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

【提要】

如何让他人成为你的盟友,如何动员盟友一起对付敌人、同仇敌忾,是我们在商界、政界和其他人际环境经常遇到的事情,高明的战国说客仅凭三寸之舌,就可完成组织盟友、鼓动盟友攻击敌人的不易工作。

【原文】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君于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令攻齐,此君之大时也已。因天下之力,伐仇国之齐,报惠王之耻,成昭王之功,除万世之害,此燕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齐亡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以非此时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秦合,其仇君必深矣。挟君之仇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矣。君悉燕兵而疾僭之,天下之从君也,若报父子之仇。诚能亡齐,封君于河南,为万乘,达除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

【译文】

秦国客卿造对秦国相国穰侯魏冉说:“自从秦王把陶邑封给您,至今您在秦国已经掌权好几年了。如果你能攻下齐国的话,您的封地陶邑作万乘大国就指日可待了,这样您可以成为小国之长,小国的领袖,诸侯无不俯首听命,这可以同春秋时代的五霸相比啊!如不攻齐,邻国必然对陶邑虎视耽耽,从此永无宁日。所以进攻齐国,这对陶邑来说,是存亡的关键。

您如果想得到成功,为什么不派人去燕国对燕国相国公孙操说:即使是品格、智慧最高超的圣人,他也不能创造时势,时机来了就不能把它放过。虞舜虽贤,如果不遇到唐尧,他们也不会成为天子,商汤、周武王虽贤,如果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纣,他们也不会称王于天下。所以即使是贤能的虞舜、商汤和周武王,他们如果不遇到时机,也都不可能成为帝王。现在诸侯要进攻齐国,这是您的大好时机啊!凭借诸侯之力,攻打敌对的齐国,既可以报复燕惠王以前的耻辱,又可以完成燕昭王未尽的功业,还可以为燕国除掉万世之害,这是燕国长远的利益所在,也是您建成大名的良好时机。《尚书》上说:‘做好事要愈多愈好除祸害要愈彻底愈好。’吴国不乘势灭掉越国,越国反而灭了吴国;齐国不乘势灭掉燕国,燕国反而几乎灭了齐国。齐国几乎被燕国所灭,吴国终于被越国灭掉,这都是因为除害不彻底的缘故。您如果不乘此时机完成您的功业,除掉您的祸害,一旦秦国发生其他的变故,而与齐国联合,您的敌对势力就更加强大了。以这样的仇敌来讨伐燕国,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您动员燕国的兵力,马上消灭齐国,诸侯也一定会像父子报仇那样,争先恐后地响应您的行动。如果真正能够灭掉齐国,我们将把黄河以南一带作为您的封地,您将会比作万乘之国,身居中原,四通八达,南与陶邑为邻,永世没有祸患,希望您一心一意地进攻齐国吧,不要有其他什么想法了。”

【评析】

要想强大,必须要拥有他人的力量和资源,人与人之间如此,国家之间也如此。所以客卿造认为魏冉只有攻下齐国才能使陶邑强大称霸。而对付敌国,一定要寻找盟友,从盟友的自身利益出发,说服他加盟,如此就有了攻克敌国的胜算。

客卿造对燕国的说辞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各种意思层次分明、不断迭进,举例、引用、假设等修辞手法层出不穷,是游说中的典范之作。我们说话时也要熟练应用这种层层迭进的游说方法。他的游说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段落:

1以虞舜、商汤和周武王的案例说明要抓住机会攻齐;

2引用《尚书》和假设的情况说明消灭齐国必须彻底;

3用假设攻击齐国的情况说明消灭齐国会得到各国援助;

4用假设已经消灭齐国的情况说明消灭齐国后的巨大利益。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臧盾弟厥 傅岐·姚思廉
  周本纪上第九·李延寿
  卷第八十八·胡三省
  班马异同卷十九·倪思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六下·袁枢
  卷二十二·张守节
  卷一百十三·司马迁
  卷三百五十·杨士奇
  梁纪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戌、530)·司马光
  卷三十五·佚名
  方域一九·徐松
  礼四○·徐松
  卷第二·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 卷一 编年诗(起玄宗开元十七年,讫天宝八载秋)·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页一)  作者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隐于嵩阳”(〈感旧赋〉序)时所作。  田中开白堂,林下闭玄关。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南溪别业(页二) 

