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卷二十八

宋 马令 撰

灭国上第二十五

呜呼闽楚之捷不偿于殚残而淮甸之役辄丧其膏腴易曰智小而谋大鲜不及矣戒之哉戒之哉作灭国闽国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也世为农唐末羣盗起审知与兄潮俱起草莽众推潮为主畧地至泉州军行整肃其耆老相率遮道留之潮引兵围城逾年杀其刺史廖彦若光啓二年福州观察使陈岩表潮泉州刺史景福元年岩卒其壻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攻晖杀之唐即以潮为福州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使审知为人状貌雄伟常乗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干宁四年潮卒审知代立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瑘王唐亡梁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陞福州为大都督府审知俭约好礼王倓杨沂徐寅之徒皆依焉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嵗遣使泛海入贡于梁后唐同光三年审知卒諡忠懿长子延翰立建国称王而犹禀唐正朔延翰长大美晢如玉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审知丧未期彻其几筵又多选良家子为妾崔氏性妬良家子之美者辄幽之别室系以大械刻木为人手以击其颊又以铁锥刺之一嵗之中死者八十四人崔氏后病见其祟而卒十有二月延翰弟泉州刺史延钧审知养子建州刺史延禀同以兵入执延翰杀之而延钧立更名鏻鏻审知次子也庄宗即拜鏻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封闽王鏻既立延禀还建州鏻钱于郊延禀临诀谓鏻曰善继先志无烦老兄复来鏻衔之长兴二年延禀率兵击鏻鏻遣王仁达败之执延禀诮之曰予不能继先志果烦老兄复来延禀不能对遂杀之三年鏻上书求为尚书令唐不报鏻遂絶朝贡即皇帝位改元龙啓国号闽追諡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龙啓三年改元永和王仁达为鏻杀延禀而有功典亲兵鏻心忌之鏻谓人曰仁达智畧在吾世可用不可遗后世患因诬以罪杀之鏻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荅审知婢金鳯陈氏鏻嬖之遂立之以为后初鏻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鏻后得风疾陈氏与归郎奸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鏻命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鏻婢春鷰有色其子继鹏蒸之鏻已病继鹏因陈氏以求春鷰鏻怏怏与之其次子继韬怒谋杀继鹏继鹏惧与皇城使李仿图之乃令壮士先杀李可殷率皇城卫士入鏻闻鼓噪声走匿九龙帐中卫士刺之不死宫人不忍其苦为絶之继韬及陈后归郎皆为仿所杀鏻立十年见杀諡曰惠皇帝庙号太宗继鹏鏻长子也既立更名昶改元通文晋天福二年昶遣使贡于京师高祖遣散骑常侍卢损册昶闽王拜其子继恭临海郡王损至闽昶称疾不见令继恭主之又遣中书舍人刘乙劳损于馆乙衣冠伟然驺童甚盛他日损遇乙于涂布衣芒屩而已损使人诮之曰鳯阁舍人何逼仄之甚也乙羞媿以手掩面而走昶好巫妖人林兴以巫见幸三年夏虹见宫中林兴神言此宗室将为乱之兆也乃命兴帅壮士杀审知子延武延望及其子五人后兴事败亦被杀而昶愈惑乱立父婢春鷰为淑妃后立以为皇后昶募勇士为宸卫都以自卫其赐予给赏独厚于他军控鹤都连重遇拱宸都将朱文进皆以此怒重遇等夜帅卫士縦火焚南宫昶挟爱姬子弟黄门卫士斩闗而出宿于野次重遇迎延羲立之延羲令其子继业率兵袭昶及之射杀数人昶知不免掷弓于地继业执而杀之及其妻子皆死无遗延羲立諡昶曰康宗延羲审知少子也既立更名曦遣使朝贡于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曦自昶世倔彊难制昶相王倓每抑折之曦立而倓已死命发塜戮尸倓面如生血流被体泉州刺史余延英尝矫命掠取良家子曦怒召下御史劾之延英进买宴钱千万曦曰皇后土贡何在延英又献皇后钱千万乃得不劾曦尝嫁女朝士有不贺者笞之御史中丞刘賛坐不纠举将加笞諌议大夫郑元弼切谏乃止曦弟延政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自曦立不叶辄举兵相攻曦由此恶其宗室多以事诛之谏议大夫黄峻舁榇诣朝堂极谏曦怒贬峻漳州司户叅军校书郎陈光逸上书疏曦过恶五十余事曦命卫士鞭之百而不死以绳系颈挂于木久而乃絶国计使陈匡范増算商之法以献曦曰匡范人中之宝也已而嵗入不登其数乃借于民以足之匡范以忧死其后知其借于民也剖匡范棺防尸弃之水中曦性淫虐而妻李氏悍而酗酒贤妃尚氏有色而宠【诸国皆僣后妃之号】李仁遇曦甥也以色嬖之用以为相曦尝为牛饮羣臣侍酒有诈及私弃酒者辄杀之并杀其替者连重遇既杀昶尝惧为国人所讨曦心疑之以语诮重遇等重遇等流涕自辩李氏妬尚妃之宠欲图曦而立其子亚澄乃使人谓重遇等曰上心不平于二公柰何重遇等惧六年三月曦出游醉归重遇等遣壮士拉于马上杀之諡曰景宗

