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律心得卷之二

南丰刘 衡纂辑 

通用拟断罪名 

通用加减罪例 

通用加减罪例图 

○通用拟断罪名 

一凡违令者笞五十 【违令律】 

一凡奉 制书有所施行而违者杖一百 【 制书有违律】 

一凡不应得为而为之者笞四十事理重者杖八十 【不应为律】 

○通用加减罪例 

一凡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 【共犯罪分首从律】 

一凡律称准者至死减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官吏听许受财律注又称与同罪律】 

一凡称与同罪者至死减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称罪同者至死不减等 【称与同罪律并律注】 

一凡加罪止于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得加至于死本条加入死者依本系 【加减罪例律】 

一知人欲告而自首者减罪二等 【犯罪自首律】 

一闻拏投首除例不准首及强盗例有正条外其余一切罪犯俱于本罪上减一等 【同上例】 

一若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减一等 【同上例】 

一因人连累致罪而正犯罪人自死者连累人减本罪二等若罪人自首告及遇赦原免或蒙特恩减一等二等或罚赎者连累人亦准罪人原免减等赎罪 【犯罪共逃律】 

一每年小满后十日起立秋前一日止 【如立秋在六月内以七月初一日为止】 除窃盗及斗殴伤人罪应杖笞不准减免外其余杖责人犯各减一等八折发落笞罪宽免 【五刑例】 

一凡诬告人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加所诬罪三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诬告律】 

一凡犯罪逃走者于本罪上加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罪人拒捕律】 

一凡犯罪拒捕者于本罪上加二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同上律】 

一凡私和公事减犯人罪二等罪止笞五十若私和人命奸情各依本律 【私和公事律】 

一凡官吏诸色人等自嘱托己事者加所应坐本罪一等 【嘱托公事律】 

一凡闻知将有恩赦而故犯罪者加常犯一等 【闻有恩赦而故犯律】 

一死罪人犯遇赦援免后再有犯加一等治罪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恩诏刑部咨覆援免各犯咨内声明】 

一凡父子兄弟共犯奸盗杀伤等案如子弟起意父兄同行助势除律不分首从及死罪仍按本律定拟外余俱视其本犯科条加一等 【共犯罪分首从例○本犯科条谓父兄本犯之罪即为从之罪也非于子弟本犯加一等】 

一凡应议者之亲属奴仆管庄佃甲倚势害民陵官者听所在官司径自提问加常人罪一等 【应议者之祖父有犯律】 

一生员代人扛帮作证审属虚诬该地方官立行详请褫革衣顶照教唆讼词本罪上各加一等治罪 【诬告例】 

一凡绿营兵丁因事斥革后若有作奸犯科除实犯死罪外军流以下俱照凡人加一等治罪 【有司决囚等第例】 

一幕友长随书役等除犯诈赃诬拏等项照正条办理外其耸官妄为累及本官者各按本官降革处分上加一等至徒三年止 【诈教诱人犯法例】 

一幕宾事后受礼尚非舞弊诈财者计赃以不枉法论照衙门书吏加等例治罪 【在官求索借贷财物例】 

一凡各衙门书吏如有舞文作弊者系知法犯法照平人加一等治罪 【官吏受财例】 

一书吏舞文作弊其知情不首之经承贴写照本犯罪减一等发落 【同上例】 

一役满考职吏员犯罪加凡人一等 【处分则例】 

一凡同僚犯公罪并以吏典为首首领官减吏典一等佐贰官减首领官一等长官减佐贰官一等 【同僚犯公罪律】 

一若下司申上司事有差误上司准行者各递减下司官吏罪二等若上司行下事有差误而所属依错施行者各递减上司官吏罪三等亦各以吏典为首 【同上律】 

一凡官司断罪失于人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并以吏典为首首领佐贰长官各递减一等若囚未决放及放而还若获各听减一等 【官司出入人罪律】 

一受人枉法不枉法赃知人欲告而于财主处首还者减罪二等 【犯罪自首律】 

一凡官吏因事受财者计赃科罪无禄人 【月支俸食不及一石者为无禄人】 各减一等 【官吏受财例】 

一凡官吏听许财物虽未接受准枉法准不枉法各减受财一等 【官吏听许受财律】 

一凡去官而受旧部内财物及求索借贷之属各减在官时三等 【在官求索借贷人财物律】 

一凡风宪官吏受财及求索借贷若买卖多取价利及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 【风宪官吏犯照律】 

