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濂传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授予御史。宣德初年,他巡按广东,最为廉洁能干。后来改巡按江西、浙江。因没能把大盗抓获,被免职。盗贼就擒后,他才得复官。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因受推荐他升为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1436),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多得讨论实行。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西陲安然。宁夏旧有五条水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已经淤塞。金濂请疏通它们,可灌溉荒芜之田一千三百余顷。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输运粮食助边,运送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六年,诏令佥都御史卢睿与金濂轮换守边。第二年,卢睿被召回,金濂又出去镇守。不久进升他为右副都御史,再次与卢睿轮换守边。

八年秋他任为刑部尚书,侍奉讲经筵。十一年,安乡伯张安与他的弟弟争俸禄,皇上下诏逮捕处治他们。法司与户部相互推诿,言官弹劾金濂与户部尚书王佐,右都御史陈镒,侍郎丁铉、马昂,副都御史丁王睿、程富等人。他们都被投进监狱,过了几天才放了出来。

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阶去征讨,不胜。十三年(1448)十一月,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他们到达时,御史丁蠧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皇上于是调张阶去讨伐浙江之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攻下的其余贼人。正值英宗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问,加封他为太子宾客,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

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不久,上皇回来了,也先请如先前派遣使者往来,皇上坚决拒绝。金濂一再上疏劝谏,皇上不听。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1451)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传檄有关官员,只减征米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的照旧征收。三年二月,学士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给事中李侃等人请询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用度怎够开支?”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阴事。皇上想宽宥他,而李侃和御史王允极力反对,遂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东宫太子建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五年,他在任上去世。以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

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但对待属下多暴怒。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到他任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颇采取厚敛的办法来保证供给。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二·刘昫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柯劭忞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梁启超
  ●卷一百五十七·徐梦莘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四·乾隆
  卷二十四诗一·何良俊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二·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二百七十六 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佚名
  第二章亲族·佚名
  一一三七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四部折·佚名
  二三三 军机大臣奏将三宝解到应毁书籍开单进呈片·佚名
  卷一·胡一桂
  史记集解卷六十九·裴骃
  科场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续雪谷·唐圭璋

      念奴娇   砌红慵扫,问东风、应念西园寥落。帘卷垂杨莺啭巧,才见还因飞却。捻指光阴,关心节序,总在秋千索。翻翻双蝶,傍人争趁行乐。   曾记步月归来,秦争弹偏,共倚阑干角。别後池亭谁鬥草,多少芳游担阁。世事升沉,人生

  • 天台续集卷上·李庚

    宋 林师蒧等 编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真宗混元为教合醇精视之无迹听无声唯有达人臻此理逍遥物外事沉防浮云舒巻絶常势流水方圎靡定形乘兴偶然辞涧戸谈真俄尔谒王庭顺风已得闻宗防枕石还期适性情玉帛簮缨非作重长謌聊

  • 卷四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七十九蜂类五言古蜂           【梁】简文帝逐风从泛漾照日乍依微知君不留眄衔花空自飞五言律蜂           【明】俞允文春晴逢谷雨泛滥绕林篁逐醉萦轻袂

  • 鹦鹉洲卷上·陈与郊

    浙汜 任诞轩 编开场【满庭芳】京兆韦郎汉阳姜侠樽前立赠红颜愆期坠命争羡玉箫贤因理靑城狴犴闻消耗痛杀诗篇寻方士轮回摄召缺月再图圆 勲名当此际薛涛艳冶金榼留连但魂销缈缈梦逐鹣鹣六十封王拜相卢八座荐女宾筵看指

  • 列传第二十六 孝行·姚思廉

    ◎殷不害弟不佞谢贞司马皓张昭孔子曰:“夫圣人之德,何以加于孝乎!”孝者百行之本,人伦之至极也。凡在性灵,孰不由此。若乃奉生尽养,送终尽哀,或泣血三年,绝浆七日,思《蓼莪》之慕切,追顾复之恩深,或德感乾坤,诚贯幽显,在于历代,盖有

  • 列传第二十一 魏征·刘昫

    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

  • 卷五十三 漢紀四十五·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盡柔兆涒灘(丙申),凡十一年。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一四六年)   夏,四月,庚辰,令郡、國舉明經詣太學,自大將軍以下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拜官有差。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

  • 第七十二回 曾国荃力却援军 李鸿章借用洋将·蔡东藩

      却说曾国荃进攻江宁,长毛酋李秀成,率众驰援,国藩恐其弟有失,檄江浙军助剿,许久不至,此时江宁及苏浙三处,都在血战的时候,小子只有一枝笔,不能并叙,只好先接着上文,叙述国荃对敌事。国荃兵不满万,合杨、彭两路水师,尚不满二万

  • 康熙四十二年一月至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康熙四十二年丁未朔正月壬子,群臣请预行庆贺万寿,恭进鞍马缎匹等物。上谕曰:尔等如此进献,在外督抚必效之,朕必不受。朕素嗜文学,诸臣有以诗文献者,当留览。既而诸臣恭进庆祝万寿屏,复以屏文缮写册页进呈。得旨留册页,却屏。十

  • 附录·沈有容

    奠章一何乔远维崇祯二年三月丁巳朔,越望日辛未,通家弟何乔远谨以香帛寄祭于大总兵宁海沈兄之灵曰:呜呼!万历之岁,予谪家居;入视瓶缶,靡斗靡储。兄俯而顾,太息踌躇。时兄守帅,来镇扶胥;先后处分,继廪拓庐;予始晏然,安意读书。及列朝

  • 卷三百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六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高宗绍兴六年地震秘书正字张嵲上奏曰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着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黄次山上奏曰臣闻日

  • 卷二十二·戴锡章

    西夏称永安三年春正月,辽道宗洪基薨。孙延禧即位,是为天祚,改是年为乾统元年。(《辽史·道宗本纪》)夏五月,遣使如宋,进助山陵。宋葬钦圣宪肃皇太后、钦慈皇太后于永裕陵,干顺遣使献物助工。(《西夏书事》)六月,遣使如辽慰

  • 卷七·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七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陈一之十二陈国名太嘷伏羲氏之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西望外方东不及孟诸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

  • 卷三十六·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十六宋 魏了翁 撰士防礼二管人主馆舎汲水不说繘者防事遽释曰自此尽明衣裳论沐浴及寒尸之事云不説繘屈之者以其防事遽明知吉尚安舒汲宜説之矣云管人有司主舘舎者士既无臣所行事者是府史故知

  • 了本品第十四·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号为菩萨。其句义云何。佛告须菩提,菩萨句义无所有。所以者何。道者无有句义亦无我。菩萨义者亦如是,须菩提,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足迹。菩萨义者亦如是,譬如梦幻热时炎影。如来所化无所有。菩萨义者亦如是,譬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五之一·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安乐行品第十四释此为三。一依事释。二附文释。三法门释。各有略广。略明依事释者。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故能进于宏经口业之行也。略明附文释者。先附上品文。著如来衣。则

  • 卷第三·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三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三世 幻休润禅师法嗣 北京大觉慈舟方念禅师 别号清凉。唐县人。族姓杨。年十岁。投金台广德大慈老宿披剃。自念生死事大。受具。历

  • 张子抄释·吕柟

    六卷,明吕柟(1479—1542)辑。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著述很多,流传很少。此书摘录张载《正蒙》、《经学理窟》及语录、文集等,各附以释文,体例与《朱子抄释》、《二程子抄释》、《《周子抄释》略同。凡卷一至二《西铭》第一、《东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