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牙忽都传

牙忽都,祖名拨绰,睿宗之妃所生。拨绰之母名马一实,姓乃马真氏。拨绰骁勇善骑射,宪宗任命他为大将军,因北征钦察有功,赐号拨都。宪宗七年(1257)分土地与诸王侯,赐蠡州三千三百四十户与他。拨绰娶察浑灭儿乞氏,生薛必烈杰儿。薛必烈杰儿娶弘吉剌氏,生牙忽都。

牙忽都年十三岁,世祖命承袭其祖父之职统领大军。至元十二年(1275),从北安王北征。十三年,失列吉叛,遣人对牙忽都利诱和威胁,牙忽都不为所动,而对北安王更加忠心耿耿。八鲁浑拔都儿、粘..与海都暗中勾结,相率引所部而去。北安王遣牙忽都将兵追赶,擒八鲁浑等献与北安王。不久,失列吉、约木忽儿、脱帖木儿等反,连兵攻北安王。脱帖木儿生俘牙忽都,交失列吉关押。牙忽都与北安王亲臣那台等谋划逃归,被发觉,那台等被杀,对牙忽都多方侮辱。十四年,兀鲁兀台、伯颜率师讨伐叛军,叛军失列吉、约木忽儿迎战。牙忽都暗与赤斤帖木儿、秃秃哈联合,扰乱叛军后营。失列吉军大乱,牙忽都等得以逃回。朝见世祖时已是须发尽白。世祖多加勉励,重予奖赏。至元十八年(1281)加封耒阳州五千三百四十七户。

至元二十一年,牙忽都受命与秃秃哈共同讨伐海都。牙忽都先进,俘获敌军侦探,从而知敌军虚实,挥军向前,击破敌军精兵阵营,海都败走,得所俘掠军民而还。朵儿朵哈上报牙忽都军功,诏赐钞币、铠甲、弓矢等。其后,北安王军进驻帖木儿河。乃颜、也不坚图谋不轨。也不坚引兵开赴怯绿怜河大帐。北安王遣阔阔出、秃秃哈率众追之。那怀之民深受扰攘,不知所从。牙忽都领三百骑兵进至阿赤怯地方。恰逢北安王帐下之逊笃思部的兵潜逃,牙忽都将他们召还。当时又有怯必秃忽儿霍台引诱蒙古军二万人归从于乃颜。牙忽都知道后,夜袭之,突入帐中,忽都灭儿坚从偏僻小道逃走。

至元二十七年,海都入寇。当时,朵儿朵哈方居守大本营,世祖命牙忽都同心协力防御。敌军至,元军未战而溃,牙忽都之妻室儿女以及辎重均在不思哈剌岭上,悉为药木忽儿、明理帖木儿所掠。牙忽都与其子脱列帖木儿离散,独率十三骑奔还京师。世祖倍加抚慰,赐爵镇远王,授涂金银印,以弘吉剌氏女为妻。又命纳里忽、彻彻不花以故相桑哥家财分赐予牙忽都部属之被劫掠者白金、珠子、钞币。又命牙忽都居北安王第二帐。王死,命牙忽都掌管大帐。牙忽都力辞不受。

成宗即位,命牙忽都常在左右侍奉。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与明理帖木儿企图夺取帝位。牙忽都声称“:有世祖之嫡孙在,当承帝位。安西不过是一藩王,若由他来做皇帝是不符合国家制度的。”武宗即位,因牙忽都父子忠心效劳,更加厚待,进封为楚王,赐金印,以驸马都尉都剌哈之妹弘吉烈氏为妃。其子脱列帖木儿承袭其父爵位封为镇远王。

至大三年(1310),叛王察八儿来归。牙忽都奏陈皇帝曰“:太祖皇帝削平四方势力,唯南方尚未平定,其后历代皇帝也未及完成统一大业。世祖皇帝虽一统天下,但宗室诸王也未曾聚集一堂欢宴。今陛下洪福齐天,拔都罕后裔首先归顺,叛王察八儿也率全族来归,人民境土合为一家。国家虽地大物博,然而有可依恃者,亦有不可依恃的方面。昔我太祖的训戒,世祖曾向我们宣读过,臣亦闻之。把一个纷扰多年各自为政的国家治好,应依赖于法制,以明上下之分,统一人民的思想。今切望陛下加以整顿,则人民明白勉励什么,反对什么。望陛下明察。”武宗闻之甚加赞许,并加采纳。

牙忽都死后,仁宗命其子脱列帖木儿继承楚王爵位。脱列帖木儿死,子八都儿继王爵。八都儿死,其子燕帖木儿嗣王爵,时年仅十二岁。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柯劭忞
  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诡谋斩御史 遇赵涉依议出奇兵·蔡东藩
  第五十五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蔡东藩
  卷三十八·佚名
  卷三 残三十六案·丁耀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第三十卷 宋·缪荃孙
  七七六 江西巡抚郝硕奏遵旨查办流传剧本情形并黏签呈览折·佚名
  十国春秋巻五十六·吴任臣
  李庶传·李延寿
  浑镐传·欧阳修
  卷二十八·长孙无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一百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蔡东藩