延政审知子也曦立为淫虐延政数贻书谏之曦怒遣杜建崇监其军延政逐之曦乃举兵攻之延政为延政所败延政乃以建州建国称殷改元天德明年连重遇已弑曦集闽羣臣告曰昔太祖武皇帝亲冒矢石遂啓有闽及其子孙淫虐不道天厌王氏当求有德以安此土乃掖朱文进陞殿率百官北面而臣之文进以重遇判六军诸卫事王氏子弟在福州者无少长皆杀之以黄绍顔守泉州程赟守漳州许文缜守汀州用晋正朔称开运元年泉州军将刘従効诈其州人曰富沙王取福州矣吾属世为王氏臣安能交臂事贼乎州人共杀绍顔迎王继勲为刺史漳州闻之亦杀赟迎王继成为刺史皆王氏之诸子也文缜惧以汀州降于延政南唐闻乱命查文徽等帅师伐之遂下建阳延政遣统军呉承祐往给福州曰唐兵助我讨福州信之故连重遇杀朱文进禆将林仁翰杀连重遇谋迎延政都福州防南唐兵方急攻建州延政乃遣其子继昌守福州而自拒唐兵福州军将李仁达谓其徒曰唐攻建州富沙王不能自保其能有此土耶乃擒继昌及呉承祐杀之欲自立惧众不附以雪峯僧卓俨明示众曰此非常人也被以衮冕率诸将吏北面而臣之已而又杀俨明乃自立送款于南唐南唐以仁达为威武军节度使文徽等下建州俘延政于金陵封延政鄱阳王闽将刘従効自领泉州李仁达自领福州羁縻而已明年福州附于呉越

 

南唐书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凉武昭王(子士业)·房玄龄
  正论解第四十一·王肃
  卷七十九·毕沅
  ●卷五·杨循吉
  进实录表·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三·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尚史卷二十二·李锴
  一七一 北伐成功·周作人
  卷三十六·黄训
  卷二·鄂尔泰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三·高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唐圭璋

    ●禅门十二时夜半子,临睡还须去。端坐正观心,济却无明蔽。鸡鸣丑,摘木看窗牖。明来暗自知,佛性心中有。平旦寅,发意断贪■。莫令心散乱,虚度一生身。日出卯,取镜当心照。情知内外空,更莫生烦恼。食时辰,努力早

  • 卷九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一音乐太常观乐器赋       【唐】达奚珣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动天地感鬼神节风雅导人伦乐假器而成用器以乐而见珍或采孤篠于邹鲁或收浮磬于泗滨或断彼金石或制自陶钧被诸大道辉

  • 卷二十八·连横

    虞衡志连横曰:天下之富,在于土著;生殖之源,出于庶物。是故天不爱其时、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力,则国可以强,而家可以给。昔者太公治齐,官山府海,管仲因之,齐以称霸。台湾为南海之国,天时温煦,地味膏腴,兼之以山林之饶、薮泽之富、

