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 卷一 编年诗(起玄宗开元十七年,讫天宝八载秋)

  丘中春卧寄王子(页一)

  作者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隐于嵩阳”(〈感旧赋〉序)时所作。

  田中开白堂,林下闭玄关。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南溪别业(页二)

  本诗底本不载,仅载于《全唐诗》,又重见《全唐诗》卷二五八蒋冽诗中。

  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重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居(页三)

  早年居嵩山时作。

  先生近南郭,茅屋临东川。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有时著书暇,尽日窗中眠。且喜闾井近,灌田同一泉。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页三)

  早年居嵩山少室时作。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胜惬止自知,佳趣为谁浓?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久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心淡水木会,兴幽鱼鸟通。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页五)

  早年居少室时作。

  中峰炼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坡龙暂还。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闲。

  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页六)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气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页七)

  作者作此诗时犹隐于少室。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所适在鱼鸟,乌能徇锥刀?孤舟向广武,一鸟归城皋。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缑山西峰草堂字(页八)

  玩诗意,作者早年居少室时曾一度移居缑山,此时即在缑山时作。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还东山洛上作(页一○)

  作者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出入二郡”(〈感旧赋〉序),往返于京洛间,此诗即作于其时。

  春流急不浅,归(木曳)去何迟?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云晴开螮蝀,桌发起鸬鹚。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页一一)  “出入二郡”期间所作。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尽千万秋。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戏题关门(页一三)  “出入二郡”期间所作。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道归。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页一三)

“出入二郡”期间所作。

  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山开灞水北,雨过杜陵西。归梦秋能作,乡书醉懒题。桥回忽不见,征马尚闻嘶。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页一四)  “出入二郡”期间由京师长安归嵩山少室途中作。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久从园庐别,岁与朋知辞。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页一五)

  “出入二郡”期间所作。玩诗意,时作者似新婚未久。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晚过磐石寺礼郑和尚(页一六)  “出入二郡”期间所作。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桌且踟蹰。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页一七)

  “出入二郡”期间所作。

  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故人是邑尉,过客驻征轩。不惮烟波阔,思君一笑言。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页一八)

  疑“出入二郡”期间所作。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事不须关。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子更不还。帮苔白骨空满地,月与股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题观楼(页一九)

  疑“出入二郡”期间所作。

  荒楼荒井闭空山,关令乘云去不还。羽盖霓旌何处在,空余药臼向人间。

  登古邺城(页二一)

  开元二十七年(七三九,二十五岁)春,岑参自长安往游河朔(黄河以北),本诗即此行经古邺城时所作。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邯郸客舍歌(页二二)

  往游河朔,由古邺城西北行抵邯郸时作。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页二二)

  往游河朔抵冀州时作。原注:时王子应制举欲西上。

  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征求;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逸足何骎骎,美声实风流;富学赡清词,下笔不能休。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忆作始相值,值君客贝丘;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南怜新酒熟,有女弹箜篌。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掩留。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何当肯相寻,沣上一孤舟。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页二四)  往游河朔抵井陉时作。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暮秋山行(页二五)

  诗当作于开元、天宝年间;细玩诗意,疑是游河朔途中所作。

  疲马卧长(土皮),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鶗鴃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页二六)  开元二十七年(七三九,二十五岁)冬自河朔归长安途经黎阳县时所作。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题新乡王釜厅壁(页二八)

  自河朔归长安途中作。  怜君守一尉,家计复清贫。禄米常不足,俸钱供与人。城头苏门树,陌上黎阳尘。不是旧相识,声同心自亲。

  春寻河阳闻处士别业(页二八)

  疑往游河朔途中或由河朔归长安途中所作。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药(木宛)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送郭乂杂言(页二九)

  开元二十八年(七四○,二十六岁)春作于长安。

  地上青草出,经冬方始归。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初行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早年已工诗,近日兼注易。何时过东洛,早晚渡盟津。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曾上君家县北楼,楼上分明见恒岳。中山明府待君来,须计行程及早回。到家速觅长安使,待汝书封我自开。