      却说张士诚宫中,有一座齐云楼,系士诚妻刘氏所居。士诚兵败,尝语刘氏道:“我败且死,尔等奈何?”刘氏道:“君勿过忧,妾决不负君。”至城陷,即命乳媪金氏,抱二幼子出室,驱群妾侍女登楼,令养子辰保,置薪楼下,放起火来。霎时间烈焰

  • 尚史卷七十九·李锴

    列传五十七説客传张仪张仪魏人也始尝与蘓秦俱事谷先生学术蘓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

  •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四·徐紘

    (明)徐纮 撰大学士彭文宪公言行录  尹直彭时字纯道安福人进士第一歴仕正统成化间位至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宪公自少端重寡言不与羣儿相狎戏惟奋励读书治春秋从叔父佥宪及宪副二公学属文輙有

  •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司马迁

    王淑艳译注【说明】《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

  •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吕思勉

    凡事总有相当的代价。两汉时代,异民族入居中国的多了,把许多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为一,自非旦夕间事;且总不免有若干的冲突。五胡之乱,就是我民族融合异族的代价。晋时,北方割据之国,共有十六之多。然而其中有关大势的,也

  • 二十六年·佚名

    (辛卯)二十六年大明嘉靖十年春正月1月1日○丙戌朔,上親行正朝朔祭于孝敬殿,仍留齋室,行朝上食。○領議政鄭光弼、左議政李荇等來啓曰:「禁府賊人順石等,傳相告引,京畿郡邑,甚爲騷擾。豈可以賊人誣告,而使京邑之民,流離失所乎?捕獲

  •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晏婴

    晏子使晋,景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非宅是卜,维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

  • 延平答问·朱熹

      丁丑六月二十六日书云:承谕涵养用力处,足见近来好学之笃也,甚慰甚慰。但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即欲虑非僻之念自不作矣。孟子有夜气之说,更熟味之,当见涵养用力处也。于涵养处着力,正是学者之要。若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

  • 春秋宗旨·王樵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宗旨明 王樵 輯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此章通

  • 卷十一·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十一无锡蔡德晋撰凶礼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屦三年者【郑本三年二字误在在父之室为父下】【斩者断而不缉也凡丧服上曰衰下曰裳斩衰裳正服以三升之布义服以三升有半之布为之苴麻之有实而

  • 四分律卷第一(初分之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 优波离为首,及余身证者; 今说戒要义,诸贤咸共听。 今欲说深戒,为乐持戒者; 为能讽诵者,利益诸长老。 今说十句义,诸佛之戒法: 令僧喜永安,摄取

  • 卷第二十七·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七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颂古上 ○法昌遇禅师七首 法身 螺蛳吞大象。石虎齩番马。惊起段家龙。踏落云屋瓦。 庐陵米价 乌龟三眼赤。祥麟一角尖。腾云生暮雨。溪月夜明帘。 风幡

  • 奇特旅行记·凡尔纳

    移民美国的法国人卡斯卡贝尔先生决定带领一家人从美国回到法国,他们做好了准备,以巡回演出的方式乘坐一辆大篷车出发了。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一条不可思议的旅行路线,并且戏剧般返回家乡。卡斯卡贝尔一家的奇特旅行都发生了

  • 永字八法·佚名

    以“永”字八笔为例来讲述楷书用笔的方法。其来源一说为晋代王羲之,一说为隋代智永,一说为唐代张旭。以“永”字八笔为例,对正楷点画用笔的方法。“永”字八笔依序为: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相当于今称的点

  • 周易述·惠栋

    《周易》注释本。清惠栋撰。二十三卷。原书目录为四十 卷,但自卷二十四至四十则有录无书,或系未完之作 (其再传弟子江藩沿是书体例另撰有《周易述补》)。《周易述》自一至八卷注疏《周易》经文,其中第八卷当是对“鼎

  • 蝴蝶媒·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题“南岳道人编”, “清溪醉客评”,二者疑为一人,姓氏与生平无考。所见四友堂刊本扉页又题“步月主人订”。齐如山据“玄”字不缺笔推断为最迟是康熙初年书,常为人订书的步月主

  • 神针·平江不肖生

    短篇小说集,收录向恺然所著短篇小说五篇:《何包子》、《秦鹤歧》、《神针》、《梁懒禅》、《杨登云》。合肥何包子,是六十年前驰名南北的捕头,于今已死去四五十年了。而合肥人不谈到侦探与武侠的事情上面去便罢,谈必拉扯出

  • 象牙戒指·庐隐

    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31年《小说月报》第22卷第6至9号、11至12号。次年因上海发生一二八战争,商务印书馆遭焚,最后三节未刊完。1934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它是一部以二十年代活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