蒋光鼐、蔡廷锴一干人物顿时变成民族英雄,为全国人士所一致钦仰。但是中央此时却抱退让的态度。淞沪战时,蒋先生曾令张治中率第五军俞济时等部参加作战,表面上是协同抗日,事实上则用来监视十九路军,防其扩大战争范围。这事使蒋、蔡等将领极感气愤。

淞沪战后,中央为防止十九路军再度抗日滋事,有碍和局,乃将蒋、蔡等部队调防福建,并任命蒋光鼐为福建省省主席。其实,中央如真为防止十九路军闹事,则大可将蒋、蔡等调往河南、安徽等无日本通商口岸的省份,岂不更为保险?蒋先生不此之图,而调之入闽,实系一阴谋。

因十九路军原为北伐时第四军的一部,将领官兵多为粤人。其指挥官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更自视为广东的主人翁。十九路军于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时,奉调自粤北上,使时为广东省省主席的陈铭枢顿失羽翼。不久,陈铭枢便为陈济棠排挤而去,其心中对陈济棠和蒋先生的怨恨,无时或释。一有机缘,渠等便想在广东卷土重来。蒋先生把握济棠、铭枢之间的矛盾,故意将陈铭枢的第十九路军调往福建,使其垂涎广东,互相火并,以达一石击二鸟的目的。十九路军到了福建,广东方面的陈济棠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顿时感到极度的不安,而蒋先生则高踞南京,玩其分化统治的手法。

不过此时陈济棠虽感恐慌,十九路军的陈铭枢、蒋光鼐和蔡廷锴各人,对蒋先生这一手法却洞若观火,不愿轻易上当。故陈铭枢设法和陈济棠取得和解,希望福建和两广合作,在广州组织国民政府,号召抗日,和南京的汪、蒋相对抗。但这一计划却不能为陈济棠所接受。因陈济棠盘踞广东,俨然是岭南之主。如在广州组织政府,则党中元老以及陈、蒋等人将接踵而至,这样则抗日反蒋未成,而济棠先已失其在广东唯我独尊的局面,所以陈铭枢、蒋光鼐等人虽舌敝唇焦,陈济棠仍不为所动。

陈铭枢、蒋光鼐等无可如何,乃积极向我们游说,希望广西和福建合作,逼迫陈济棠同意开府广州,使南京国民政府不能不负起抗日的责任。而白崇禧和我则期期以为不可,因此项措置将愈陷国家于分裂。当前问题的中心是中央对日本的侵略一再退让,等到忍无可忍,则必然被迫抗战。一旦抗日战事爆发,则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对外,若再开府西南,实非国家之福。

孰知陈铭枢、蒋光鼐等,昧于大势,不听我言,决定单独行动,树立中枢于闽垣,用资号召,并仍向我们游说,希望福建举起抗日大旗之后,两广即通电附和,以壮声势。我和陈济棠竭力劝阻,也难遏止他们的行动。此外他们更竭力和“急进派”民主人士徐谦、谭平山、陈友仁、章伯钧、沈钧儒、黄琪翔等,合作包围李济深。济深斯时刚自南京汤山恢复自由不久,避居香港,孑然一身,久静思动,而内心对蒋氏又极端怨怼。当他被陈铭枢等包围时,我曾向他献议,略谓:在目前情势之下,只以十九路军为后盾来组织中枢,号召抗日,似嫌势孤力单,反予蒋氏以借口。请告诫陈铭枢等慎重考虑,不要轻举妄动,自贻伊戚。李济深也颇以为然,主张慎重,不可孟浪从事。我乃自香港转广州回南宁。无奈陈、蒋、蔡和第三党领袖们对开府闽侯一事,仍积极筹划,势在必行,即使两广反对,他们也要硬干到底。1933年秋,陈、蒋、蔡等和第三党分子、“急进派”民主人士接触频繁,并陆续齐集福州,另外更与江西瑞金的中共取得谅解,因而他们在福州组织“人民政府”的空气已甚嚣尘上。个中情节,蒋已深悉,然渠却故作不知,只是暗中从事军事准备。

到10月下旬,福州已密锣紧鼓准备成立政府。陈、蒋、黄、章、沈等人,要求李济深立刻前往主持。济深以为不可,然陈铭枢却诳他说,福州方面各级军官已准备发动,陈等无法控制,希望李济深亲往解说。李为忠厚长者,信以为真,且经不起左右亲信张文、李民欣等的怂恿,遂决定往福州一行。