  送王大昌龄赴江陵(页三一)

  开元二十八年(七四○,二十六岁)冬,王谪官江宁县丞,岑参在长安置酒送别而作此诗。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居。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潜虬且深蟠,黄鹤飞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页三三)

  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以前作于长安。

  夫子不自炫,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宋玉且将归。  送薛彦伟擢第东都觐省(页三四)

  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以前作于长安。此篇与上两篇语句多雷同,疑写作时间相去不远。

  时辈似君稀,青春战胜归。名登郄诜第,身着老莱衣。称意人皆羡,还家马若飞。一枝谁不折,棣萼独相辉。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页三五)  此篇与上两篇语句多雷同,疑写作时间相去不远。

  去马疾若飞,看君战胜归。新登郄诜第,更着老莱衣。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晖。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页三六)

  作于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六月。

  建业控京口,金陵款沧溟。君家临秦淮,傍对石头城。十年自勤学,一鼓游上京。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跨马出国门,丹阳返柴荆。楚云引归帆,淮水浮客程。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乡人尽来贺,置酒相邀迎。闲眺北顾楼,醉眠湖上亭。月从海门出,照见茅山青。昔为帝王州,今幸天地平。五朝变人世,千载空江声。玄元告灵符,丹洞获其铭。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喜气薄太阳,祥光彻窅冥。奔走朝万国,崩腾集百灵。王兄尚谪宦,吕见秋云生。孤城带后湖,心与湖水清。一县无诤辞,有时开道经。黄鹤垂两翅,徘徊但悲鸣。相思不可见,空望牛女星。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征(页四○)  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七月自长安东行途中作。

  云宋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苍生今有望,飞诏下林丘。

  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页四一)

  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八月东行抵匡城时作。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仪未还。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页四二)

  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八月东行抵大梁时作。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仲秋萧条景,拔刺飞鹅鸧。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页四三)

  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秋由大梁归颍阳途中作。

  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烟深草湿昨夜雨,雨后秋风渡漕河。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

  郊行寄杜位(页四四)

  疑亦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秋归颍阳途中作。

  崷崒空城烟,凄清寒山景。秋风引归梦,昨夜到汝颍。近寺闻钟声,映陂见树影。所思何由见,东北徒引领。

  秋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页四五)

  疑为天宝三载(七四四,三十岁)出仕前隐居终南山时所作。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日西到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溪,夜宿水声中。爱此林峦好,结宇向溪东。相识唯山僧,怜家一钓翁。林晚粟初拆,枝寒梨已红。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页四七)  疑天宝三载(七四四,三十岁)登第前作于长安。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吾庐幸相近,兹地兴偏农。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页四八)

  作于天宝三载(七四四,三十岁)登第前。

  昨日山有信,祇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钓,无人林下期。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页四九)

  作于天宝三载(七四四,三十岁)出仕前隐居高冠时。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狝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多尘埃。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页五一)  作于天宝三载(七四四,三十岁)出仕前隐居高冠时。原注:眼公不下此堂十五年矣。  结宇题三藏,焚香老一峰。云间独坐卧,祇是对杉松。  沣头送蒋侯(页五一)

  疑为登第前隐居终南山时所作。

  君住沣水北,我家沣水西。两村辨乔木,五里闻鸣鸡。饮酒溪雨过,弹棋山越低。徒开蒋生迳,尔去谁相携?

  秋思(页五二)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页五二)

  天宝三载(七四四,三十岁)岑参应试及第,授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诗即作于授职后不久。  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祇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高冠谷口招郑鄠(页五四)

  似初授官离高冠后回访故人郑鄠之作。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页五四)

  初授官后作。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早闻达士语,偶语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喜韩樽相过(页五六)

  疑初授官后作。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喉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郡觐省(页五六)

  天宝四载(七四五,三十一岁)夏作于长安。

  尚书东出守,爱子向青州。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登千福寺楚金产师法华院多宝塔(页五八)