一凡完赃减免之犯如再犯赃俱在本罪上加一等治罪 【监守自盗仓库钱粮例】 

一凡人命案件按律不应拟抵罪止军流徒人犯除致死二命仍照律从一科断外如至三命者于应得军流徒本罪上各加一等三命以上者按照致死人数递加一等罪止发遣新疆酌拨种地当差不得加入于死若致死三命以上例有专条者各照定例办理 【二罪俱发以重论例】 

一过失杀人之案仍照律收赎杀至数命者按死者名数各追银十二两四钱二分给各亲属收领毋庸加等治罪 【同上例】 

一身犯两项罪名援引各律各例俱应斩决加拟枭示 【同上例】 

一凡两犯凌迟重罪者于处决时加割刀数 【同上例】 

一凡擅伤罪人除殴非折伤勿论外如殴至折伤以上按其擅杀之罪应以斗杀拟绞者仍以斗伤定拟若擅杀之止应拟满徒者亦减二等科断 【罪人拒捕例】 

○通用加减罪例图 

加罪凡十七等 

笞罪五等 

加一等笞一十 

加一等笞二十 

加一等笞三十 

加一等笞四十 

加一等笞五十 

杖罪五等 

由笞五十加一等杖六十 

加一等杖七十 

加一等杖八十 

加一等杖九十 

加一等杖一百 

徒罪五等 

由杖一百加一等杖六十徒一年 

加一等杖七十徒一年半 

加一等杖八十徒二年 

加一等杖九十徒二年半 

加一等杖一百徒三年 

流罪三等 

由徒三年加一等杖一百流二千里 

加一等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 

加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 

加一等罪止不加 

凡加罪止于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加至斩绞律曰加者不得加至于死是也 

减罪凡十六等 

死罪二曰斩曰绞同为一等 

流罪三曰三千里曰二千五百里曰二千里同为一等 

由斩绞减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 

徒罪五等 

由流三千里减一等杖一百徒三年 

减一等杖九十徒二年半 

减一等杖八十徒二年 

减一等杖七十徒一年半 

减一等杖六十徒一年 

杖罪五等 

由徒一年减一等杖一百 

减一等杖九十 

减一等杖八十 

减一等杖七十 

减一等杖六十 

笞罪五等 

由杖六十减一等笞五十 

减一等笞四十 

减一等笞三十 

减一等笞二十 

减一等笞一十减尽无科 

凡减罪自死罪减起死罪二不作二等减作一等减流罪三不作三等减作一等减律曰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是也○伏读本朝定律加则不入死罪减则首先死罪至于流加则分为三等以次递加减则并为一等不次径减加轻而减重加缓而减速仰见好生之德与天地参矣臣不揣梼昧敬汇为图且集全编中有关加等减等可以通用而散见于各门各条者录之得数十条谨置案头以备省览臣衡恭录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三·叛臣·宋濂
  卷二十九·表第三·柯劭忞
  后汉孝殇皇帝纪卷第十五·袁宏
  ●卷五·王栐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四·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纪昀
  一三四七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详校文溯阁全书办法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八十七·裴骃
  二九 维新号·周作人
  焦度传·萧子显
  贺兰祥传·李延寿
  朱燮元传·张廷玉
  卷五十七·宋敏求
  唐悦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仇州判·隋树森

    仇州判,其名字、里籍、生平均不详。今存小令 一首。 小令 【中吕】阳春曲 和酸斋《金莲》 窄弓弓怕立苍苔冷,小颗颗宜蹅软地儿行。凤帏中触抹着把人蹬,狠气性,蹬杀我也不嫌疼。

  • 一星弱火·徐志摩

    我独坐在半山的石上,看前峰的白云蒸腾,一只不知名的小雀,嘲讽着我迷惘的神魂。白云一饼饼的飞升,化入了辽远的无垠;但在我逼仄的心头,啊,却凝敛着惨雾与愁云!皎洁的晨光已经透露,洗净了青屿似的前峰;像墓墟间的磷光惨淡,一星的微