当香港方面包围李济深已至成熟之时,我在南宁和白崇禧恐他们会弄假成真。但我们也深知,只要李济深不参加,陈铭枢辈就无法另组政府。为消弭这场无谓的纷争,我和白崇禧乃决定采用“调虎离山”的办法,把李济深从他们的包围中接出来。于是,我们立即包了一架民航机,由白崇禧亲飞香港,接李济深来南宁小住。谁知在白氏飞抵香港之前数小时,李济深已被骗往福州。

我在南宁得此消息,立刻便感到事无可为了。我判断李济深一到福州,他们必然拥李为首,组织政府,与持不抵抗主义的南京相抗衡。但以区区十九路军肩此重任,必然失败无疑。

果然不出所料,李济深一到福建,第三党人士即召集所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人民政府”,推选李济深为主席。同时宣言打倒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废除青天白日旗,另行制定上红下蓝中间一颗黄色五角星的新国旗。消息传出,全国大哗。因一般国民和国民党党员虽不满意于蒋先生,但对国民党和青天白日旗仍有无限的依恋。

胡汉民闻报,即首先通电痛斥闽方,措辞极为严峻。陈济棠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继之。我原拟不作任何表示,因断定闽方必败,实无须多此一举。但因外界盛传闽桂合作,胡汉民、陈济棠等乃劝我也发表通电,以表明心迹。我和白崇禧遂联名通电,劝闽方人士“幡然改图,共赴国难”!

12月中旬,中央军约十余万人由蒋鼎文统率,兼程自浙、赣两省分路南下入闽。闽方因和江西共产党有谅解,以为共产党可与之夹击中央军。孰知共军竟自赣东让开,中央大军数万乃一举而侵入闽北。闽方总司令为蔡廷锴,蔡氏负抗日英名,号称能战,原拟背城借一,与宁方一战。孰知蔡氏幕中早伏有宁方间谍。其参谋长邓世增虽极忠诚,但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参谋处长范汉杰家中则装有秘密电台,以故闽方的军事动态,中央了如指掌。加以名不正,言不顺,军心涣散,军长毛维寿等都暗中向南京输诚,蔡军因此不战自溃。到1934年1月中旬,福州、漳州、泉州都为宁方所攻克。福州军政大员纷逃香港。十九路军残部退入广东,为陈济棠所收编,旋即缴械。抗日有功的十九路军到此竟全军解体,良堪惋惜。追溯闽变自1933年10月中旬发动以来,到1934年1月底十九路军缴械止,前后尚不足三个月,其经过情形亦殊堪浩叹。

继“闽变”后的另一政变,便是陈济棠在1936年夏季所导演的“六一运动”了。

在“闽变”期间,陈济棠曾力斥闽方的行动为幼稚。何以在“闽变”失败之后,又来导演这幕悲剧呢?其内幕也甚为错综复杂,政治的斗争之外,还掺杂了一些荒唐和迷信的故事,说来难以令人置信。

原来在“西南政务委员会”和“西南执行部”成立后,胡汉民先生俨然是西南的物望。关于西南方面的党务和政事的处理,我们都以胡氏马首是瞻。因胡先生为党国元老,德望素著,推他作西南领袖,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当时握广东实权的陈济棠却另有怀抱。在他看来,假使胡汉民掌握了西南的党政实权,则他独霸广东地盘的迷梦,必被打破无疑。因此,在胡先生去世前,西南方面每以胡先生为号召而有所作为时,济棠皆若即若离,不甚热心。1936年5月,胡汉民忽患脑溢血逝世。原在广东有号召力的领袖,如李济深、陈铭枢等又以“闽变”之故,无法抬头,济棠在广东的地位乃大增。西南有所行动,陈济棠少不了都是最高的决策人。他个人的政治野心自然也随之增长。

另一个促使济棠发动政变的重要原因,便是济棠获得情报,认为中央处心积虑,要彻底解决西南。济棠忧心如焚,乃先行发动。原来在胡汉民逝世后,济棠为刺探中央对西南的新政策,派乃兄陈维周入南京晋谒蒋委员长。蒋先生为羁縻陈氏,曾设宴欢迎,优礼有加,并与维周详谈。据说,维周在南京时,探悉了中央彻底解决西南的三大原则:

第一,彻底解决广西的李、白,由中央协助广东出兵。

第二,驱逐萧佛成等反蒋的元老离粤。

第三,广东仍维持原来局面。

这一决策可能是蒋先生亲自告诉陈维周的,希望因此挑起粤桂之间的摩擦。维周回粤后,即将详情密告乃弟。济棠得讯大恐,他深知两广团结的重要和蒋先生分化离间手法的毒辣。中央既可授意广东解决广西,又何尝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反复思维,为之惴惴不安,深觉今后两广的局面,绝难长久维持,与其坐待中央部署妥当,各个击破,何妨抢先一步,采取主动呢?而当时唯一可以借口向中枢作兵谏的,便是掮起抗日大纛,要求中央领导抗日了。这一考虑可能是陈济棠导演“六一运动”的最主要的动机!

此外迷信也是促使济棠妄动的因素之一。原来济棠兄弟行中,他最敬佩的便是大哥陈维周,济棠对他可说是言听计从。维周粗通翰墨,人亦精敏,唯笃信阴阳命相、堪舆卜算之术。据说,维周某次特往广东花县洪秀全的故乡,察看洪氏的祖茔,发现洪秀全的祖坟正葬在“活龙口”上。据维周及其堪舆朋友们推断,秀全的祖茔可惜葬高了一些,如下移数十尺,便正在“穴”上,秀全就是真龙天子,不会只拥半壁河山,及身而败了。维周认定此一墓地的可贵,便要洪姓子孙卖与他。洪姓起初不允,但经不起维周的威胁利诱,就将墓地割爱了。陈氏兄弟遂将生母遗骸迁往该处安葬,深信陈府不久便要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了。但环顾陈家上下,余子碌碌,除掉济棠还有谁呢?因而陈济棠就野心勃勃,予志自雄。

此后不久,维周便衔乃弟之命,去南京与蒋委员长作促膝长谈。这又给维周一个最好的机会替蒋先生“看相”。据维周回粤语人,从相上看,蒋先生断难过1936年这一关。说也奇怪,蒋先生的相倒是给维周看中了。当年发生的“西安事变”几乎使蒋先生丧命。不过其事的发生,是应在张学良身上,而不是陈济棠罢了。

又据说,在济棠发动请缨北上抗日之前,维周曾约了翁半玄等术士替他卜卦。卦中有“机不可失”字样,也使陈氏兄弟相信要“应”在蒋先生身上。孰知事变发动之后,陈济棠的空军——飞机数十架,在黄光锐率领之下,北飞投奔中央去了。原来“机”者“飞机”也。济棠既“失机”便只有亡命了。也可说,他被卦仙开了一场大玩笑吧!

济棠既预备发动,乃于5月间拍电至南宁给我,谓我们应在民众抗日高潮之下,要求中央立刻抗日,不可畏首畏尾。不久,陈济棠又派林翼中和陈维周等先后来邕,催促我和白崇禧去穗共商大计。我说,伯南(陈济棠)何以一时心血来潮,急于要发动抗日呢?如此鲁莽从事,万一与中央部队发生冲突,岂不未抗日而先内战了吗?他们都是异口同声地说陈总司令也无意内战,不过据他判断,只要西南作出抗日的姿态,登高一呼,全国必定响应,蒋先生如不顺从民意,则必然垮台无疑,他们并一再强调,即使广西不参加,陈总司令还是要发动的。

在陈济棠一再要求之下,我便商请白崇禧赴穗一行,劝伯南不可妄动。白氏飞穗后,不数日便回,说陈济棠意志坚决,势在必行,无法挽回。然两广原属一体,广东一旦发动,广西方面不论愿与不愿,也必被拖下水,广西如果毅然参加,或许对陈济棠的行动尚能有所纠正,使其不致过分鲁莽灭裂。此实我们不得已的苦衷。

我既知无法挽回,乃于5月底飞往广州。济棠给我一个盛大的欢迎,并详述他此次发动抗日运动的原委。济棠且强调说,山东韩复榘、河北宋哲元均派有代表在此,声明唯西南马首是瞻,劝我纵不愿积极参加,至少也应向他的部下打打气才对。因此,在若干重要军事会议中,济棠便约我向其部将讲话。我当然讲了一些非抗日不足以图存,中央既不愿抗日,我们领导抗日实责无旁贷的大道理。说完,只见陈氏部将面面相觑,无丝毫热烈的反应。看这情况,我便觉得这一运动的前途,凶多吉少。

