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一七 暂护广西巡抚苏尔德为查缴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

三一七 暂护广西巡抚苏尔德为查缴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暂护广西巡抚印务 布政使司布政使苏<尔德>,为札知事。

据广西布政使苏尔德会同署按察司事 驿监道周升桓详称:

乾隆四十年三月初九日奉本部院宪牌,,乾隆四十年三月初八日准署督部堂德<保>咨开:《屈大均文钞》三本;《屈大均诗略》二本;《屈大均诗集》四本;《武备志》一百二本,不全,防风茅元仪汇辑;《明从信录》十一本,不全,东莞陈廷(建)辑;《明通纪》十本,不全,十五卷以前东莞陈廷(建)辑,十六卷至二十三卷温陵陈龙可辑;温皐谟《疏草》一本,东莞人;李觉斯《疏草》三本,东莞人;《博物典汇》四本,闽省黄道周着;《历朝捷录》四本,竟陵锺惺编;《莲须阁集》十本,番禺黎遂球着;《徧行堂集》二十五本,丹霞释澹归着;《独漉堂槀》四本,顺德陈恭尹着;《选选楼集》一本,南海岑征着;《二丸居集》五本,顺德黎景义着;《铁瓢诗略》一本,番禺屈明洪着;《鹤汀草》五本,新会李之世着;《自耕堂集》四本,顺德欧主遇着;《峤雅》二本,南海邝露着;《留樨堂集》一本,东莞刘祖启着;《南塘诗稿》一本,香山何栻着。等因。

又于乾隆四十年四月十九日奉本部院札开,照得浔州府查缴陆显仁《格物广义》一书,踳驳不纯,业经奉有谕旨销毁,无事深求,其子孙不必拘系外,查广西十二府州,绅士众多,高熊征、陆显仁而外,岂无一二藏书之家。所有旧存著述,应行查出申缴,以凭核奏,该地方官不得将其家属拘系。现在派委丞倅、敎职等官,亲往旧绅宦族及素以学问著名乡里之家,遵旨明白传谕,将不应留存之书,令其卽行交出。并遵廷寄抄寄江西巡抚海<戍>奏,令各属傅集地保,逐户晓谕,无论全书废卷,俱令呈缴,偿以倍价,应就便卽令妥协办理。仍由府司核转详报,不必出示出差,致滋惊扰。如查明实无家藏著述,亦卽具文,作速申覆。该司卽便移会臬司,一体通饬各府暨郁林州暨各委员,妥协办理,毋违。此札。各等因。奉此。

本司等随即先后通饬各属,一体遵照查缴去后。兹陆续催据桂林府知府顾馨详称:卑府遵卽转行所属临桂、灵川、兴安、永宁、永福、义宁、全州、灌阳咸称,查明绅士各家并书坊人等,实无前项各书籍板片。惟据阳朔县申称,查得城内开张酒店之陈丕纲,缴送《前明通纪纂》一部四本,称系先年遗存,并无翻刻板片,此外亦无别项书籍,无凭呈缴等情。又据浔州府属之署桂平县知县杨奎详称,兹准广东番禺县查起陆显仁《格物广义》书板二百六十一块,并据陆显仁家缴出刻本七本。理合一并批差详解销毁等情。又据南宁府缴据宣化县缴到《广东新语》二部十本,《岭南三家诗》一部二本,《历朝捷录》一部四本。又横州缴到残破《岭南三家诗》一本,《历朝捷录》三本,《广东新语》十本。又该府教授缴到《岭南三家诗》三部十五本,《广东新语》十本等情。又据平乐、梧州、太平、柳州、庆远、思恩、泗城、镇安、郁林九府州转据各州县咸称,并无前项各书籍板片,无凭旱缴各等情。详覆到司。据此,本司等覆查无异,相应将缴到前项各书籍板片,会合详缴,伏候察核咨送销毁。等情。到前院,移交到本护院。据此,相应咨送,为此咨呈军机处查销施行。须至咨呈者。

计咨呈《前明通纪纂》肆本,《广东新语》叁拾本,《岭南三家诗》拾捌本,《历朝捷录》柒本,《格物广义》柒本。共书陆拾陆本,《格物广义》书板贰百陆拾壹块。

右咨呈军机处。

(军机处咨呈)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班固
  卷九·浦起龙
  卷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司马光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雍正
  大事记续编卷十一·王祎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七十九·佚名
  卷之十三·佚名
  绪论·吕思勉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五·杜大珪
  《二十自述诗》序·李叔同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康延孝传·欧阳修
  纲鉴易知录卷七六·吴楚材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阮阅

      ●卷十七&middot;评史门  老杜《课伯夷幸(辛)秀伐木》,则曰:&ldquo;报之以微寒,共给酒一斛。&rdquo;  《遣信行修水筒》,则以浮瓜裂饼以答其恭谨。陶渊明告其子,则曰:&ldquo;辄遣一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

