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制分第二十九

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聪耳明目,不为爱金财。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胜也,其前政多善矣。故小征,千里遍知之。筑堵之墙,十人之聚,日五间之。大征,遍知天下。日一间之,散金财用聪明也。故善用兵者,无沟垒而有耳目。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强进。呼儆则敌人戒,苟聚则众不用,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故坚其坚者,瑕其瑕者。屠牛但朝解九牛,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间也。故天道不行,屈不足从;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故军争者不行于完城池,有道者不行于无君。故莫知其将至也,至而不可圉;莫知其将去也,去而不可止。敌人虽众,不能止待。

治者所道富也,治而未必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富者所道强也,而富未必强也,必知强之数,然后能强。强者所道胜也,而强未必胜也,必知胜之理,然后能胜。胜者所道制也,而胜未必制也,必知制之分,然后能制。是故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

白话译文:

举凡用兵先要争取具备的条件是:圣人贤士不为贪图尊高的爵位,有道术能力的人不为贪图国家的官职,有武艺勇力的人不为优厚的俸禄,到敌方侦查的人员不为金钱和财货。伯夷、叔齐不是饿死以后才有名的,因为以前就注重修德;周武王不是在甲子那天以后取胜的,因为以前就多行善政。所以,小规模的征战,要了解千里地的情况。就是一墙之隔,十人之聚集,也要每天侦查五次。至于大规模的征战,那就要了解天下的情况了。所谓每日频繁地侦查五次,就是要花钱购买耳目的意思。所以,善用兵者,即使没有沟垒工事,也要有从事侦查的耳目。兵不可高声呼警,不可草率集合,不可徒劳行军,不可勉强进攻。高声呼警,则敌人知所警惕;草率集合出动,则兵众不肯效力;徒劳行军,则士卒困乏;勉强进攻,则精兵受挫。所以,用兵的人,攻坚则容易受挫,攻弱则收得神效。攻坚,其薄弱环节也会变得坚固;攻弱,其坚固部分也会变得薄弱。所以要稳住其坚固环节,削弱其薄弱环节。屠牛坦一天割解九只牛而屠刀还能削铁,就是因为刀刃总是在空隙间活动的原故。所以,在天道不顺的时候,敌人穷屈,也不宜追逐;敌国人事荒乱,就可以以十破百;敌国兵器不备,就可以以半击倍,所以,军事争夺不打坚固的城池,有道义的不打无君的国家。要使人不知其将要来到,到了就无法防御;要使人不知其将要离去,去了便不能阻止。这样敌人虽多,也是不能阻拦和防御的。

治,可以导致国富,但治未必就是富,必须懂得富国的生产,然后才能富。富,可以导致国强,但富未必就是强,必须懂得强国的措施,然后才能强。强,可以导致胜利,但强未必就能胜,必须懂得胜利的正理,然后才能胜。胜,可以导致控制天下,但胜未必就能控制,必须懂得控制天下的纲领,然后才能控制。所以,使国治要有军备,使国富要有生产,使国强要有措施,使国胜要有理,控制天下则要有纲领。

猜你喜欢
  卷一·佚名
  怕老婆的哲学·李宗吾
  大学辨业卷三·李塨
  第十八章·王夫之
  弘道书目录·费密
  卷九·崔子方
  卷二十·卫湜
  卷二十六·山井鼎
  卷一·苏辙
  备内·韩非
  卷三百七十五·佚名
  ●附录·神会
  行为学与心理学·太虚
  求人不如求己·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四·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九 唐 释贯休 撰 五言律诗三十二首 闻徵四处士 一诏羣公起移山四海闻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 送友人下第游边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黑山霞不赤白日鬼

  • 卷三百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 蓝仁 宿瑞岩寺 再宿东山寺前游四十年风尘凡几变衣法已三传竹迳消残雪松门隐暮烟虎溪送客处尚忆远公禅 寄余复婴 道士清溪住扁舟久未囘井垂霜後橘门