  • 卷四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四十二乾隆元年夏五月庚子命治防送夷使都司苏隆等罪署宁逺大将军查郎阿奏言准噶尔使臣吹纳木喀等于四月十三日自军营起尘都司苏隆守备马瑞隆率官兵百名防送出卡十五日吹纳木喀遣人前

  • 跋·曹履泰

    同里曹方城先生,讳履泰,中天启乙丑进士,出宰同安,时海寇郑芝龙出没海岛,思绝浙福二省为坐卧处,视同安犹几上肉耳。先生曰:吾能以无兵守之。严保甲、练乡勇。谕以自卫法。曰:若保国家,即保尔妻子。又曰:吾不籍尔民,但以父兄令子弟

  • 李仕鲁传·张廷玉

    李仕鲁,字宗孔,濮州人。他少年聪颖、好学,足不出户达三年之久。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传记,就前往他处,学习朱熹的学说。太祖因此得知了仕鲁的姓名。洪武年间,诏令访求精于朱氏学说的学者,有司举荐李仕鲁,李仕鲁入宫拜

  • 卷十九·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九宋 彭百川 撰宣仁保佑哲宗元丰八年三月哲宗即位夏四月丁丑资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吕公着兼侍读公着时知扬州召用之遵先帝意也【先是神宗谕辅臣曰皇子明年

  • 张襄壮奏疏巻四·张勇

    甘肃提督靖逆侯张勇撰靖逆侯靖逆将军兼管甘肃提督事务臣张勇谨密题为举首逆书事窃照逆贼人犯西和臣正在计画勦御间于康熙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二人到臣军前须髪尽白见臣惟有哭泣因投书一封说系叛贼吴将军着来巩昌投

  • 序·杨士勋

    [疏]释曰:此题,诸本文多不同,晋、宋古文多云《春秋穀梁传序》,俗本亦有直云《穀梁传序》者。然“春秋”是此书之大名,传之解经,随事则释,亦既经传共文,题名不可单举。又此序末云“名曰《春秋穀梁传集解》”,故今依上题焉。此序

  • 卷九·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九宋 真德秀 撰仁义易大传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朱子曰隂阳成象天道之所以立也刚柔成质地道之所以立也仁义成德人道之所以立也道一而

  • 寒温篇第四一·王充

    【题解】在本篇中,作者批驳了君主喜怒决定天气寒温的天人感应学说,故称篇名为“寒温”。说寒温者宣扬,君主高兴行赏,天气就温暖;反之,发怒施罚,天气就寒冷。王充则认为“天道自然,自然无为”;“春温夏暑,秋凉冬

  • 提要·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演义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演义十五卷明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人元末屡举不第辟集庆路儒学训导居二年以亲老辞归洪武初徵天下名儒考定礼乐寅与焉书成赐金币将授官以老病

  • 主术训(上)·刘安

    【原文】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循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

  • 卷第三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住持为亡僧秉炬(起骨 煅骨 入塔 撒骨) 恕中愠禅师为耐监寺火。逼慈明晚参是死伎。竖起火云。火炎昆岗。玉石俱焚。耐烹炼者。惟真金尔。 为受都寺火。受

  • 物种起源·达尔文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1859年伦敦默里出版社初版。达尔文出生于英国古城施鲁斯伯里,自幼对大自然深感兴趣。1828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神学时,结识植物学教授汉斯罗,经他推荐参加了1831年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

  • 实宾录·马永易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 (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 《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 马水易曾著有 《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等书。

  • 晁无咎词·晁补之

    六卷。宋晁补之 (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钜野 (今属山东)人。是集又名 《晁无咎词》、《琴趣外编》。《书录解题》则作一卷,称《晁无咎词》。原本为毛晋所刊,题曰 《琴趣外编》,其跋语称诗余不入集中,故名 《外编》,

  • 悲华经·佚名

    亦称《悲莲华经》。佛教经典。北凉昙无谶译。十卷。“悲华”,意为“慈悲的白莲花”,是对释迦牟尼的赞誉。与净土类经典广为宣扬庄严净土相对,本经着力宣扬释迦牟尼于秽土成佛、普度众生的故事,从而突出释迦牟尼的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