在广州,我也见到元老萧佛成先生。萧佛成先生时为西南元老中的硕果仅存者。西南政务委员会中,自邓泽如、胡展堂(汉民)相继谢世,邹海滨(邹鲁)借故离粤之后,已有故老凋零之态。“九一八”前后,西南冠盖云集,我也常住广州,尔后不常来穗,即以此故。此次,我问萧佛成,何以他也赞成这一运动呢?萧微笑道:“抬轿子,抬轿子。”他的意思是说替陈济棠捧场。陈以前不愿替胡汉民“抬轿子”,现在却发动这些元老来替他自己抬轿子。

佛成又告诉我一些关于陈济棠的笑话。这故事是当邓泽如在时,某日时近午夜,济棠忽亲自访邓氏,约其同赴燕塘军校。邓问何事。陈说,他的将领今晚在军校“宣誓”,他希望邓先生前往“监誓”。邓氏到了燕塘军校礼堂,只见礼堂上方安置一个皮制假人,上书“蒋介石”三字。宣誓时,由济棠唱名,各军官逐一起立,宣读“余决心效忠党国,抗日反蒋,拥护陈总司令,以后如违誓言,必遭天谴”一类的“誓言”。读毕,即趋至假人之前,举起一把木剑,向“蒋介石”身上痛劈三剑,以表示仇恨与决心。萧佛成说,陈伯南的荒唐落伍,愚不安愚,一至于此,如何能成大事。

香翰屏也告诉我一件故事。翰屏与济棠可说是亲如手足,陈氏任连长时,香即为该连排长,嗣后随陈升迁,最后充第二军军长。翰屏为人很通达,思想也很新。他实在看不惯济棠的开倒车作风,但是劝又无用,只好表示消极,请辞军长职,济棠不允,历时很久,香才摆脱军职。翰屏告我说,济棠对其亲信的部属都心存疑虑,防范他们有背叛的行为,但是他防范的方式却又愚蠢万状。

例如,第一军军长余汉谋,原是陈的心腹股肱,济棠却疑其有贰心,密派特务暗中监视。余氏在广州东山建有一住宅,陈便命其特务在余宅对面也筑一宅。余氏每自防地返穗,陈的特务便在对面屋顶鬼头鬼脑,日夜窃伺余宅的访客,和其室内的行动。日久,此事为余汉谋所悉,乃渐生怨怼之心。

翰屏又告我一事说,广州市内的警察都奉有陈氏密令,随时报告各高级军官的行踪。有时三数高级军官将领暇时赴某地寻欢取乐,其地外人原不知道。孰知当他们玩兴正浓,陈总司令忽然轻车简从翩然莅止。陈来此并无恶意,只是笑对众人说:“你们到哪里我都知道呀!”换句话,便是说你们要小心啊!你们有什么不法举动,我陈总司令都一概知道啊!诸如此类的事,广东将领都可以说出一些来。于此可见陈氏是如何不得部曲之心。

济棠做的另外一件荒唐的事,便是在5月底突然任命陈维周为广州卫戍司令。维周是个文人,从未涉足军旅,何能平地风波,一跃而为卫戍司令呢?因而,命令公布之后,广东各界都人言啧啧,尤其是各将领,一致认为济棠此举是有意侮辱其将校的人格。济棠这一失着,也是引起其部曲离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分析各种因素之后,我们便深知陈济棠所领导的这一运动必然要失败。但是西南政务委员会中既已有此决议,蒋光鼐、蔡廷锴、翁照垣等主张反蒋抗日人士都已联袂来粤,势成骑虎,欲罢不能。唯一补救之道,只有在运动发动后,加以纠正,使其不趋向于越轨,而免宁粤双方同室操戈的一途了。

6月1日西南政务委员会和西南执行部正式集会,决议呈请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并通电全国,吁请国民政府领导抗日。呈文的内容要义如下:

连日报载,日入侵我愈亟,一面作大规模之走私,一面增兵平津,经济侵略,武力侵略,同时迈进。瞻念前途,殷忧曷极。属部属会等,以为今日已届生死关头,唯抵抗足以图存,除全国一致奋起与敌作殊死战外,则民族别无出路。在昔我中央尝依赖国联,而国联之助我如何?尝屈辱图存,而屈辱之效果如何?今敌人又加紧侵略矣,中央忍辱负重之苦心,国民非不谅解,唯和必有方,忍必有期。长此因循,则敌人无餍之求,日甚一日,得陇望蜀,岂有穷期。呜呼,“九一八”之创痕未复,“一·二八”之腥血犹存。辽、吉、黑、热四省之同胞,陷于敌人铁蹄之下,已逾五载,今平津又将继之矣。昔人有言,以地事人,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国家之土地,先民所遗留,亦民族所托命,举以资敌,宁异自杀。属部属会,以为黄河以北,寸土不容予人。切冀中枢毅然决然,从事抗战,用以至诚,吁请钧府钧部,领导全国,矢抵抗之决心,争最后之一着。国家不亡,公理不诬,则奋起景从者,必不仅属部属会也。时不我待,唯实利图之。迫切陈词,伫候明教。