  •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脱脱

        ◎礼志一   理自天设,情由人生。以理制情,而礼乐之用行焉。林豺梁獭,是生郊禘;洼尊燔黍,是生燕飨;虆梩瓦棺,是生丧葬;俪皮缁布,是生婚冠。皇造帝秩,三王弥文。一文一质,盖本于忠。变通革弊,与时宜之,唯圣人为能通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陈寅恪

    有学集柒为高会堂诗集,其中绝大部份乃游说马进宝响应郑成功率舟师攻取南都有关之作。清史列传捌拾逆臣传马逢知传略云:马逢知原名进宝,山西隰州人。顺治三年从端重亲王博洛南征,克金华,即令镇守。六年命加都督佥事,授金华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七月戊申朔时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武安侯郭大诚靖远伯王学恺各分献○赐南京太常寺卿张卤一祭半葬○命礼部遣官捧敕旌奖沈王埕尧以抚按举其孝友善行也○工科左给事中郭如星请罢选贡礼部覆议以为选贡非

  •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高适传·刘昫

    高适是渤海..人,高适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去做,家境贫寒,客居在梁、宋两地,靠乞讨为生。天宝年间(742),国内奉事于朝廷的人开始注重文词学问。高适年过五十,开始留心于诗词一类的事情,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高适的诗体风格

  • 萧革传·脱脱

    萧革,乳名滑哥,字胡突堇,国舅房林牙萧和尚之子。机敏聪慧,富于计谋。太平初,累迁官职。游嬉于皇上宠幸亲信者中间,通过谄媚讨好互相比附亲近,为同流之人所称道,因此为圣宗所知晓。重熙初,拜为北面林牙。十二年(1043),任北院枢密

  • 方域一四·徐松

    治河二股河附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河决棣州厌次县,又决滑州灵河县。至二年七月,遣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修塞之。役成,赐承昭钱三十万。 三年十月,诏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 四年正月,诏左神武统

  •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晏婴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

  • 卷九九·邱濬

    ▲邮传之置 《周礼》:乡大夫之职,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以待政令,以旌节辅令则达之。 贾公彦曰:“国有大事故,恐有奸寇,故使民征令,出入往来皆须得旌节辅此征令,文书乃得通达,无节则不得通。” 臣按:旌以

  •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原文·佚名

    小乘阿含部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一卷后汉沙门安世高译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长阿含善生经别译)  佛在王舍国鸡山中。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严头。洗浴著文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澄观

    等十别解文义者。然此经。文富义博。势变多端。况一义一文包摄法界。是以古德明十例科判。欲显难思。其第一名本末部类。但显此经无尽非科今文。前已具明。故今略之。加前后钩锁亦有十例。一本部三分科。二问答相属科

  • 卷第四十一·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一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八代宗(豫肃宗长子)永泰元年九月。铸金铜佛像成。于光顺门率百僚致拜○十月吐蕃寇逼京师。命内出仁王经二辇送西明诸寺。诏不空三藏置百高座讲经。帝临

  • 觚语四则·心圆

    觚语四则苕溪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释迦医王也。文殊。医相也。降而历代祖师。古今善知识。皆医国手也。然而自医则可。医人则否。故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且既非世所医。彼医者即病者。既不自医。胡能医人。故无

  • 第三十一章 摩苏罗乞多王、婆那波罗王、摩醯波罗大王等时代·多罗那他

    此后达摩波罗王的女婿摩罗乞多执政约八年,其后达摩波罗王之子婆那波罗执政约十年。这些时期,阿阇梨辩论家法上、法友、无垢友、法生等出世。这俩个国王虽然曾对佛法大作供养,但没有新事迹,因此不计入七波罗之内。之后,婆那

  • 红楼复梦·陈少海

    长篇小说。清陈少海撰,陈诗雯校订。一百回。原署“小和山樵南阳氏撰,武陵女史月文氏校订”。作者以字行、南阳人,号香月、红羽、小和山樵、品华仙史。校订者系其妹,字月文,号武陵女史。此编为《红楼梦》续书之一。故事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