  • 谭菀醍醐卷三·杨慎

    李华论文李华曰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有徳之文信无徳之文诈臯陶之歌史克之颂信也子朝之告宰嚭之词诈也夫子之文章偃商传焉偃商没而伋轲作盖六经之遗也屈平宋玉哀而伤靡

  • ◆陈先生赓(子扬集)·顾嗣立

    赓字子扬,□□人。金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北渡后,与弟庚隐居不出,以诗倡酬,学者宗之。 游龙祠 岘山秋晚图 子猷访戴图 铁拄杖 武善夫桃源图 送李长源 寄陕郡杨正卿 宣宗挽词 寒食祀坟回登临西原废寺二首 送寇辅臣 蒲

  • 卷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冦莱公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太平兴国中进士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莱国公干兴初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卒仁

  • 卷四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白居易骊宫高 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玉甃暖兮温泉溢嫋嫋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吾君在位已五载何不一幸乎【一

  • 卷之五十九·佚名

    洪武三年十二月丙辰朔○戊午宥松江盗钱鹤皋余党初鹤皋作乱伏诛其党诛连不已至是复逮至百五十四人法皆当死 上曰贼首既诛此胁从者俱贷其死谪戍兰州○中书省臣言西北诸虏归附者不宜处边盖夷狄之情无常方其势穷力屈不得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三十六·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六诗林广记参评○诗林广记参评诗林广记,元至正中蔡正孙氏所著,前集十卷,以晋陶渊明,唐杜甫、李白、韦应物、刘禹锡、韩退之、柳子厚、王摩诘、李义山、王建、杜牧、孟郊、贾岛、孟浩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纪昀

    列传金 【十三】○金十三梁襄路伯达 费摩亨沃哷忠 张大节 张亨巨构贺扬庭 焦旭刘仲 洙 李完马百禄刘玑【珫】 康元弼 伊喇益卢庸梁襄路伯达费摩亨沃哷忠张大节张亨巨构贺扬庭焦旭刘仲洙李完马百禄刘玑 【刘珫

  • 一三四一 谕《荟要》二分着派懋勤殿翰林会同纪昀悉心勘校·佚名

    一三四一 谕《荟要》二分着派懋勤殿翰林会同纪昀悉心勘校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奉旨:文渊、文源、文津三阁四库全书,前已派员逐分校阅,将错悞处所详晰签改。至文溯阁全书一分,现在应往盛京原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武韦之祸中宗神龙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愽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已

  • 114.李特的流民大营·林汉达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

  • 卷之二·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二晋人程本着孔子赠子华子反自邦,遭孔子於途,倾盖而顾,相语终日,甚相亲也。孔子命子路曰:取东帛以赠先生。子路屑然而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问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有间,又顾谓子路;子路又对如初。孔子曰:固哉,由也

  • 卷三·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三     元 王元杰 撰庄公公名同桓公子在位三十二年按谥法胜敌克乱曰庄经元年春王正月程子曰继世者既非王命又非先君之命不书即位不正其始也胡氏曰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春秋绌而不

  • 银湖宝藏·卡尔·麦

    《卡尔·麦异域探险小说系列:银湖宝藏》一个古老的印第安部落收集了无尽的珍宝,为了守卫这些珍宝,他们精心构筑了防御工事。这个民族曾拥无数金银做的神像和金属器皿,而这些财宝现在都在一个湖泊底下,银湖之名也是由此而来

  • 神针·平江不肖生

    短篇小说集,收录向恺然所著短篇小说五篇:《何包子》、《秦鹤歧》、《神针》、《梁懒禅》、《杨登云》。合肥何包子,是六十年前驰名南北的捕头,于今已死去四五十年了。而合肥人不谈到侦探与武侠的事情上面去便罢,谈必拉扯出

  • 大事记续编·王祎

    明王祎撰。七十七卷。系继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全同吕书而将解题附各条之下,不另作一书。俞恂谓本书起自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迄于宋德祐二年(1276),计一千三百六十五年。传本虽始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却止于后周显德六

  • 金刚映·宝达

    又名《金刚经映》、《金刚经义映》。佛典注疏。唐宝达集。原著卷数不详。据《东域传灯录》,当为三卷。日本村山龙平藏本,系卷上,首尾齐全。此文是对道氤《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的注释。文章的目的是对《宣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