  约作于天宝四载(七四五,三十一岁)。  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宝塔凌太虚,忽如涌出时。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既空秦山木,亦罄天府眦。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窸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作礼(者见)灵境,焚香方证疑。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

  骊姬墓下作(页六○)

  疑天宝五(七四六,三十二岁)、六载(七四七,三十三岁)间游绛州、晋州时作。原注: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峨眉山月落,蝉鬓野云愁。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页六二)  疑天宝五(七四六,三十二岁)、六载(七四七,三十三岁)间游绛州、晋州时作。  原注:参曾居此郡八、九年。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页六二)  自绛、晋归长安途中所作。

  关门锁归路,一夜梦还家。月落河上晚,遥闻春树鸦。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页六三)

  自绛、晋归长安途中所作。

  秦山数点似青黛,渭水一条如白练。京师故人不可见,寄将两眼看飞燕。

  杨固店(页六三)

  凯察天宝三载(七四四,三十岁)后作者历年行事,作于天宝五、六载之可能性最大。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夜来常有梦,坠泪缘思归。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长安祇千里,何事信音稀!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页六四)

  约天宝五、六载间游淇上时作。

  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祇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喜我二人来,欢笑复朝夕。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三月犹未还,客愁满春草,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页六六)  天宝七载(七四八,三十四岁)作,时颜真卿出使河陇,岑参在长安作此诗赠别。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煞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页六七)

  约天宝元年(七四二,二十八岁)至八载(七四九,三十五岁)间居长安时作。  归去不得意,北京关路赊。却投晋山老,愁见汾阴花。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

  渔父(页六八)

  此诗《河岳英灵集》选入,疑为早期之作。诗题《河岳英灵集》作“观钓翁”。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余,鼓(木世)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送郑甚归东京汜水别业分得闲字(页六九)

  天宝年间作于长安。  客舍见春草,忽闻思旧山。看君灞陵去,匹马成皋还。对酒风与雪,向家河复关。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闲。  送费子归武昌(页七○)  当作于天宝八载(七四九,三十五岁)以前。

  汉阳归客悲秋草,旅舍叶飞愁不扫;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者只在巴陵道。曾随上将过祁连,离家十年恒在边;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蒲百金每一掷;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贵贱那得知!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路指凤凰山北云,衣沾鹦鹉洲边雨。莫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七十一·彭定求
  歴代诗话卷十八·吴景旭
  ●卷三·魏元旷
  十八家诗抄·卷十·曾国藩
  ◆智觉禅师明本(中峰广录 梅花百咏)·顾嗣立
  八·郁达夫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四齣·孙柚
  卷二百四十一·曹学佺
  卷一百七十九上·曹学佺
  提要·佚名
  诸先生社长姓氏·朱隗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怀芳记》·张次溪
  ●相思谱·沈泰
  廖世美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七、古剧之结构·王国维

    宋金以前杂剧院本,今无一存。又自其目观之,其结构与后世戏剧迥异,故谓之古剧。古剧者,非尽纯正之剧,而兼有竞技游戏在其中,既如前二章所述矣。盖古人杂剧,非瓦舍所演,则于宴集用之。瓦舍所演者,技艺甚多,不止杂剧一种;而宴集时所

  • 古赋辨体巻一·祝尧

    元 祝尧 撰楚辞体上宋景文公曰离骚为词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则赋家可不祖楚骚乎然骚者诗之变也诗无楚风楚乃有骚何邪愚按屈原为骚时江汉皆楚地盖自文王之化行乎南国汉广江有汜诸诗已列于二南十五

  • 卷二十九·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繋卷二十九平湖沈季友编国朝维风先生魏允柟允柟字交让孝子学洢子当孝子卒时妻严氏年二十七截发自誓允柟孝养备至既没刺血写经里人皆谓孝子之后复有孝子栁州诗学之盛均奉柟为主盟陈増新云体合雅骚义

  • 东汉世家第十·欧阳修

    刘旻,汉高祖母弟也。初名崇,为人美须髯,目重瞳子。少无赖,嗜酒好博,尝黥为卒。高祖事晋为河东节度使,以旻为都指挥使。高祖即帝位,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隐帝时,累加中书令。隐帝少,政在大臣,周太祖为枢密使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谎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虚惊闹剧·雍正