  • 卷之二应制·梁章钜

    楹联之为应制作者,昉于前明嘉靖时。然如袁文荣、夏贵溪所撰斋醮对联,传者不过一二,而浮夸之辞,无当大雅。良由其时载笔之臣固无巨手,亦胜朝德政不足以备揄扬,故凌夷衰微,迄于无声若此。我朝累洽重熙,凡恭值大典庆成,皆有进御文

  • 第二折·狄君厚

    (驾一行下了)(净、旦说计了)(驾上云)(奏住)(驾云了)(申生、重耳哭住)(驾一行上)(旦与申生祭食,药死神獒了)(重耳走下)(回奏了)(驾云了)(正末扮阉官托砌末上,云)自家六宫大使王安,奉官里圣旨、皇后懿旨,赍三般朝典。将东宫

  • 卷九·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九   宋 郭知达 编古诗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金华山属梓州射洪县唐陈子昻射洪人武后时擢右拾遗少读书此山】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尔雅石载土谓崔嵬陆士衘西山何其峻曽曲

  • 卷七百五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一徐铉徐铉字鼎臣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仕吴为袐书郎仕南唐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归宋为散骑常侍坐贬卒铉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往往执

  •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仁宗一·宋濂

        ◎仁宗一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讳爱育黎拔力八达,顺宗次子,武宗之弟也。母曰兴圣太后,弘吉剌氏。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   大德九年冬十月,成宗不豫,中宫秉政,诏帝与太后出居怀州。十年冬十二月,至怀州,

  • 通鉴续编卷二十·陈桱

    【辛未】四年【金大安三年 夏神宗遵顼光定元年太祖皇帝六年】春三月临安府大火【火二日乃灭官寺多焚延及太庙诏迁神主于寿慈宫火息乃还太庙省部皆寓治驿寺】西域哈喇娄部降于蒙古○夏四月蒙古侵金金使钮祜禄哈逹乞和

  • 春秋别典叙·薛虞畿

    昔仲尼作经口授弟子左丘明惧其妄意失真乃推论本事作内传复采诸国名物作外传盖侈哉博乎其纪事也已观周篇尝载孔子将作春秋与丘明乗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作经丘明作传若是乎其于二百四十年之迹盖目覩而备言之也恶有所谓别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三·佚名

    送黎召民观察台湾序送黎召民观察台湾序陈璞台湾,闽海之大岛也,前明谓之北港。我朝得之,始立郡县,以兵备道一员统焉。于是刑名、钱榖、学校、关税诸大政皆摄于道,故台湾道之任綦重;又令事有缓急,得专折入奏,以隆其枢。诚以地悬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五月辛亥朔 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徐礼为本卫指挥使带俸○壬子 发太仆寺寄餋马一千五百匹给大同官军 总督狭西三边侍郎曾铣奏延绥一镇岁派粮科与京运年例等银俱不足用况迩年岁派积逋数多卒难完办乞将原收在库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佚名

    万历四十一年四月己丑朔享 太庙遣武定侯郭大诚代○庚寅荫故兵部尚书顾其志子绎诒为国子生录斩获挟赏虏酋功也○改荫故兵部尚书李汶子桢陛为中书舍人桢陛应升锦衣卫指挥同知至是愿承文荫而以其子嗣焘承袭武荫上特允之

  • 卷之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五十九·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五十九典礼【十 乐章四】一百六十五【金川受降】两【角上】阶【徵工】干【羽凡】羽【角上】重【宫四】华【商乙】德【角上】心【徵工】在【羽凡】金【角上】州【角上】愿【羽凡】洗【角上

  • 卷第十六·董仲舒

    执贽第七十二凡执贽:天子用畅,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雁乃有类于长者,长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后之随,必俶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为贽。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

  • 礼记析疑卷三十六·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服问有从有服而无服公子为其妻之父母公子于期大功降以为尸也外祖父母妻之父母服轻且外丧无妨于为尸而不服何也君在为母练冠君没大功而服母妻之族则推之无本矣女君之子不降其私亲以于母得遂也公子之

  • 人主·韩非

    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因品第四(有十经)(第二小土城诵)因.处.二苦阴增上心.及念师子吼.优昙愿.想最在后(九七)中阿含因品大因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尊者阿难闲居独处。宴坐思惟

  • 膏兰室札记·章太炎

    《膏兰室札记》是章太炎早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求学时所作的读书札记。章太炎先生早年著作《膏兰室札记》原有四卷,抗战时期佚失一卷,目前关于《膏兰室札记》的论述均基于存世三卷.收录章太炎于光绪十七年(1891)至光绪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