  • 初集卷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十古今体一百十三首【壬戌三】川陕总督尹继善奏进新麦荐新遵古制土物贡遐方既用验农事还宜以彘尝味甘端胜芡色白比於霜更喜烽烟息千家饼饵香【西陲用兵有年近始宁辑云】京城篇昔年洛阳陌当日

  •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张廷玉

        李贤 吕原 岳正 彭时 商辂 刘定之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   正统初,言:“塞外降人居京师者盈万,指挥使月俸三十五石,实

  • 第一百六十回 筹军饷恢复捐官法 结内应端赖美人兵·蔡东藩

      却说吴佩孚在洛阳,除练兵以外就是搜刮军饷,因他料到直、奉再战,决不能免,所以不能不未雨绸缪,先积蓄个数千数百万元,以备一有事情可作为战费。积蓄以为战费,较之积蓄以为私财者何如?所以那时的财长,除却筹措政费军费以外,

  •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二·徐乾学

    宋纪五十二【起昭阳恊洽正月尽五月凡五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厯三年春正月庚午朔封第三皇子为鄂王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仍赐名曦生甫三嵗病既革诏学士苏绅就宰相第草制未及宣也辛未曦薨赠太师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八月甲午朔 上谕吏部曰直赞诸臣效诚年久永有嘉与何以重君事上之典赐爵禄二臣嵩炳岁加禄米二百石辅臣皆加兼太子太师本加少傅秩宗山加少保卿二朴瓒炜各支正二品俸少卿纳春芳份各升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嵩左

  • 卷之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八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二、宫中的典礼·秦翰才

    满洲帝国还没有一部记述典礼的专书。历年所举行的各种典礼,大体上是用清朝的体制做蓝本,而渗入日本的方式。每一种典礼都定有一个“秩序”和“须知”,“秩序”是礼节的大纲,“须知”是奉行的细目,遇规定坐立进退地位、仪仗

  • 二六五 户部尚书王际华等奏请增武英殿誊录名数及减议叙年限折·佚名

    二六五 户部尚书王际华等奏请增武英殿誊录名数及减议叙年限折乾隆四十年五月十六日*臣王际华、臣嵩贵谨奏,为请旨事。查武英殿修书处向设有行走国子监贡生十名,随同纂修翰林分司缮写。嗣于乾隆三十四年十月,臣王际华因

  • 唐废帝本纪·欧阳修

    废帝,镇州平山人。本姓王,家世贫贱,母亲魏氏,年轻守寡,明宗当骑将时路过平山县抢到她。魏氏子阿三已十多岁,明宗收为养子取名从珂。长大后状貌雄伟,谨慎老实,说话少,骁勇善战,明宗很喜欢他。自从晋与梁在河上交战,从珂常立战功,庄

  •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佚名

    【提要】 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互相攻击,指斥对方人格的卑污,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是战国时代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场,一切兵戈战争其实早已在论辩中决出了胜负。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

  • 卷二·徐自明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二   宋 徐自明 着太宗开宝九年【十二月改太平兴国元年】十月庚申卢多逊拜相【自吏部侍郎参知政事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制阙】太宗以十月癸丑即位庚申多逊拜相太平

  • 咸丰九年三月十六日·曾国藩

    早,清理文件。饭后写雪琴信一件,看信稿数件。见先锋官三人。抄白绫记事。见客二次。中饭后习字二纸,温《史记》、《田窦传》、《韩安国传》。夜眼蒙,不敢看书。闻子序谈“养气章”末四节。言孔子之所以异于伯夷、伊尹者,不

  • 中庸章句序·真德秀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

  • 缮性第十六·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 〔注〕已治性于俗矣,而欲以俗学复性命之本,所以求者愈非其道也。 〔疏〕缮,治也。性,生也。俗,习也。初,本也。言人禀性自然,各守生分,率而行之,

  • 明 纲 宗·太虚

      凡演讲一经之先,必先提挈此一经之纲宗,故天台宗分五重玄义,贤首宗有十门玄谈。兹于讲此妙法莲华经之先,仍依窥基大师所撰玄赞,略以六门分释。兹胪列如下:  一 叙经之起意  此起意复析为五:甲、酬因请,乙、破疑执,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