6月2日西南政务委员会和西南执行部乃根据这呈文的内容,通电全国,是为“冬电”。两日后,西南将领数十人,由陈济棠和我领衔,再度发出“支电”表示拥护,并誓率所部“为国家雪频年屈辱之耻,为民族争一线生存之机”!“冬”“支”两电一出,全国震动,是为有名的“六一运动”!

在当时不明内幕的人看来,以为两广又假抗日之名,对中央用兵。其实,一看“冬”、“支”两电的内容,就知道我们所要求的,只是由中央出面,正式领导抗日,西南当局无对中央作兵谏的行动,也无用兵的意图,大家只是发一个抗日通电,做个样子而已。当时中央如置若罔闻,或与西南电战一番,此事也便消灭于无形,而我们也算慎重地应付了陈济棠这次的妄动。

不料中央谋粤已久,反间工作做得十分有效。“六一运动”的发动,正予蒋氏以打击陈济棠的机会。先是,自“非常会议”之后,蒋先生即派蒋伯诚为代表,常住广州。伯诚是个老官僚,善于应酬,与济棠的部属过从极密,乘机大施反间之计,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空军司令黄光锐都和蒋伯诚有勾结。“六一”之后,蒋伯诚在反间上所用款项多至数百万元。果然“银弹”效力甚大,7月4日空军司令黄光锐突率飞行员四十余人,分驾飞机数十架,飞投中央。7月中旬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通电拥护中央,师长李汉魂亦称病离职,赴港休养。7月13日南京军委会乃明令免除陈济棠本兼各职,遗缺由余汉谋升任。余在粤北防地立即通电就职,并声明率部回广州。陈济棠见大势已去,乃于17日晚间11时约我到其官邸一晤。见面之后,济棠便说如今大势已去,他决定一去了之,并劝我回广西缓图善后。

陈氏并当面书一便条,送我大洋二十万元。是晚即由广西驻粤办事处主任王逊志赴广东财政厅如数提出,交轮运往梧州。陈氏临别赠金,其情形正与1930年阎锡山解囊相赠相似。因两广团结数年,共同维持西南的局面,陈氏一走,便要散伙了,陈氏所赠二十万元,大概就算是“散伙费”吧。

陈济棠于7月18日拂晓前,悄然离穗去香港,我也于同日中午包用一可乘四人的民航机径飞南宁。登机之后,我才感觉到此事殊欠考虑。此时广东局面已解体,中央特务在港、穗一带活跃异常,万一他们事先买通该民航机师,将飞机飞往江西,我岂不立刻成为俘虏了吗?想到这里,顿觉悚然。乃默察飞机的航线,如渠真图谋劫持,我便立刻取出手枪迫其改航,嗣见渠循西江而上,才放下了心。

猜你喜欢
  建康实録卷十三·许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六·徐乾学
  第四十二回 洪杨起据金陵南北构兵·黄士衡
  一一三一 河南巡抚毕沅为咨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违碍字迹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六四九 全书处汇核七至九月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总裁等清单·佚名
  高道穆传·魏收
  氐传·李延寿
  杨津传·李延寿
  卷十·黄佐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佚名
  第七章不知亦能行·孙中山
  多小未能舆謀案·佚名
  135.梁武帝做和尚·林汉达
  卷上·郑兴裔
  周逵·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崔敦诗·唐圭璋

      敦诗字大雅。生绍兴九年(1139)。与兄敦礼同登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八年(1172),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除翰林权直。又历中书舍人,加侍讲,直学士院。淳熙九年(1182)卒,年四十四。特赠中大夫,有玉堂类稿。   六州   商秋

  • 韩琦·唐圭璋

      琦字稚圭,安阳人。生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天圣五年(1027)进士。明道元年(1032),官太子中允,召试,授太常丞、直集贤院。嘉祐初,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魏国公。熙宁八年(1075)卒,年六十八。赠尚书令,谥忠献。徽宗