      编者按:这个奏折是曾静案的余波,记录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杭州一个监生陈铨,在群众中吹嘘自己认识张熙,以夸耀、抬高自家身份,但被官府风闻而抓起来,又乱供与江西人吕东阳有往来。浙江总督遂通知江西省,请捕送吕东阳到案

  • 简介·李斗

    《扬州画舫录》为史料笔记。十八卷。清李斗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印成书。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生年不详,卒于嘉庆二十二(1817年)。江苏仪征人。他幼年失学,但喜欢文学,能诗善词,并且广泛搜集有关扬州的掌故轶闻,日久著成

  • 首卷二·佚名

    目录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目录卷之一崇德八年八月卷之二崇德八年九月至十二月卷之三顺治元年正月至三月卷之四顺治元年四月卷之五顺治元年五月至六月卷之六顺治元年七月

  • 卷十七·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七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议新法者罢熙宁三年二月司马光辞枢宻副使言先帝尝出内藏百万缗助常平仓作籴本前此常平钱谷共及一千余万贯石今无故散尽他日欲立常平法何时得及此数乞罢除条例司追还

  • 褚该传·令狐德棻

    褚该字孝通,河南阳翟人。晋朝末年,迁居长江以东。祖父褚长乐,任齐国竟陵王的录事参军。父亲褚义昌,任梁国鄱阳王的中记室。褚该自幼谨慎宽厚,在乡里享有美名。特别精于医术,在当时很有名气。在梁国当官,曾任武陵王府参军。随

  • 李仁矩传·欧阳修

    李仁矩,不知他的家世。年少时在明宗部下当客将,明宗即帝位,任命他当客省使、左卫大将军。明宗南郊祀天,东、西川应当进助礼钱,派仁矩去催促。仁矩依仗皇帝的势力骄傲放纵,见藩臣没有礼貌。东川节度使董璋设宴招待仁矩,仁矩推

  • 卷五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一礼部祠祭清吏司丧礼一凡列圣大丧仪初丧嗣皇帝就主丧位冠去纬哭踊宫中自皇后以下咸摘耳环去首饰届时恭奉梓宫奉安於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於宫

  • 卷九十二·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九十二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二>社稷王社周禮内宰凡建國佐后立市祭之以陰禮【鄭司農云祭之以陰禮者市中之社先后所立社也】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

  • 第九章 29·辜鸿铭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辜讲孔子说:“有些人你可以同他分享你所知道的事情,但是不会像你一样理解其中的规律。有些人可以跟着你理解特定的原则,但是不能同你一样理解基本原则。—

  • 卷二十八·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二十八宋 高闶 撰襄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虽上不受于天子而内非继故是受之以正也故书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为宋讨鱼石也鱼石奔楚楚子伐宋取彭城使

  •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道宣

      义解篇七 正纪十二 附见五。   隋渤海沙门释志念传一。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智矩传二(慧感 慧赜)   隋西京静法道场释慧海传三。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辩义传四。   隋西京日严道场释明舜传五(慧相)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第一上·良贲

        青龙寺翻经讲论沙门良贲奉 诏述  稽首无上觉  体遍相圆明  应现尘沙身  大悲无与等  所说甘露法  清净修多罗  巧济诸群生  甚深不可测  住果胜果道  麟喻部行尊  五忍诸圣凡  我今

  •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钵啰(二合)倪焬(二合)誐桑誐(一)酤里隶(引)讷婆(二合)嚩(二)冒地唧大(引三)曼儒(仁祖切)室哩(二合)曳(引)尾末罗(四)冒地窣珂阿毗世(引)盖(引五)拽讷莽(二合)誐罗

  • 明神宗宝训·叶向高

    明神宗朱翊钧语录汇编。叶向高、温体仁等编纂。天启元年(1621)敕修,崇祯初成书。二十六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十二页。