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幼孜传

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后被授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文渊阁当值,再升为侍讲。当时,翰林院和坊局之臣在东宫讲书,都先要准备所讲的经义,由阁臣阅正后,呈皇上批览,然后才得进讲。解缙讲《书经》,杨士奇讲《易经》,胡广讲《诗经》,幼孜讲《春秋经》,幼孜借此呈上《春秋要旨》三卷。

永乐五年(1407),进升幼孜为右谕德兼侍讲,并传谕吏部,说在内阁当值的胡广、金幼孜等人已任满,不要改作他任。七年,幼孜随从皇上到北京。第二年北征,幼孜与胡广、杨荣随行。圣驾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献上铭,杨荣献上诗,皇上都以最高等级给予慰劳。皇上敬重幼孜的文学才华,所过山川要害,总命他加以记载。幼孜就在马鞍上当场起草。使者从瓦剌来,皇上召幼孜等人傍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他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天黑时,幼孜从马上掉下来,胡广、金纯去而不顾,杨荣为他结鞍再行,走了一会儿幼孜又掉下来,杨荣便将自己的马让给他骑,第二天才到达行在所。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几名使者追寻杨荣和幼孜,但都没有找到。他们回来后,皇上非常高兴。此后每次北征,幼孜都随从,他还写下了《北征前录》和《后录》。十二年他受命与胡广、杨荣等人编纂《五经》和《四书》、《性理大全》,升为翰林学士,十八年他与杨荣一起升为文渊阁大学士。

二十二年(1424)幼孜随从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回答。只有幼孜说不宜深入,皇上不听。到达开平时,皇上对杨荣、幼孜说“:朕梦见神人两次说上帝好生,这是什么兆头?”杨荣、幼孜回答说:“陛下此举,固在于除暴安民。但火烧昆仑,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皇上同意他们的意见,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诏谕各个部落。军队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秘不发丧。杨荣到京师报丧,幼孜护梓宫返回。

仁宗即位,幼孜被任为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十月命幼孜、杨荣、杨士奇在承天门外一起审查并记录囚犯的罪状。皇上还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囚犯必须会同这三位学士一起办,皇上对他们的委任更重了。皇上御临西角门阅览廷臣的制诰,对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两位尚书,都是先帝旧臣,朕正靠你们来辅佐。朕曾见前代君主不喜欢听直言,虽是一向所亲近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以讨好君主。贤良之臣,所言不被采纳,便会退而闭口。朕与诸位爱卿应当引以为戒。”幼孜等人叩头致谢。洪熙元年(1425)幼孜进升为礼部尚书,仍兼大学士、学士,并支给三职俸禄。幼孜不久请求回家探母。第二年,他母亲去世。

宣宗即位后,诏令幼孜出来任职,修撰两朝实录,充任总裁官。宣德三年(1428),幼孜持节到宁夏,册封庆府郡王妃。他所经过的地方,都询问士兵和百姓疾苦,回来后上奏皇上,皇上都嘉许并采纳了。随从皇上巡边,度过鸡鸣山时,皇上说“:唐太宗仗着其英武征辽时,曾经过此山。”幼孜回答说“:太宗不久便后悔这一战役,所以修建了悯忠阁。”皇上说“:此山在元顺帝时崩塌了,成为元朝灭亡的征兆。”幼孜回答说“:顺帝是亡国之主,就是山不崩,国也必亡。”宣德六年(1431)十二月幼孜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赠少保,谥文靖。

幼孜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开阔。虽很受皇上宠信,但他自己更加谦虚。他给自己起居之室命名为“退庵”。他病重时,家人嘱咐他请求身后之恩,但幼孜不听。他说“:这种做法是君子所耻的行为。”

猜你喜欢
  思务第十二·陆贾
  卷二百九十九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东都事略卷一百五·王称
  宋史全文卷十八上·佚名
  卷二十三·陈均
  卷十二【七则】·岳珂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宗室传六·纪昀
  一一九六 谕提调官恭泰罚俸三个月处着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卷之一百六·祁韵士
  谢承后汉书卷八·周天游
  ●崇祯记闻录卷六·佚名
  张浚传·脱脱
  七六、孟子不列稷下考·钱穆
  北洋海军章程第九·佚名
  朱神惠·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欧阳修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家滨临平湖,有龙出,人皆走观,无量尚幼,读书若不闻,众异之。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九·徐乾学

    宋纪八十九【起着雍执徐七月尽上章敦牂十二月凡二年有六月】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三年秋七月戊申荆王頵卒諡端献 癸丑太皇太后诏有司褒崇皇太妃讨论典故以闻 丙辰辽遣使册李干顺为夏国王 