  • 第一出 标目·汤显祖

    【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 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 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 生折

  • 第四折·高文秀

    (邹衍同众大夫领张千上,云)小官齐国中大夫邹衍是也。奉秦国之命,着俺六国中大夫来贺张禄丞相。这位是楚国大夫陈轸,这是赵国大夫虞卿,这是韩国大夫公仲侈,这是燕国大夫剧辛。今日筵宴是俺国排设,专贺秦相的。除魏国须大夫有

  • 卷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十五预宴七十六人诗八十五首【原任同知】李 晖【年七十九】同知【臣】晖言吾皇元枢调追庖羲轩辕逾伊耆沩姚功勲天声扬文章心精超乾坤师天行深宫勤衣宵因兹弥颐和无疆春秋高

  •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范晔

    谯玄 李业 刘茂 温序 彭脩 索卢放 周嘉 范式 李善 王忳 张武 陆续 戴封 李充 缪肜 陈重 雷义 范冉 戴就 赵苞 向栩 谅辅 刘翊 王烈孔子曰:「与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又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四·焦竑

      儒林   ◆儒林   東山趙先生汸行狀(詹桓)   徵士梁寅傳   □□陳謨傳(王時□)   □谷汪先生克寬行狀(吳國英)   唐豫傳(順德縣志)   劉觀傳(王時槐)   吳康齋先生與弼行狀(婁諒)   敬齋先生居仁傳(陸瑞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万历十二年八月甲辰朔唯户部左侍郎王之垣在籍调理○户部尚书王遴等言织造物料属工部盐引纸价属户部钱粮各有职掌载在令甲先因大婚袍服及赏用叚疋共留过济边银九万三千零凑织事出权宜节经本部题明业奉不许那借之旨盖

  • 金佗续编卷十二·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二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十一绍兴十一年差官传宣抚问省劄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张去为一就传宣抚问湖北京西路宣抚司官兵倍支起发一次右劄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照会准此照会敌军韩常等犯界

  • 王之诰传·张廷玉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吉水知县。升任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员外郎,出京担任河南佥事。讨伐师尚诏有功,转为参议。调迁为大同的兵备副使。因为捣毁蒙古居屋的功劳,增加一级俸禄,晋升为山西右参

  • 卷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元钞【附银】【臣】等谨按钱币自当以钱为主而会引关钞等制附焉自钞法盛於金源至元而钱几废则钱钞之先後不能不客主易位矣明代钞不胜钱而行

  • 卫灵公篇·王夫之

    一&ldquo;吾道一以贯之&rdquo;,&ldquo;之&rdquo;字所指,包括周遍。&ldquo;予一以贯之&rdquo;,&ldquo;之&rdquo;字所指,则子贡所疑为&ldquo;多学而识之&rdquo;者也。于此有别,故集注曰&ldquo;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rdquo;。若

  • 春秋大全卷十·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庄公【辛惠王亥七年】二十有四年【齐桓十六晋献七卫惠三十蔡穆五郑文三曹僖公赤元年陈宣二十三杞惠三宋桓十二秦宣六楚成二】春王三月刻桓宫桷【左传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

  • 卷八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六宗庙时享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籍以时入之以供齍盛礼记祭义耕借所以教诸侯之养也乐记耕耤然后诸侯知所以敬春秋桓公十四

  • 卷十五上·王天与

    <经部,书类,尚书纂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五上   元 王天与 撰说命上第十二       商书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汉孔氏曰盘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故号高宗梦得贤相其名曰说

  • 卷五百二十六·佚名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四尔时善现复白佛言:世尊,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依何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由此般若波罗蜜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依此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现,由此般若

  • 现乳哺品第二十八·马鸣

    佛以入无为,灭身诸苦痛。与无著弟子,出妙维耶离。行历诸村落,安详以次第。觉悟众生类,令植善德本。为无数众生,显露宿善行。度脱无央数,令服甘露味。次至成有城,力士所生土。与诸弟子俱,止宿其土界。去彼土不远,拘夷那竭城。城

  • 自己的园地·周作人

    周作人著。北京晨报社1923年9月初版。为作者第一本散文集,收入文艺批评、杂感、小品等各类文章,分成三辑:第一辑《自己的园地》18篇,写于1922年1月至10月,多为阐述文艺主张及研究诗歌、神话、传说、谜语等文体的短论,亦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