  • ●卷四·法式善

    《文心雕龙。正纬篇》曰:“无益经典,有助文章。”欧阳公欲取九经之疏,删去谶纬之文。而昔人颂孔子之圣,则称钩河摘洛。朱彝尊曰:“今则樊英传注所载,隋、唐经籍志所录,《太平御览》所采,学士大夫能举其名者寡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弘治十年十一月戊戌朔钦天监进弘治十一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太常寺少卿马绍荣病痊至京命仍于内阁制敕房办事○南京礼部尚书童轩复以老疾乞致仕且请给诰命许之○以四川成都保宁顺庆叙州等处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丁酉朔 皇太子令谕礼部曰洪惟 祖宗创业垂统传继万年兹者不幸 皇考大行皇帝上宾遗命承绪顾抱痛方殷不忍遽承尔宗亲文武群臣军民耆老奉笺劝进至再至三允惟 宗社生民之重寄 皇考遗命之难违不得已勉徇所

  •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纪昀

    唐纪 【十五】 宣宗懿宗 ○宣宗 宣宗皇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也母曰孝明皇后郑氏长庆元年封光王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武宗疾笃宰相请见不许诸宦官密于禁 中定策立宣宗为皇太叔更名忱丁卯即皇帝位帝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

  • 十国春秋卷八十·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吴越四忠献王世家忠献王名佐【五代史宋史作佐表忠观碑作仁佐】字祐文穆王第六子母许氏以宝正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己巳生佐于功臣堂初孝献世子居监抚文穆王治其府于城北将俾居之一日世子与佐戏采于青

  • 武悼杨皇后传·房玄龄

    武悼杨皇后名芷,字季兰,小字男胤,是杨元后的叔伯妹妹。父亲杨骏,另有传。咸宁二年(276)立为皇后。温顺有妇德,美名播于后宫,很得武帝宠爱。生渤海殇王,早死,后无子。太康九年(288),皇后率领内外夫人及受封命妇,亲自到西郊采桑养

  • 职官一五·徐松

    刑部【宋会要】刑部主覆天下大辟已决公(按)[案],旬奏狱状,举驳其不当者,及官员犯罪除免、经赦叙用,定夺雪理给牒,以朝官一员或二员主判。又有详覆官,旧六员,亦京朝官充,淳化元年置,主定夺公事,分覆旬奏狱状,后止三员。景德三年,别

  •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晏婴

    柏常骞去周之齐,见晏子曰:“骞,周室之贱史也,不量其不肖,愿事君子。敢问正道以行则不容于世,隐道危行则不忍,道亦无灭,身亦无废者何若?”晏子曰:“善哉!问事君乎。婴闻之,执二法裾,则不取也;轻进苟合,则不信也;以易无讳,则速伤也;新始好

  • 卷二·書答·李贽

    〔凡四十八篇,附“衡湘答书”二篇,“顾冲老送行序”一篇〕  ● 与庄纯夫  日在到,知葬事毕,可喜可喜!人生一世,如此而已。相聚四十余年,情境甚熟,亦犹作客并州既多时,自同故乡,难遽离割也。夫妇之际,恩

  • 春秋公羊传谳卷三·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公羊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公羊传谳卷三  宋 叶梦得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孰继继子般也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

  • 善行品第七·佚名

    守护身恶行,自正护身行。守护身恶者,常修身善行。守护口恶行,自正护口行。守护口恶者,常修口善行。守护意恶行,自正护意行。守护意恶者,恒修意善行。身当弃恶行,及弃口恶行。意亦弃恶行,及诸秽恶法。身当修善行,修口善亦然。及

  • 答某君问(九则)·太虚

    问一:因缘具种引种、种生现、现熏种三义。夫种既生现,现复熏种,二法递转可至无穷,具斯二义,为用已足,何以又有种引种义?又前种既能亲引后种,则后种何用现熏!现行既可熏种,则后种宁待种引!  问二:种所引种与现所熏种,为同为异?  

  •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阿僧伽作    后魏世佛陀扇多于洛阳译  入智相云何。多闻薰身故。非阿犁耶识所摄。如阿犁耶识种子成。寂静思惟所摄。诸法义现相所生可取事处有见者意言处。是中谁入智相。大乘所薰多闻相续身。无量诸亲

  • 大明一统志·李贤

    简称《明一统志》,又称《天下一统志》。全国总志。明李贤(1408—1466)等撰。九十卷。贤字原德,邓 (今河南郾城东南)人。宣德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土木之变后,英宗失陷也先,其弟郕王监国,是为代宗。也先输

  • 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周玄贞

    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简称《皇经集注》。明朝全真道士周玄贞撰。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玉皇本行经》之集注本,汇集宋金元明诸家注解,其中有神仙之注。第一卷辑录诸家序文及经义考证约三十篇,并载诵经礼拜科仪。

  • 杏庭摘稿·洪焱祖

    元诗别集。1卷。洪焱祖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洪焱祖家有1株古银杏树,便以杏庭为号,并且以它作为诗集之名。卷首有至正十五年(1355)宋濂序,至正九年危素序。据危素序,可知在洪焱祖死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